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329章

替明-第329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人,对于外面的汉人暴乱,他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只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他雄心已泯,为了保住以后的荣华富贵,不招皇太极忌惮,就处处表现出自己的恭敬之意。留守沈阳之际,凡有事,必来请示皇太极最宠爱的这位海兰珠。

眼下见到海兰珠如此表现,自然也在他的意料之内,正当他想给出建议时,坐在一边,一直不出声的那位海兰珠的妹妹,皇太极的另外一位妃子布兰布泰,也就是后世闻名的那位孝庄忽然出声道:“此事须得马上镇压,不能让更多的汉奴作乱。否则以汉奴的人数之多,怕是会有后患。”

“对对对,就这么做!”海兰珠一听,连忙跟着说道。她知道自己这位妹妹比自己有主见,连忙赞同了。

这也正是代善的想法,他一听之下不着痕迹露出一丝赞赏之意,连忙答应一声,算是以两位妃子马首是瞻,准备退出去执行了。

正在这时,却听年轻的布兰布泰又叮嘱道:“对这些汉奴,一定要杀一儆百。所有参与暴乱的汉奴,不管人数多少,一律处死。就算来年缺劳动力,陛下在关内也肯定能送来更多,无需虑之!”

外面至少有三四千汉奴在暴乱,竟然全部要杀,这也是够狠地,不过代善欣赏,同时也让他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好好留意这位皇太极并不如何宠爱的妃子。

626吊民伐罪

那些汉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有觊觎沈阳的苗头,不时能被城头上的守兵瞭望到其踪迹。这情况报到代善这,让他很是恼怒。还真以为大军出征,就能反天了?

为了达到最大的杀一儆百效果,代善尽最大的努力,集结了大约五百人马。这其中包括各府年龄不够远征的阿哥们,还有身上有轻度伤残但不影响短距离作战的老兵。这样的组合,既能锻炼那些阿哥,又能保证战斗力。

在代善看来,不要说几千被折磨了几年的汉奴,就是几千正规明军,也能被他们轻松剿灭。

城头上,代善勉励了那些小阿哥们,而后目送着他们意气风发地出城而去。就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狩猎一般。

代善没有回府,就坐在城头箭楼内喝着茶,等着捷报传来。他需要用这份捷报去宫里报喜,也需要这份捷报来安定城里的民心。

虽然说沈阳城里的汉奴比起外面那些,是顺从多了,基本不可能想着造反。但要是外面情况不明了,让他们以为沈阳危险的话,搞不定有些人就会有别样的心思。皇太极远征在外,这都城可不能出状况。

等了好久,一直到天色都快暗下来地时候,还没等到捷报,代善就有点坐不住了。

他茶也不喝,站起来自己走向窗口,同时略微恼怒地低声道:“这伙兔崽子见血就兴奋,只顾着自己杀得痛快,忘记传消息回来了?”

边上的奴才们见主子恼怒,都吓得不敢说话,只是心中埋怨那些出征的小阿哥们不懂轻重。

就在代善走到窗口去瞭望时,忽然发现远处有烟尘。作为久经沙场地他,马上就知道是有骑军回来。

代善脸色缓和了一点,只是略带一点责备地自语道:“这些兔崽子总算记得回来了!”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走回座位去准备继续喝茶等候。

可忽然之间,代善的身子猛地停住,神色有点严峻地快速转身,仔细地去观察远处的情况。

这么大的烟尘,只能是骑军疾驰或者行军人数过多所带起来的。而如果军队凯旋,用不着疾驰回城;至于人数,都下令格杀勿论了,也不可能比原先出城的人数还多。

果不其然,代善的经验算是丰富的,还真被他猜对了。

只见远处的动静越来越近,已经能肉眼看清楚了。沈阳城内派出去的那支骑军大概只有五六十人,全然没有了之前出城时的趾高气扬,伏在马背上不要命地拍着马屁股狂逃。什么旗帜、盔甲什么的都已经被他们丢掉,甚至有不少人都把兵器也丢了,就是为了能逃快点。

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也有一支一百来人骑军,全部统一穿着样式古怪的军服,轻松惬意地驱赶着,如同放羊地牧民在驱赶羊群一般。

再后面,则是数不清的步卒,没有秩序地往沈阳城拥过来。不过距离还有点远,看不清细节。

代善脸色大变,知道出城的骑军怕是只剩下眼前这些了。他正要下令开城门放那些人进来时,忽然又想起什么,那脸色一下白了,就在嘴边的命令怎么都发不出来。

城外,李定国转头,一脸轻松地向他边上的一名骑士请示道:“营长,城头上已经能看清楚,可以杀鸡骇猴了吧?”

这营长是前锋侦察营营长康全安,他领着其余手下在昨日便赶到了。了解情况后便接受了李定国定下的方案,继续隐藏直到沈阳城派出军队来镇压时才突然伏击。

这些在逃的建虏,是他们有意放回来的。否则的话,就算伏击的时候有人能逃出来。但叫天军的侦察营将士都是骑术精湛之辈,又有双马配备,根本就不会给这些建虏逃回沈阳城下的机会。

此时,随着康全安的点头,叫天军将士们忽然都兴奋了起来,马速明显提高,快速追上前面这些逃跑的建虏,各施神通,犹如作秀一般,在沈阳城头上的守军注目下,轻松收割起逃跑建虏的人头。

看着城外这一幕,就算是代善身边服侍他用茶的老管家也急了,就在代善的身边慌乱地提醒道:“主子,快开门,要不会被杀光的。”

代善的脸上也已露出愤怒之意,但他却没有回应管家的话,仍然死死地盯着外面的那一幕。

“主子,主子……”老管家急了,什么时候大清勇士被人杀到家门口,还是如此羞辱般屠杀,一如以前大清勇士驱赶百姓去明军城下一般,这还了得?

或许是被这老管家叫烦了,代善忽然转身一巴掌扇他脸上,就好像这管家是城外那些敌人一般,非常地用力,直接把老管家扇倒在地。

就在老管家捂着脸,又疼又傻眼时,代善咆哮开了:“你懂个屁,知道外面是什么人么?那是叫天军!叫天军你知道不,开门让他们趁机攻进城来么?”

自从战无不胜的大金军队遇上叫天军后,就没有胜过。如果只是一般失败也就算了,关键是大败,被打歼灭战,和硕贝勒说死就死!叫天军的威名,一直是建虏高层的心病。在打败叫天军之前,这心病还没得治。

代善没有再和老管家计较,转头看着城外已经屠杀掉对手后还在城头射程外耀武扬威,甚至在马背上耍倒立的叫天军。他忍不住喃喃自语道:“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辽东?他们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出现在辽东?怎么办?他们来了多少人,盛京还能不能保住?怎么办?怎么办……”

看着城头上如临大敌的建虏,没有丝毫开城门的样子,康全安便知道城内兵力绝对和获得的情报一样,非常空虚。

他看看天色差不多要黑下来了,想着首长的交代,该给城里报信了,便让手下所有将士齐声大喊道:“叫天军吊民伐罪,等大军主力一到,破城屠虏,血债血偿!”

带着嚣张的响亮宣言,在沈阳上空久久回荡。随后赶到的汉奴人数更多,也跟着喊起来。他们的声音直冲云霄,兴奋了城外,恐慌了城内。

627崇祯耻

明国京师破城之战,一直到了第二天下午才慢慢地结束。

坚固高大的京师城墙,没有起到一点拒敌的作用,反而把城里的人犹如羊群一般关在里面,成为了冲进羊圈狼的帮凶。

城里的几处火势已经扑灭,街道上的尸体也被拖到一边丢着。一排排建虏,趾高气扬地守着城墙和各处交通要道。

如果从半空往下望去,能看到有不少建虏在各处街道上,犹如赶羊一般,赶着一群群的文官武将、皇亲勋贵往紫禁城赶去。

临近午门处,各路“羔羊”汇聚起来,垂头丧气的他们,抬头看看同病相怜的熟人,唯有一声叹息。

京师城外,奴酋皇太极打着自己的皇帝仪仗缓缓入城。

他骑在马上,左顾右盼,看着这座梦中垂涎已久的宏伟都城,如今已经属于爱新觉罗,忍不住就表现出眉飞色舞的神态。

就算城府再深,此时此刻,皇太极也没有再掩饰自己的心情。一边四顾打量这座雄城,一边心中暗自狂呼:看到了么,父汗,明国京师已经被朕踩在脚底下,被朕踩在脚底下了啊!

皇太极虽然骑着一匹挑选过的高头大马,可他的身材太胖,就如同一头猩猩骑在驴背上,说实话,这卖相实在不咋样。可当他进城时,在大街两侧的建虏却激动地跪倒,大声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激动高昂的声音连绵不绝,从北门处一直缓缓地传到紫禁城,传到了禁足在屋里的明国老百姓耳朵里,传到了那些被俘的文官武将、皇亲勋贵耳朵里。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马上便联系起北宋的灭亡。想起金国攻占北宋都城开封的那段不堪回首的靖康耻。没想到在大明朝,竟然也出现了崇祯耻!

当时,下至普通百姓,上到一国之君,那下场有多凄惨就有多凄惨,可谓是悲哀到极致。事已至此,何以应对?

而皇太极这边,却没有其他考虑,只是在享受着最辉煌的胜利。当他终于到达紫禁城地午门前时,遇到了在这里等候的贝勒奴才们。

就算以前有不服气的,此时所有人都跪倒在地,真心诚意地大声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极满脸笑容,在夕阳的照耀下,眯着小眼睛大声说道:“众卿平身!”

而后他抬头打量着眼前这座紫禁城,这座明国皇宫之大,气势之磅礴,让他不由得感慨盛京在建之皇宫,真是小巫见大巫!

刚起来的建虏头目们,见到皇太极如此,他们也都纷纷转身再次打量。虽然之前已经看过多次,可他们还是难以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皇太极进入紫禁城时,跟在后面的他们,眼看着离皇太极有点距离了,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大声讨论起这庄严肃穆的紫禁城。要不知道的人听了,还以为是到了菜市场那么嘈杂。

光线越发得暗了,可金銮殿内却灯火辉煌,照耀地如同白昼一般。

皇太极坐在龙椅上,双手不着痕迹地摸摸屁股底下和边上的扶手,再抬头看看底下的人头耸动,满足地舒了口气。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般地万岁声之后,终于开始听取各路将领的禀告。

李永芳、范文程出列,大声禀告道:“明国皇帝朱由检、太子朱慈烺、皇后周氏、贵妃田氏等具备生擒监押,听候陛下发落!”

皇太极还没有表态,金銮殿内“轰”地一声,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底下的大小头目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叽里呱啦地表达自己的惊讶和喜悦。

皇太极见此,并没有生气。此时的他,也为这个好消息而兴奋着。有此奇货可居,天下可定矣!

除了主动投降的之外,像这样开战还能把对方君王一家全都抓住,实在是罕见。这得归根于皇太极策划的千里突袭,更是得益于高起潜这个叛徒,骗开了宫门,让宫里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好一阵后,济尔哈朗出列禀告道:“陛下,臣活捉明国大小官员共计一万六千余人。具体官职尚在统计之中。”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后才又道:“目前已能确认,明国首辅温体仁在家上吊自杀。”

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自然受建虏重视,能第一时间进行确认。

他们不是不想活捉温体仁,甚至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