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334章

替明-第334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可纲就躺在床上,神情也犹如那些士卒一般,没有一丝生气。他心中知道,宁锦失陷是早晚的事情。他们这些人,最终是肯定要为宁锦殉葬的。

山海关在建虏手中,宁锦就成了绝地。虽然有海路可通,可大明的水师,也早就消失了。偶尔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来一点点物资,根本就连塞牙缝都不够。

朝廷也不可能把宁锦明军撤回关内,丢地的骂名比几万宁锦明军的性命重要多了。而且再说了,眼下又那还剩有几万宁锦明军!

如今的何可纲,更多的是靠着毅力在坚持着。带着他的部下,以一种惯性维持着眼下的局面。

死气沉沉的总兵府,死气沉沉的宁远城,唯有到了一天一顿稀粥的时候,才会有一些动静发出来。每个人都熬着,熬着这个饭点的到来。

何可纲没有意识地躺着,消耗着生命中美好的时光。可忽然之间,他好像听到有什么动静。让他有点不相信地睁开了眼睛,仔细地去听。

隐约有喧哗声,还有隐约地脚步声。何可纲稍微有点吃惊,难道建虏攻城了?这不可能吧!

他刚坐起来,就有一名亲卫跌跌撞撞地推开了门,一脸惶恐地禀告道:“大帅,外面建虏喊话,说京师被占,皇帝也成了他们的俘虏,我们大明亡国了!”

攻心计!这是何可纲的第一个念头。可随后一想又不对,建虏有必要搞什么攻心计么?

这么一想,何可纲的一颗心就沉下去了,难道这消息时真得?

不管他如何的悲观,也不可能想到建虏会占领京师,以区区边陲之地的建虏,能灭亡泱泱大明。可是,他实在想不出来,如果建虏喊得是假话,那有这个必要么,吃饱了撑的?

脑中刚出这话,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何可纲露出一丝苦笑,站起来对亲卫道:“走吧,去城头看看。”

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他只是想去城头箭楼上躺着。不管有什么事情,就是去城头表明一个态度:就算天崩地裂,也决不投降建虏!

宁远城其实也就喧哗了一下下,而后就继续沉静了。或者是不相信,或者是没力气,反正就再无动静了。

何可纲到了城头,也没要求城头的手下要有个兵样,只是往外看了看那五个纵马奔驰叫唤地建虏。

他看了好一会,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没有再理那几个建虏,转身对跟在身边的亲卫道:“传令下去,从明天开始,每人每天的口粮翻倍,那些肉也分了吧!”

“大帅?”亲卫听了一惊,有点不敢相信,叫着确认道。

因为他知道,哪怕那粥已经稀得不能再稀了,可估摸着也难以坚持到来年开春。而那些死人肉藏着,是为了在战前分吃,这样才有力气和建虏厮杀。如今要是口粮翻倍,肉也吃了,那不是意味着一段时间后就要没吃得了!

何可纲略微苦笑了下,挥挥手道:“去吧,去吧!”

亲卫得到确认,也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该担忧,蹒跚地去传令了。

随着这个命令下去,死气成成的宁远城就像大海中丢进一块石头,泛起一丝浪花后便回归原样。

城外兴奋的建虏喊了一阵后,就在城外大吃大喝起来,等到吃饱喝足又吆喝了一阵才返回山海关。

城头箭楼上的何可纲,看到那些建虏在大吃大喝地时候,有一种冲动,想派兵去抢。不过想起手下的状况,唯有苦笑着算了。

等到第二日中午时分,城外又传来急促地马蹄声。还在箭楼躺尸的何可纲听到,不由得有点鄙视这些建虏,今天竟然还来,有这份心还不如快派支军队来打,这样大家就不用都耗着了。

可多年战场的经验,让他感觉有点不对。不管是马蹄声的急促,还是传来的方向都不对。

好奇之下,他来到箭楼的窗户瞭望。却见有三名建虏,犹如丢盔弃甲般地从锦州方向狂奔而来,就像身后有追兵一般。压根就不看一下宁远城,拼着命以最快的马速飞驰而过。

这时候的何可纲,仿佛突然吃了满满一桌山珍海味一般,整个人一下精神起来。他的直觉告诉他,辽东的建虏怕是有麻烦了!

不管辽东建虏的麻烦是什么,只要他们有难,何可纲的心中就忍不住的高兴。他思量了一会,便又传令道:“每人每日口粮再倍之,城头岗哨倍之,静观其变!”

636为建虏送行

自从多尔衮带兵走了后,就是多铎负责镇守山海关。不过眼下抚宁的明军已经开拔回京,而且还是在多尔衮的监视下离开,这山海关要多安全就有多安全。

这不但是多铎的想法,更是山海关所有建虏的想法。也因此,他们都轻松了好多,也热闹了好多。大都在讨论皇太极是如何地英明,关内是如何地繁华,大清占领关内、甚至占领天下后有多么美好的未来。

多铎也是无所事事,眼看着天下就是大清的了,以后该怎么做,他替皇太极想着这事。

满人还是太少了点,以后得规定每个满人必须娶十个八个妻妾,每个妻妾一年生一个,这样十万满人过了十年,就能有一千万满人。可要是算夭折就不够数了,汉人还是比满人多很多。

怎么办?要不就实行减丁之策,每隔几年就把高过车辕的男人杀了,一直到满人多过汉人,那样这天下就会牢牢地掌握在满人手中!

多铎正想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非常大的喧哗声,打断了他继续想下去,火爆地脾气顿时就上来了,当即大声喝道:“来呀,给本贝勒重责喧哗之人!”

门外候着的亲卫一听,“喳”了一声退下不到几息,就匆匆返回,惊慌地禀告道:“主子,辽东来了紧急军情。”

多铎一听吃了一惊,辽东怎么会有紧急军情?东边的朝鲜早已臣服,不可能有胆子敢进犯辽东;西边的蒙古部族也都臣服大清,或者干脆就被大清收编了;南边海岛上的东江镇明军也早已降了,不可能还有敌人啊?

他再怎么想,也想不到远在归化城以西的叫天军,会在这寒冬腊月的时候远征辽东。因此,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只能快速召见信使来解开谜底。

几个精疲力竭的信使很快被带到大堂,人都站不住,直接瘫倒在地,用尽力气禀告道:“贝勒爷,快发救兵,叫天军,全是叫天军,盛京危险!”

多铎看到信使的状态,就知道他们是一路不歇,以最快的速度赶来,肯定是出了大事。等他听到信使的禀告。当即大吃一惊,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道:“什么,辽东发现叫天军?”

这信使说完之后只有喘息的份,根本没有余力再说话,只能由另外一名信使回答道:“是叫天军,他们驱使那些汉人包衣到处袭杀我满人。奴才们拼了命才从盛京赶过来,路上已经死了不少同伴了。”

多铎的脸色严峻,手中刚拿到呈上来的信筒,稍微验看了下封印便马上拆开看信。

这信是代善联合海兰珠一起发出的求救信,说叫天军集结了盛京周边的汉奴,到处杀满人并使诡计杀了盛京能凑出来的一点机动兵力。如今的盛京兵力空虚,危在旦夕,见信务必急速救援。

“贝勒爷,奴才们一路赶来,咱们大清沿途的城池周围都有叫天军带着汉奴出没,在袭杀咱们城外的满人。”信使中的头目歇了歇,终于又有空禀告道。

此时多铎已经看完了信,铁青着脸,猛地把信拍在了桌子上。他娘的,老子还在想着给汉人减丁,他们倒先杀起满人来了!

他怒目盯着信使,大声喝道:“有多少叫天军,在那些地方活动,有哪些城池失陷了?”

信使头目努力回忆了下,而后马上禀告道:“奴才不清楚,每处地方的叫天军中都夹杂有大量汉奴,一时不好判断。至于我们的城池,赶来的路上倒是没看到有失陷的。”

多铎稍微一想,便再次一拍桌子道:“他娘的叫天军,竟然敢进犯我大清,本贝勒叫他有来无回!”

说到这里,他大喊一声道:“来呀,击鼓点将!”

多铎虽然年轻,却已是一名沙场老将了。他从求援信和信使沿途所说,就马上判断出了叫天军人数必然不多。否则的话,最好的机会便是集中兵力突袭盛京。至少他来领军,就会这么干,就如同皇太极突袭明国京师一般,这样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另外,这寒冬腊月的,叫天军绝对不可能倾巢而出,远征千里之外的辽东。大清的战力,可不是明军那种渣可比!

肯定是一小部分叫天军来辽东查探军情,突然看到大清国内空虚,因此才有驱赶那些汉奴在野外闹腾,到如今却还攻不下一座城池。

说句实话,对于以前在归化城外受挫于叫天军,多铎一直是不服气的。在他看来,叫天军只会龟缩在归化城中,依仗着火器而已。如今竟然敢到大清的地盘来撒野,这口气怎么可能忍得下。

正是这些原因加起来,多铎才敢放话让叫天军有来无回。他马上便点起山海关内绝大部分兵力,共计骑军有七千余人,于第二日一早便赶回辽东。

当然了,多铎另外也交代领着三千来人镇守山海关的将领,让他多注意关内情况,防止关内形势突然有什么变化,导致明军来山海关偷城。这种事情,自家做过且成功了,就一定要防着别人也这么做。

至于辽东这边的突发情况,多铎自然也写了信,让人即可赶往明国京师,把情况禀告给皇太极。

在他的信中,他分析了辽东形势,保证以最快速度赶回去救援,防止叫天军就来了一点点人,就领着汉奴把盛京打下来,那笑话就大了。

至于输赢,这个没有任何可以讨论的地方。就凭一点叫天军的人马,就是带着汉奴再多,在大清正规军队面前,那也是不够看得。

于是,就这样,在某一日的中午,隆隆地马蹄声再次震醒了死气沉沉的宁远城。

这次的马蹄声震天,规模之大,在这几年的宁远,都是没有见过的。不但在城头上轮值的明军士卒站起来观察外面的情况,就是城里躺尸的不少明军也都纷纷赶到了城头。

也亏了他们这几天有加餐,才有这个体力能赶到城头,拿稳了兵刃看情况。

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多少惊慌失措,哪怕是一开始以为建虏来攻城,也是如此。趁着爷有点力气,最好现在来打,说不定还能拉个垫背的。

只是事与愿违,他们只是在城头上看着建虏路过而已。

何可纲看了一会后,忽然击掌大笑道:“来啊,把本帅最后一点酒拿出来,为建虏送行!”

他知道,建虏肯定是有大麻烦了。只是他很纳闷,到底是谁让建虏如此惊慌失措地从山海关调兵呢?

637发信号

大凌河中左千户所,明宣德三年建城,位于大凌河西,小凌河东,离锦州四十里。

此处乃是战略要地,不管是东进辽东腹地还是西去山海关,都要经过此地。也因此,此地多受兵灾,城池屡次被毁而后又重建。此时的这座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已是被建虏毁去,只留下断壁残垣。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四年时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不但一举歼灭了明军在关外的机动力量,而且还首次动用了火炮部队,成立了火器营。最为关键的是,他借口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从而一举扳倒了莽古尔泰和代善,实现了唯我独尊的局面。

然而,因为胡广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原本的大凌河之战没有发生,莽古尔泰也早已被杀,一切都和原本的历史不再一样。

冬日已经落到西边,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