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497章

顺明(完结)-第497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二十七日,崇祯皇帝正式颁下旨意,镇东将军左都督镇守山东总兵官领援剿两淮军务李孟,前日于河间府全歼东虏贼军,斩首三万六千余,斩虏豪将阿巴泰,岳乐以下敌酋数百,夺旗数百具,为国朝近世未有之盖世奇勋,特加恩封世袭齐国公,特授提督山东、河南兼理南直隶淮、扬、庐三府及徐州北直隶河间府、永平府等处军务总兵官。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吴三桂真是呆若木鸡,心想怪不得第二封信的要求变得那么苛刻,原来李孟控制的地盘已经是有了永平府。

    控制了永平府,那就是和山海关毗邻,要出关不过是几里的路程,怪不得会想要派兵在关外驻守,吴三桂有些气急败坏的想到,这边要驻军,鞑子那边又要攻打,这山东兵马和鞑子是不是勾结好了,要来个两面夹击。

    兵部侍郎魏乐泉带着山东地要求回到京师后,尽管崇祯皇帝已经是在内阁首辅陈演和兵部尚书张国维地建议下,秘密的把太子朱慈送到了南京城,并且命令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收缩兵马在江南一带。

    看着已经是承认现状,准备做出让步,可等到魏乐泉把要求拿到他地面前,崇祯皇帝还是禁不住大发雷霆。

    现在的崇祯皇帝连迁怒臣下地勇气都没有了,因为派人商谈的这个命令也是他下达的,无法推卸责任,大怒之后,崇祯皇帝又是在内阁和六部面前大哭,说是自己无能,对不起列祖列宗。

    最后还是张国维说了几句话,说是李孟势大,有些事情不得不为,而且那李孟的地盘骤然扩大了两倍有余,想要保住这些地盘,就必须要用更多的兵马驻守压制,耗费更多的钱财和力量,等于是这些地盘分散山东的力量,给朝廷争取更多的时间。

    南北直隶切不去说,单说那河南一地,地方广大,又是混乱不堪,他山东兵马极有可能就是身陷泥沼,不能自拔。

    崇祯皇帝勉强能够接受这个说法,这才是捂着脸下了旨意,此事过后,兵部侍郎魏乐泉却递上了辞呈,理由是,他出面和地方上的武夫军将商议了这样的协定。已经是对不起大明,对不起朝廷了。

    若不是家中还有老父母,本来应该一死报答朝廷,魏乐泉说话说的漂亮,崇祯皇帝看他也是不顺眼之极,索性是准了。

    前任兵部侍郎魏乐泉当日辞官,第二日婉拒了朝中相好大臣给他预备的饯行宴席,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家人急忙离开了京城。

    离开京师之后,乘坐运河的船只一路南下,不敢停留,倒不是他和某处有勾结,而是担心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突然发作,再把他问罪下狱,到时候可就是叫天不应,倒霉透顶了。

    这旨意一发出来。当即是天下震动,大家都被范围如此大地镇守地方和齐国公的高位所震惊了,就算是十足十的大功忠臣,有这样的封赏也必须要推辞,因为这已经是一种逾越大不敬了,可那镇东将军李孟毫不客气的接受。

    按照往常的规矩,李孟这样的态度,天下的文人士子。肯定要口诛笔伐,说这李孟野心勃勃。大逆不道。但这旨意下达之后,朝臣们所希望地那种舆论攻势并没有出现,反倒略懂些形势的人都是在惊骇的观望,这天是不是要变了。

    自从崇祯皇帝登基,天下大灾连绵,流贼蜂起,以往一直是被挡在关外的鞑虏也开始兴兵入关,这局面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末世的气象。当然。这话仅仅是众人心中偶尔想起,却不敢明说的。

    既然是末世景象。那无非是朝代更替,或者是蛮族入侵。看天下间这局势,最有可能更替的,也就是目前在湖广河南的闯王李自成,已经有巡按这等清贵士人投靠了,这无疑是说明一种问题。

    而关外地鞑虏尽管强悍,但目前也就是在北直隶和山西等地肆虐,并没有深入的可能,瓦剌,鞑靼那些蒙古部落也曾经到这些位置,大明也没有什么影响,可见这关外鞑虏也就是疥癣之疾,没什么关碍。

    正当天下人把目光集中在闯王李自成身上的时候,在山东的总兵李孟却突然间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有这么强劲的实力,朝廷给他这般的高位,并且封赏如此逾矩,这李孟又是如此坦然的接受。

    众人都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地气味,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这都不是正常的封赏,李孟地号不推辞,坦然接受,更是让人想的更多。相比于驿卒出身的闯王李自成,李孟的出身尽管是贩私盐的军户,可毕竟是朝廷的超品大将,地位崇高,也是大明这个体系之中的杰出人物,无论如何也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对这件事的评价,在杭州讲学的前右都御史刘宗周有个很精辟地论断,刘宗周在讲学地时候,有来自江西的生员问起,刘宗周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笑着说道:

    “前日去茶肆闲坐,听那说评话地讲三国,说到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然后封魏王,然后加九锡,准有百官,端得是精彩!”

    这话说的实在是直白,众人当然是明白,各个脸上变色,不敢多言,还有另外地怪现象,天下人不骂李孟,不骂皇帝,却大骂朝中的众臣,说他们昏庸,说他们祸国殃民。

    这旨意下来之后,本来就有举人功名的方家老二方应仁,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授予了扬州府同知的身份。

    扬州府也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府,做到这同知的位置上不光是银子要用的足,而且在朝中要有相当身份的大臣撑腰才能坐上,方应仁的功名不过是层保护伞,也不指望用这个做官的,能经营这么大的家业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方家老三方应孝本来是在海州的盐政司中做个七品的典史,已经是手眼通天,方家人也已经是满足,不想要求太高。

    而这方家老三在家中时常拿出架子来,显出他这个官吏和商人的不同,方家老二方应仁尽管已经是方家的家主,可却受了不少气。

    这次突然有了个扬州府同知的衔头,真是陡然而贵,先不说扬州府那些盐商富豪的主动巴结,一向是自傲自大的方家老三都急忙忙的跑回来道贺。着实是让这个方家老二又扬眉吐气了一次。

    南直隶江北地文官们凛然而惊,方应仁被授予扬州府同知的衔头,这完全是不符合惯例的安排,彼此沟通之后,就知道这是齐国公李孟的态度,很多不明朗的东西,在这一次任命中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难倒朝廷授予这李孟齐国公、提督各处军务的爵位官衔,他还能管各处文官的任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惊讶归惊讶,南直隶地江北官员立刻就明白,他们现在应该对谁表示善意,谁掌管着他们的命运。

    在李孟长长的衔头中,南直隶江北之地有一处没有被提及,那就是凤阳府,凤阳是大明的中都,又是皇陵所在。自然不能交给一名武将镇守,不过凤阳府在河南、山东和南直隶徐州的包围之中,这里的管辖镇守,除却凤阳城之外,其余都是默许李孟镇守了。

    在济南城收到旨意的第四天,传递这消息的加急信使就到达了颍上,这里现在是淮杨军参将陈六地驻扎地。

    他手中的两万兵,和马罡手中的两万五千兵一东一西。夹住了革左五营的十二万大军,并且让对方不敢妄动。这也是说明了胶州营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强悍。

    看到了那朝廷旨意的陈六,立刻是派人去通知在正阳镇忐忑等待的革左五营,就在第二天,驻扎在两淮地参将陈六和马罡发出了公文通报,说是革左五营已经接受了淮杨军和青州军的招安。

    在凤阳府和庐州府地地方官对这个结果颇有些哭笑不得,因为在正月之后,革左五营的大部分士兵已经是在他们驻扎的那一带开始屯田,凤阳府多皇族勋贵,凤阳一府之地差不多有淮安和扬州两府大小。

    这边大部分是皇庄和勋贵的产业。土地兼并极其的严重。当时革左五营和张献忠部侵入,勋贵们不是逃到了南京。就是躲进了凤阳,那些农民基本上都是被裹挟成为叛军。或者是逃荒到他处。

    自然而然的,也有大批的土地空置下来荒芜,而革左五营在正月开始,大批大批的部队开始有组织的垦荒种田。

    若是他处地人看了,可能觉得革左五营地人马是准备长期驻扎在此处,要长期作战,但这些官员却知道,那段时间城内的铁匠铺子生意好地了不得,这些下地干活的逆贼士兵把武器送进来,换成农具去做活。

    这一片区域地铁匠和相关的产业生意都是变得大好,收缴武器无数,都是在铁炉内花掉锻打农具,试想若是要长期作战驻扎,那怎么会不要武器。

    而且这段时间颍州、颍上、寿州的地方官吏都多少发了点财,有人和他们许诺,那些耕种垦荒的土地出产,在他们所辖区域内的部分会有一定的比例属于他们,尽管这个比例很小,但稍微一算,绝对数可是不小。

    获得这些的代价不大,只需要重新丈量这些土地,并且重新刊发出地契,证明这些土地属于山东的某些豪商。

    如果想在这土地上获得更大的利益,那就需要投入更多,比如说你可以购置耕牛和农具,并且搞到更多的“无主土地”,这样你在这些田地中的收入就更多。

    地方上的官吏,平时都是吃着地方上大户的孝敬,然后再贪墨点,依靠这个发财,这年代的人,都是觉得手中有土地吃租吃粮这才是发财的正途,可凤阳府一带的土地都是在皇庄勋贵手中,他们分润不到。

    现在有人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谁能不动心,当时都是些反贼兵马种地,外来的山东官兵跟他们许诺,看着也不保险,官员们尽管动心,可出手的却很少,那地契倒是一叠叠的盖印给了出去。

    要是有反复,就说自己这边是被人胁迫,可以推卸责任,进一步的举动却是没有的,大家都在观望。

    等朝廷的旨意下来,驻扎在凤阳府的山东兵马高调宣布招降了革左五营的流贼军队之后,一切的局势都是明朗了。

    手中有些银钱地官吏们纷纷的去找当初联系过他们的人,要求加大投入。在那些城外重新开荒的土地上占有份额。

    事情到现在,一切都已经明朗,地方上消息最灵通的莫过于这些官吏,相邻的淮安和山东两府在实行什么规矩,他们都是知道,那叫做什么屯田田庄什么的体制,都是把那些流民难民的圈在田地上干活。

    每年地出产,除却给那些屯田户糊口的之外。剩下的东西则都是给和胶州营相关的人士,这些田庄的屯田户干活勤快,田庄集中人力修水利办农事,田地的出产也比一般的庄子要高,而且没那么多官方私下,杂七杂八的损耗,这油水可大着呢!

    而且现如今这乱世,再肥沃地田地。再好的买卖,都害怕因为这世道给搅和黄了,可这齐国公李孟,东征西讨,鞑虏、闯贼都是在他面前落花流水,这革左五营如此凶神恶煞的流贼,也被远远少于他们的山东兵马看羊一般的看着,自己卖地没出买。可投资在这个田庄上面,那可是前途无量啊。

    赚钱是一回事。更不用说这投资在齐国公的产业上,可以向国公大人示好,政治上也是个很有利的举动了。

    凤阳府南部的这些地方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