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灵师之兼职女官-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做到一方大员的,都不是气量狭小,分不清轻重之人。陈学政和李知府同属一个脉,现如今又在一处为官,自然要好好相处。
一个正三品大员,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人正四品,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宣政令、治姓,审讼案,稽奸宄,考属吏,征赋税。两人要真是掐起来,别看学政是正三品,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他是决计不能把正四品的知府如何的。
当然,陈学政没想和李知府掐架,他只是心里有些小疙瘩。李知府解释完,他也就释然了,点头道:“李大人用心良苦,他们五个,便定下吧。”
李知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看向赵麒五人道:“你们几个还不拜谢陈大人?孔学院的名额一向稀少,咱们兰州府,每五年也不过十个。”
孔学院是锦国皇帝直接管辖的学院,五年招一次学生。学生最差也要有秀才功名,直接由各省学政的举荐入学。也就是说,这孔学院的入学名额,都在学政手里。
兰州府隶属安南省,整个安南也不过七个府,三个直隶州。陈学政是一省学政,可以推荐一百个推荐名额。可李知府能张口的,也只是属于兰州府这十个。一旦逾越,查下来,学政、巡抚,还有各府的知府都逃不了好。
孔学院的入学资格审查很严,各省学政举荐了,知府还要负责审查学子真实情况。合格便加盖红印,发文书证明,如此方能入学。
在孔学院里,讲学的名师大儒许多自己便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更何况,爱惜人才的皇帝陛下也爱时不时的到学院里微服私访。到时候,只要能被这其中之一看上,那便是真正的一飞冲天。
那惊才绝艳的崔翰林,便是在乡试之后的第二年入了孔学院。在学期间,因为一场诗会上的突出表现,被皇帝陛下赏识。三年后参加殿试,便直接被皇帝陛下钦点为状元,跳过正七品的翰林编撰,授为正五品的侍讲学士。
如今又两年过去,崔翰林更是升任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这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所以,为了得到孔学院的入学名额,各地学子莫不是使出浑身解数。
可惜名额有限,能如愿以偿的,终究是那些有机缘、有才学、有能力的人。
孔学院!
赵麒瞳孔紧缩,饶是心里已经有了猜测,此时听到,也不由得有些激动的捏紧了掌心。陆奉安当时来拉拢他,可不就是为了这有可能得到的孔学院名额!那朱启文之前处处针对他,也是因为如此。
只是,没想到张县令居然还藏着一手。能请动李知府出面当说客,将这名额之事敲定下来。而且,一下就是五个名额!这也意味着,他和赵麟都能去孔学院!
赵麒垂眼,指甲在掌心掐出白印。快了,很快就能回去了,久别的京城!
虽然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波涛在汹涌,但赵麒面上除了正常的激动,没泄露一丝一毫多余的表情。赵麟也一瞬间的恍惚,但他很快便为这巨大的惊喜高兴起来。蒋碧成也如此。
宋君贺与陆奉安是因为心里有数,虽然名额到手很高兴,但到底没有失态。
“多谢陈大人提携!”五人均是站起身来,真诚的向陈学政拱手行礼道谢。
陈学政摆了摆手,“你们五人才学都是一等一的。举荐你们去孔学院,也能为兰州府扬名。只是,今年的乡试,尔等是否还要下场?”
孔学院的入学时间,是十月份。五人即便想参加乡试,时间也很充裕。
赵麒朝陈学政拱了拱手,“瑞之想试一试。”
赵麟和宋君贺四人对望一眼,也都拱手行礼,“我等都想下场试试。”错过了这次,便要等三年。所以,虽然没把握,但试一试也无妨。
陈学政摸了摸胡须,点头:“即使如此,尔等便在这府城专心备考。如若有人能得中举人,自然是好;如若不能,便去孔子学院潜学三年!”
“是。”陈学政是他们院试的主考,也便是他们的恩师。他说的,五人自是要听的。
于是,本来准备回家的赵麒和赵麟,因为陈学政的一句话,便留在了府城。
赵芸算着日子,等赵麒和赵麟回来,好办乔迁之礼。可左等右等,却在几日后,等到了陆家派来送信的小厮。
“赵姑娘,赵公子,小赵公子与我家公子几人都被陈大人留在了府城备考,乡试之前,暂时是不会回来了。这是两位赵公子给您的书信。”
☆、第十二章 考虑
赵芸打开赵麒的信,很简洁。
三两句就交代了两人暂时不能回来的前因后果。同时叮嘱她一个人在家,凡事多小心。有困难就找周叔、二叔公或是里正。两人考中秀才和获得了孔学院名额的事情,倒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带过了。
孔学院?赵芸疑惑了下,也没太在意。她来这里几个月的时间,早把蚌兰村和丰乐县的情况大致摸清楚了。但除了读书人,倒很少有人谈论孔学院的事情。所以,她也没认识到自家哥哥拿到这个名额有多不容易。
赵麟的信就要啰嗦些。
他首先表示了自己不能兑现诺言回家的愧疚,又和赵芸分享了自己能拿到孔学院名额的激动和欢喜之情。最后又事无巨细的叮嘱了赵芸一翻,无非是要注意安全,若生活上有困难,要怎么处理等等。
仔细的将两人的信看过一遍,赵芸对两兄弟离开家到一路考过院试的情况,算是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而她,也明白了,不管乡试是否能中举,两人之后都能去孔学院读书,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机会!
只是,两人到时都去孔学院上学,她怎么办?留在蚌兰村?还是跟着一起去?
赵芸眉头皱了皱,她刚在村里治下一份产业,正准备放开了手脚大干一场。可她要是跟着两人去孔学院,刚买的地和房子过不了多久就得卖掉!
“咳,赵姑娘,明日小的会再出发去府城,您若是有口信需要带个两位赵公子,可以和小的说。”送信的小厮见赵芸有些发呆,不由得咳嗽一声,提醒道。
赵芸想了想,道:“我确实有些东西要捎给大哥、二哥,麻烦小哥哥等一等,我去准备一下。”
小厮拱了拱手,“赵姑娘唤小的小林子便可,您尽管准备,小的就在这里等。”
赵芸也没纠结称呼,冲小厮点了点头,便转身去了里屋。
她卖花一共得了一千四百两银子,买地,盖房子、买树苗、人工花费等林林总总的加起来,用去了七百三十两左右。她现在手里,剩下的也还有七百多两银子。
从瓦罐里数了五张百两的银票,赵芸又将自己给两人逢的衣服和鞋子拿出来。银票按老规矩,缝在新衣的夹层里。新衣叠整齐,将鞋子放进去,一起用布包好,系紧。赵芸拿出纸笔,给两人分别写了封信。
大致讲了下自己在村里的情况,让两人放心。又表示两人能得中秀才,她很高兴。新衣和他们离开时一样,都是她亲手做的,让他们一定要收好云云。
写好信,赵芸吹干墨迹,将信纸叠好装进信封里。拿着准备好的包袱,一起交给了小林子。
“这封信和这包袱里的衣服鞋子,还劳烦你捎给我哥哥。他们要是问我的情况,就说我在家很好,让他们专心备考,毋须挂念。”说着,赵芸又从袖袋里拿了一块碎银子塞到小林子手里,“这一路来回辛苦,这些银子,你拿去在路上吃点儿好的。”
小林子愣了下,随即为难道:“赵姑娘,这、使不得。我家少爷当两位赵公子是知己好友,小的不过是跑腿送送信,谈不上辛苦。”
赵芸笑着摇头,“你家少爷是你家少爷,你是你。也是刚盖了房子,不宽裕,小林子你可别嫌少。”
小林子闻言,有些紧张的摇头,忙道不会。心里却琢磨着赵芸不愧是两位赵公子的妹妹,小小年纪,说话办事就如此滴水不漏。
只是,他知道自家少爷对赵家兄妹很看重,赵家也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如若他这边没了规矩,回头让他知道了,少不得要挨骂。可这不收,这赵姑娘肯定会觉得自己不会尽心尽力……
为难的左思右想一会儿,小林子硬着头皮接过了银子,想着回去便主动和少爷坦白好了。希望少爷看在他诚实的份儿上,别折腾他!想到那些比挨板子轻松,但就是能让人异常难受的惩罚,小林子忍不住抖了抖。
少爷从来不对人动手,但能折腾得人恨不得挨一顿板子来的痛快!
“赵姑娘,您要是没别的嘱咐,小的这就回县城准备了。”
“好。一路顺遂。”赵芸点头,将他送到门口,看着他走远了,才转身回屋。
赵麒和赵麟得到了孔学院的名额是好事,但让她就这样离开,她也有些不甘心。更何况,孔学院在京城,在那样繁华的大城市里,物价肯定要比这丰乐县高。
她如果要跟着去,现在就得好好准备银子。在京城他们毫无根基,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得花钱。如果她不跟着去,赵麒和赵麟读书的花费和平日的打点应酬,也少不得银子。
这一琢磨,赵芸便有些坐不住了。
她手里只有二百多两银子了。在丰乐县,只要不奢侈,这笔银子够用很久。但一旦去京城,恐怕半年都坚持不下来。
她的灵力快要突破到三级,簪花秘录上的灵力的运用,阵法摆设,符咒等她也学了不少。其中便有如何催生植物的方法,加上她本身便能和植物沟通,她要种花卖钱很容易。
可就凭她这样一株两株的小打小闹,如何支撑得起日后越来越多的花销?
所以,花继续种,但得稍稍扩大规模。同时,老靠她的灵力和特殊能力作弊,并不是长久之计。开辟另外的财源,也很有必要。只是,在做这些之前,她需要人手……
陷入沉思的赵芸没有发现,她自己越来越像赵家两兄弟的老妈子了。她担心没银子,两人进不去孔学院;又是担心两人吃不好穿不好;更担心两人因为没银子应酬,而打不进别人的圈子里。
总之,拉拉杂杂的,考虑一大堆。她下意识的将两人当晚辈来照顾了,也没觉得不对。因为她心里年龄在那儿呢!
于是,在她下定主意加快发展农庄,叫来周叔和二叔公商量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将自己的担忧透露了出来。惹得两人用古怪的眼神看了她一眼。
“咳,芸丫头啊。麒哥儿和麟哥儿都不老小了,很多事自己都心里有数。你个小娃娃操心那么多做什么?”而且,在他看来,要是两人没点儿本事,怎么会得到县令大人的看重?接着又顺利考中秀才,现在更是拿到了去孔学院的名额?
可看赵芸年纪小小,却皱着眉头为两个哥哥和他们整个家谋划的样子,二叔公虽觉得她这样思虑不好,但也觉得窝心和心疼。
------题外话------
今日酒有事,二更少了些。亲们将就近着看吧。这两天写的不是很满意,检查了两遍错别字和病句,但可能还有一些没发现的。亲要是瞧见了,尽管纠正。
明早的一更或许也会推迟,望亲们见谅。
☆、第十三章 合作的背后
在赵芸的农庄计划里,山头上种果树,是长期投资。山下的良田和山脚的几座禽舍,才是她谋划的稳定的财源来处。
本来,她觉得可以放慢速度,稳步推进,此时,赵家两兄弟的信,让她改变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