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回来了。”
“……现在……发财了么?”
“……发财?自然。嘿嘿,我现在买下你这家破店都行……”
“……不敢当,不敢当,发财了别忘了我们这些穷朋友。”
“……朋友?以前怎么没见你把我当朋友?”阿贵撇撇嘴,拿起掌柜递来的酒自顾自喝起来。他以往也没少受这掌柜的白眼,心中略略有些不平;加之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
于是,在回土谷祠的路上,醉醺醺的阿贵既兴奋又得意的昂了头直唱过去,“……得,锵,锵令锵,锵,悔不该,当初错斩了郑贤弟啊……”仿佛往昔的郁闷和不平全都一扫而空了。
回到土谷祠,阿贵的酒意渐渐醒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居然请他喝茶;阿贵便向他要了两个饼,蘸着一罐珍藏的澳洲黄豆辣椒酱吃了,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蜡烛和一个旧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着烛火像元宵夜灯笼似的闪闪的跳,不由得心思纷乱,一夜无眠。治时事的了解还不如“假髡少爷”),他是在城里投靠了大宋的老爷,老爷的大号为“百联”(习惯性思维,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商号名与老板姓名挂钩),身上穿的短褂乃是新老爷赏给他的新朝“宋服”。
此外,阿贵还说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绍兴城里看到一台自己会动的玩意儿,一会儿时间就能自己做出几千几万块的砖坯;还见识过短毛大兵们放炮,只听得“轰”的一下子,那匪徒盘踞的土堡就飞上了天。其他还有不用火就能照亮的玻璃灯盏,装在四轮车上的钢铁锅灶,飞在天上的大船,以及某种神奇的圆形锯子,一下子就可以锯断一棵大树……还有就是冒着黑烟的澳洲自走船——这个东西从夏天开始,就已经偶尔在未庄附近的河道上出现了,村里很多人都远远地看到过,但大家还是不明白为啥它无帆无桨的也能跑。阿贵解释说是船里面有一种浑身冒烟,发出隆隆吼叫的机器,“澳洲首长们”不许他靠近,据说那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就是要不断的添柴或加煤,一天用的柴比一村人做饭用的柴都多。
不管信不信,听的人都肃然了,既然阿贵能给新朝老爷的府上帮忙,无论现居何职,那当然是可敬的。
其次,就是阿贵居然带回来一大车“澳洲杂货”。在这个物流不太发达的年代,乡下人想要在家门口买到些日用货品可不容易,更别提稀罕的澳洲货了。因为这车杂货,这阿贵的大名很快传遍了未庄的闺中。
——虽然未庄只有钱赵两姓是深闺大屋,此外顶多都只能说是浅闺,但闺中究竟是闺中,所以也算得一件神异之事。女人们见面时一定说,邹七嫂在阿贵那里买了一条蓝绸裙,只花了九钱银子。还有赵白眼的母亲,也买了一件孩子穿的大红纱衫,只用了三百大钱。于是伊们一改以往对阿贵敬而远之的态度,都眼巴巴的想见阿贵,缺绸裙的想问他买绸裙,要纱衫的想问他买纱衫,不但见了不逃避,有时阿贵已经走过了,也还要追上去叫住他,问道:“……阿贵,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和皮背心也要的,有罢?”
很快,阿贵这次带来未庄的三十件衣服与十匹布料就卖光了,顺带还卖光了火柴、针线和肥皂。随后,手推车里的三十几件铁质农具(仅有铁质部分,木质手柄需要买家自制)和剪刀菜刀什么的,也被钱家派人来包圆了。那几箱硬得崩牙的粮砖(海军丢出来的临近过期处理品),因为价钱便宜,煮成糊糊吃也耐饿,眨眼间就被几户勤俭人家瓜分一空。再接下来是食盐与砂糖,这个卖得稍微慢一点儿,直到天快黑时才卖光。最后阿贵的手推车基本空了,只剩下少量比较昂贵的“奢侈品”暂时还没卖出去,只能慢慢再说了。
※※※※※※※※※※※※※※※※※※※※※※※※
随后,借着夕阳的余晖,阿贵眉开眼笑地数了一下今天的收获,成色不一的银子足足有六十多两,另有30多吊制钱,这差不多是接近一百两的营业额,就是不知道兑换成新朝的“华元”能有多少?
虽然这些货物都是赊账赊来的,在回来未庄之前,“百联”的“管事”预先跟他说好了,要在事后上缴六十两白银或等值的大米作为货本。但即使不算还没卖出去的那点货物,自己依然有起码三十两银子的收益。以往在未庄到处打短工忙活一年也攒不下十两银子,如今一天的收获就相当于过去好几年的辛苦啊!
真是时来运转了!这使得阿贵的心里一下子飘了起来,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于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兴奋和喜悦,他就兴冲冲的出现在酒店门前,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把欠账都结了!再打两碗好酒来!”
掌柜吃惊的看着阿贵,看着他短短的发型、崭新的短褂,以及腰间的一个大搭连,沉钿钿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按着未庄的老例,看见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与其慢也宁敬的,现在虽然明知道是原先土谷祠里的那个盲流阿贵,但短发、短褂与腰间的大搭连,使阿贵变得与从前两样了,真是“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和路人,对阿贵便自然显出一种凝而且敬的形态来。
“……豁,阿贵,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
“……现在……发财了么?”
“……发财?自然。嘿嘿,我现在买下你这家破店都行……”
“……不敢当,不敢当,发财了别忘了我们这些穷朋友。”
“……朋友?以前怎么没见你把我当朋友?”阿贵撇撇嘴,拿起掌柜递来的酒自顾自喝起来。他以往也没少受这掌柜的白眼,心中略略有些不平;加之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
于是,在回土谷祠的路上,醉醺醺的阿贵既兴奋又得意的昂了头直唱过去,“……得,锵,锵令锵,锵,悔不该,当初错斩了郑贤弟啊……”仿佛往昔的郁闷和不平全都一扫而空了。
回到土谷祠,阿贵的酒意渐渐醒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居然请他喝茶;阿贵便向他要了两个饼,蘸着一罐珍藏的澳洲黄豆辣椒酱吃了,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蜡烛和一个旧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着烛火像元宵夜灯笼似的闪闪的跳,不由得心思纷乱,一夜无眠。
第493章 、阿贵的故事(中)
第一百八十四章、阿贵的故事(中)
到了阿贵带着一车澳洲货回来未庄的第二天,这事儿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因为得了便宜蓝绸裙的邹七嫂在得意之余,将伊的绸裙请赵太太去鉴赏,赵太太又告诉了赵太爷,而且着实恭维了一番。
接下来,赵太爷便在午饭桌上,和他的大儿子“假髡大少爷”讨论,而“假髡大少爷”自从回乡以来,早就为生活中缺少了各种澳洲货而烦恼,所以一致认为应该看看阿贵手里有什么好东西可买。于是也不顾之前因为阿贵调戏过自家的丫鬟吴妈,勒令他再也不准踏进赵府门槛的旧事,便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贵。
到了下午,阿贵就背着一个箩筐,把卖剩下的澳洲货都带来了赵府。让赵太太感到失望的是,她想要买的皮背心已经没有了。而让“假髡大少爷”感到失望的是,不识字的阿贵推销员,这次没有贩来任何他想要的“澳洲书报”,甚至连卷烟都没有,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恐怕还是只能继续抽旱烟锅子。不过让赵府小孩们感到开心的是,阿贵的箩筐里还有一些澳洲水果糖和南洋干果,什么香蕉片、椰子干之类的,看上去花花绿绿,闻起来一股甜腻的香气扑鼻,煞是让人流口水。虽然赵太爷一向勤俭持家,为了省几文油钱,甚至规定晚上不准掌灯,所以晚饭特别早,一吃完便睡觉。但眼看着小儿辈们眼巴巴的可怜样儿,又想想这些零食在节庆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待客,赵太爷最后还是点头把这些稀罕零食都包买了下来。
除此之外,在阿贵的箩筐里,还有一样受到全家人一致欢迎的好东西。那就是几个唤作罐头的,拿铁瓶盖封口的大玻璃瓶。罐头的品种暂时只有黄桃一种,但赵府上下却没人觉得寒酸:只见那颜色嫩黄的黄桃被切成两片,浸透在透明的糖水中,装在晶莹的玻璃瓶子里,看起来有种难以言喻的奇妙美感。
在赵太爷家一众真正的明末土鳖眼里,这个玻璃罐头充满了某种类似于科幻一般的吸引力,一时间看得如痴如醉,却不知如何食用:那玻璃瓶上的铁盖子实在是紧得很,赵太太使足了力气也没拧开。
唯有“假髡大少爷”似乎在广东游历的时候见过不少市面,当即就很高兴地取了一瓶黄桃罐头,又从腰间摸出一个形制奇怪的金属工具,很快就把玻璃瓶口和盖子的衔接处撬开一个缝隙,让空气进入罐头瓶,使罐头瓶内的气压和外界正常气压恢复平衡,然后便轻松地打开了罐头瓶盖子,献宝似的递到赵太爷面前,“……爹,这是澳洲的水果罐头,甜着呢!吴妈,快去拿几双筷子来,伺候老爷吃桃子!”
于是,平常膳食朴素的赵家众人,这次难得地开了一回“澳荤”,分享了一罐糖水黄桃罐头,各个赞不绝口,只是赵太爷向阿贵一问价钱,却是皱起了眉头:与其他那些价廉物美的澳洲货相比,这玩意儿的价钱实在不便宜,比吴妈之前买的澳洲精盐贵得多。
不过最近总是嘀咕着“嘴里淡出鸟来”的“假髡大少爷”坚持要买,而赵太太也帮腔说,这东西虽然有点贵,但却可以在赵太爷今年深秋过五十大寿的时候,拿来顶替那种面捏的寿桃,在亲朋好友面前更加气派,更有体面。想想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五十大寿,于是赵太爷也就一脸肉疼地勉强答应了。
——虽然古人做寿讲究要用寿桃,可古代没有反季节水果,桃子上市的日子就那么一两月,如果“寿星”的生日不是恰好在一年的那段时间里,就只能让人用面粉米粉之类捏一个寿桃工艺品出来凑数了。
在赵太爷一家买下了澳洲糖块、南洋干果和黄桃罐头之后,邹七嫂为了给女儿攒嫁妆,又买下了阿贵手头最后剩下的一枚镜子和两块绣花手帕。卖光了货物的阿贵大为欢喜,丢下空箩筐便哼着歌走了。
※※※※※※※※※※※※※※※※※※※※※※※※
阿贵带着一车澳洲货回来的消息,占据了未庄居民两天的闲谈主题。而阿贵也很享受这种成为明星人物,走到哪里都有人凑上来打招呼的感觉。但是到了阿贵回来的第三天,他便被又一次冷落了。
——因为村里人又有了更加精彩的崭新谈资,而阿贵这等小小爆发户的一点琐事,就自然被忽略了。
那一天早上蒙蒙亮的时候,郊外便远远地传来了嘹亮的军号声,随即便有一队短发大兵,穿着一水的马裤和短褂子,唱着奇怪的歌谣来到了未庄。村里人见状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髡贼大军要从未庄过兵,于是一个个紧闭门户不出,钱秀才的娘子和邹七嫂的女儿还往脸上抹了锅灰。只有赵太爷身为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