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军工帝国 >

第230章

大明军工帝国-第230章

小说: 大明军工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兴闻言,想了想,点头道:”也是,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还是赶快去建设星城港基地吧。“

    说罢,他带头转身走向来时的福船战舰,郑明连忙跟了上去,随同他一起来下船的数百亲卫同样跟了上去,只留下刚刚下船的明军士兵整齐的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们远去。

    马六甲,郑兴和郑明甚至看都没有去看一眼,只留下一千士兵在这里驻守,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海峡入口处的那座大岛屿,按皇上的意思,要在岛屿上修建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两侧的岛屿和海岸上还要根据地势修建很多炮台和棱堡,整个基地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星城港海军基地。

    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此时并不是什么繁华之地,基本上算是个荒芜人烟之所,听说原来还有个叫什么柔佛的小国,不过被葡萄牙人狠狠的教训了几次之后便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郑兴和郑明可懒得管这些,他们并不是负责来殖民地,而是负责来修建海军基地的。

    这次大明海军南海舰队和水师预备军团总共来了约十五万人,带来的物资更是多的惊人,什么水泥、钢筋、钢板等材料不下数千吨,吊葫芦、平板车,铲子、抹子等工具也是一船一船的,只要挖点石子,拉点沙子基本上就可以动工了。

    郑兴和郑明修建港口的经验那是相当丰富的,不说在东南防线见过那么多,当海盗那会儿,他们大中小型的港口基本上都亲自动手建国,东南防线的炮台和棱堡他们也参与过指挥建设,修建起星城港基地来自然是轻车熟路。

    他们略微在入口处的大岛四周查看了一遍便发现,这座岛屿的确是修建海军基地的好地方,其南边的海岸结构非常适合修建港口,两侧的突出部位刚好可以修建棱堡和炮台,中部和北部地势修建一座大型城池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整个入口处就大岛前面的水道适合通行,其他地方要么七拐八拐,要么暗礁密布,根本就不适合大型战舰通过,只要修建几座炮台和棱堡,甚至小船都休想过去。

    郑兴和郑明商议了一番,决定还是先建设星城港基地,至于其他地方的炮台和棱堡,等基地建好再说,于是两人同时下令,十五万人一起忙碌开来。

    各种建筑材料被搬上小船,运到指定地点,各路人马分工合作,挖石头的、挑沙子的、搅拌水泥的、固定甲板的。。。。。。,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座座炮台拔地而起,一个个码头现出雏形,棱堡正在矗立,城墙正在升高,星城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露出海平面,一个庞大的海军基地,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坚固堡垒正在慢慢成型。

    郑兴和郑明一边督促基地建设,一边还派人四处观察测绘,一个巨大的海峡沙盘模型也正在逐渐成型,入口处的星城港基地是按规划做出来的,各处险要位置的炮台和棱堡也被逐渐加进去,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防御体系已经在沙盘上成型,而实际的建设也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因为他们不缺人员,不缺材料,更不缺钱,一切准备都很充分,进度自然奇快无比。

    不到一个月时间,港口、基地、棱堡、炮台相继成型,而这时候北海舰队也将数千门大炮运送过来,大炮往棱堡、炮台和城墙上一架,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扼住了东西方的通道,一个崭新的星城港海军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从此列强的舰队想要进入南洋海域都要先问问大明帝国,同不同意!

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

    要说修桥修路这种大工程,主持的人权力越大这个工程进展就越快,就好比一个普通的平民要在自己地里挖条小水沟,那自然是随便他怎么挖,但如果他想从几百里外的大河挖条引水渠过来,那首先不说沿途的人会不会让他挖,就算让他挖,他也挖不出来,因为他没人啊!

    大明就是朱慈炅自己家的地,他要修条铁路自然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要人,随便拉上去就是七十万劳力;要材料,钢铁厂那铁轨已经堆积的跟山脉一样了,各地州府县乡石子枕木都在向沿线聚集;谁要敢说不准打我这过,一句”皇上有旨“,立刻爬开,不然就死开,这个死可不是形容词,那是真要命!

    总之,各方面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铁路的建设快的惊人,三个月,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十月初金陵府到思明府的铁路就修通了!

    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的机械厂这几个月也不知道造出了多少火车,朱慈炅原本想着是调集八十多辆火车一次把二十万大军和随行人员全拉过去,但是这次出征南洋的可不止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而且打仗也不光是人过去就行了,各种物资都必须运送到位,沿线各地都在拼命调集物资,火车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不影响其他个方面的进度,朱慈炅最后只调集了四十多辆火车,就拉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和随行人员跟他一起前往思明府,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朱慈炅干脆让北洋水师把他们从海路送过去。

    这次兵发南洋可以说是大明历年来少有的几次特大行动之一,随行人员自然少不了:

    秦明月和曹化淳自不必说,这是保护他安全,照顾他起居的,必须带上;

    兵部尚书孙元化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军队的;

    户部尚书程国祥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后勤的;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梅村这次也带上了,如此大的行动,宣传工作必须要跟上;

    还有郑成功也要带上,这小子就快成年了,以后可是要替他统帅海军的,这样的大战自然要带他去学习学习;

    还有镇南王郑芝龙也在金陵等着他,南方毕竟是他的辖区,各种物资调配都要他协调;

    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不过有这里面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那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道周和一帮海内闻名的硕儒。

    话说这是去打仗,带着这帮硕儒干什么呢?

    所谓”先礼后兵“,大明这次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了南洋所有藩属国,而是要让他们彻底臣服,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亡命之徒,有的人也有可能不用打就臣服了,所以,朱慈炅决定,在开打之前,要派出大明使节去各藩属国宣旨,也就是宣读一遍《大明藩属国令制》,愿意接受的,好说,大大的优待,不愿意接受的,那也好说,直接打。

    这可是让人俯首称臣,宣的好就好,宣的不好,人家有可能直接就把宣旨的人给杀了,南洋毕竟是出了名的南蛮地区,这种事情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前去宣旨的人很有可能是去送命的!

    朱慈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派哪些人去好,最后他想到了黄道周,当然,他不是想派黄道周去,而是想让黄道周去找合适的人选。

    黄道周这种人说的不好听,他就是个典型的腐儒,死硬死硬的,说的好听一点,他那是坚持原则,有气节,宁死不屈,他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不缺,所以很是有一帮志同道合之辈唯他马首是瞻。

    对于这些人来说,去为大明宣旨,让蛮夷臣服,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耀,哪怕就是因此而被蛮夷杀了,那也是名垂青史的典范,这会儿想名垂青史的人多了,所以,黄道周把皇上的意思一传达出去,前来”找死“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一时间,本来充斥着文化气息的国子监也就是大明文科学院差点成了武斗场,各方硕儒赤膊上阵,疯狂争抢有限的几个”送死“名额。

    这种情况连黄道周都吓到了,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高人雅士此时就如同疯了一般,拉都拉不住,要不是他们自知武力值不够,估计已经有人开始动手把所有人都揍趴下了!

    黄道周一看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万一真打起来那就有辱斯文了,最后他只能提出硬性指标,定下筛选标准。

    他定下的规矩很简单,这个硬性指标就是品级,必须是或者曾经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理由也很充分,这次可是代表大明代表皇上去宣旨的,品级不够好意思当这个天朝上使嘛!

    ”唰“的一下,有将近九成的人被刷下去了,大明虽然官员多如牛毛,但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多,那可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整个大明朝能有多少。

    筛选标准更简单,那就是按年龄来,毕竟年高就德劭,德高就望重,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人尊敬,这下,所有人都没话说了,最后十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硕儒含笑九泉,哦,不,是含笑当选。

    当然,这十个人不一定都能用上,貌似大明在南洋好像还没这么多藩属国,不过也没关系,还是老办法,谁年纪大谁先上,反正人已经给选好了,皇上你下旨就行了。

    朱慈炅简直哭笑不得,这”送死“还有人争着抢着去的,还要论资排辈,这些人也是够奇葩了,而且黄道周这筛选标准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南洋好多地方可都是崇山峻岭,要选也选些年富力强的啊,这些貌似风都能吹倒的老头,能翻山越岭吗?

    还好,天朝上使肯定都是坐着大轿去的,算了算了,只是苦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使者,翻山的时候他还可以下来让人拉着翻过去,轿子抬个空的就轻松多了,至于这些老头,你就别指望他们下轿子了。

    不过,最后黄道周一句话就打消了朱慈炅所有不满,因为黄道周说:”这些都是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之辈!“

    是啊,当天朝的上使必须有气节,必须不怕死,如果不小心指派个贪生怕死之辈前去宣旨,他自己丢人事小,如果丢了大明的脸那可就。。。。。。。

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军云集

    思明府位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大明属国安南的地界了,这里原本是个土州,也就是少数名族聚集的州府,不过这会儿整个府城大街上已经看不见什么奇装异服的平民了,几乎清一色全是崇正装,到处都是明军!

    府城的中央,一座庞大行宫已经接近完工,这是专门为皇上准备的,没办法,这地方地处边远,实在是太穷太落后了,连知府衙门都拿不出手,负责最南端铁路修建的卢象升见人员充沛,原材料也很充足,干脆请示朱慈炅建了这么一座行宫。

    朱慈炅自然是不会反对,能住好一点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又不是什么劳民伤财,十多万俘虏修完铁路,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这十多万俘虏他并不准备马上调到别的地方去,另外五十五万俘虏还会陆续运送过来,甚至工部修建铁路、桥梁的专家全部都会汇集到这里,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说现在铁路修通了,粮草的转运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也不用这么浪费吧!

    其实,这一点都不浪费,北疆成功的经验给了朱慈炅很大的启示,以前大明并不是没有征服过北疆,太祖皇帝就曾打得漠南各部臣服,北疆那时候就已经全部汇入大明版图,但是,后面北疆又慢慢脱离了大明的控制,甚至多次入侵大明,给大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了,大明朝廷无力支撑大规模驻军的费用,所以监管不严,只能一次次征讨,又一次次被他们降而复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