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夸张的是,他赏赐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有明一朝,赏赐给非皇族人员的爵位和领地本来就少的可怜,大规模赏赐爵位和领地的事情也就太祖和成祖两位皇帝做过,其他皇帝,能赏赐一两个爵位出去就不错了,超过十个的都没有,更别说几十个了。
朱慈炅这么大规模的赏赐爵位和领地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是有诸多考虑的。
首先,自他继位以来,几乎年年征战,无数将士为大明舍生忘死,征战四方,开疆扩土,不赏赐,说不过去;
然后,文官中也有很多人为了大明废寝忘食,日夜奋战,使得大明的强盛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不赏赐,也说不过去;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皇室需要人扶持,他在位的时候还可以靠自己的威望镇压四方,保持大明帝国的稳定,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子孙又靠什么来维持大明帝国的稳定呢?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帝国,光本土面积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千多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殖民地和藩属国,整个大明帝国几乎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
在这么巨大的利益面前,要想人不打主意那是不可能的。
而他又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个个都才能出众,力压群雄,这样一来,他就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帮保驾护航的人。
这些人自然就是这些获得爵位的人了,也就是所谓的勋贵之后,因为他们的利益和皇室息息相关,一旦皇室垮台,他们能保住爵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们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皇室垮台。
其实,原本,明朝还是有一些勋贵的,可惜在土木堡一役中,几乎被大太监王振给害死完了,所以从那以后,大明皇室一年不如一年,经常被太监又或是文官集团耍的团团转!
这次,朱慈炅就是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帮保驾护航的勋贵。
这次封赏的规模,可以说仅次于大明立朝之初,太祖皇帝的封赏。
所有一等军团的军团长全部被封为公爵,计有:
虢国公卢象升;
许国公曹文诏;
蓟国公孙传庭;
陈国公侯世禄;
邓国公郑芝虎;
申国公黄龙;
莒国公秦良玉。
另外文官中也有两人被封公爵,分别是:
纪国公毕懋康;
滕国公孙元化。
所有二等军团的军团长全部被封为侯爵,计有:
舒城侯秦拱明;
管城侯满桂;
葛城侯毛文龙;
谷城侯杨耿;
柏城侯陈晖;
桐城侯郑兴。
另外文官中也有两人被封侯爵,分别是:
苏城侯王徵
诸城侯宋应星
所有三等军团的军团长则全部被封为伯爵,由于人数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所有功臣当中,唯有郑成功没有封公爵,因为他是镇南王世子,注定要继承镇南王之位,公爵对他来说反而是小了,不过,为了奖励他的功劳,朱慈炅直接下旨,将旧港承宣布政使司改为郑国,赏赐给郑成功作为封地。
郑成功也是唯一一位封地在大明帝国本土的了,其他的公侯封地全部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公爵赏赐良田万顷,侯爵赏赐良田千顷,伯爵赏赐良田百顷,不过,这些都要等那边屯卫驻防完毕才能慢慢圈出来。
封赏的旨意一公布,自然又是一场欢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紧接着,朱慈炅又开始调动军队,布局全球,以策安全。
原本他想着三百多万正规军队太多,打完仗之后肯定要解散一部分,却不曾想,大明最终打下了这么大的领土,而且还要派驻军队监视和控制反哈布斯堡联盟列强,结果,正规军团数量都好像有点不够用了。
当然,这些都是好事,领土越大国力就越强,控制住了反哈布斯堡联盟列强,就不用担心他们以后发展起来威胁大明,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三百多万军队驻扎在最合适的地方,以保证大明帝国的霸主地位不被动摇。
陆军的驻防主要还是以五个一等军团为核心,其中:
陆军大元帅卢象升率天雄军驻扎在金山港,负责整个北美殖民地的防务。
麾下杨忠统帅的忠勇军则驻扎在弗吉尼亚,负责北美东海岸的防务。
陆军副元帅孙传庭率秦军驻扎在鹿特丹,负责整个欧陆的防务
麾下有驻扎在沙俄的边防军第一军团;
驻扎在瑞典的边防军第二军团;
驻扎在乌山的边防军第三军团;
驻扎在丹麦的边防军第四军团;
驻扎在英国的东江军;
驻扎在法国的定辽军。
陆军副元帅曹文诏率关宁军驻扎在关宁城,负责整个北亚的防务
麾下有满桂统帅的辽东军;
洪承畴统帅的陕西预备兵团;
左良玉统帅的山西预备兵团;
吴三桂统帅的河南预备兵团;
远征军第一军团调回坎大哈驻守,负责整个南亚的防务,
麾下有秦翼明统帅的远征军第二军团;
张应槐统帅的江南预备军团;
刘大受统帅的广南预备军团;
谢朝佐统帅的云南预备军团;
还有驻扎在欧亚运河的武威军也归其统辖。
而秦良玉则率禁卫军第一军团在大明京城驻守,
麾下史可法统帅的禁卫军第二军团先在东胜神州驻守,至于以后怎么调整,那也要等到他退位了。
海军的八个舰队主要还是按需求分散在各大海域。
其中,海军禁卫军团驻扎在东大营,拱卫京城安全;
北洋水师驻扎在敦刻尔克,震慑反哈布斯堡联盟海军;
南洋水师驻扎在星城港,负责南洋海域防务;
北海舰队驻扎在金山港,负责北美海域防务;
东海舰队驻扎在南大营,负责东南海域防务;
南海舰队驻扎在欧亚运河,负责运河安全;
北极舰队驻扎在通古斯城,负责北极海域防务;
海军预备军团则暂时派驻东胜神州,负责来回转运物资。
这样布局下来,无论哪里出现问题,短时间内最少都可以聚集五十万以上的大军,可以说整个大明已固若金汤,整个世界也皆在掌控!
第十八卷 第八十六章 神州乐土(大结局)
册立太子,赏赐群臣,安排防务,这些事情完成以后,朱慈炅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一下当皇帝的生活了。
当然,享受生活也不等于是不理国事,很多事情他还是要考虑的,只是时间没有那么紧迫了,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了。
崇正十九年,他主要精力都花在后宫上。
呃,好吧,其实他主要是在休息,休息之余顺带教育一下子女,比如,教导一下太子朱和治国之道。
崇正二十年,休息了一年之后,朱慈炅开始关注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首先,他令卢象升与印第安部落展开协商,划分区域,将印第安部落的领地、大明的直属殖民地还有各等爵位的封地全部划分出来。
然后,升他令兵部加快征召速度,将剩余的几十万户屯卫尽快组织起来,派往北美,完成整个殖民地的驻防;
然后,他又下旨在大明本土和各藩属国征召移民,迁往北美大陆,对那边进行全面开发;
最后,他还联合西班牙和葡萄牙,挖通了巴拿马运河,将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水域连接起来,让东西方交通变的更加方便。
崇正二十一年,他又令兵部开始统计正规军团和屯卫户籍,开始对屯卫进行调整。
其中,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边防军第二军团、边防军第三军团、边防军第四军团、东江军和定辽军将士的家属全部迁往西伯利亚平原;
还有关宁军、辽东军、陕西预备兵团、山西预备兵团和河南预备兵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西伯利亚高原;
还有远征军第一军团、远征军第二军团、江南预备军团、广南预备军团和云南预备军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南亚各行省;
还有天雄军和忠勇军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北美殖民地;
还有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将士的家属尽量迁往京城附近各行省。
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军团将士轮流回家探亲,毕竟这些军团以后基本上就是在这些地方常驻了,如果几年甚至十几年看不见自己的家人,他们能安心驻守才怪。
崇正二十二年,他开始回忆后世的种种技术和产品,亲自编撰了一本《科技发展之路》,作为大明今后科技发展的指导刚要。
这其中,有飞机、有手机、有电视、有电脑、有洗衣机也有电饭煲等等等等,只要他能想到的,全写进去了。
当然,他也不是万能的,这些东西的原理,他不可能都懂,他只能将自己懂得写出来,不懂的,就描述功能、作用等东西,总之,就是为了指明方向,让人少走弯路。
崇正二十三年,他组织成立大明科学院,柱国公徐光启任名誉院长,纪国公,内阁副总理大臣,工部尚书毕懋康任院长。
大明开始集中各领域的精英,讨论《科技发展之路》中描述的各种新鲜事物,建立项目,指定负责人,开始研究。
朱慈炅相信,做他们最终都能做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后世成功的东西,只是这个时间,不知道需要几十年还是几百年。
崇正二十四年,在他的全力推动下,第一代汽车引擎研制完成。
这款引擎以汽油取代蒸汽带动多路活塞,提供动力输出,动力更加强劲;
这款引擎大大减轻了动力装置的重量,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动力装置的体积;
这款引擎大大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操作难度,使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变为可能。
同年,第一款轻便汽车问世,虽然这款汽车载重只有五百斤左右,只能载两到三个人,时速也只有三十公里左右,远远无法和后世的汽车相比。
但是,毕竟实物已经做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展就简单多了。
崇正二十五年,王徵主导完成新型蒸汽轮机的研制,这种蒸汽轮机比蒸汽机动力更大,运转更快,轮船的速度因此倍增,大明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因此倍增。
崇正二十六年,徐孚远主持的有线电话项目研制完成,大明从此进入即时通话时代,各种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使得大明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再次暴增,远远将世界各国甩在了身后。
崇正二十七年,第一届全球书画大赛在大明京城举行,各国书法家和画家踊跃参加,汉字和水墨山水画再次在世界掀起一股热潮,汉语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第二语言。
崇正二十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朱和继位,改元平和。
平和,取中正平和之意,朱慈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循规蹈矩,踩着自己留下的足迹,继续发展下去,让大明帝国越来越富强。
这一年,朱慈炅才三十多岁,他之所以这么早就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倒不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