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袖大发雷霆之怒,轻描淡写间,一员上将就此落马,众位高官噤若寒蝉,处理贝斯索夫斯基上将不过是整个会议的小插曲儿,不影响会议的主题。
天可怜见,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脑袋乱成一锅粥,第一个发言,就是定调子,而斯大林同志却没有明确的指示,是否救援库雷金的部队,这个调子不好定,但有一点,斯大林同志不会坐视外高加索军区二十多万部队被唐秋离消灭,救还是要救的,问题是怎么个救法儿?
想到这里,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有了点儿思路,但为难的事情又来了,自家事儿自家知,作为掌管全苏武装部队的最高首长,对于部队的部署,可谓是了如指掌,正在交战的外蒙古战场周边,没有足够的兵力可用于救援,贝加尔湖附近,只有外高加索军区的一个二流师两万多人。拉上方圆数百公里的战场,跟送死差不多。
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已经调出了四个步兵军,再调兵显然是不可能的,弄不好,日本关东军借机动手,远东方面军在有个闪失,斯大林同志还不要了自己的脑袋。
见斯大林和同僚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缓慢的说道:“总参谋部的意见是。趁着唐秋离的包围圈尚未完全合拢,命令库雷金,立即指挥部队突围,往色愣格河方向撤退,命令顿河军区空军增援外蒙古战场的机群。全部出动,从空中掩护库雷金的部队北撤。”
“具体做法是。在贝加尔湖周边野战机场的所有作战飞机。分为三个梯队,接力式升空作战,保证我们的战机,始终掌握制空权,要用最猛烈的轰炸,阻挡独立师部队的追击。掩护库雷金的部队撤退,直到外高加索军区部队,安全渡过色愣格河,除此之外。总参谋部还没有更稳妥的办法。”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说完,看着斯大林的脸色,的确,这是最可行的办法,指望还在边境线一带行军的远东方面军四个步兵军,一切都晚了。
众人谁也没有发言,心里各自打着算盘,眼角的余光,在观察着斯大林的脸色,总参谋部的意见,未尝不是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再者说,若是没有更高明的计策,说出来徒增笑料之外,还得罪了总参谋长,犯不着啊!
可是,斯大林始终猛吸烟斗,一言不发,淡蓝色的烟雾,笼罩得他的脸色,模糊不清,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斯大林从嘴边拿走烟斗,慢条斯理的说道:“大家都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那就说明,基本上同意彼得罗希洛夫同志的办法,我说的对吗?”语气平缓,不带任何感**彩。
众高官绞尽脑汁的琢磨斯大林的话,猛地,斯大林提高了语气,说道:“不知道总参谋部在制定这个救援计划的时候,也没有动过脑筋?或者说,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想当然?”
众高官皆是一惊,听领袖这话的意思,对总参谋部不满啊,看来,军队系统,今天要倒霉,先是一位上将情报总局局长,接着就轮到了总参谋长了。
斯大林的语气之中,带着无比的愤怒,接着说道:“从库雷金的部队被唐秋离包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个多小时,命令他指挥部队部队突围?彼得罗希洛夫同志,你认为,唐秋离设了这么大个包围圈,能轻易让库雷金的部队突围北撤吗?如果在五个小时前,突围还有希望,现在,不可能了!”
“顿河军区空军,经过两次空战,损失不算小,能担负起掩护外高加索军区部队突围的重担吗?空中掩护,总参谋部能想得到,唐秋离会想不到吗?彼得罗希洛夫同志,你认为唐秋离会任由我们的空军完成这个任务吗?难道,独立师近千架作战飞机,是瞎子,看不到我们机群的行动吗?”
一连串的诘问,言词尖刻,刀子一般,直刺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的内心,自从担任总参谋长,成为斯大林同志最倚重的助手以来,还没有这样难堪过,当着下属和同僚的面儿,一点儿余地都不给自己留!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随即转为铁青,困难的咽下一口唾液,难堪的满头大汗,眼神儿迷茫的看了斯大林一眼,垂头丧气的坐下。
斯大林仿佛没有看到他死鱼般的脸色,站起来,在办公室内缓慢的踱着方步,谁也没有看自顾的说道:“好了,既然你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说说自己的意见。”
众高官们都竖起耳朵,“库雷金的部队,必须尽快救援,我们在远东地区,不能失去唯一一支机动兵力,总参谋部记录一下,第一、任命顿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乔纳索夫同志,为外蒙古战役空军司令员,统一指挥所有的空军部队,不受外高加索军区司令部的指挥,直接听从空军总司令部的命令。”
“第二、在东方的所有空军军力,都集中在外蒙古战场,包括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空军,也要调出三分之一的兵力,支援乔纳索夫同志,所有的空军部队,必须在今天傍晚六点钟之前,编组完成,直接向空军总司令部汇报,我们要投入超过独立师航空兵几倍以上的兵力,才能掌握制空权。”
“第三、外高加索军区留在贝加尔湖一带的警备部队,除留有必要的卫戍兵力,警戒占领区和保护后勤基地之外,主力立即南下,开赴色愣格河!”
听到这句话,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浑身巨震,吃惊的抬起头,看着斯大林,尽管自己仓促之间制定的计划,被斯大林同志批驳的体无完肤,一文不值,并不代表自己同意,把一个由后勤和辎重部队组成的二流师,投入到救援库雷金部队的计划之中,还是那句话,就不到两万人,无济于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斯大林看了他一眼,继续缓缓的说道:“这支部队,不是去救援库雷金被包围的部队,而是到达色愣格河之后,在河上架设大量的浮桥,以便于撤退下来的外高加索军区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渡过色愣格河,摆脱被独立师部队紧紧追击的局面。”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长长松了一口气,钦佩的看着斯大林,这样的部署,自己就没有想到,领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不但洞悉了唐秋离的所有阴谋,还拿出来最佳的解决方案,佩服!
当然,沉浸在自己计划之中的斯大林,没有注意到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近乎迷信崇拜的目光,接着说道:“第四、命令远东方面军的增援部队,立即放弃沿着边境线行军,赶往色愣格河的原计划,转入外蒙古东部地区,在命令里要强调这一点,不要赶往哈根高勒至白音查干一带,增援部队的目标,抄近路直接扑向库伦!”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眼中,闪烁着惊喜的火花,到底是搞军事的老手,他已经领会了斯大林同志的意图,唐秋离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哈根高勒至白音查干一带战场,合围库雷金的部队,那么,库伦一定会兵力空虚,库伦遭到攻击,为保住后方基地,唐秋离不得不调集部队回援,则外高加索军区部队之围迎刃而解,这是领袖版的“围魏救赵!”
“高明!高明至极!”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心里暗自赞叹,差点儿激动的跳起来大声叫好,在众人还在消化领袖的话的时候,他率先站起来,热烈的鼓掌,随即,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办公室。
斯大林停止脚步,不大满意的摆摆手,廉价的掌声,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儿,本来,这类事情,应该是总参谋部考虑进而谋划的,但是。。。。。。!
斯大林无语的摇摇头,继续说道:“为了统一指挥外蒙古战役,决定成立统帅部,成员吗,总参谋部的主要负责同志,还有莫洛托夫同志,统帅部的任务,就是着眼于尽快解决外蒙古问题,散会之后,彼得罗希洛夫将我们制定的救援计划,通报给库雷金,以增加他固守待援的决心,只要他坚守到明天上午八时许,我们的机群,就会出现!”
“散会吧,同志们各负其责!”说完,斯大林头也不回的走出办公室。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围点打援(上)
斯大林召集的军事会议,只开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救兵如救火,新成立的统帅部,立即开始运转起来,一道道命令,下达给苏军各个有关部队。
这个统帅部,以斯大林为首,也就是说,斯大林直接指挥军队了,等于剥夺了库雷金的外蒙古战役总指挥的权限,一场不算太大的包围战,将唐秋离和斯大林,推到了直接对垒的战场。
当然,日理万机的斯大林同志,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偌大一个苏联,要操心的地方多了去了,因此,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就被任命为统帅助理,直接听命于斯大林同志,负责处理战场上的日常情况,并将统帅的命令传达给各部队。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没有失去什么,最失落的,莫过于贝利亚,满心希望正式接手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闹个空欢喜,成立统帅部,自己又被排除在外,连莫洛托夫这个和军队一点边儿都沾不上的人,也进了统帅部,这是否预示着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自己已经远离了苏联的权力中心,被斯大林有意的边缘化了?
越想,贝利亚越心惊肉跳,然后失去了斯大林同志的信任,贝利亚知道自己的下场有多惨,借着肃反的名义,打着纯洁革命队伍的旗号,有多少党内和军内的元老,死在自己手上,一旦失势,他们的部下和家人,还不活剐了自己,到时候,想死都困难。不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贝利亚故意磨蹭到最后,见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转身溜进斯大林刚才走的门口,但他没有看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的目光之中,阴冷的神色一闪而过。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左右,外蒙古库伦北部战场。独立师从三面,将苏联外高加索军区二十多万部队,合围在哈根高勒至白音查干一带,方圆不过几百公里的狭小区域之内。
按照师指挥部的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之后。在包围圈外围,修筑工事。摆出围困的架势。只是用不停顿的炮火,轰击苏军临时阵地,每一阵炮弹落下,或多或少都会带走苏军士兵的生命,苏军的兵力,在逐渐被消耗。
这是唐秋离最想看到的结果。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改变战场兵力的对比,最后总攻的时候,部队受到的阻力和伤亡。会小得多,而且,唐秋离还希望库雷金率领部队投降,成建制的俘虏苏军一个军区的部队,要比全都消灭有用得多。
指挥部里,参谋长赵玉和与副参谋长王俊两人,就苏军为什么不突围,展开了争论。
唐秋离饶有兴致的听了一会儿,笑着对两人说道:“不用争论了,苏军之所以不敢突围,是因为库雷金的思维,进入了一个盲区,我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形成四面包围的趋势,不得不敞开北部的口子,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在库雷金看来,这却是个极大的阴谋,他害怕我在色愣格河南岸,设有伏兵,到时候,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一心只想着撤退逃命的苏军士兵,恐怕一击便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