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7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儿都不敢表露出来。
唐秋离的话,没有毛病,谈判的一方,可以指派任何人,担任谈判代表,强忍着满肚子的不舒服,莫洛托夫将目光看向赵玉和,说道:“赵将军,请您提出贵方的条件,我们在彼此都能够接受的基础上,经过磋商,达成一致,这样可好!”
莫洛托夫的语气,简直是在哀求了,他发现,到现在为止,中国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自己一点儿也没摸着底儿,尽陷于被动,谈判讲究的是知己知彼,可中国人的底线在哪儿?他们的索求是什么?
赵玉和忽地展颜一笑,语气温和的说道:“莫洛托夫先生,很简单,你方提交的文件之中,所列的土地,可以视为归还我国,以签署文件的方式确定下来,当然,对于你方的善意表现,我方会心里有数的,并将这种善意,理解为我们有继续谈判下去的基础!”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我们独立师可以在外蒙古地区和远东地区,停止针对苏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但是,这需要足够的筹码来交换!”
莫洛托夫再也无法忍受了,“啪”的一拍桌子,怒目而起。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两千二百零五章 又画了一条线
苏联首席谈判代表,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简直是气昏了,这哪是谈判啊,就是**裸的讹诈,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赵少将眼都不眨的笑纳了,就换来一句“善意的表现,心里有数儿!”自己这是来谈判还是来送礼的,就算是送礼,这么大的礼物,也得有几句感谢话吧?
欺人太甚!莫洛托夫再也无法忍受了,拍案而起,眼珠子的瞪得溜圆,什么外交家的风度、什么礼仪啊,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去他妈的,再不发泄出来,莫洛托夫绝对相信,自己会被气得脑血管破裂,当场挂掉!
“赵将军,我强烈抗议,我在外交界服务了几十年,与各国外交官打过交道,还从来没见过这样无耻的行径,这是谈判的态度吗,是**裸的讹诈,是典型的乘人之危,我不会答应您无理要求的,这就是我们苏联的所有条件,可以换来你们中**队,停止对苏联军队的所有军事行动,并保证,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骚扰!否则,我拒绝谈判进行下去!”莫洛托夫脸色铁青,挥舞着手,大声嚷嚷道,他的翻译,一脸紧张的进行翻译。
面对暴走,张牙舞爪的莫洛托夫,赵玉和一点儿生气的意思都没有,眼神儿安静得如同刚刚睡醒的婴儿,坐在一旁的唐秋离,强忍着大笑的冲动,心里暗自叫好,这是在见莫洛托夫之前,自己与赵玉和商量好的,没想到,玉和临场发挥如此出色,寥寥数语,就将外交界的老油条莫洛托夫。弄得暴跳如雷。
等莫洛托夫嚷嚷完了,喘着粗气,气呼呼的坐下之后,赵玉和一脸无辜的说道:“莫洛托夫先生,你太不冷静了,对于你刚才的指责,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们双方的分歧太大,到了无法妥协的程度,谈判破裂。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那好,我等着莫洛托夫先生恢复理智之后,再进行谈判,我有耐心和时间等待,关于你对我方的指责。大人有大量,我不会计较。但是。我方的观点必须让你知道,我的态度不变,若是下一次谈判,你还是这态度,可以直接回去了,告辞!”赵玉和不轻不重的补上几句话。然后,看了一眼师长,唐秋离憋着笑,微微点头。赵玉和便起身要离去。
赵玉和的话,直接之中了莫洛托夫的要害,耐心,耐心算个屁,在外交圈儿打滚的人,那个缺乏耐心,为了一个枝梢末节的问题,泡上十天半月的,都是常事儿,关键是时间,苏联现在缺的就是时间,无论是欧洲方向还是远东和外蒙古方向,时间就如同勒住脖子的绞索,让整个苏联喘不上气来。
莫洛托夫的脸色,由愤怒的紫红,变为苍白,就跟被抽走了精气神儿似地,急忙起身,说道:“赵将军,请您留步,刚才我失礼了,郑重向您道歉,谈判还是要进行下去的,贵方可以提出条件!”他的语气,近乎哀求,莫洛托夫心里明白,纯粹是个外交生手的赵将军,一旦拂袖而去,再让他做到谈判桌前,难!
“唐将军,您看。。。。。。!”莫洛托夫又把目光,看向了唐秋离说道,他更知道,别看这位独立师的头号大佬,一直没有说话,实际上,掌握着谈判的一切,一言可以决定谈判的成败,那个愣头青的赵将军,无非是马前卒罢了!
唐秋离目光温和,看了看莫洛托夫,又看了看赵玉和,说道:“参谋长,既然莫洛托夫先生有继续谈下去的要求,而且,还当面向你道歉,我看,你就暂时息怒吧,毕竟,达成谈判协议,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赵玉和重新坐回到椅子上,不过,显然是余怒未消,“莫洛托夫先生,既然我们师长替你们苏联人求情了,那好,我可以坐下来,继续突破,不过,若是你再拿出刚才的态度,我马上命令士兵,将你们苏联代表团押解上飞机,那儿来回哪去!”他略带着恶狠狠的表情说道。
莫洛托夫连连点头,并表示不再出现刚才的情况,内心里,郁闷带愤怒,几乎喷出一口血来,“就装吧,合起伙儿来唱双簧,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当我看不出来啊?”他恨恨的想到,可是,能看出了中国人伎俩又如何,采取强硬的态度,当场愤怒的拂袖而去?
开玩笑,中国人没有任何损失,苏联肯定会倒霉,说不定,尾随在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后面的独立师部队,马上与日本人一起,前后夹攻,对于苏联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忍着——我忍着!”莫洛托夫不断的劝告自己,强制将涌到胸口的一团团恶气,硬生生的咽回到肚子里,化作一丝丝的无奈和屈辱,这是自己有生以来,记忆最深刻的谈判。
赵玉和眼中,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说道:“莫洛托夫先生,不知道贵方还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啊?”
莫洛托夫的嘴角,痛苦的抽搐一下,说道:“赵将军,我方刚才的条件,暂时抛开不谈,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巴尔喀什湖以北,至唐努乌梁海地区,大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偿割让给贵方,赵将军,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线,为了换取贵方停止军事行动,我们苏联已经付出了超过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说这番话的时候,莫洛托夫脸色的表情,极其丰富,就跟被钝刀子一下一下,慢慢的割肉一般,不错,是心疼到了极点的表现,这已经是自己与斯大林同志,商定的最后底线,只不过,他心里没底儿,是否满能足唐秋离贪婪的胃口?
在莫洛托夫期待的目光之中,赵玉和眉毛一扬,将手里的铅笔,往桌子上一放,从嘴里蹦出两个字“不够!”就这么简单,没有多余的废话。
可这两个字听在莫洛托夫的耳朵里,却比晴天霹雳还要来得猛烈,震得他头晕目眩,嘴巴张得黑洞一般,期期艾艾的说道:“什、什么?——不、不够?——为、为什么?赵、赵将军,我想知道贵、贵方的最终条件!”素来伶牙俐齿,以雄辩著称,能将黑的说成白的,苏联党政军对外的喉舌,在外交界打了半辈子滚的莫洛托夫,竟然口吃了,由此可见,赵玉和的话,给他带来的震惊。
赵玉和波澜不惊,“莫洛托夫先生,我是军人,不喜欢拐弯抹角儿,对于谈判也是如此,那好,就满足你的要求!”他说道,然后,又扭头喊道:“参谋,将地图挂起来!”
两名精干的参谋,迅速的将一幅地图,挂着墙上,然后,垂手侍立在一旁,莫洛托夫有些莫名其妙,眼睛灯泡似的,看着赵玉和,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画着一道醒目红线的地图上,心里,隐约有了不详的预感。
赵玉和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那道红线说道:“莫洛托夫先生,我方的条件很简单,以东经八十五度线为基准,以东地区,苏联割让出来,仅此而已!签署协议之后,我们独立师部队,不会对急于返回欧洲的苏军,进行任何形式的阻击!你看怎么样啊?”
这是唐秋离在地图上,反复斟酌的条件,从东经八十五度线往东,囊括了苏联在亚洲部分的绝大部分城市和富饶地区,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以及堪察加半岛,当然,原本就是中国领土的库页岛,是不会不包括在内的,如此一来,苏联通过亚洲部分,伸向太平洋地区的手,算是彻底被斩断了。
本来,唐秋离是打算,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往东的亚洲部分,斯大林都得吐出来,可他仔细的权衡利弊之后,又推翻了这个条件,以苏联现在的情况而言,面对德军的进攻,肯定守不住欧洲的领土,首都莫斯科失陷是早晚的事儿,欧洲呆不住了,斯大林会将首都迁到乌拉尔山脉以东,虽然他肯定不想这样做。
但是,形势所迫,迁都与灭国相比,孰轻孰重斯大林还是会掂量的,毕竟,一道乌拉尔山脉,是天然屏障,可抵几百万军队,德军想要打过乌拉尔山脉,也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而且,根据自己与希特勒在柏林的达成的秘密协议,德军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脉以东部分,归中华民国所有,如果以乌拉尔山脉为界限,苏联就等于不存在了,会引起斯大林的强烈反弹,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情,说不定欧洲的战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毕竟,苏联的国力摆在那儿呢,而且,在未来的势力划分,唐秋离也不想直接与德国接壤,有一个沦落为弱国,领土面积仅限于亚洲部分的苏联,作为与德国的缓冲地带,对自己和希特勒都有好处,一如今日之外蒙古,对于前苏联的地位。
不将斯大林逼到绝路上,又在未来的势力划分之中,留下缓冲地带,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在利益面前,盟友随时都可以刀兵相向!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两千二百零六章 这一刀够狠
唐秋离的考虑,不可谓不深远,两世为人,听过、看过和见过的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的同盟关系,都不可能牢固不破的,未来的国家边境线上,不应该与一个实力庞大,坐拥欧洲大陆的德国为邻,有仅存一口气的苏联在其中做缓冲地带,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按照唐秋离给战后苏联的设计,当然,前提条件是,苏联没有被希特勒灭国,而是躲到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苏联应该是一个纯内陆国,既没有广袤的国土,也没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夹在德国与自己之间,一如今天的外蒙古,南下和北上,都会遇到两个庞然大物,这样的国家,能有何发展?
“从此,这个对领土野心勃勃的北极熊,再也没有染指其他地区的能力了,已经被从根本上,肢解了重新崛起的能力,或者说,是阉割!”对于这个设想,唐秋离没有丝毫的心里负担,没了北方这个强邻虎视眈眈,会少了很多的麻烦!
而唐秋离从东经八十五度线上下刀子,充分考虑了斯大林的心理承受能力,既不让斯大林绝望,又不给苏联翻身的机会,当然,斯大林也可以选择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