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278章

唐朝小地主-第278章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不差,这样重要的事情,除非不想要命了,不然,谁也不敢偷工减料,敷衍塞责。

然而,亲监此地,李世民等人,在意的不是速度与质量,而是在惊疑,眼前的深坑,除了几个模样怪异的架子之外,根本没有斜坡阶梯可下,在大坑沿转了两圈,真的找不到一条可以走下去的道路,这是怎么回事?

民夫匠工好解释,可以在架子爬上爬下,可是那些石头材料,难道抬到这里,就直接往下扔,这也太不合情理了吧,十几米的深坑,且不说扔下的石材易碎,就算不碎,几百人在底下忙碌,布满整个坑底,随便扔块石头,足以要人性命。

人命什么的,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或许漠不关心,但是这样做的效率,肯定不行,扔下石头,再拣起来的功夫,不如人家直接抬下去,堆砌整齐的速度,不过,现在,什么效率、速度,李泰置之脑后,只是问了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怎样下去?”

学那些民夫匠工,攀爬下去,开什么玩笑,堂堂的帝王之子,朝廷的越王,天生璜胄,岂能与小民相提并论,岂不是成了笑话,况且,李世民在这里,难道天子之尊,也这样不顾体统不成。

“请随臣来。”阎立德说道,在前面引路,来到一个高架之前。

众人仔细打量,这是个以竹木搭建的架子,纵横成井,以绳索扎实,如果是千几百年后,世人肯定不会陌生,经常在建筑工地里见到,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也没有卖弄的心思,阎立德说道:“陛下,这是个升降台,平时臣等,就在在此上下。”

怎么升,怎么降,尽管心里迷惑,李世民却不动声色,旁边自然有人代问,阎立德笑了,挥手示意,随行的,有几个官吏,连忙来到不远处,一个大扭盘的旁边,一人搭了个木把,轻松走动,却听一阵哗啦啦的响声,几根牛筋粗绳滑动,坑底上来了只开口大箱子。

“阎大匠,就是这样下去的?”

众人瞠目结舌,看着几个身体不怎么健壮的宫吏,再对比不时晃悠的大箱子,怎么看都不觉得保险,脑中不由自主,产生这样的想象,人在箱中,转动扭盘的几人手滑,啪的一下,箱子摔到坑底,就成了肉饼……

明白众人的担心,想当初,自己何尝不是这种想法,心中暗笑,忽然发现李世民瞥来的质疑目光,阎立德心里打了个突,连忙解释道:“陛下放心,这里升降台安装有滑轮,可顺可逆,十分安全……”

说得再多,不如亲自试验,阎立德行礼,恭声说道:“陛下,恕臣逾越了。”

阎立德非常自然,跨步上了箱子,扭盘旁边的几个官吏也不敢怠慢,反方向转动,又是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大箱子虽然在晃动,却十分的平衡,安全抵达坑底,阎立德迈步而出,走了了几步,拱手行礼,高声道:“陛下,臣下来了。”

随意瞄了两眼,李世民举步,小胖子李泰忽然抢身而出,笑呵呵道:“父皇,这个升降台真是新奇,不如让儿臣先行体验……”

“青雀,有心了。”李世民没有同意,刀山火海都闯过来了,还会惧怕小小的升降台,待开口大箱升上来时,没有理会近臣的悄声劝阻,径直走去。

不过李泰的心思却没有白费,李世民走过的时候,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目光掠过浓郁的欣慰之意,李恪看见了,袖中握紧拳头,下次……

李世民从容不迫走进大箱,神态自若,随行而来的近侍,心中忐忑不安,操作扭盘的几个官吏,更是小心翼翼,万幸不出任何意外,大箱安全着落,阎立德连忙上前搀扶,李世民迈步而出,脸上若有所思,指着深坑墙壁的架子说道:“垒砌砖泥,也是这样搬移而来吧。”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阎立德说道:“节省搬运的时间,修建陵园的进度很快。”

“这个升降台,很有意思,来回转动,似乎不怎么费力。”李世民奇怪道,怎么观看,操作扭盘的几个官吏,都不像是身怀绝技的壮士,可是偏偏能够举重若轻,旋转如意,却也是令人惊奇的事情。

“陛下观察细致,让臣佩服,那是几个滑轮的作用。”阎立德指着架了顶端,悬挂的几个绳轮说道:“只要安装了滑轮组,就是微臣,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抬起百斤重物。”

“真有这般神奇?”李世民惊讶,却信了七八分,毕竟,在他的印象中,阎立德的脾性,十分实诚,不会欺骗自己,况且,亲眼看着,三五个近侍,走到箱中,几个官吏也毫不费力的将他们送了下来,自然不会再有怀疑。

“父皇,此物真是灵巧,以后在高楼也建个升降台,就不用再费劲爬楼梯了。”李泰开口赞叹不已,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他是个胖人,走几步路就喘气,出行有车辇,有肩舆,但是总有上高楼高塔,受罪的时候,自然想要投机取巧。

“父皇,此物小巧,却有大用。”李恪笑道:“可以节惜民力,减轻负担,也是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之福。”

看了眼李恪,李世民欣然说道:“难得你有这般见识,的确如此,阎卿,此物是谁想出来的,当赏。”

“是官,就该提拔,是匠……”李泰连忙说道:“请父皇赐给儿臣,好在王府的阁楼,修建几个升降台。”

“朕允了。”李世民说道,可谓是有求必应的慈父,不过也是区别对待,看到李泰满面春风,连连道谢的模样,李恪心中黯然,低头垂视,同是父子,待遇何以相差悬殊……

“陛下,不仅只是升降台而已。”阎立德说道:“还有锄、锹、铲、斗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这些工作加以改进,施工的速度更快……”

“等等,阎卿,不急,且慢慢的道来。”李世民说道:“你的意思是,这人,还有其他的功劳?”

“陛下圣明,而且功劳可不小。”阎立德说道:“此次修建陵园,要是论功行赏,他必居于榜首。”

“呵呵,那人,该不会是阎大匠自己吧。”李泰笑道:“毕竟,阎大匠是主持修建陵园,劳苦功高,有谁能与你相比。”

“越王说笑了。”阎立德连忙摆手说道:“臣只是奉令行事,不敢居功。”

“那是阎大匠谦虚。”说了句,李恪也好奇道:“却不知此人是谁,听阎大匠的意思,好像不是普通匠役。”

“此人自然不是匠投,而且名字,相信两位殿下也有耳闻。”

“谁?”李泰与李恪对视了眼,有点儿迷惑。

阎立德迟疑了下,直言说道:“将作监,中校令,韩瑞。”

“又是他……”

不仅两人惊愕,就是李世民,也有些不解,皱眉道:“朕记得,韩瑞,好像是秘书监,校书郎吧,怎么成了将作监,中校令了?”

皇帝日理万机,记忆偶有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阎立德暗暗告诫自己,随之吞吞吐吐,犹豫不决,直言相告,会不会让皇帝下不了台呀?

嗯,幸好,李世民立即回忆起来,韩瑞,不是已经给自己免职了吗,怎么又变成了什么中校令,谁的安排?

阎立德老实承认,是自己的荐举,按照正常的手续,通过吏部的审核,尚书仆射房玄龄的批准,呈报皇帝御览,这才名正言顺的走马上任,没有丝毫违反规矩的地方。

不过话说,小小的八品官员,其中的职事调动,李世民根本没有留意,忙碌军国大事,这样的奏折上来,多半是翻看两眼,就随手批复盖印了,没有见到韩瑞的名字,也不稀奇。

明白前因后果,李世民也没有生气,毕竟心里清楚,韩瑞免职,纯粹是无妄之灾,而今正常录用,自然不会介意,反而轻声感叹说道:“一个风流才子,却终日行走于匠工之中,也是难为他了,怪不得,近日来,没有听到多少精妙绝伦的文章诗赋传诵。”

李泰与李恪不说话了,有什么好说的,韩瑞摆明了是与太子一路的,没趁机落井下石,已经是爱才之举,自然不用指望他们帮忙说好话。

可是,旁边,还有个阎立德,见准机会,连忙说道:“陛下,两个月之前,韩中校走马上任,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短短的时间,就将中校署治理得井井有条……”

反正,说的都是实情,阎立德问心无愧,十分坦然。

第三百八十七章 天要塌了

“奉令前来修建陵园,韩中校又尽职尽责,积极谏言……”

阎立德娓娓而谈,滔滔不绝,感激赞赏之言,溢于言表,就差点没有赤luo裸的向李世民表示,韩瑞是个人才,快些给他加官进爵,当然,其中也掺有水分,毕竟,没有众人的帮助,韩瑞提出再多的建议,也没有任何效果。

自忖,与韩瑞的关系,没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李恪左顾右盼,好奇问道:“韩瑞人在何处,怎么不见?”

有点儿可惜,居然错过表现的机会,阎立德说道:“却是不巧,今天韩中校轮休,已经回家休养,明天才来。”

哦,李恪恍然,也难怪听闻阎立德赞扬了半天,都不见韩瑞出来,表示谦虚。

旁边,李世民没有什么反应,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些只是阎立德的一面之词,到底是真是假,还需要核实,确实有功劳,李世民自然不吝啬提拔赏赐,算是予以补偿。

不过现在,李世民却没有这个心情,只是语气平常,挥手说道:“录其功绩,待陵园建成之日,再论功行赏。”

阎立德应声,发现李世民目光所看的方向,心中领会其意,连忙在前面引路,来到已经修建过半的地宫之前,由于有滑轮组的帮助,很多粗重的石块,可以轻而易举的搬运进来,平放横移,调整方向即可,所以垒砌的速度,自然更快。

地宫的小半,已经用封土掩埋,普通的民夫,只负责外面的墙基,内部的情况,只限于少数几个人清楚,使用的是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蒙着眼睛进去修建完善,聪明的人,不敢胡乱打听,免得陵园建成之日,就是陪葬之时。

现实就是这样血淋淋的残酷,尽管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大骂,始作俑者,绝嗣无后,反对生人殉葬的野蛮陋俗,但是历代帝王,却习惯性的漠视忽略,依然如故。

到了地宫门前,李世民说道:“泰儿,恪儿,你们在外面守候。”

即使是白天,地宫里面,却有些阴森森的,李泰与李恪,本来就有点儿忐忑不安,听闻李世民的吩咐,两人悄悄地松了口气,连忙整答应。

随之阎立德举着火把,在前面引路,带着几个心腹,李世民迈步而进,半个时辰之后,几人出来,李世民神色如常,不过好像没有说话的兴致,由升降台上去,回到营地的帐蓬,单独与阎立德面谈,也不知道聊了些什么事情。

李世民的城府,向来是高深如海,旁人自然看不出什么端倪来,而阎立德也是守口如瓶的脾性,怎么打探,也不会泄露机密,况且,也没人胆敢前去探听。

过了片刻,李世民走了,就如来得匆忙,走得也急切,浩浩荡荡的返回京城,一路上,李世民似乎有些心事重重,借着聊天的机会,李泰旁敲侧击,却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两个时辰的路程,回到京城,李承乾率领朝臣前来迎驾,可能是不堪车马之累,李世民神情疲惫,勉强应付几句,众人不敢加多打扰,纷纷识趣告退,李世民也随之返回内宫休息,几天之后,宫中传出消息,天子卧病在床,朝中政事,不论大小,皆由太子全权决断。

太子本来就在监国,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