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第120章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20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所言不虚,党争,总要有一个尺度,尤其是在危难之时,真如秦桧那般斗到亡国就不合适了。

    反过来看,东南局面重新乱起来,也许恰恰就是党争的后果。

    事已至此,回首东南七年,可见一二。

    七年前,倭乱渐盛,闽浙提督朱纨为官清正,主严政,无论倭寇还是汉人海贼,抓一个杀一个,对外对内皆是如此。朱纨初时便见官民与海贼勾结走私,因而在对外下重手的同时,对内厉行保甲连坐制度,一人与海贼贸易,全甲问罪。

    严政之下,倭乱大有停歇之势,怎奈朱纨之严,实在惹到了闽浙官民的利益,他们是希望走私的,闽浙大户遂联络朝中之人,无论严党还是何党,通通出力,活活将朱纨劾死。

    嘉靖三十一年,朱纨死,山东巡抚王忬临危受命前来浙江,一年之内屡破倭寇,首次岑港大捷正是他的杰作。也正是因为岑港覆灭,大家的财路没了,王忬同朱纨一样开始遭恨被劾,好在王忬运气好一些,人也灵活一些,恰逢大同告急,便调任它处,早早逃出了浙江这汤浑水。现在看来,他暂时是归宿最好的浙江大员。

    王忬之后,嘉靖三十三年始,便是张经李天宠这对黄金搭档,搭档一年后双双人头落地。嘉靖三十四年末,换上了周琉曹邦辅这对苦命鸳鸯,鸳鸯双飞后,杨宜赴任舔赵文华半年,革职回乡。嘉靖三十五年,终于到了胡宗宪的天下,他也几乎成为倭乱以来,时任最久的东南总督。

    奈何,赵文华遭捧杀倒台,天下的口水又倒向了胡宗宪。胡宗宪本欲招抚汪直重新振作,根治东南之乱,怎奈满朝上下,皇帝到小卒都不买他的账,汪直死,浙江失。(未完待续。)

192 猛士的朋友

    从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三十八年,七年之间,浙江共迎来了四任总督,三任巡抚,这些人皆是人中龙凤,几乎任何一个人都足以平东南大局。朱纨严治根绝是一条路,张经逐步歼灭也是一条路,胡宗宪招抚更是一条路,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权力,也许东南都不会走到今天这步。

    党争如今依旧没有结果,东南却一天比一天要乱了。

    而最后一任总督胡宗宪,近严党以保官位,主开海以保民生,抚汪直以保海防,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名声、尊严、气骨、智慧,几乎已经成功,却被王本固一个简单粗暴的行动彻底打烂。

    是天意,是人意,已经没人说得清了。

    前面几位,精的精,忠的忠,傲的傲,猛的猛,此时纵观朝堂,再无人敢挑战这块土地。

    然而其实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在这里,朱纨抓一个杀一个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个冲上去抓的,王忬平岑港的时候,他就是第一个上岸砍的,张经诱敌王江泾的时候,他就是手刃倭寇最多的,曹邦辅浒墅关七战七捷的时候,他就是七进七出的,胡宗宪养精蓄锐的时候,他就是练兵最多的。

    他没有做错过任何事,他武艺高强尽忠职守,在这样的局面下,他甚至连贪污都没有过,最多只是多喝了几坛子酒。他的胜绩最多败绩最少,每场大胜他都是首功,他麾下军队名扬全浙,倭寇闻其名望风而逃。

    然而这个人在同期将领中,眼下却是结局最惨的。

    革职可以,剥夺世袭爵位也可以,但真正打入大牢的,仅俞大猷一人。

    只因他太耿直了,没什么靠得住的朋友。

    至于他有限的兵将朋友们,如今人人自危,谁能管他?

    戚继光曾有言,如若俞大猷有难,全浙将领保他。

    当时俞大猷笑侃,你就说说。

    事到如今,原来他真的就是说说。

    不过俞大猷已经习惯于此。一次次东征西战之下,革职后复职,升官后再革职,如此往复之下,终于进了大牢。他独坐牢中,没有怨气,也没有不服,没有不甘也没有愤怒,就这么心平气和坐着。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褶皱,拨开外衣摸一摸胸前的疤痕,这才发现,他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自己,已经55岁了啊……

    大概是老天看不下去了,不想再让自己忙活了。

    可其实,自己还没有累,自己还打得动,现在休息,有点早啊。可不想休息也得休息,他闭上了眼睛。

    “咳……”

    一声轻咳吵醒了俞大猷。

    他迷迷睁眼,面前一男子,锦衣在身,名刀在手,虎牌在腰,满脸老辣。这样的人,便是二品大员见到了也要客气鞠个躬,问个好。

    这位,显然比俞大猷混的要好,好太多了。

    此人走到牢前,亲手打开锁,打开门。

    “没事了。”

    俞大猷自嘲笑道:“这都能没事?”

    “我十年没求过皇上,为你,破戒了。”男子苦笑之后,拎着酒进了牢房,推给俞大猷,“特意找的,泉州的好酒。”

    俞大猷也不多言,接过酒坛打开,闷头猛饮,饮过之后推给男子:“来!”

    男子看着酒坛,无奈一笑:“我生病了,喝不得了。”

    “你?你会生病?”俞大猷大笑道,“你根骨在我之上,武艺胜我一筹,师父都说你是千古奇才!你会生病?我不信!”

    “不信,那就喝吧。”男子干笑一声,抱起酒坛,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随即又推过酒坛。

    可酒坛还没推过去,他便干呕起来,顷刻之间,竟将酒水胃液通通吐了出来,吐过之后,他才面色煞白的笑道:“信了?”

    “兄弟,别……咱们不喝了。”俞大猷满脸愧疚,“原来强如你……也是会生病的。”

    男子摆手一笑:“等病好了,你我再喝个痛快。依我看,这次师兄也不要再去浙江了,兵部我已经打点好,你去那里养一养就好了。”

    俞大猷闻言摇头道:“不好,前线不能没我。”

    “还是老样子。”男子擦着唇边笑道。

    “兄弟,现在真的很难啊。你能保我出来,我谢谢你,但能不能……”俞大猷有些为难地说道,“浙江的弟兄们,都是拼死卖命的,兄弟能不能再帮帮忙……”

    “没事的,都没事了。”男子点头道,“武官,我全都保下来了,连浙江的指挥使都保下来了。”

    “我就说么!!!”俞大猷闻言大喜,“自从兄弟当上锦衣卫将军!锦衣卫就一件缺德事都没干过!大难之中,可是有大幸的!”

    “别高抬我,只是力所能及,不久前才抓的张经。”

    “这……”俞大猷挠头道,“这没办法……又不是你搞的事。”

    “好了,看师兄还如此硬朗,我就放心了。”男子这便起身,“既然如此,你在北京留几日,等着官复原职就可以了。”

    俞大猷跟着起身笑道:“真是神了,天大的事,在兄弟嘴里,都是手到擒来。”

    “又高抬了。”男子自嘲道,“见了师兄,我只想喝酒,却一滴也喝不下。”

    “等病好了再喝!”

    “嗯。”

    二人一路走出牢房,军士见此人,纷纷行礼,头不敢抬。

    “还是兄弟你威风啊。”俞大猷长叹道,“锦衣卫将军!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加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功勋,唯兄弟一人!”

    “可是我病了,连酒也喝不下。”

    “哎!挨一挨就好了的!”

    “嗯。”

    一阵沉默之中,二人来到院中,俞大猷不禁遮住眼睛,阳光太过刺眼。

    男子随口道:“后面,东南,会比你想象的更乱一些,更难一些。”

    “我知道。”

    “师兄是个直性人,后面也要继续当个直性人。在下任总督面前,万不可耍任何聪明。”

    “哦?已有人选了?”

    “有了。”

    “这么难的局面,这么快就定下了,一定是个大能之人!”俞大猷惊道,“莫非是兄弟你?”

    “我病了。”

    “哎呀,阿炳!说多少次了!养养就好了!”

    陆炳微微转头,望向俞大猷,几十年的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很久很久了,没有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的乳名,这很亲切。

    他露出了一种不属于锦衣卫的纯然微笑:“嗯。”(未完待续。)

193 天下三才

    严府,严世藩先后见过了杨长贵父子以及戚继光夫妇,对汪东城也就是杨长帆总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此人借赵文华势力起家,本该好好的荣华富贵,却被派往日本认贼作父,也说不清是身怀反骨还是逼上梁山,更说不清与胡宗宪的恩怨,不过说来话去,胡宗宪通倭的故事终于圆满,是他派杨长帆去的日本,现在杨长帆又是贼首,这事洗不掉了。

    这事跟严世藩其实扯不上太大关系,他不过是帮首辅严嵩擦屁股罢了,而擦屁股的程度也不用太深,将这件事跟皇上解释通也就够了。

    至于责任处理方面,锦衣卫将军,嘉靖的把兄弟陆炳出手保了全浙武官,国子监高拱保了文官,眼下也无罪可治了。

    戚夫人身上着实有疑点,但戚继光着实精明,早已来回走动打通人脉,外加其世代军侯,口碑颇佳,也没理由再深究。

    就这样吧,脑子动到这里就好了,杀谁泄愤,派谁去东南,那就是皇上的事情了。至于东南的乱局,那是下任总督的事情了,严世藩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宫阙仙亭,严嵩等待着嘉靖最后的决断。

    嘉靖其实也不用决断,有高人帮他决断。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怒火终究消下去了一些:“仙人所示,东倭不可征。”

    严嵩只在旁边等着后面的话,同时心中松了口气,多谢仙人。

    “然杭州之耻,不可不报。”

    严嵩的心又提了起来。

    “朕需要一位奇才,一年之内可擒逆贼杨长帆、胡宗宪,三年之内可荡平东海。”

    严嵩更慌了,有这样的奇才么?

    非说的话,曾经的胡宗宪已经是最接近的了。

    “惟中可有举荐?”

    严嵩愣了一下子:“恕臣老眼浑浊,看不到这样的奇才。”

    嘉靖面无表情道:“无须看到,听到即可。朕听说,谓天下才,唯有三人。”

    严嵩闻言大惊:“此乃东楼小儿酒后妄言,陛下切莫当真。”

    “朕倒认为东楼所言甚实,原话该是……‘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严嵩大惊劝道:“陆炳、杨博实乃天下才,东楼小儿酒后轻狂,怎能与这二人比肩?依臣所见,陆炳、杨博,其一即可安定东南!”

    “陆炳病了。”嘉靖立时否定了第一人选,“他不能走,紫禁城没有他,朕睡不好。”

    严嵩立刻答道:“杨博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可堪重任!”

    “杨博固然有此之才,朕亦早有召其回朝之心。然惟中多次进言,山西边防正是要紧的时候,鞑子可比倭寇胃口要大,这种时候,朕怎么敢动杨博?”

    严嵩立时满心悔意,听儿子之言,他其实一直注意且戒备杨博。杨博颇为自傲,也不愿来淌北京的浑水,将注意力投向了战争边防,嘉靖多次有意召其回朝任兵部尚书,关键时刻都是严嵩出口阻止的。事实也是如此,杨博在边关的时候,通常比较稳定,他一回朝就会告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