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海盗 >

第161章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161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强大的狼兵清剿老家,前方则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俞大猷。

    如今浙江兵将已是今非昔比,在与倭寇十年来的战斗中,在俞大猷、戚继光等逃过党斗将军的操练下,在最重量级军饷最严酷锻炼下成长起来的浙兵,不觉之间已成为了大明的王牌之师。

    俞大猷亲率20万浙兵,于赣、闽两省兵分六哨,展开地毯式清剿。

    飞龙国虽版图不小,接连攻城拔寨,但真正的硬仗几乎一场没打过,俞大猷手下的正规军面对乌合之众更是毫不留情,两个月之间,飞龙国已是全面溃败之势,死两万,降五万,跑三万,号称的十万雄师已是所剩无几,最终残部被逼到最后的据点,福建云霄,四面大军围剿而来,已是穷途末路之势。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杨长帆也没有收到回信。

    看来朝廷依然无法容忍一个海外之王,嘉靖的底子还是比崇祯厚,汪滶也当不了郑成功了。

    九月初一,六路大军向云霄发起了最终的总攻,整场战役兵不血刃,因为云霄一个人也没有,飞龙国最终近万的残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未能生擒张琏,俞大猷也终于完成了这次任务,在大明的版图上,再也没有飞龙国了。

    俞大猷可以高高兴兴回去领功了,但是某些人躺着也能中枪。

    葡萄牙人刚刚从与徽王府交战的阴霾中走出,还在与南洋海盗斗智斗勇的时候,从北方又一股东方的神秘势力莫名惊现。

    这股势力与徽王府不同,与海盗也不同,从不打海战,只是找到合适的地方登陆,然后不管是谁,不管是马来人亚齐人还是葡萄牙人,不管你是天主基督还是释迦摩尼,操刀便杀,杀了就占城,占城就自我封王,他们不聊外交,不聊贸易,你承认我是国王你就活着,不认就去死。

    这股东方的神秘力量很快占据了马六甲海峡通向东南亚之间的巨港、柔佛两大重镇,联合当地华人宣誓了飞龙国的领土主权。

    葡萄牙人开始向徽王府提出抗议,你们违约侵占了属于我们的地盘,徽王府回话——你在说什么我不知道啊?

    僵持之下,葡萄牙人也确实认识到,这批人的确不是徽王府的,相比******,他们更喜欢陆地,仅仅是占地为王罢了,对航海并没有什么想法,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不过是家门口多了两颗钉子,绕着走就好了。

    但其实,这两颗钉子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扎脚那么简单,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成为弹簧,成为跳板。

    飞龙国灭国后一个月,迪哥的船队满载而归。

    迪哥着实是个猛人,回程时间过晚不是因为航路不顺,只是因为走访诸多港口,收集了太多的东西。

    除去要求的玉米土豆外,他甚至带回来了许多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凡是南洋没有的农作物,都要搞一搞。

    其中主要有褐色的地瓜(红薯)、鲜红的小茄子(辣椒)、有毒的大红果(西红柿),朝着太阳生长的大菊花(葵花),浑身是鳞片的大黄果(菠萝)。

    杨长帆必然大喜,依照迪哥自己的要求,封其为【南洋的迪哥…黄勋爵】,赏千金,赐巨船,可以自由航行贸易,佩王府勋章,凡徽王府治下,所到之处畅通无阻,荣誉上与地方总督齐平。

    这之后,精选的种苗由徽王府亲自播种,更多的种苗则分发给农户甚至山民,玉米与土豆除去亩产稳定较多外,并非那么依赖良田,山地、贫地皆有其耕种空间,虽说徽王府从不愁买粮食的银子,但只有苔湾产量上来,才有人口爆发的资本。(未完待续。)

263 东太平洋公司

    迪哥得到了巨大的荣誉与财富,自然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眼红。杨长帆本意只是搞回一些高产好种的农作物,却不想冥冥之中掀起了某种热潮。

    人类的**也许是罪恶的,龌龊的,但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而互相残杀尔虞我诈,也因为**而开疆拓土,奋勇向前。

    而徽王府,就是一个完全解除限制的**大舞台,并非杨长帆轻于法纪,只因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的疯狂,敢于冒险的野心家吃遍天下。一个商人吃到徽王府三大港贸易的甜头,就会有十个商人前赴后继,也许其中不乏卑鄙龌龊恶贯满盈之徒,也许他们发的横财遭人嫉恨诟病,但他们也确确实实推动了这个时代。

    明廷海禁,造船严格管控,在这迅速膨胀的海洋贸易中,苔湾造船坊也成为了一大火热的地方,购船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一年,不少急迫的商人甚至高价插队,或者亲自运来木材只求快速完工。

    每天都有崭新的货船出坊,每天都有满怀期望的商人入海,小小的半个南洋,眼看已经装不下他们了。看到了迪哥的一夜暴富,自然有不少人耐不住性子,频频拜访迪哥,只求他再出东洋,自己能跟着跑一圈,熟悉航线与季风,免得自己没头苍蝇乱撞。

    迪哥本不是一个有多大野心的人,但这么多人天天上门来求实在让他活不下去,外加每位求航路的人都以重金叩门,无奈之下,只好定下了二出东洋的时间,并且定下来者船票价格,每人五百两,跟船每船两千两。

    迪哥狮子大开口,这又引得商人们不满,一时之间,不断有人告状,此人居功自傲,撇开徽王府大发横财云云。

    消息传到杨长帆耳朵里,杨长帆则请迪哥共进晚餐,不是批判他也不是劝说他,而是这一切的需求与收益,刚刚好可以应运而生搞出新东西了。

    名义上,这是一次无关公事的私人晚宴,两家人的聚会,迪哥携妻子赴会,这边则是杨长帆一大家子。

    杨府院中,聘来的土著当场烧烤,九州倭人厨子手捏寿司,浙江厨子烧醋鱼,广东厨子煲汤,南洋的厨子搞咖喱,甚至还有葡萄牙厨子端上甜点,可谓是一场四海盛宴。

    杨府奢华之至,杨长帆也从不掩饰这一点,在这个时代,你的财富越多,说服力才越大。

    迪哥夫妻也才算是大开眼界。从前本地的总督、主教就是他们见过最奢侈的人,一顿大餐也不过一两个厨子几菜几汤,杨府这一晚却是大大小小菜色十余道,不谈厨子的来路成本,单是用到的食材配料,怕是就要百余两。

    杨府人却见怪不怪,杨必归杨乐捡着顺口的抢,两位大肚子的妈妈一面劝孩子不要挑食,一面看着满桌饕餮,又因有孕在身不敢乱张口。

    迪哥虽然不敢在船主面前狂妄,但在杨必归杨乐的逼迫下,还是不得不大谈东航见闻,讲述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应该如何跟着季风走,灵活改变航线,如何避开风雨,如何隔离传染病,如何对付老鼠,讲述彼岸那个更加疯狂的城市。

    晚宴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迪哥送上从东岸搞来的雪茄请杨长帆共享,沙加路当年的雪茄杨长帆是拒绝的,这次倒是没有,商量事的时候手上总要有个东西。

    杨府后花园小亭中,竹椅上,杨长帆抿着雪茄,向迪哥提出了这个概念。

    “公司。”

    “什么?”

    “公司,公家的公,布政使司的司。”

    “我还是不懂。”

    “你这就是没文化。”杨长帆大笑道,“子曰‘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还是不懂。”

    “庄子,‘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好像稍微懂一点了。”

    “再说明白一些,眼前无论生产制造还是贩货,机会与财富都太多了,我们徽王府做不过来,就鼓励大家来做,但以个体商人的形式做,又很难做大,也很难规范,因此我摘出了上千年前咱们的祖宗就提出过的概念,由很多人组成一个民间组织,共同经营一个事业,一起赚钱,这就是公司。”

    “那……”迪哥缓缓吐出口中含着的烟雾,“徽王府算是一个公司么?”

    “结构上有些像,但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团体。”

    “那么公司和政治团体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我也说不太清楚,比较直观的大概有两点,其一,公司要服从政治团体,政治团体规范且保护公司。其二,政治团体是有军事、外交、律法能力的,其中的差异大概就是地方总督与商队老板之间的差异。”

    “那么我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公司呢?”

    “不管怎么说,迪哥,你是在徽王府的土地上,聘请徽王府治下的人民做事,这些资源都是徽王府给的。你卖船票,收船费的事可以做,但就像货船抽成一样,你这件事也需要缴税。”

    迪哥有些惶恐地问道:“这不是私人间的事情么?”

    “私人间借贷我们不管,但买卖还是要管的。”

    “那船主向我抽成即可,为何要建立公司?”

    “我是为你着想。”杨长帆笑着拍了拍迪哥,“有个公司,你可以雇人做事,雇人管理,雇人算账,自己想拼搏就拼搏,想休息就休息,而我会授予你们经营的权力,并且保护你们经营的权力。”

    迪哥嘀咕道:“船主,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这样已经很好了。”

    “那就算帮我好了,我需要一个榜样。”

    迪哥这才笑道:“船主直说就好了么。”

    “既然如此,咱们干脆合作,徽王府资助三艘武装炮船,六百精兵保证安全,合资公司各自占半如何,收益平分,你看如何?”

    “船主怎么定都可以。”迪哥无奈道,“如果船主参与,想必那些人也就没有那么多不满了。”

    “那咱们先定个公司的名字。”

    “请船主定。”

    “嗯……”杨长帆几乎不用想就有了灵感,“就叫东太平洋公司吧。”

    “一个伟大的名字。”(未完待续。)

264 出征之时

    在杨长帆的策划下,十几天后,苔湾府最繁华地段的两层小楼内,东太平洋公司挂牌成立,广招职员、水手,第一个业务就是承接东航墨西哥的报名与挂船服务,徽王府入股,明码标价。眼见徽王府也参与进来,又有炮舰护航,有意远航的商人们终于老老实实交了这笔入团费。

    此后不久,原杨长帆的家仆凤海也以个人名义成立了凤海造船公司,徐文长以个人名义成立了山阴书局,徽王府昭告全境,在经商贩货、手工制造、造船、印书等几方面,开放私营,但必须来徽王府注册、缴税方可经营。

    可惜短时间内,除造船一类外,其余行业无人问津,杨长帆此时也无意降税优待,此事唯有慢慢发酵,强求不得。

    年底之时,财富积累之下的苔湾更加壮盛,随着内陆各方起义者纷纷被压制,流民商贾不断涌入,西岸已开发大半,新立苔中、苔南、新竹三府,下属十余县,纳土著入籍,广垦良田,试种玉米、土豆等新作物。

    经苔湾府统计,苔湾本岛含澎湖在内,总人口已爆发至两百万,粮足银多,新生儿报户数目也显著增多,要不了多久便会迎来新一批人口爆发。

    这样的环境下,“来者分田”的政策不得不叫停,新垦的田地由徽王府控制买卖,更多来投的流民投入到了其它行业之中,年轻科举合格者则由徽王府出资深造。正所谓有钱好办事,事办的越好苔湾的环境就越好,环境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