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292章

一世富贵-第292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满饮三杯,祝贺徐平高升。

    酒过三巡,众人说些闲话,不过话里都有分寸,刻意避开了此时朝政。这种私下里的同年聚会本就惹人注目,如果再讨论政事,很容易就被扣上结党的帽子。

    朝里首相李迪与吕夷简不和,李迪虽然序位在前,但行事粗疏,基本没有牵制吕夷简的能力。而偏偏他脾气又大,经常与吕夷简争执,两相不和闹得朝野皆知。

    这种形势下,除了关系深的,别的官员都明哲保身,尽量不参与进去。

    正大家喝得热闹的时候,小厮要领了一个人进来,正是徐平的小老乡王拱辰。

    王拱辰虽然不是天圣五年的同年,但是徐平老乡,又是上届状元,众人急忙起身招呼,叙过礼,王拱辰在下首坐了下来。

    喝了一回酒,王尧臣问王拱辰道:“今日不上朝,君贶如何才来?”

    王拱辰道:“本是要提前来的,不过朝里出了点事情,我瞧了一会闲事。”

    徐平随口问道:“什么事?冰天雪地里能把你留住?”

    王拱辰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雪停,天气比前两天下雪的时候更加寒冷。这雪来得突然,又封了道路,京城里炭价暴涨,雪前炭价不过每称三十文,现如今到了每称六百文。平常小民,哪里买得起?京城里面冻死了人,我来的时候,有人敲了登闻鼓,鼓院前聚集了不少人正在闹呢。说起来,六百文一称的炭我家里都点不起了,一会还要从郡侯这里借些回去呢。”

    听了王拱辰的话,徐平怔在那里。一称十五斤,六百文一称,京城里还真没多少人买得起。王拱辰俸禄微薄,还有兄弟寡母要养,说是买不起也不夸张。但他那副好整以暇的样子,却是因为徐平曾经因为提醒物价暴涨的奏章被中书斥责,报应来了。(未完待续。)

第53章 炭价风波

    王拱辰说了这番话后,酒筵上一时静了下来,没人说话。

    众人也没法说话。

    天气突然寒冷,大雪封路,外面的炭运不进来,京城炭价一下暴涨,这种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大中祥符五年,那次的雪比这次还严重,炭价一样暴涨,最后是真宗皇帝出宫里的炭四十万半价发卖,把事情平息了下去。

    这是天灾,没办法的,惟一的问题是这次炭价涨得太猛了一些,二十年前那次不过涨到每称二百文,这次却一下就到了六百文,如果没有合适措施,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这种天灾**,大家本来要悲天悯人一番,可中间又牵扯到徐平。物价暴涨,正应了徐平在事前上的奏章,这次天灾倒成了他上进的机会。

    徐平见气氛沉闷,端起酒杯来道:“大雪天灾,人力难防,我们终究是平常人,又能有什么办法?且饮了这杯酒,因此事牵扯到公事的,可以暂回,没有牵扯的,那我们便把酒喝完,明日上朝一起想办法救灾就是。”

    韩琦把酒喝干,起身道:“云行说得对,天灾面前,我们也只能尽人事。我监着左藏库,必须立即回去,防有关各司要提库里的物资,不能耽搁了。”

    其他人除了徐平和赵諴,都是馆阁清要职事,送别了韩琦,依然喝酒。

    这个年代说是四海升平,但远达不到共同富裕的程度,穷人从来不少,天寒地冻死人是每年都有的事,只要不是道路相继,也只能归于天灾。至于敲登闻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鼓设在那里就是让人敲的,一年到头也没几天闲着的时候,还是要看事情发展。

    不过几个人受了这话题的影响,气氛还是沉闷了下来。外面民不聊生,这里歌舞升平,在座的几位还都做不出这种事来。

    徐平虽然想到了物价上涨是自己的机会,但理智还清醒,知道天灾就是天灾,炭价暴涨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物价上涨。这样的机会,最好不要去搅和,他有自己的自信,过一段日子,真正的物价上涨必然会到来,那才是自己的机会。

    判登闻鼓院的聂冠卿面对着气热汹汹的近百民众,可没有这份从容。他是真正意义上有古典气息的文人,嗜学好古,手不释卷,善诗工词,一首《多丽》留传后世,开有宋一代慢词之风,时间还早于柳三变。

    可怜聂冠卿满口子曰诗云,愤怒的民众哪里能听得进去?纷纷攘攘,一定要见驾,大冷的天聂冠卿急得满脑袋都是汗。

    敲登闻鼓确实有可能见到皇上,但不可能敲了鼓就见皇上,那样的话皇上会分身术也忙不过来。只能由监鼓院的官员上报,层层上去最后到皇上那里,觉得有必要才接见。

    聂冠卿一口半文不白的言语,民众听得都费劲,此时北风又刮起来,卷着雪花扑落落地打到这些衣不蔽体的下层百姓身上,情绪愈发激动起来。

    人群后面,不知谁喊了一声:“这个狗官穿绸着锦,哪里知道我们百姓的苦?他拦着我们不许见驾,我们又何必赖在他这里?旁边不是还有一家!”

    听见这话,民众一哄而起,涌出鼓院,一起向前另一边的登闻检院去了。

    登闻鼓院如果对民众拦抑不报,则可以去登闻检院。两家在宣德门外一左一右,来来去去的甚是方便。

    聂冠卿看着民众呼啦啦地去了,目瞪口呆。这一去,可是要连他要一起告了。可自己本来是要告诉民众,已经着人去请长官范仲淹,要把事情报上去,怎么不听自己解释呢。

    鼓院隶司谏正言,检院隶谏议大夫,名字差不多,可两家不是一个部门啊。这只要闹到那边去了,自己这里怎么也会落个不是。

    开封府正厅里,知府张观肃容端坐,看着堂下站着的一众炭行的行头和主要行户,沉声道:“如今天气苦寒,你们一干行户,怎能乘此时哄抬炭价?炭价暴涨,小民哪里有钱买炭,挨不过去,或死或病,你们于心何安?”

    行头刘大官人行礼道:“府公明鉴,不是我们要赚这钱,而是炭行如今也没有多少余炭。官府又不许我们闭市不卖,价钱不涨就顷刻售空,我们怎么办?”

    张观道:“莫要强词狡辨,到了冬天,你们炭行不会存炭?怎么会一下售空!”

    “府公有所不知,我们本来是存了许多炭的,但盐钱司那里要铸什么新钱,征了无数的炭去,炭行着实是空了。新买的炭,还在外地没有运到城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许申铸杂铁铜钱,征炭本来是经过开封府的,张观自然知道。不过那个时候只是历行公务,谁能想到没过多久天气一下冷下来,闹到这个局面。这些炭户有了这个借口,咬死自己也没有多少库存,要么闭市不卖,要么涨价,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开封府与皇城相距不远,登闻鼓院那里一闹起来,就有人报告了张观,他立即把炭行的主要商户传进府里。能够让这些商户降价最好,不能降价也得理好说词,今天天黑之前他必须进皇宫,解释炭价暴涨的事情。

    按以前惯例,此时必须开库官价发卖柴炭,以把炭价压下来。但现在库里有没有足够的炭是个问题,许申铸钱浪费掉的炭可是不少,搞不好只能从宫里出。

    看着堂下的商户装模作样的唉声叹气,张观的脸色越发阴沉。可恨的是旬估还是下雪之前,那时就把炭价升了一些,而没有强行规定炭价不许升,留下了口子。现在再对炭行来硬的已经来不及了,查清他们到底有多少余炭不是一时半刻的工夫。

    强行压抑下心中的火气,张观沉声道:“你们各商户回去查清现在柴炭库存,明天报到开封府来。如果有哪个敢藏匿虚报,本府定然重重惩治!还有,回去之后立即快马出城与你们的炭窖联系,让他们日夜赶工,不得拖延!”

    众商户恭声应诺,也不知他们有几个人把这话当真。

    把行户打发走,张观叹了口气。当官碰到这种天灾真是有苦说不出,人力岂能胜天?花费再多心血精力,最后可能还是免不了斥责。

    站起身来,张观命人立即备马,彰显身份的仪仗也不带了,轻装赶往皇宫。

    下马进了东华门,张官随着引导的吏人一路急行,踩着厚厚的积雪,不一刻就到了垂拱殿外。抬头一看,殿门外站着一个人,正是右司谏范仲淹。

    鼓院在范仲淹名下管着,他与张观的目的一样,都是为炭价飞涨来紧急见驾。(未完待续。)

第54章 官与民

    到了二十六这一天,天气依然阴沉沉的,虽然再也没有落雪,北风却凛冽,就连汴河都封冻起来,人马可以直接在上面行走。

    邕州来人已经陆续返回,惟有韩综留了下来,将另有任用,解了邕州通判的职事。他在蔗糖务当同提举一任,资历已经足够,无需再回岭南吃苦。这就是出身世家的好处,在最合适的时机担任最合适的职务,只要不卷入**,仕途就顺顺利利。

    该拜访的亲友已经拜完,当年的属下已经远去,徐平百无聊赖,一大早起来拜过父母之后,便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雪。

    北风尽吹,表层的雪已经成了小冰粒,吹在人脸上生疼。

    城门外看酒楼的刘小乙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见到徐平在院里,急忙上前行礼。

    徐平问他:“你今天怎么到城里来,酒楼那里没有事情吗?”

    刘小乙道:“老朝奉今天要去会客,要我随行。再一个开封府在汴河边置场卖炭,每称才三百文,满城的人都去抢。咱们府里人手不多,我带了两个酒楼里的小厮来,也去买一车回来运回府里,去得晚了只怕没有。”

    徐平听了道:“你只随阿爹去会客吧,炭就不要去买了。那是宫里拿了存炭出来发卖,救助穷苦人的,我们这种人家怎么好去抢?平白惹人闲话!”

    刘小乙听了一想也就明白,徐家是新贵之家,跟穷苦人家去抢便宜的炭,不知怎么就会惹起闲言碎语。急忙答应,到屋里去找徐正去了。

    如今徐平封了郡侯,徐正跟着也升了两阶官,不过他没有具体职事,徐家也不差那一点俸禄,官阶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现在家里的下人一律称徐正为老朝奉,这个称呼来自现在的文散官,因为到正五品的朝奉大夫就入通贵官,富贵人家都这样称呼。

    其实徐平自己的散官才不过是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还是特别加恩升上来,徐正的朝奉不过是泛泛美称。

    而且此时为了安位卑事繁的公吏和低阶选人的心,往往给他们加空头散官和没有实际意义的勋。吏人谓之“带衔”,选人谓之“阶绯”“阶紫”,那个虚名头更加吓人,一个州吏带的散官有可能比宰相都高,完全没有意义,朝奉这种称呼就更加滥了。

    徐正今天要去作客的人家可不简单,是八大王赵元俨家里,当朝第一贵室。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正虽然没有管过什么事,但好歹当官也有几年了,只要人在京城,就风雨无阻去上朝,也认识了几个人。

    满朝在外殿上朝的不匣务官,惟有一人有徐正如此的毅力,便是八大王赵元俨的幼子赵允初。他比徐正还神奇,徐正好坏每年夏冬两季经常去中牟庄园,便断了上朝,赵允初家在京城里,一年到头不管刮风下雨,每次早朝必到。这孩子上朝如此认真,平时又对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