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052章

天下豪商-第105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有点意思,现在周国的君主、共和两派居然同急统、缓统挂上钩了。按照君主派的说法,当皇帝就是天无二日了,和大宋没什么交情可以讲,就是一个字儿——打!

    凭借军事公民的武力强推过去,一路打一路圈地,把宋国给鲸吞了。

    这一派的首脑是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和张熙载等人。

    而共和派则认为大周的共和体制不可能治理整个大宋的疆土,即便推翻了宋朝,也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直接的统治,而在广阔的内陆地区建立藩属国。

    因为大周不可能把大宋的土地都圈起来,建立两百万骑士、府兵庄园——这可就是一万万人无寸土,两百万户均天下了。

    阶级矛盾激化成啥样,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了!

    而且两百万户骑士、府兵往后再繁衍生息怎么办?上哪儿找那么多土地继续分配去?

    所以共和派的意思就是缓统,慢慢蚕食,用几代人的时间把宋朝给吞并消化了,与此同时,骑士、府兵的数量也有计划的增长。

    共和派的首脑则是马政、苏大郎、米友仁、苏过、吕好问等人。

    顺便提一下,这两派当中的将帅,如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和马政,在三年前的元老院选举时都光荣退役,全都选上了元老。

    这大约是设立元老院这个最高权力机关的好处之一了。可以让一群开国功臣离开一线,同时又能继续享受权力的甘甜,而且还不会对国家的稳定构成威胁——元老院中的辩论、投票和暗盘交易虽然也有点乱哄哄,有时候还相当肮脏,但是总比把军队拉出来打要好多了。

    随着这些老将老帅的退役,新一代的将帅开始进入大周共和国军界的一线。比如陈剑、薛定、罗冈、喻永福、陈天理、李孝忠、王彦、潘烨、苗傅、刘正彦等等都成长为共和军的领军人物了。

    而武好古的三个儿子,武义勇、武义信和武铁哥,也都从骑士学院毕业,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了。

    不过武义信那么快就成为统带万军的将领,跻身周军一线将领的行列,还是出乎了武好古的计划。

    “回公公的话,”余里衍笑着道,“七哥儿年纪幼小,如何掌得了左军万户?娘娘本想叫奴代理万户之职,无奈奴有了身子,便叫官人领兵。”

    和武好古一起见儿媳潘巧莲笑着道:“媳妇一路劳顿,先叫她歇着去吧。”

    “哦,余里衍,我叫罗汉婢送你回府吧。”武好古点点头,就仿佛在旁伺候的罗汉婢送余里衍回了自家在天津市的府邸。

    看着余里衍和罗汉婢离开,武好古也没有再和妻子说起武义信的事情。而是提起了武义久和茂德帝姬的婚事。

    “娘子,美娘的信中提及,官家的茂德帝姬最美,也最得官家宠爱。看来三哥儿有福了。”

    武义久也已经从云台学宫的律学院毕业了,没有从军从政,而是进入了天津银行任职。

    “那可得好好操办一下,”潘巧莲笑着,“可不能亏待了茂德帝姬啊。”

    “那是自然的,”武好古顿了顿,“还得快些操办,等到夏天时北面就有可能开仗,到时候三哥儿就得入伍去了。”

    “真要入伍?”潘巧莲蹙起秀眉,“三哥儿是学律法学商业的,又不是武夫……”

    “娘子,你若想让三哥儿在将来有元老的前途,现在入伍是必须的。”武好古顿了顿,“不学军事也没关系,军中也有文职,横竖不会让他上战场的。管个转运或是军法,他都绰绰有余。”

    “唉,”潘巧莲摇摇头,“官人若是天子,几位哥儿就都是大王了,如何会吃恁多苦?”

    “大王有什么好当的?”武好古苦苦一笑,“不瞒娘子,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义儿和他那便宜哥哥闹将起来。一个是东辽大王,一个是王太弟兼左军万户……余里衍又在插手,真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第1317章 阿骨打之死 六

    (全本小说网,HTTPS://。)

    潘巧莲眉头皱皱:“余里衍还不是想让三哥儿接你的班?望夫成龙而已。(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听了妻子的话,冷冷一笑:“还好没当皇帝,要不然三个儿子就得自相残杀了!

    现在不担心,想接班就接,无非一个元老,还安排不了?等我老了就都给他们当,大哥儿、二哥儿、三哥儿都给他们当元老,一人一个。

    至于谁当元首,他们自给去商量……或许可以都当一遍,一任元首就是五年,都轮一遍也没什么。”

    当了元老就不能直接带兵了,也就是没有直接的兵权了。

    没有了兵权,武义勇、武义信、武义久还能闹出什么花儿来?几兄弟团结一致吧,要不然都没得玩。

    当然了,武家在军中也不能没有人。等到武家二代入元老院的时候,三代就该在军界中崭露头角了。

    另外,武家二代中还有武铁哥、武铁心、武铁山、武铁安和武道仁这五个庶出(义勇、义信、义久严格说都是嫡出),他们可以在军中继续担任要职,或者去海外封国担任君王。

    至于萧太后给武好古生得两个儿子,武好古则想让他们在草原上发展,也不一定要篡了耶律敖卢斡的大位,只要把东辽国扯散了就行。

    除了军政两界的安排,武好古还有庞大的私人产业可以分给子孙。大头当然是武义久的,他是真正的嫡子嘛!

    潘巧莲的那一份,主要都是留给他的。

    同样是潘巧莲所出的武美娘、武丽娘,在出嫁(武丽娘嫁给了马政的儿子马扩)的时候,也各自拿了上百万两的陪嫁和一所超大的院子,好不风光。

    而武义勇、武义信在娶妻的时候都只得到了十万块的现款。西门青所出的女儿武仙娘出嫁(她嫁给了赵钟哥的嫡子赵休)的时候,也只得的了区区的二十万块银两币的嫁妆……

    ……

    “增兵河北?”

    大宋官家赵佶有点痛苦的看着纪忆、苏迟和张叔夜。

    “周国会这么看?”他问,“太平了好几年了,不要再起什么波澜。”

    “陛下,”张叔夜奏道,“金国在科尔沁草原的局势危急,东辽国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今年很可能就要收复临潢府。

    一旦临潢府入辽,金国可就面临存亡关头。即便不会灭国,也将西走。金国或灭或走,天下均势都将不复存在。所以朝廷必须要在河北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赵佶摇摇头:“可是,可是茂德帝姬马上就要出嫁周国……”

    “帝姬出嫁和增兵河北并没有关系。”纪忆上奏道,“增兵只为布防,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而且开封地处四战之地,又无坚城可倚,黄河又高悬在上。若不在河北布防,万一周兵南下,国将不国。”

    开封府在没有火炮的时代勉勉强强算个坚城,如今只是个皮薄馅大的饺子,和徐州的24角大棱堡根本不可相比。

    而且就算将开封府改造成棱堡也无用!

    因为开封府附近的黄河一旦决口,就是洪水滔天,多半能冲垮开封府城墙。即便水攻无效,开封府城内的一百多万人口也是破城的利器。

    吃也能把开封府吃垮了!

    毕竟运河的运输能力有限,很难在开封府城内积攒起一年以上的存粮。

    相比之下,无论是襄阳还是徐州,都比开封府更合适成为战时首都。

    以它们的大棱堡防御体系,就算是攻坚能力极强的周军,也得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炮击才有可能破城。

    而且这两座城市都建在产粮区边上,很容易就能存起大量的粮食。根本不怕敌人持久围困……

    “周军会南下吗?”赵佶马上就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陛下,这可不好说,”纪大奸相道,“总该有所准备……”

    准备当然有了!

    襄阳、徐州两座城堡就是准备啊!

    “迁襄阳如何?”赵佶问。

    “襄阳太偏,”纪忆道,“徐州才是上策。”

    “徐州……”

    徐州距离周国太近了!赵佶心想:徐州和沧州就隔着一个京东东路。

    “陛下,臣以为迁襄阳为上。”苏迟插话道。

    纪忆闻言心中就是一沉,苏迟这是什么意思?和自己唱反调?

    “还是襄阳好!”赵佶点点头,“何时可以动身?”

    什么?

    这下三个宰执都有点傻眼。

    敌人还没有来呢!现在跑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不如等周军入寇的消息传来再走吧。”张叔夜说,“现在河北沿边有数十个大小棱堡,只要上百营兵马入驻,支撑数月是没有问题的。”

    “哦。”赵佶吐了口气,“那就,那就这样吧。”

    “陛下同意增加河北驻兵了?”张叔夜连忙问。

    “朕准了。”赵佶还真给三个奸臣忽悠的上当了……

    三个奸臣都松了口气。在他们想来,派兵去河北总归是必要的,吓唬一下周国,牵制一点周军的兵力也是好的。

    至于说擦炮走火什么的……应该不会发生的,宋军没有那么不规矩吧?

    ……

    “诸君,官家下旨了,增兵河北!咱们第五将全军北上!”

    大宋京畿路新军第五将的军事机宜岳飞是飞一样跑进第五将正将衙署的。

    一群二三十岁的少壮军官正在院子里面聚集,等着领军饷——宋军新军的军饷是直接发给营官、队正和押队的。一营18个军官互相监督,很难下手贪污。而且这些军官也不会在一支部队中长久任职,都是要定期轮换的。

    所以这几千个宋军新军的营官、营副、队正、押队都苦哈哈的。宋朝带兵官地位比较低,一营的营官不过是个小使臣,队正和押队都是杂品武臣,在开封府这边都是穷光蛋。

    而要往上升职又很困难。现在营以上就是将,一将之主通常就是横班,极少数能到加遥郡官的级别。可是将的数量并不多,325个营头上面不过50个将。有不少正将、副将的位子都叫西军、开封军、河北军、河东军等军出身的宿将占着。

    他们不退,下面的少壮就很难升上去,除非遇上打仗。

    上回平交趾之役可真是传奇一样的好事情啊!

    可是平了交趾后,国家居然多年没有见仗了,顶天就是爪哇国的小规模冲突,和斗殴也差不多。

    所以大家伙急啊!

    为什么不打仗啊?大理国还没灭,燕云十六州还没收回,怎么就不打了?不是都说周国要来进攻吗?什么时候来啊?

    现在京畿路第五将的这般少壮听岳飞那么一嚷嚷,全都扭头过来看他了。

    “岳衙内,你说得消息可真?”

    “如何不真?俺是在殿前司机宜房听到的消息!”

    “那就错不了啦!”

    “终于等着了!”

    “机会啊!”

    “天爷啊,要出头了!”

    “万胜!万胜!万胜……”

    院子里面立马就沸腾起来了,马上就有军官带头欢呼起来了。

    这伙人和武好古养出来的军事公民一样的,都是闻战则喜,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

    岳飞的爸爸岳和现在是京畿路第五将的正将,还有个承宣使的遥郡。这个时候正在衙署内厅里面和刚刚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