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香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楔子
冬日徽州,新安郡,千翠覆玉,万山迎霜。
慈安寺的后山,往年遇到这般大雪,早封了山。
今年安家主母严氏,却非得赶在这个时候进山礼佛。
寺僧们只得顶着寒风、踏着积雪,将后山车马道与石径小路一并清理出来,花了整整两日的功夫。
安家不仅是徽州府富甲一方的大家,更是江南道上盛名远播的制香世家。
北有长“香”阁,南有永“安”楼。
南北两地的香业,基本由“香”“安”两家瓜分殆尽。
大周朝才子尤衡一首五言绝句《月下斗香》,便暗隐这两大世家。
销金留万芳幽烟转月廊
深阁惊花影闲庭浮暗(安)香
两家之所以能盛百年不衰,便在于其各有独家香方。
要知道,和成一种独家合香,历经选料、炮制、配比、调香、试香,千百次试炼,方能得成一味。若是名香用料,涉如沉水、檀香、龙涎等价比黄金之材,可不就如同掷千金销火窟一般。
因此,香道,又称赏金道,与斗茶挂画插花一起,并称“四般闲事”。而香方,自然就成了制香之家的不传之秘。
安家为保其独有香方不外泄,家规严厉至苛。
安家后代,自幼识香学香,选中有天赋者一人,学和香技艺,继承香坊。其余,便只能经商营香。
至安家第四代安叶亭中进士、点翰林,官至国子监典簿始,安家弟子似看到了另一条出路,不惜一掷千金,求明师访大儒,代代有登科,名利双收,门第辉煌。更成为本朝官商一体之家的楷模。
而安家是慈安寺的贵客,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年供奉了此间一半的香火。
南方因气候湿润,线香易受潮损形,故寺庙中常用佛香为竹签香。但因竹签会随香燃烧,带出异味,不够纯澈。
安家历经几代制艺,调合了香方,做出加入冰片且不易受潮的贵重线香,专供慈安寺。
此香不仅让慈安寺尽享盛名,更是千金难求,让众多香客趋之若鹜,成为慈安寺一大财路。
为感激安家一片佛心,慈安寺特意在后山修筑了客院并车马道,专供安家人上香敬佛。
所以安家主母要来,别说下雪,下刀子也要迎客。
铅云压空,暮色早早就爬上山头。
独自带着蓑笠的刘嬷嬷立在后山山门处,眼看着白日里裹着湿雪的灌木矮树,从琼枝凝脂,变成了一团团浓黑的帷布。
雪不知何时停了,万籁俱寂,静得刘嬷嬷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那鼓声敲打着耳膜,“咚咚咚”,越来越响。
怎的这般响!
刘嬷嬷晃晃头,一个激灵,反应过来,等的人来了!
那“咚咚咚”,是马蹄踏地的声音!
她挪开早已冻僵的双腿,用出乎自己意料的速度,踏着薄雪,三步一滑,不顾一切地朝院子跑去。
安太太已将护卫与婢仆尽数遣到前山寺院中,宣称要静心礼佛,任何人不得打扰,将自己关在后院香堂内。
她身着琥珀色织金牡丹对襟镶梅枝的宫缎褙子,当胸一颗蝶恋花鎏金镶红宝大扣,额上覆着紫貂嵌红宝眉勒,白皙依旧的锆面上容色凝重,颧骨微隆,双眉紧蹙,虽保养得宜,毕竟年近五十,额头现出几道深沟,柳目紧闭,捻着三炷香,静静跪在蒲团上,立直身子,口中喃喃念着文殊师利菩萨心咒。
堂内只在香案上燃了一支红蜡,烛火如豆,那一丝黄亮的晦明,似稍不注意就要被窗外泼墨的夜色吞没。
房门忽然“吱呀”一声开了,跪在观音佛像前的安太太豁地站起身,将手中半截线香插到香案香炉上,紧张地朝门外看去。
一个身影匆匆闪到烛火明灭处,压低了嗓门道:“太太,来了!”
也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刘嬷嬷觉得上下牙齿不停打架,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安太太捏紧了拳头,准备往门外走去,又立定了,将拳头拢到宽袖中,丰腴的下巴往旁一努,沉声道:“慌什么,先喝杯热茶,去迎进来。”
安太太的镇定感染了刘嬷嬷,她稍稍平静下来,将茶一股脑儿灌到肚子里,提了提早被雪水**到小腿的棉裤,向安太太弯腰道:“奴婢去了。”
待刘嬷嬷退出去,安太太掏出袖中锦帕,擦了擦额上和后颈的细汗,再捧着案上墨釉茶盏喝了两口,才觉得呼吸又顺畅起来。
她又双手合十,念起了心咒,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平静下来。
门又再次打开。
“太太。”刘嬷嬷的声音还是有点发颤。
“太太安好。”另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暗哑疲累,却沉如潭水,静如松山。
安太太猛地睁开眼睛。
刘嬷嬷身后跟着的只有一人,兜帽搁在脑后,露出一头盘成男髻的花白头发,戴着四方巾,披着灰狐狸毛鹤翎斗篷,怀中鼓鼓囊囊,裹着一团雪白毛裘。
“没人跟着你吧?”安太太顾不得跟来人打招呼,先脱口而出。
来人往前跨一步,走到屋中最明处,语声一如刚才平稳:“太太尽管放心,老奴是从金陵来的,官家一时还查不到金陵去。”
安太太稍微松一口气,没那么紧张,语气骤然间变得严肃起来:“于嬷嬷,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要拖我安家一大家子陪葬吗?!”
安太太本就生得五官端肃,此时嘴角两撇沟纹更添了威严,语声厉厉,面色寒戾,让伺到她身旁的刘嬷嬷心中不由一抖。
那于嬷嬷高抬着头,却丝毫不惧安太太满脸厉色,不急不缓道:“太太此言差矣。一来,在此处见面,是太太所定,既然愿意见我,想必太太也是有心的。二来,这孩子好歹有安家一丝血脉,就算为了已故的安老爷,太太也不能见死不救吧。三来。”
她说到此处,顿了一顿。
安太太却是最着急这个内容,下意识伸长了脖子听着,见她停下,方醒悟过来,朝刘嬷嬷使了个眼色。
刘嬷嬷忙捧起一杯茶敬了过去。
于嬷嬷接过茶一饮而尽,才接着道:“香家必不会薄待安家,除了财物,还有《天香谱》。若太太能替香家保存这点血脉,那书从此就是安家的。”
安太太血“唰”地涌入脑中。
《天香谱》是每个制香人都想得到的上古奇书,从何处来,已不可考。
只据说内中记载的是药香娘娘的合香方子,除了普通的熏香养身,更是药香合一,用世间人不敢用之奇物,多有神效。
安家也是偶然得知,此书在香家手上,怪不得,香家不仅稳居香业之首,更代代为皇家掌管调香院。
安家祖祖辈辈都想看一眼此书,因此当年,安老爷才不惜将自己最疼爱的长女安怀素嫁给香家庶子。
可惜却在一个月前,香家卷入太子谋逆案,满门抄斩。
安太太正庆幸安家没受牵连,没想到,安怀素的奶嬷嬷却突然托人带了信给安太太,说香家愿以《天香谱》,换安家保其幼女性命。
安太太的拳头又捏紧了。
她对安怀素不但没有亲情,反而有几分恨。
安怀素是安老爷第一任元妻所出,和她这个续弦的太太,多有不合。
因此对她来说,需要决断的,只是《天香谱》,值不值得她冒这个窝藏谋逆之犯的风险。
值得吗?
有了此书,便如怀揣聚宝盆,代代富贵必是不愁的!
想到此,她一颗心似火灼。
于嬷嬷没有催她,静静看着安太太脸色阴晴不定地变幻。
“可安家本就是香家姻亲,香家少了一个女婴,安家多了一个女婴,如何交代?”安太太终于开口。
于嬷嬷冷静道:“太太的二媳妇不是正要临盆么?抱过去凑成双生子养,岂不正好?至于香家那边,太太不用担心,既然敢送出来,就有办法让她活下去。”
安太太挑了眉,冷哼一声:“好啊,竟是连我安家都算计到了。你们香家到底能耐大,想必筹谋翻天的事,也不是一日两日。”
于嬷嬷打断她:“太太还是先做决定吧,老奴在此地不宜久留,还要回去交差。”
安太太一愣,知道于嬷嬷说的交差,便是投案交命:“你不留下?”
于嬷嬷冷笑一声,豪气干云道:“老奴的身契还在香府收着,不回去填这条命,岂不是惹人猜疑。别的事太太不用担心,只需想好,要不要《天香谱》,要不要安府添对双生子?”
安太太心思盘算起来,若这个于嬷嬷不在,这小婴儿在自己手中,怎么养不就是自己说了算?大不了,拿了书,再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于嬷嬷似是猜到她心中想法,冷冷道:“太太若是答应此事,就在这观音前立誓,终身善待我们小姐。”
“那书呢?你带了吗?”
于嬷嬷坦然道:“小姐百日入族谱之时,自有人将书送上。”
安太太心又一下悬起来:“此事还有别人知道?”
于嬷嬷不满道:“太太不用担心,安家若被牵连,我们小姐也保不住,必不会所托非人。只要安家不漏风声,这件事情,便能让太太安安稳稳带到棺材里头去。”
安太太踌躇半晌,眉勒缠布已被汗浸湿,眼看着一盏烛将近,终究是抵不过《天香谱》的诱惑,一拍桌案一咬牙:“好!”
于嬷嬷怀中那安睡的小婴儿似是知道自己的命运已被决定,探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哭起来。
雪,又开始下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001章 千里之贺
嘉泰七年,烟雨江南,春竞芳菲。
四月初五,是安家龙凤双生子做百日的日子。
安府园内,主阁沉香堂,镂雕四季花草纹的落地隔扇尽数开启。
春日晨雾带着细雨浸润过的泥土清香,跟随众仆络绎匆匆的脚步,流云从容般涌进宽敞厅屋中。
大厅四角的紫檀花几上,四个分别雕着福禄寿喜纹的成套紫铜双耳香炉,配放了龙凤呈祥的篆香,正袅袅腾起云烟,和薄雾渐融到一起。
那浅浅香息,清雅沁脾,似晨间花露,又似清风晚香,让人身在厅内,也仿佛置身于满园春光。
四十张梨木大方桌一一排开,桌上红烛、喜果、点心已经摆盘,一位二十岁许的清秀少妇身着华衣,正微蹙着眉,仔仔细细打量着厅内布置,生怕有一处不妥。
一个着青衣罩桃红比甲的丫环小跑着进厅来,见到少妇,拍着胸脯松了口气,扯着少妇长袖道:“我的奶奶,可算找到您了!快随奴婢走一趟吧,二奶奶又被太太给骂哭了。”
少妇显然和这丫环很熟稔,笑着推了她一把:“谁是你奶奶,可别瞎喊,回头二奶奶还以为我有个什么心思,怪到我头上,岂不是冤得要六月飞雪。”
那丫环知道她性子向来和善,只是开玩笑,故也不害怕,笑着扯着她往外走:“这会儿啊,谁能劝住我们奶奶,谁就是我的奶奶,姨娘奶奶,您就快着点呗!大少爷和三姑娘那儿,我还得去看顾着呢。”
这少妇是安家二房妾室,柳姨娘,虽说为妾,她在安府中却也颇得人心。这得来人心的办法,不过是柔顺两个字。
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