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50章

我要做皇帝-第250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当然是某些人伪造的产量。

    事实上,亩产能达到平均五石,刘彻就能乐半天了。

    “张汤,你带人去临晋和征县,勘察和调研,走访乡邻,遍访长者,询问意见,回来后再告诉孤!”刘彻吩咐着,龙首渠当然也不是马上就修,刘彻与此事大部分政治人物不同的是,他喜欢先调查,作出详细预案,列出计划,然后再动手。

    像那种自以为是,一拍脑袋就要怎样怎样的人,刘彻向来不屑。

    是以,长久以来,他脑子虽然常常冒出很多想法,但每一个想法,他都想先试验一下,调查一下,考察一下,看看反应,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还有这里!”刘彻吩咐完以后,将手指指向径水。这里也是郑国渠的起源地。

    “引径水向东,至铄阳,注入渭河,然后,再将这条新渠道与郑国渠打通,将整个泾渭河系连通起来!”刘彻指着地图道:“这样的话,就能灌溉大半个关中的土地,汲黯,这事情,你去负责调研,因为此事所需要的时间太多,颜异,你在旁辅佐!”这个工程就是有名的郑白渠工程,在后世名声极大,算是西汉时期关中最大的水利工程。

    “诺!”汲黯与颜异连忙出列。

    刘彻挥挥手道:“暂时就先这样了……”

    这两个工程,加上褒斜道,几乎就能将整个关中的水系联系在一起,还能与洛水产生联系。

    工程量极为浩大,即使是有着土豪金主支持,刘彻也不觉得,能很快的搞定,最起码,单单是这三个工程,没有个五年以上,休想完成。

    “杨毅,卿留下来,其他卿家,各自去忙吧!”刘彻吩咐着。

    ps:  注:嗯,这是查了很久的资料才查到的。

    一脸泪啊~嗯,好在以前看书的时候看过类似的东西,有些印象,而且感谢竺可桢先生所写的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史,感谢文焕然先生所写的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气候变迁考,感谢度娘文库收录了这些冷门资料,不然我想查都没地方查。

    另外,书里引用的灾荒记载和数据,全部是有史可查的,记载在汉书。五行志和资治通鉴中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八节 吩咐

    众人皆散以后,刘彻再一挥手,屏退殿中侍女宦官,独留下王道伺候。

    “卿这些日子,可已经熟悉了思贤苑的作坊和工匠,想来应该有些见解了,说来与孤听听……”刘彻轻声问道。

    杨毅终究是有些拘谨,还放不太开,低头对刘彻说了几个意见。

    刘彻让王道将这些意见全部记下来,吩咐道:“将这些记录下来的意见,拿去给张汤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诺!”王道点点头。

    杨毅听了,心中也颇为意动,只觉得这位太子与门中所传说的刘家人的作风确实有些不同。

    最起码,很尊重人。

    这些日子的相处也表明,这位太子对墨家并无偏见。

    甚至颇为尊重墨家的信仰和习惯。

    譬如,他就被许可,可以赤脚行走宫中。

    这么说来的话,或许,自己门中的老师与师兄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来辅佐这位了。

    只是……

    杨毅低着头想了一会,最终还是问道:“启禀家上,家上可能有所不知,我墨家有制度,出仕者需推行和弘扬我墨家思想与理念……”

    “孤知!”他话只说到一半,就被刘彻挥手打断,只听刘彻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孤向来颇为推许……只是……”

    刘彻站起来看着他,郑重的道:“理念的分歧,不可以带到工作中来,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凡有逾越者,孤绝不轻纵,卿明白了吗?”

    杨毅闻言,恭身道:“臣知道了!”

    太子只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对墨家来说,就是最大的利好。

    若论竞争。正面交锋,不管是文辩还是武论,墨家从来都没怕过其他诸子百家。

    刘彻走到杨毅面前,看着他。沉思片刻,终于道:“卿在思贤苑也了解了百工的工作,接下来,孤有几个任务交给卿!”

    “请家上吩咐,臣必鞠躬尽瘁。为家上效死!”杨毅低头郑重的道。

    “第一件事情,卿替孤将此物尽快研究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比例,才能达到孤的要求,不拘方法,时间嘛,越快越好!”刘彻说着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递给杨毅。

    杨毅接过来一看,顿时愣了一下。

    只见纸上开篇就写到:欲合一物,以水合之,旬日自干。固若岩石,名曰水泥,配料曰:炉灰渣若干或搪瓷碎片碾成粉若干、生石灰若干、石膏若干。

    这是一种后世天朝在嗡嗡嗡的时候,土法上马的水泥制品。

    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容易制备和制造的水泥版本了。

    可能质量和用途方面受到许多局限。

    但,这土水泥还是水泥!

    刘彻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很小的时候,曾见过自己的长辈,用点石灰石跟粘土磨成面,然后煅烧之后加入炉渣什么的,三下五除二就弄出了这种土水泥。拿来做自家的台阶。

    可谓突出一个简单粗暴,算的上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时候,用自我智慧发明和创造的一种办法。

    只是,后来社会慢慢的富裕起来。水泥也不再奢侈,于是,刘彻上学以后,这种土法水泥就已经消逝了。

    因此,刘彻本身是不记得这土法水泥的配方和制造过程的。

    但没有关系。

    前世,杨毅就是靠着刘彻给出的那一点线索。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西汉制备出了土水泥,因此,具体的配方其实刘彻已经知道了。

    只是比例什么的忘记了。

    “今生有了配方,即使杨毅并无前世那么厉害,也应该能在短时间内弄出土水泥吧?”刘彻心里想道。

    这土法水泥,固然不如现代工业水泥。

    但对于刘彻接下来的大兴水利,可谓是神器了。

    唯一的坏处,就可能是这土水泥耗能极大,而且对环境和工人的伤害很大。

    只是,发展工业,哪里没有污染?

    杨毅略一沉思,心想:既然太子都给出了配方了,我也就姑且试试看吧……

    于是点点头道:“请家上继续吩咐!”

    这个事情,在杨毅看来也就是一个练手的活而已,量也不大,只需要督促和监管就够了。

    远远达不到杨毅心中所想的那种依靠双手创造出一种改变世界的器械。

    毕竟,杨毅还年轻,见识也有限,他不可能估计到水泥对世界将会起到何种改变。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杨毅在看到了土法上马的水泥的威力后,那合不拢的嘴巴。

    所以,他也就懒得多说,继续道:“其二,先前孤曾与卿说过,欲造一物,自江河取水,灌溉田亩,此事,卿可以着手去研究了!”

    这水车其实与水利锻压机在许多原理上是通用的,基本上搞出了水车,也就能搞出基本的水力锻压设施。

    刘彻在穿越前就曾看过一些水力舂米机械,因此,知道两者原理是相通的,唯一的难度就是输出功率的问题了。

    想要锻造板甲,水力锻压机的输出功率最起码也得达到能挥动数十斤的铁锤日夜不休的地步。

    而这个研发工作,没有几年,刘彻暂时还是看不到曙光的。

    倒不如先搞出水车和水力舂米等机械,用这些相对简单的基础技术积累经验和培养工匠,然后,再去推动更大输出功率的水力锻压机,这样是比较妥当的,而且,还能利国利民。

    “其三,孤打算给天下矿石分类命名,卿可以将此消息,转告墨门诸贤,若有意者,可以来长安参与此事!”刘彻浅浅的道。

    这算是他抛出来的一个诱饵。

    用以来吸引某些墨家技术宅,同时,也算是给未来的西汉版本的百科全书的编篡做一个铺垫吧。

    刘彻是有计划在未来,以国家的力量来编篡一本涵盖地理、生物、自然和科学的百科全书,作为给八百石以上地方亲民官和千石以上朝官科普的基础书籍。

    免得出现有人读书读成书呆子,连基本的常识都弄不清,搞出许多笑话。

    同时,刘彻更清楚,类似百科全书的问世,将极大的扩展人们的视野,使得最起码精英不会太蠢。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确保自己的精英官僚阶级的多数不蠢,这是事关王朝生死兴衰的头等大事。

    而在此刻,对刘彻来说,暂时,此事只是一个用来避免太多舆论干涉的一个幌子。

    对于引进墨家,刘彻觉得,还是小心一点,慢慢试探舆论的反应比较好!

    ps:  今天晚上出去喝酒了,十点才回来,先传一点,等下看看能写多少~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一十九节 投机

    丁亥年的十一月,整个东北亚的注意力与视线,依然集中在南方的睢阳…昌邑一线。

    吴楚联军持续围攻睢阳。

    梁王刘武请求援兵的书信,几乎没有一日间断。

    但驻扎昌邑的太尉周亚夫,却对近在咫尺的睢阳危机,坐视不理,一心一意的在昌邑附近挖壕沟,筑高垒,起营寨,摆出一副死守昌邑,阻断吴军东进道路的样子。

    梁王刘武自然而然的,对周亚夫有了深深的恨意。

    自十月下旬以后,几乎每一封梁王的奏疏,都必然有弹劾太尉周亚夫的内容。

    不止刘武在给周亚夫施加压力。

    东宫太后也每隔几日,就会督促一下天子,要求命令周亚夫立刻救援睢阳。

    这也就罢了。

    因为周亚夫死守昌邑,每日除了挖壕沟,起营寨,就没有半分主动进攻的意思。

    朝中的官员,也立时就炸锅了。

    弹劾周亚夫畏敌不前、临战怯敌的都已经算很给面子了!

    大多数官员提起周亚夫,都是恨不得将之骂成祸国殃民的贼子,有些想象力够强的人,甚至认为周亚夫肯定拿了吴王刘濞的贿赂,或者与吴王刘濞勾结了起来。

    这样得舆论局面,就连刘彻都为周亚夫暗自捏了一把汗。

    尽管刘彻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帝老爹,对于周亚夫的决定,保持着绝对的毫不动摇的支持。

    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放手给周亚夫去做。

    然而,身在局中和隔岸观火,那是两个感受。

    譬如前世,刘彻此时远在河间,感受到的最多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至于他的后世,最多也就是看到了史记中淡淡一笔带过的几句描述。

    而在此时,身为太子,刘彻感受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压力都对着周亚夫而去。

    各种闲言碎语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传的满天飞。

    嘴炮党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对着前线战事指指点点,这里不行,哪里不好。一副假如换了他们,那肯定灭杀刘濞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的架势。

    在这样的压力下面,就是刘彻的皇帝老爹,也终于有些顶不住了。

    十一月丙戊。天子下诏,命令周亚夫大军南下,诏书中措辞虽然相对温和,也没有要求立刻南下。

    然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舆论,对于前线的周亚夫是何等的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