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520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20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云山又夸赞几句。对于徐寿和科技部他们这样,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主动帮助帝国改良产业和设施,这无疑是很正确的道路。就像后世所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更要为生产力服务。否则,研究多么高深的学问,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又有何意义呢?

    科技部能主动出击,找事做,提升帝国的蒸汽机整体水平,让帝国的蒸汽机摆脱对西洋国家的依赖,甚至领先这个时代,这让冯云山非常的欣慰。

    而徐寿这边,也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的确,早在圣王王府时期,便有风言风语说圣王设立的这个科技部,就是个没用的衙门,徐寿他们就是吃白食俸禄的。为此,徐寿和整个科技部都憋着一口气。如今他们有了成绩,单单改良蒸汽机这一项成就,便能为帝国作出难以预计的巨大贡献。这还是他们科技部就十几个人的情况下。只要有这种尽头和这份心,随着科技部队伍的壮大和人才的发展,相信以后,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会越来越多。

    科技部的插曲之后,冯云山又回到电报总局的发展规划上来。

    对于这处电报总局的设立,原本根本不需要试点,冯云山也知道电报大有发展。但最终电报总局还是只敷设这段圣京到东京的电缆线路,原因便是绝缘电缆紧张。这些防水绝缘电缆,还是南洋公司以高出市场五成的价格,由大约翰出面在美国购买回来的。如今整个西洋国家都在四处敷设电缆,市场供不应求,若不是大约翰考虑到南洋公司的实力,驳不开面子,连这段一千来里的电缆都买不到。普通的电缆到是有,但绝缘性能差,只能在干燥的北方沙土中敷设,这江南水乡根本不适用。

    不过,即便是这种防水绝缘电缆,能不能连通这几个城市的电报机,能不能成功通讯,冯云山还真的有些不确定。这些技术原理他都明白,但他搞不清楚那些洋人怎么做到的!

    那么长距离的电缆要确保不被破坏,而且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想铺一条数百上千公里的电缆,谈何容易,就算电缆线保护得当,没有断裂或遭受破坏之忧,但长距离的敷设,穿越河流和湖泊,特别是横跨海洋,这绝缘性能和传输信号衰减问题,是如何做到万无一失的?

    诚然,冯云山知道电报的巨大好处。即便是有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他依旧知道,无论如何,中华帝国都必须大力发展电报业!

    他深知,电报的发明,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来说,意义重大!

    在近代,发明电报带来的,首当其冲便是传统的时空观念在电报的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而近代这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伴随而来的,便是西方国家征服世界的历史。尤其是英国,电报成为他们殖民征服和殖民控制的重要手段,发挥巨大的作用。

    而铁路和电报的相互配合应用,更是让殖民者如虎添翼!往往在战争过程中,英军中的电报敷设人员将电缆敷设到敌军前线,敌军一有动静,便立马被以电报形式告知战场指挥甚至英国本土,得以及时调整战略,调兵遣将。

    而对于英国这样的拥有“日不落称号”的老牌殖民帝国,电报的投入使用,让它对于殖民地的控制更加严密,通过对电报线路的不断敷设,西方殖民者的触角不断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可以说,在整个19世纪下半期,电报是英帝国殖民扩张和统治的关键因素。

    长距离的优质电缆,便是今后帝国发展电报业的前提条件。冯云山是化工机械专业出身的,对于电气方面的,也只是知道点皮毛,还是仗着当初高中学的那点物理基础知识而已,大学学的电子技术电工基础之类的早丢得一干二净。因此,他想象不出如今没有合成绝缘橡胶技术,怎么能制造绝缘性能优良的电缆出来?

    刚才他已经了解到,

    想到这里,冯云山便唤来电报局的首席工程师莫克,通过翻译问起这种电缆的事情。

    莫克倒也还算了解,介绍其这种绝缘电缆来:“陛下,这种绝缘电缆,外表的绝缘材料为古塔胶,具有高度的电绝缘性和耐水性。目前世界上的古塔胶,基本上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提供。这种古塔胶,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橡胶,是从马来半岛一带的古塔树上割开树皮,流下的树胶制成胶乳,再将铜线包裹,制成电缆。主要原料大部分都是从英国的海峡殖民地,也就是槟城、麻六甲、星加坡这三处地方收购的。”

    原来如此!冯云山总算明白了!什么古塔树,这不就是橡胶树中的第一种么?只不过这种橡胶,具有极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而已。

    对了,自己在海南岛让那些客家人种植橡胶树,如今也过去了两三年,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下次问问农业部刘长佑才是。

    等等!马来半岛!海峡殖民地!冯云山立刻有了决定。既然这个古塔胶如此重要,说不得,自己要打打这东西的主意了!

    原本冯云山出兵安南,又下令李开芳支援缅甸,根本目的就是要想办法占领马来半岛,一旦英军要侵略华夏,必定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进行补给,而槟城、麻六甲、星加坡这三处殖民据点,便是他们的必经之地和补给基地。但这三个基地,都是依托马来半岛而生存的,可以说只要占领马来半岛,即便是不直接攻占这三处基地,也能间接地控制这三处殖民地,毕竟他们的日常供应,甚至淡水粮食,都要由旁边的马来半岛提供。

    如今加上这个古塔树的因素,冯云山觉得自己更加有必要抢占马来半岛了。而且,他知道如今的马来半岛,除了那三处海峡殖民地外,其余的地方,不但当初的荷兰、如今的英国,都没有重视,放任自流,因为都是热带雨林,生存环境不好,就连土著人口都很稀少。而且,当地的土著还是部落状态,可以说,想要占领,除了环境因素外,其余的根本就不是大问题。

    因此,冯云山要求左宗棠对总参谋部制定计划,立即出兵实际控制马来半岛,将所有的古塔树及马来半岛的树胶交易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得到制造绝缘电缆的原材料,这样不但可以自己制造电缆,还可以延缓西洋国家的电报业,特别是跨海电缆敷设的进程。冯云山记得历史上,印度大起义之所以容易被镇压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军有陆地电报的优势。而在平息印度叛乱之后,英国便迅速谋划敷设从英国本土到印度的远距离跨海电报电缆,最终将印度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若是自己斩断电缆的原材料古塔胶的流出,必定能给这些西洋国家控制殖民地造成困难。

 755章 整治军中蛀虫

    而且,由跨海电缆,冯云山还想起了要不了多久,英国便会与法国角逐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只不过,眼下这个苏伊士运河正准备要开建吧,冯云山记得好像是建设了10年才正式通航。而后因为修建苏伊士运河,埃及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不得不出售其掌控的股权,最终被英国买去,和法国一道控制苏伊士运河。最终,英国凭借世界第一强国的军事实力,武装占领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且还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万军队。当然,这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不过,冯云山提醒自己,一定要早些谋划,在这个苏伊士运河修建中分一杯羹才行!

    那里距离欧洲太近,从武力方面自己肯定是斗不过英法等国的,不过,自己可以利用法国和英国的矛盾,火中取栗,资助埃及地方政府,以资本的形式从中获利。如今中华帝国的优势,就在于财富。用后世的某个网络论坛上的yy帖子来说,这个时代的中华的gdp,按《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换算结果,中华比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gdp占比还要高,可谓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了。不过,要是按当年的财政收入来说,嘉庆晚年的满清一年财政收入在4000万两白银上下,而这时的英国则有5000万英磅,折合白银约1亿五千万两以上,英国反而是满清的4倍,因此,那个时代的自然经济与工业化的商品经济,完全不能用gdp的这个概念来比较,不过,从另一方面,至少也说明了中华的强大经济实力。

    冯云山想着自己大力发展贸易,同时效仿西方进行工业化革命,一定能将中华帝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起来。凭借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红利,还有帝国辽阔而丰富的国土自然资源,想要不崛起,都不大可能。

    不过,眼下这些都还比较遥远,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其实还是帝国的官员整治。

    忙完了圣东段铁路通车和电报的事情,冯云山回到皇宫,特务司司长范汝增、司法部部长黄玉昆和警务部副部长何见机已经在政事堂候着了。

    范汝增、黄玉昆和何见机都是冯云山提早就叫来,针对帝国一些官员贪腐问题。

    其实早在半年前,特务司那边就不断有关于帝国官员贪污腐化的问题禀报给冯云山,只不过,前段时间,因为中华帝国新成立不久,加上官员紧缺,何况还涉及到军队之中也有少量将领涉及,当时的讨虏军兵力紧张,若是立刻将他们拿下,冯云山担心会引起一些地方和军中的震荡。因此,为了稳定局势,冯云山只是让司法部联合警务部密切监控那些有问题的官员,暂时不采取行动。这其实未尝没有给他们机会的意思在里面。

    如今,整个帝国大局已定,兵力也充足起来,整个政局稳定,冯云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整治处理这批贪官污吏了。

    三人朝冯云山见礼之后,由资格最老的司法部部长黄玉昆首先禀奏:“陛下,经过司法部的仔细侦查,加上特务司的密报线索,我们已经掌握了一批贪腐官员的罪证和赃物,这是名单。”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分帐薄,呈给冯云山。

    一旁的傅善祥忙接了过来,转送给冯云山。

    接过一看,冯云山脸色乌青起来。

    他没想到,自己一手创立的中华帝国新朝,就算从太平圣国时代到今天,也就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这些官员,都差不多是自己一手选拔,竟然就变成这般模样!

    冯云山首先看的是他最为重视的军中将领。但他没想到,连他最为信赖的讨虏军中,竟然也有两名师长贪赃枉法!王大才!陈水太!

    “这个王大才和陈水太是怎么回事?”冯云山忍住心中的怒火,冷声问道。

    范汝增、何见机和黄玉昆三人相互看看,最后还是黄玉昆出声回禀道:“陛下,这王大才和陈水太两人原本均是贫苦百姓,因成为湘南的桂阳天地会头领,归顺圣国,被陛下任命为讨虏军原甲二旅和甲四旅旅长,也曾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率领手下杀清妖,匡扶百姓,九死一生,立下汗马功劳。但在平定南方以后,帝国实行讨虏军改制,这两人因没读过书,又不愿去夜校培训,仍是不大识字,因此,虽然升迁为师长,但都没能进入野战部队,变成了地方驻守的后备军的师长。因此,两人均对帝国有所不满,认为自己功劳甚大,没有被重视,因而开始放弃前程,专意享受起来。”

    “从去年起,二人不但大肆纳妾,每日沉迷酒色之中,还对一众妻妾家人大肆封赏,将手头的钱财耗空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