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它。
然而,李世民在柏壁扎营,阻挡宋金刚南进和西向的通道后,并未像他前面地统帅裴寂那样胆小怯战,只是固守营寨,采取完全消极的防御措施,李世民在采取防守战略的时候,如同绵里藏针一般,他一直在暗中布局。
于是,这才有了刘弘基率领两千精锐绕过定杨军大营北上,由隰州(今山西隰县)奔浩州(今山西汾阳)的具体战术,当刘弘基和张纶,李仲文等被定杨军击散的唐军残部合流,占据浩州之后,他们就多次率军出击定杨军的粮道,使得前方宋金刚大军的补给转运不及,陷入了缺粮的困境。
浩州被唐军占领,对刘武周和宋金刚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事情,因此,盘踞在晋阳的刘武周才多次派大将张万岁去攻打浩州,想要将浩州重新夺回来,然而,由于定杨军地军纪败坏,在河东并不能得到当地乡绅以及豪族世家的支持,就连平民百姓也对其极其反感,常常心念李唐,故而,在浩州子民的支持下,刘弘基等人多次击败张万岁的攻击,定杨军的粮道也就一直无法正常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武周唯有舍弃那条粮道,让运粮队走另外一条道路,那条道路由于远离汾水,因此转运比较困难,道路有些崎岖,不过,总比无法运送为好,这也是宋金刚能够继续支持下去,还能策划计谋算计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刘武周的运粮队对浩州的刘弘基部异常警惕,虽然在邬城泊东面,距离浩州和汾水有一段距离,在押送粮草地过程中。黄子英仍然不忘派遣斥候前往浩州附近,监视唐军动向,自己则极其谨慎地率领大军步步为营地押送粮草缓缓南行。
然而,黄子英忽略了放弃苇泽关后仍然在定杨军后方活动的李秀宁部。
一直以来,李秀宁都依托于那些仍然拥护李唐地世家豪族在定杨军所占据的地盘内打游击,为了隐藏踪迹,她将所部打散。化整为零,分为数个小队在定杨军的地盘内活动,要不袭击被定杨军占领地城池,要不就攻击定杨军地粮道,抢夺对方的粮草,由于她每次出动地兵力都不多,攻击地也是一些小股的运粮队,一直没有攻击像黄子英这样由数千士卒押送的大的运粮队,因此。黄子英对李秀宁部并未认真提防,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西面驻守浩州的刘弘基身上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秀宁为了吃掉他这只运粮队,彻底截断晋阳和前方宋金刚大营的联系,暗中将部众集结了起来,并且在运粮队中安排了不少斥候,为了押送粮草,刘武周强征了许多晋阳和河东的民壮入伍,要安排奸细入内,并不是一件困难地事情。
张难堡是定杨军的粮草中转站。黄子英将粮食运送到张难堡之后再转运到前线宋金刚的大营,张难堡是一个占地不广的小镇,城墙不高,完全由泥土垒成,也没有什么护城河,定杨军也是没有办法才把这里当作了粮草中转站,要是浩州还掌握在定杨军手中,他们也不会选择这个小地方。
在率领运粮队进入张难堡前,黄子英安排在浩州附近的斥候得到了刘弘基出动的消息,方向正是朝他而来。兵力大概有两千余人。
对此,黄子英早有防备,浩州的唐军兵力一共有多少,他也是心知肚明,这一次,他足足率领有五千定杨军押送粮草,人数几乎赶得上运粮的民夫了,为的就是防备浩州地刘弘基。这次黄子英部几乎运送了晋阳一个仓的粮食,足以前方的宋金刚部一个月的消耗,千万不容有失,故而,他统率的这五千人乃是刘武周的精锐部队。除了足够镇守晋阳的兵力外。刘武周差不多把多余的兵力全部派了出来。
得到刘弘基出浩州的消息后,黄子英将大部兵力放在运粮队的右侧。也就是靠近浩州地那个方向,他并没有将那两千唐军歼灭的打算,他只想保住运粮队,安安全全地将粮草运送到宋金刚大营即可,之所以把重兵放在右侧,就是让唐军知难而退,少做一些在他看来的无用的功夫。
最初,他认为自己的这个布置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果然,从浩州出发的唐军将官瞧见定杨军已经严阵以待之后,并没有强行向运粮队发起进攻,毕竟,唐军的主将也担心这只运粮队是诱饵,定杨军会趁他们这只军队出击,浩州空虚之时出击浩州,因此,他们只是远远地尾随了一段路后,就摆出了撤军地态势。
黄子英虽然松了一口气,然而,他并未放松警惕,并未将右侧的军队撤回,毕竟,很难说唐军不会杀一个回马枪,等他的注意力放松之后,再突然杀回来。
出乎黄子英意料的是,这只唐军似乎真的要离开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不舍,不过,也已经在慢慢和定杨军脱离接触了,看来,这次唐军地统帅是一个理智地将领,并不疯狂。
然而,就在黄子英慢慢松了一口气,放松警惕之际,李秀宁率领部众突然从他防守薄弱的左翼杀了进来。
黄子英大骇,急忙调动兵力迎向左侧,在他看来,敌军地袭击虽然突然,事情也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秀宁部由于长期在定杨军后方活动,虽然,有许多支持李唐的豪族世家支持,人力的补充并不是很困难,粮草方面,豪族支持一部分,再从定杨军那里抢来一部分,勉强也能支持,只是,军械和盔甲方面的补给就比较困难了,军械和盔甲一旦坏了,要想重新修好,在缺少匠户和工具的情况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黄子英的眼中,向他发起进攻的李秀宁部并非唐军地精锐部队,那些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拿着破烂军械的唐军士卒不过是些草寇流民,为了活命,这才在唐军将领的蛊惑下。临时召集而来向运粮队发起了攻击,无非是声东击西的老调重弹罢了,就是想他把右侧的重兵调过来,为那边的正规军争取进攻地机会而已!
要是他真的上当,慌了手脚,匆匆忙忙把右侧的军队调到左翼来,正好中了敌人的下怀,这样的蠢事,他才不会做呢!
因此。黄子英下令右翼的大军不得动弹,仍然牢牢地坚守岗位,防止他所认为的唐军主力部队去而复返,然后,他把其余的部队全部放在了左翼,虽然,兵力不是很多,但是,他还是相信自己能够把面前这只叫花子军击退。
然而。两军真正交锋起来,黄子英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眼前的这只军队装备虽然破烂,可是,战斗力却一点也不差,不管是单对单,还是结阵而战,以及士气地程度,都不在自己统率的这只精锐部队之下,和对方相比,他所统率的这只定杨军也就是装备稍微精良一点而已。可是,和对方相比,他的兵力却又站在了下风,不够对方人多,这样以来,装备精良的优势也就被抵消了。
就在黄子英后悔应该将右翼的兵力抽调一部分到左翼来,就在他将这个命令付诸实现时,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又一个打击降临在他头上了。
为了押送粮草,从晋阳等地强征入运粮队的民壮开始叛乱了。
最初,只是一小撮人在兴风作浪,然而,由于黄子英将所有的兵力都抽调到了左右两侧。没有士兵弹压。因此,很快这一小撮人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样。把民壮们全都鼓动了起来,那些民壮手持木棒,扁担等简易武器,从内向外朝定杨军发起了攻击。
腹背受敌之下,定杨军彻底崩溃了,很快,战阵就被唐军冲散,再也无法收拢。
黄子英虽然挥动横刀,砍杀了几个溃兵,自己也在亲卫队地卫护下,逆着溃兵的人流奋勇向前,希望借此能鼓舞士气,挽回败局,然而,在这个时候,他所做的也不过是一些无用之功罢了!
不一会,他的帅旗就被唐军砍倒,他的脑袋也成为了唐军某个无名小卒的邀功之物。
这一场战役,李秀宁在浩州刘弘基部的配合下,袭斩护运粮饷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彻底截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
就在这个消息传到唐军大营之前,宋金刚已经知晓了这个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的坏消息,他知道,在目前地这种情况下,战局已经无法逆转,他唯一的生路就是退兵,在弹尽粮绝之前退兵,保住手里的这十来万大军,退守晋阳,如此方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然而,他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是断不能让他全身而退的。
果然,李世民虽然率领大军向他进逼而来,当他率领大军出营迎接李世民的挑战时,李世民的主力部队却避而不战,只是派出少量精骑袭扰他的阵脚,一旦他退走,就强冲上来挑衅,耀武扬威,得意非凡,一旦他派兵转身作战时,那小股精骑又远遁而去,不追击也就罢了,一旦追击,就会落入唐军圈套,被唐军地主力部队设伏吃下,种种情况,让他烦躁不已,就像当初在河北战败被高畅追击一般,那种失败的感觉一旦袭上心来,也就很难驱散了。
不过,无论如何,战局已经无法逆转,唯一的生路只有撤退一途,毕竟,现在军中尚有一些粮草支撑,一旦粮尽,这十来万精锐大军,恐怕一夜之间就作鸟兽散了。于是,宋金刚派出小股部队断后,抵御唐军的攻击,自己则率领主力急速北撤,希望能摆脱唐军主力的追击。
然而,李世民虽然年纪尚轻,却也是征战多年地沙场老将了,对于战争地局势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宋金刚为了脱身,使出了不少花招。却一一被李世民识破,见招化招,让宋金刚苦不堪言。
几天前,宋金刚让部下骁将寻相率领本部人马北上,埋伏在临汾郡北面,汾水东岸地一个山谷中,想引得唐军出战。然后在交锋之际,寻相再率军从侧翼袭击唐军。
到了如今这个局面,这个计谋也就无法用上了,只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宋金刚先前布下地这颗棋子却另有妙用。
在撤退途中,宋金刚派人向寻相下令,让其率军断后,为主力的撤退赢得时间。毕竟,李世民率军一直在后步步进逼,要想将所有部众安全地带回晋阳,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必须舍弃一部,才能保住一部。
一直以来,宋金刚还能掌控部队,使得大军的撤离井井有条,没有给李世民可乘之机。虽然,不断有断后的队伍被唐军围歼,定杨军的主力却并未受到什么损伤,只不过,宋金刚也知道,现在全靠自己以往的威信在维持,军中虽然缺粮,士兵们总地说来还能一日一膳,然而,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还没有返回晋阳,军中的粮草就会消耗干净,到时候就算他是神人下凡,也无力回天了。
但是,如果加快行军的速度,在唐军的尾随追击下,难免会露出破绽,一旦被李世民抓住机会。那个时候,这十万大军也无法保存。
现在,宋金刚就像是一个夜归的旅人,正在荒原中独行,李世民则像是一头饿狼在他身后紧紧跟随。让他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他知道,一旦让李世民这头饿狼抓住机会。自己就会被其撕得粉身碎骨。
寻相对宋金刚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毕竟,唐军对寻相的动向并不清楚,因此,离开临汾郡郡城之后,宋金刚的大军突然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李世民就在唐军的先头部队中,这只部队以轻骑为主,采用地是草原胡人的狼群战术,为了抓住定杨军的破绽,能够快速地下达命令,李世民这才身先士卒,在秦叔宝,程咬金等将领的相伴下,一直紧跟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