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按陈世良有如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不停的走来走去,鼻孔中喷着粗气,双眼里全是血丝,样子很是骇人,全然没有了从前温文儒雅的风范。
那谢宏果然是瘟神,就算到了辽东这样的地方都不肯消停,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啊,他就搞出了一个什么垦荒令,又要推行新政,顺便还把除辽西之外的几名重将全给收服了!
这些事叫自己如何给京中汇报?这已经不是办事不力那么简单了,在之前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到了现在,应变已经来不及了,朝中的大佬们收到信时,想必连生吃了自己的心都有了。
他惶恐,他气愤,他憎恶着世间一切跟谢宏相关的事物。
“大人,东门……东门……”一个下人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可手却一直指着东面,脸上的神情也极是震骇。
“东门怎么了?快说!”
“东门……送来了大批的牛马粮食,押运的……正是前几天调出去的那些步卒。”
“啊?”陈世良傻眼了,那瘟神难道真是有鬼神附体,不然他从哪里变出来的这许多牲畜粮食?太邪门了吧?
第428章 谁不服就抢谁
建州老寨。
“你说什么?连牛毛寨都……”
“是,大首领,明军以骑兵穿插到了各寨后方,然后和南面来的步卒夹击,其中还混有不少火铳兵,牛毛寨以南的寨子全被攻破了!青壮大多战死,老弱被残杀殆尽,咱们的姐妹则都被……”
“好了,不要说了!”
建州卫的大首领叫董怀山,他原本也有个符合本族习惯的名字,不过自从他以先祖董山为念,起了这个汉名之后,渐渐的在没人叫他的本名,慢慢的也就为人所遗忘了。
毕竟董山大首领是建州人的骄傲,虽然他当年中了汉人的暗算,给建州招了一场灭族之祸,可是他在世的时候,建州还是相当兴旺的。
所以,众人都乐于叫大首领现在的这个名字,尽管是汉名,可蒙古语又或本族的语言,又哪能将意思表达得这么贴切呢?
只是,以眼下的形势看来,如果这个自称从牛毛寨死里逃生的人说的是真的,那么,这个名字起到的,好像是反效果了,董怀山浑身发冷,他不敢想,可南方的那些寨子的凄惨景象却一个劲的往他脑海里钻。
原本,成化年间的景象还是他奶奶给他描述的,他一直牢记,当做奋发图强,兴旺部落的动力的,可没想到……故事竟然重演了。
“你告诉我,为什么?到底为什么?明军怎么会突然攻打咱们建州?咱们一向不是很恭顺的吗?难道是辽东巡抚换人了,怪咱们没有上门拜候吗?可冬天那么大的雪,咱们也没收到消息啊!”董怀山的咆哮像是在询问,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不怪他惊惶失措,建州女真是半农耕半渔猎的族群,可他们的牲畜虽多,可对种田却没什么心得,铁器又少,所以,他们对渔猎和放牧更加倚重。
正因如此,他们的族群就不能太过聚集,否则就会因生存资源不足,导致自相残杀。而分散开的族群是以老寨为中心,南北都有,当然,南边的气候更好一点,所以寨子也多。
而牛毛寨已经是南面最靠近老寨的一个寨子了,明军既然是包夹攻击,那么牛毛寨遇袭只能代表这一件事,那就是南面的寨子大多都已经沦陷了。
这也同样意味着,建州女真受到了比成化年更加严重的打击,实可谓,一夜回到洪武年啊!老寨加上北面那些零星的寨子,人口也只能和先祖刚迁来那会儿相比了。
“回大首领,奴才也不知道,牛毛寨遇袭之前,一点预兆都没有,明军突然就出现了,大队的骑兵……要不是奴才机灵,躲在死人堆里藏了一夜,恐怕也见不到主子了,呜……”
“哭个屁!你还知道点什么,都给我一次说完了。”董怀山本就心烦气躁,听了这人的哭声,就更是焦躁不安了。
“奴才没用,只知道这些,主子爷,您要给牛毛寨的父老报仇啊!”
“报仇?”董怀山咬牙切齿的从牙缝中蹦出两个字,继而惨然一笑,“拿什么报仇?来牛毛寨的既然有数千骑兵,那步卒也不会少了,万余明军精锐,就算把所有寨子集结起来也不是对手,何况现在还被各个击破了?”
“那,大首领,咱们……”那个报信的本来哭的正酣,听了这话不由猛地抬头,愕然看着董怀山。
“咱们往北迁!去考郎兀卫,再不行就去奴儿干都司,我就不信明军会一直追着咱们跑!”打不过就跑,这是草原民族的另一项优良传统,从汉朝的匈奴开始,他们一贯奉行无误。
“可是……”
“没有可是,在这里只能等死,咱们已经表示恭顺了,依照惯例,明廷就不会对咱们怎么样,先祖当年若不是拙于言辞,也不会被人挑唆,然后招来大祸了。”唏嘘了几句,董怀山面色阴沉的说道:
“现在这股明军的来路不对,肯定不对!兀术,你懂汉话,想要混入辽镇也不难,等下我修一封书信,然后你带着信去辽镇探探,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来路,若是找到跟这事儿无关的文官,你就拿着信去他面前哭诉。”
“大首领,这有用吗?”
董怀山狞笑道:“怎么会没用?我知道明廷那些文臣,一个个想出名都想疯了,得到这么大的消息还不得跟得了宝似的?等他们往明廷一报……哼哼,虽然不能杀尽明军,可带兵的那几个将领就死定了,咱们的仇也就报了,哈哈……”
说着,他发出了一阵夜枭般的声音,分不清是哭是笑,可却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是毛骨悚然。
“我知道的,汉人向来崇尚内王外圣,我爷爷活着的时候,给我讲过的,他们向来如此。”
……
“谢兄弟,你不会是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吧?否则上次京中来信的时候,你咋那么沉着呢?”
“咳咳,”谢宏俊脸一红,“马兄,你怎么能这么说呢?说的我好像多处心积虑似的,其实吧,我就是早有预谋……”
要不是有这些算计,谢宏也不会不带近卫军,在他的军队建设理念中,那支部队是纪律部队,要向后世的军队靠拢。而江彬这支边军,本来习气就不甚好,最适合境外作战了,包括现在的,和以后的,都很合适……
只要能服从命令,那么境外作战的军队就不需要军纪,这就是内圣外王的法则。
“……”马昂气结。
“没有就去抢,我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株连这东西有的时候是不分先后的,要不是他们那个老寨太远,北面的部落太零散,我巴不得一口气都给他端了呢。”谢宏理直气壮的说道。
马昂他们不会理解谢宏对建州女真的痛恨,若不是这群野蛮人,华夏又何至于陷入那几百年的黑暗?明明就是汉人宽容,让他们这些外来者有了立足之地,可他们完全不思报恩,只知道恩将仇报。
表面上的恭顺都是假的,若不是前例不远,他们连表面的恭顺可能都懒得做,不狠狠的杀上一批,怎么能消除谢宏心中这口恶气呢?
就算他们是为自己的子孙恕罪吧,你们不是要民族大融合吗?来吧,哥给你们机会,在矿场、林场当几百年奴隶,迟早会融合进来的。
尽管不能理解谢宏对建州女真的痛恨,可江彬和猴子这会儿都是兴高采烈的,后者是马贼出身,前者跟马贼区别不大,对烧杀掠抢都没啥心理障碍。
建州鞑子很穷没错,不过这里牛马却很不少,而辽镇目前正要实行的垦荒政策中,最缺的就是这个东西。灭了建州十几个寨子之后,牛马的缺口已经大大补足了,何况还抢到了不少粮食,今年的危机就这么过去了。
而有了垦荒令,明年更不会有什么危机,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谢宏许下的那个诺言了,两个土匪对此十分期待。
“谢兄弟,咱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出海了?”
“还得等等。”谢宏摇摇头,解释道:“现在王兄他们应该差不多把船造好了,可那船还得测试之后才能正式采用。另外,材料也是问题,在这里伐木送到旅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哪有那么快?”
谢宏会来宽甸这里不光是为了掌控抢劫的全局,他也是顺便来看看未来的伐木场,和运送木材的水路,然后做一下整体规划的。
离开金州前,他已经和王云完成了最后的设计,飞轮战舰和其配备的武器都在赶制当中,以吴勇健为首的神机营炮手正在熟悉新武器,并且日夜操练,等到他回去的时候,这一切就应该都完成了。
“倒是伐木场这边还有点问题。”谢宏沉吟道。
“这还能有什么问题?”江彬追问。
“我计划在宽甸这里伐木,然后将木头顺着鸭绿江飘下去,然后咱们的人在出海口左近拦着……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江对面的朝鲜,他们要是捣乱那就麻烦了。”
这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万一朝鲜人真的突然发神经,把江上飘下来的木头都收走了,那时间上的耽搁可就大了,谢宏顾虑的就是这个。
“要不然咱们干脆也……省得他们不服不忿的。”也不知是不是抢出了瘾头来,江彬眼中凶光一闪,手上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这不太好吧,朝鲜可是大明的属国。”见猴子一脸跃跃欲试,谢宏似乎也有些意动,马昂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赶忙提出劝谏,生怕这几个疯子又要乱来。
“嗯,的确不能乱来,这样好了,江大哥,你如此这般……”马昂说的倒是有道理,可谢宏哪会那么老实啊,他眼珠一转,马上又是计上心头,拉过江彬,低声密谋了一番。
“这办法好,就这么办。”江彬听得眉花眼笑的。
谢宏打量了江彬一番,皱着眉头说道:“所以说呢,还是和尚大哥最合适,江大哥,你这形象真就没有和尚大哥容易包装。”
“呸!和尚比我多啥?不就是那啥么!谢兄弟,你放心吧,这事儿就包在某身上了,保证没有破绽。”江彬拍着胸脯承诺道。
谢宏点点头:“那好吧,伐木场这边就拜托江大哥了,你先去跟吴大哥汇合,我和侯大哥还有马兄回旅顺,顺利的话,咱们一个月后再见。”
“好咧!”
第429章 辽东初定
谢宏这趟远门足足耽搁了一个多月,当他一路南行回返金州的时候,辽南以及辽中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开垦以及春耕的行动。
耕地要依靠畜力,这话也不尽然,不然就不会有做牛做马的这种说法了。畜力的匮乏让很多农民不得不充当起牛马的角色,苦累不逊于牛马,可效率却差得远,不论再怎么有决心,人毕竟是不能跟牲畜相比的。
不过,谢宏一手主导,杨浩然和乌鸦全力执行的建州大扫荡行动,开展的却是卓有成效。尽管直到谢宏回返的时候,杨浩然的兵马还没有全部收回来,可在先期的行动中,运送回来的那些牲畜和物资,已经极大的改善了辽镇的境况。
有了辽镇重将们的配合,军中的工匠大部分都已经汇聚在了金州,而辽阳,以及更北面的抚顺关附近的铁矿石,也是源源不断的往金州输送。
而金州那边也是全力开工,除了少数资深工匠在忙活谢宏交待的任务之外,其余人全部投入了新式农具的生产当中。随着各种资源的输入,一件件簇新发亮的农具也是运送到了辽南各地,在田间垄头大显身手。
在正德二年的三月,辽东大开拓已经初显峥嵘。
开拓行动中,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