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武则天的佛缘 >

第10章

武则天的佛缘-第10章

小说: 武则天的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会见使武则天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使她对玄奘有了无以覆加的敬佩和崇敬。她敬佩玄奘法师的毅力,她崇敬玄奘法师的学识,她觉得佛教界因为有了玄奘这样的大法师应该说是很庆幸的。太宗皇帝对这次会见也有所评价,他曾对武则天说:“朕今观玄奘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不但不愧于古人,而且比现在人走的更远。”这也恐怕是武则天已深深刻印在心中的感受。

    为了满足太宗皇帝的要求,玄奘用了一年的时间,与弟子合撰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当这部书呈现在太宗皇帝面前时,他又对玄奘大加赞颂,说:“法师夙标高行,早出尘寰。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

    武则天知道,太宗皇帝的这番话,是真心之言,其中有对佛教崇敬的成份,但他对玄奘西行经历如此感兴趣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想通过《大唐西域记》来了解西域广大地区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消灭继续与李唐王朝对抗的西突厥割据政权。作为一名政治家,太宗皇帝即位后,把统一华夏诸族作为了自己的历史任务。贞观初,他发兵击败了割据于蒙古高原的东突厥,在那里设置了定襄、云中等都督府,行使管辖权力。后来,西北伊吾(今新疆哈密)等七城归附,唐王朝在那里设置了西伊州。贞观中,唐王朝又平定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在那里设置了西州、庭州和安西都护府等军政机构。这时,西突厥继续在西域扩展势力,他们拘留唐朝使者,攻打唐地方官府,严重地隔阻了东西交通,破坏了自汉代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的畅通,阻碍了华夏各族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适逢玄奘从西域归来,这对急于要了解西域情况的太宗皇帝来说,自然是很难得的。所以太宗皇帝才要玄奘尽快将西域的见闻写出来。身为佛教徒的玄奘也充分理解太宗皇帝的用意,马上着手,写出了这部《大唐西域记》。玄奘还在《大唐西域记》的序言里,详陈了他撰写这部书的用心,他说:“该记推表山川,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随所激至,略书梗概,举其见闻,记诸慕化。日入已来,感沐惠泽,风行所及,皆仰至德。同混天下,一之宇内。岂徒单车出使,通驿万里哉!”玄奘还说:“班超侯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我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千之疆,颇穷葱外之境。皆存实录,非敢雕华。”

    玄奘赞颂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并希望《大唐西域记》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太宗皇帝亲自披览,同时也被其中浓厚的佛教风格所感染,西域各地隆盛的佛教信仰,恢弘的寺院建筑,当地统治者崇佛的习俗,以及展现给他一幅佛教在西域流传发展的完整图景,使他不得不留意佛法,他开始被佛教征服了。

    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善导的高僧,广开习佛的方便法门。他认为,信仰佛教的人可以不出家,也不必学习那些深奥的佛经教理,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是佛法之大乘,一旦念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在长安城中广开净土方便法门,并抄写了《阿弥陀经》上万卷,士女奉者其数无量,一时之间,京师长安街闾市井宫内宫外,念阿弥陀佛之声不绝于耳。现在无法考查武则天在宫中诵经念佛是不是受了善导的影响,但可以肯定,武则天只是千千万万诵经念佛中的一员。

    太宗皇帝对长安城中声啸云天的念佛声不但没有干涉和制止,而且还对善导大加称赞一番,说他做了无法比拟的善事功德。

    这是一种听任佛教发展的新的气氛。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皇帝驾幸玉华宫,武则天随去侍奉。她又有幸陪伴了太宗皇帝与玄奘法师的第二次会面交谈。玄奘奉诏到了玉华宫后,乘机请太宗皇帝为自己新译的《瑜伽师地论》作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吹捧太宗皇帝说:“仰惟陛下,上智之者,一人纪纲,万事自得其绪。况托运已来,中外宁晏,皆是陛下不荒不淫不俪不侈,兢兢业业,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太宗皇帝先是推辞为玄奘的译书作序,听了玄奘的恭维后,马上就答应给《瑜伽师地论》作序,该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玄奘在陪驾的日子里,给太宗皇帝讲了《瑜伽师地论》的大意,太宗皇帝听后立即派人到东都洛阳取来该论,自己详细看了一遍,觉得词义宏远,闻所未闻,便向侍臣及身边的妃嫔说:“朕观佛经,犹瞻天瞰海,高深莫测。玄奘法师能于异域得此深典,今委寻而观之,宗源杳旷,糜知涯际。其儒教九流之典,犹如小池。世传三教齐致,乃妄谈之论。”后来,太宗皇帝又下令将该论手抄九本,分送九州,使辗转流通。一部《瑜伽师地论》就征服了唐太宗,他不但对自己原来确定并实行的三教兼容并包的基本政策产生了怀疑,同时也把防范佛教的策略忘得一干二净,大有独尊释门之势。

    《瑜伽师地论》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传说是古印度的弥勒口述,无著这个人记录,也称《十七地论》。在玄奘游学印度之前,该论的一些章节在汉地已有了一些传译,玄奘此次是全译了该论。瑜伽为梵语音译,意为相应,含有一致、和合等义,即方便善巧,恰如其分。瑜伽在古印度原专指一种修行方法,后被兴起的大乘佛教所吸收,充实了一些佛教内容,发展为大乘有宗。按照这一宗的说法,僧尼如果按照本宗的教义、教法、僧律去修行或思维,由此产生的修行思维的结果都是相应的,并方便善巧恰如其分。《瑜伽师地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专门究明瑜伽行者按照佛教所谓境、行、果行17地,即修行证果最后成佛的17个阶次。这种理论尽管繁琐,但却指明了成佛的理论途径,较之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般若学、涅槃学以及后来的天台宗“一心三观”的理论,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比较精细的结构,给人以比较严谨的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又带有莫大的新鲜气味。这对于晚年的太宗皇帝来说,比起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导俗作用所寄托的希望要大得多。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秋,太宗皇帝召请玄奘,玄奘又借机向太宗皇帝宣扬佛教功德之力。太宗皇帝问玄奘道:“欲树功德,何最饶益?”玄奘回答说:“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芽抽殖,法为其资;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在玄奘的建议下,太宗皇帝毫不犹豫地下诏度僧,他在诏书中说:“朕属当戡乱,躬履兵锋,亟犯风霜,宿于马上,比加药饵犹未痊除,近日已来方就平复,岂非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徵耶?”

    武则天从这道诏书中,发现了太宗皇帝的可笑。一是他把自己早年征战得的风寒病的痊愈,归功为佛教,是因为自己推崇佛教广种福善之田的结果;二是这道诏书中,太宗皇帝彻底放弃了严格控制度僧的立场。武则天觉得,她所侍奉的这个男人已经糊涂了,原来那种尊严、权威、干练和气度全都消失了。

    太宗皇帝的度僧诏下后,全国共度僧尼18500余人。

    次年,也就是太宗皇帝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已经是病体不支行将就木之人了,他又召玄奘陪伴。玄奘入陪后,太宗皇帝和他谈玄论道,特别喜欢问佛教因果报应的事,玄奘多引佛经给予一一作答,太宗皇帝对玄奘的回答深信不疑,多次用手抓住玄奘的衣襟说:“朕共师相逢晚,不能广兴佛事。”这大概是太宗皇帝一生中惟一的遗憾吧!大发这种感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回想起自己早年没有广兴佛事而功德浅薄,再也得不到佛法的护佑了。

    这时的武则天想了很多很多。她从眼前的事实中发现了两个太宗皇帝,一个是她所敬佩的具有利用佛教驾驭天下的魄力和艺术手段的太宗皇帝,另一个是她所厌恶的被佛教征服并为佛教甘效犬马之力的太宗皇帝。这两个太宗皇帝在她的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有时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形象。

    参照后一个太宗皇帝,她反倒敬佩玄奘这位高僧了。是玄奘征服了太宗皇帝,他只是用佛法就达到了目的,只是用了一部《瑜伽师地论》就达到了目的。

    武则天从其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太宗皇帝到了晚年,开始猜疑大臣了,史载宰相刘洎因为说了一句“圣体患痛,极可忧惧”的话,原意是关切太宗皇帝的身体健康,表明自己的担心,但被人诬告,太宗皇帝就令刘洎自尽。另一宰相张亮又因“有义儿五百”,被太宗皇帝以谋反罪杀掉。武则天都经历了这些重大事件,使她进一步懂得政治斗争并不是花前月下的散步,也不是卿卿我我的依偎,而是残酷的杀戮,她要寻求自己的政治靠山,她要为自己的前途点起一盏明亮的灯。

    她找到了这个靠山,她点燃了这盏灯。这个靠山和这盏灯便是皇太子李治。

    李治字雉奴,是太宗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生,比武则天小四岁。本来,他是当不上皇太子的,原太子李承乾阴谋谋反被废后,太宗皇帝的诸子都在争夺嫡位,特别是魏王李泰等人。李治性格内向,性情孱弱,但他颇有心计,以不争的表现给太宗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许多重臣的支持。同时,他还在太宗皇帝面前力尽孝道,这孝心也打动了太宗皇帝。传说,当时太宗皇帝正在犹豫立谁为皇太子时,曾随便问了身边武则天一句,武则天说了一句极为关键的话:“魏王李泰有点巧言令色,而晋王李治倒是个实实在在的厚道人。”这句话虽不是一锤定音,但对李治为太子却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总想找机会感谢一下父皇身边的这个武才人。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之后,唐太宗身体越来越坏,在命六宫妃嫔轮值侍奉的同时,他又命在自己的寝宫旁设别院,使太子李治陪住。这就给武则天与李治接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时的武则天,入宫已近十年了,年龄也过了20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因为长期以来侍奉太宗皇帝,无形中养成了一种高贵的气质,她已经成为集美丽与典雅于一身的有魅力的女人了。面对这位女人,太子李治当初想感激她为自己立为太子的心情,自然就转向了对这位女人的爱慕乃至迷恋。而武则天呢,从每次与太子相遇的目光中发现了太子的心思,把太子作为自己的靠山,作为照亮自己前途的明灯,自然不必说了,肯定能成功。但太子火辣辣的目光,同时又点燃了武则天青春的萌动,她知道自己无法抵御太子热烈的爱恋,她也不想抵御。因为这是自己的机会,这也是自己长期宫中生活中缺少和需要的爱。

    于是,每当他们二人同在病榻前侍奉太宗皇帝时,太子李治便趁机偷偷抓住武则天的手,这时,她总是不动声色地任他握着,内心充满了欢愉之情。不过,过一会儿她会十分温柔地把手抽回来,因为她懂得,要赢得太子李治的真爱,不能太性急,要慢慢来,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来培育。从这一点上看,武则天也算是费尽心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