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武则天的佛缘 >

第26章

武则天的佛缘-第26章

小说: 武则天的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心肠。

    这件事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但天后并不是把眼光仅仅盯在她看来是些枝末的小事上,她要在大事上有所作为,要在大事上显示自己作为天后的价值。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十二月,天后正式给高宗皇帝建议把《老子》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理由是老子乃李唐王朝的祖先,哪里有不学习祖先之书的道理,因此要在科举考试《孝经》《论语》等必读书目中加上《老子》。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常,但亦是天后经过认真思考才提出来的。由于高宗皇帝和她的多年扶植,佛教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实力,而道教表面上被排在佛教之前,但在实际上并不如佛教那样发达,加之高宗皇帝本人又偏重笃信道教,开始服食道士们配制的药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让佛教继续发展,道教徒们必然会起来抗争,就会引起三教间一场新的斗争,影响朝廷政治的稳定。所以,主动提高被道教尊奉的《老子》的地位,等于对道教的看重,当然这并不影响天后自己对佛教的崇信和利用,还可以把萌发的事态平息下去。这是天后当年从太宗皇帝那里学来的平衡三教的基本手段。

    也就在这个时候,天后武则天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政治宣言,这便是她向高宗皇帝上的所谓《建言十二事》。如果说当年武则天能从感业寺得以顺利入宫,除她与高宗皇帝的私情瓜葛外,主要是由于王皇后想用她来抵消高宗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从昭仪升至皇后,是由于普通地主出身的官僚想借此来反击门阀士族集团的排斥。这个时期的武则天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一种很微妙的被动地位。那么,参与朝政,二圣理朝以及被称为天后,则是武则天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个苦心经营的过程中,她在唐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得到了朝野的广泛支持,她在为这个结果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在这个苦心经营的过程中,她是通过许敬宗、李义府这样的人才起到作用的,自己没有用人权,随着李义府因贪污被流放,许敬宗退休,她的一些主张只有靠直接面陈高宗皇帝才能奏效,即使是在所谓的二圣理朝时,朝臣百官面对的是高宗皇帝,并不是直接面对自己,她的身份只能是李唐王朝的皇后,在名义上不能直接干预朝政。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天皇与天后并称,有了直接处理朝政的身份和地位了。所以,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无名有实的状况,必须做到有名有实,提出自己政治主张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她要把当皇后二十多年来对朝政的认识,对治理国家的想法,对官场人事的经验,都要归纳和总结出来,要正式向天下宣告天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这些便是天后武则天《建言十二事》出台的基本前提。《建言十二事》的内容如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淫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建言十二事》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至五事为息兵、息役、轻徭薄赋;六至九事是关于政治风气和社会道德习俗;十至十二事是照顾中下级官吏和资深勋官的利益。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其中心内容就是以道德化天下。即是以息兵息役和轻徭薄赋等为手段,推崇道德建设,以道德治天下。当然其中亦隐含着对佛教的推崇。高宗皇帝即位之后,曾先后对西突厥、高句丽和吐蕃大行用兵,收复了广大地域,设立了地方政府。但随着各方战事逐渐平息,国家进一步统一,无限制地推动战争已经不能继续下去,所以要及时调整国防战略方针,要在巩固边防的前提下,实现从积极进攻到积极防御的转变。国防战略方针一旦转变为积极防御,相应的就会减少兵役,就会实现轻徭薄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道德来维系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要提倡和推崇道德教化天下这一基本国策。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清化政治空气,实现封建国家政治开明、道德净化。其中的“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是与以道德教化天下相呼应的,同时还寓意着各王公要按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指导校正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天皇天后双双理朝的情况下,要学会无为而治。另外,“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的建议,是为了刻意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按古礼,父丧母在,孝子要为亡父着丧服三年,若母丧父在,则孝子只为亡母着丧服一年。天后武则天认为这不妥,要一视同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刚刚从幕后走到前台来的天后武则天,意义非同一般。唐初由于统一战争的需要,大量招募军士,并按战功给以勋赏,得到勋赏的人被称为勋官。勋官虽不是职事官,没有具体职守,但享有朝廷赏赐的勋田,而且三至五品的勋官还可以参加职事官的铨选,合格者即可获得职事官位,二品以上勋官享有门荫世袭特权。但是,唐初也规定,凡战事结束或从军队中除役,特别是持有前方将军所发勋官证件的人,朝廷要审查,若有疑点则要收回证件,取消这些人的勋官特权。天后武则天提出“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意思是说在今年以前已取得勋官身份的人,朝廷不需再审查追缴他们了。“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意思是适当提高京官的俸禄,同时要求他们向朝廷禀报自己的收入状况,以备朝廷监察。唐初官制规定,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但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也可以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通过者可在朝廷各府衙任为胥吏,称为流外官。这些流外官升到一定级别后,可以到吏部参加铨选,合格者可以获得做官资格,这被称为流外入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胥吏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考课和三考一次的转选,才能一级一级地上升,更由于流外官也分为九品,三考一转选,如从最低一级开始,需要27年才能获得入流的机会。即使入流后,这些人的迁升也非常困难,而且一般不能担任高级官吏。同时,科举入仕者虽可担任高官,但录取很少,太宗皇帝时每年不足十人,高宗皇帝和武后时虽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年也不过20人。所以,无论流内或流外,要想当官是相当不容易的。相反,那些贵族功臣,由于享有特权,垄断了通往高官的途径,使流内流外通过正常途径迁升的路子基本堵死。天后武则天提出“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就是想改变这一现状,反映了中下层官僚和胥吏的普遍要求。

    《建言十二事》的出台,从天后武则天的角度来看,其出发点固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拉拢中下层官吏,特别是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培育基础,但从客观上来看,她能抓住时代潮流,适时改变封建国家的国防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大政方针和具有纲领性的行政意见,应该是她对现实情况的深刻理解和卓越政治才能的体现。

    这是一个政治家成熟的表现。

    史载天后武则天提出《建言十二事》后,曾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春日,亲率百官到洛阳邙山南麓祭祀蚕神,以示天后对农桑的重视。据传,她在按《建言十二事》中“南北中尚禁淫巧”的要求,使皇宫中少府监所属的南、北、中尚署管辖的官坊停止生产淫巧之物的同时,还禁止皇子、诸王及嫔妃在皇宫中使用高档奢侈物品,她本人也身着七破间裙,以示节俭。

    高宗皇帝看到天后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后,非常满意,他不再计较武则天个人能力是否超过自己这些无法说清楚的事了,他为自己能有如此干练、睿智、果断的皇后感到高兴,也为太子李弘能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高兴。高宗皇帝没有犹豫,马上下令朝廷迅速执行《建言十二事》提出的各项主张。

    这反映了天后的实力与影响已发展到全面张罗国家大事了。

    天后武则天并没有忘记佛教。

    虽然天后已经意识到了佛教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其势力越来越大,并且大有独尊天下的趋势,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压抑,这便是她提高《老子》地位的基本原因。但是,她与佛教毕竟还是有感情的。压抑佛教是一个政治家的作为,但作为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或在佛门中生活过几年的人,打内心里来说还是无法剪断与佛教的种种联系或种种因缘的。不仅如此,天后武则天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要想成为万众宾服的皇后,根本离不开佛教;要实现自己生命之路的顶峰,更离不开佛教。佛教是信徒的精神支柱,佛教也是政治家手中的一张牌。

    早在正式被称为天后之前,身为皇后的武则天为了自己信仰的方便和宫内皇子、诸王以及嫔妃们崇信的方便,就在宫内扩大了太宗皇帝时就设置的内道场。她延请高僧大德主持内道场的法事活动,每当皇族喜庆之日,如生子、成婚、过生日等,或者是殡葬之期,都要使高僧大德在内道场作法事。内道场的法事活动庄严气派,使当时的佛门僧众都向往到内道场去主持法事活动。主持内道场的高僧大德,同时还遵皇帝和皇后的吩咐,出宫去主持以皇帝、皇后、皇子或诸王嫔妃名义进行的法事活动。这些高僧大德,实际上是帝王与宗教的联系人,他们能从宫中传递出皇族宗教生活的完整图景,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又是皇族成员宗教信仰的代言人。

    这时,皇宫内道场的僧尼智运、真莹等人,奉命发起了武则天被称为天后之后的一场佛教功德事业,这便是在洛阳龙门雕造万佛窟。万佛窟内共雕造佛像一万五千余尊,各壁主尊分别为弥勒佛、观音菩萨及阿育王(优填王)。各壁题记分别祝愿天皇、天后、皇子、诸王子等“万劫千生,无亏供养”、“桑田碧海,永固归依”、“愿救法界苍生无始罪障,今生疾厄皆得消灭”、“愿无始恶,业罪消灭,法界四生,永断恶僧”、“从今生至成佛以来普作菩提,眷属誓相度脱”。万佛洞的造像布局与题记内容表明,这是继龙门惠简洞弥勒佛造像和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造像之后,高宗皇帝和天后武则天的又一项佛教功德事业,其间亦充分体现了天后武则天崇佛的真正目的。

    如果把天后武则天这个时候的崇佛及利用佛教仅仅看作是追福、建寺、造窟、写经、度僧、施舍等,则还不够充分。天后武则天崇佛和利用佛教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念,或者是潜意识的身心活动,因为她对佛法的理解比一般信徒更为深刻,佛教已融化到了她的血液之中,一切都是自觉和不自觉的。她的崇佛,不需专门刻意去追求,不需再吃斋念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因缘造就的。

    这一点,天后武则天自己也非常清楚。在对待佛教问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