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武则天的佛缘 >

第31章

武则天的佛缘-第31章

小说: 武则天的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斫盗偬煜碌淖矢瘛K约核淙焕狭耍簧丛拥木痛沓木槿床槐灰桓龈龆涌粗兀亲匣实郾ψ蛘呋刮醋匣实郾ψ保鸵灼约旱哪盖琢耍馐歉静荒茉市淼摹7鹁辖玻鹱媸湾饶材崆笆涝还蟪迹霉跸悠先耍踩死险呔庖牌馕淮蟪疾蝗绦淖约旱睦细副灰牌阍诩抑芯虻靡欢床乩细赣谄渲校笳馕淮蟪嫉母盖孜踅饪宋奘烟猓帐垢霉趺庠馍鄙碇觯馕淮蟪家惨蜃鸱詈托⒕蠢细付盏贸煞稹N湓蛱煸炎约罕茸髂俏桓挥兄腔鄣睦细福约旱亩用嵌疾荒芎湍俏怀煞鸬拇蟪枷啾取<热徽庑┒用嵌济挥辛⒌爻煞鸬母敲矗尾蛔约喝《⒌爻煞鹉兀

    武则天就是这样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从一个母亲的负罪感中解脱了出来。

    现在,她真的要做弥勒佛了。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六日,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恢复天后尊号,改元当年为光宅元年,并大赦天下,奖励办理高宗皇帝丧葬事宜中的功臣。她在《改元光宅敕文》中说:“精励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区寓致南风之泰。以斯酬眷命,用此报先恩。冀上不负于尊灵,下微申于至恳。”意思是说自己临朝称制,一定要竭尽全力,确保李唐江山社稷永固,这也是遵循高宗皇帝的遗愿并报答他,希望上下一心,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尽管是临朝称制,但还是在为李唐的江山社稷服务,只不过是代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来充当弥勒佛罢了。

    无论是名义上的临朝称制,还是实际上的夺权,天后武则天既然被推上了这一步路,她还是要大干一番的。

    她决定改变政体的外表象征。按她的敕命,将旗帜由红色改为紫饰金色,百官服饰和佩戴标志都进行了改换。百官名称也进行了改易,如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吏部改为天官,户部改为地官,礼部改为春官,兵部改为夏官,刑部改为秋官,工部改为冬官;改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改太常为司礼,鸿胪为司宾,宗正为司属,光禄为司膳,太府为司府,太仆为司仆,卫尉为司卫,大理为司刑。同时,还改东都为神都,改洛阳宫为太初宫。

    这些改革,其实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天后武则天代儿子行政准备从头开始的前奏曲,表明了她想大干一番的雄心。可是,仅仅就是这一些形式上的改革,也使李唐宗室和一些官僚士族瞠目结舌,大惊失色。在他们看来,中宗皇帝或睿宗皇帝在居丧期间,被尊为皇太后的武则天代理朝政就已经不合适了,但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如今高宗皇帝已安然入土,这个长期参与朝政的老妇人就应该把朝政归还给睿宗皇帝,从而退出政坛,安心去当皇太后。然而,她不但没有归政于睿宗皇帝,反而改变先皇遗规,另行其事,分明是包藏祸心!不但这些人对天后武则天不满,就连原来支持她临朝称制废黜中宗皇帝的裴炎,也走向了她的对立面。

    这是天后武则天早就预料到了的,她已经做好了应战一切的准备。她想经过即将发生的政治风波来检验自己的选择,来使自己再一次经受复杂政局及各种矛盾斗争的洗礼与考验。她没有想到退却,也没有胆怯,更没有放弃,她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而成就一种功德,来应验一种誓愿,来使自己真正成为应世的弥勒佛,她要放开胆子走下去,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也就是天后武则天宣布临朝称制几天之后,她的侄子周国公武承嗣上书,请天后武则天追封其祖,立武氏七庙。按照传统礼制,只有皇帝天子才能立七庙,而天后武则天虽独揽大权,但毕竟只是临朝称制,皇帝还是睿宗。在这种情况下,立武氏七庙是不合适的,因此天后武则天没有采纳周国公武承嗣的建议。但她又认为,自己贵为天后,已临朝称制,就应当提高自己祖先的地位,所以决定追封自己七世祖以下的列祖列宗为王。这件事被裴炎知道后,他马上表示反对,并用十分强硬的口气对天后武则天说:“太后母临天下,当示以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所败乎?”裴炎这里所说的吕氏,是指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的皇后吕雉,她在刘邦去世后,协助汉惠帝登基,并掌握实际政权,滥杀功臣。惠帝死后,她便临朝称制,并分封她的吕姓子侄们为王侯。她死后,诸吕拟发动反叛,为太尉周勃等平定,吕氏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裴炎用吕后来警示天后武则天,而武则天却不以为然,因为她认为:“吕氏以权委生者,故及于败。吾今追尊王者,何伤乎?”她的这一认识也不无道理。吕后将汉朝大权给了现存者,所以才引致败亡;而自己是在追尊已逝去的人,难道会有什么伤害吗?天后武则天没有理会裴炎的警示,正式下诏追封自己的祖先们为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天后武则天想通过这件事来检验一下自己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弥勒佛的功德是否已经圆满。

    这一事件成了激化矛盾的催化剂。部分宗室成员和李唐旧臣不胜愤慨,他们开始暗中联络,准备反击。就在这时,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打出了反武的旗号。这徐敬业乃当年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李勣(原名徐世勣)的孙子,虽然他爷爷已经死了十多年了,但创下的门荫荣誉足够使徐敬业凭恃特权稳升高官。但徐敬业一直没有被高宗皇帝和天后武则天重用,长期被贬官在地方基层。这时,他出面联络了一批心怀不满仕途不顺的官吏,占据扬州,借口恢复被废黜的李贤的帝位,打出了反武的大旗。其实,这时的李贤已被武则天派人秘密的杀死了,徐敬业等人找来一个貌似李贤的人蒙哄众人,十几天时间便吸引召集了一支十余万人的军队,宣布要北上进军。

    为了师出有名,徐敬业等人特请官运不济的著文好手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后被称作《讨武曌檄》,传送天下。这篇檄文写的非常出色,文采飞扬,多为时人传诵。其曰: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嫠帝后,识夏廷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胤,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糜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究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这篇檄文在历数天后武则天罪行的基础上,叙述了徐敬业起兵的目的和取胜的把握,又用煽动性的口气要求人们起来响应。全篇一气呵成,言简意赅,脍炙人口,被后世传为佳作。据说天后武则天在看到这篇檄文后,不但没有发作,反而把作者骆宾王大加赞赏一番,并指责朝臣们竟让这样有才华的人流落在外,没有得到重用。

    由于少年时代曾随父武士彟在扬州生活过几年,天后武则天对扬州的战略地位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她绝对不能任徐敬业之流在扬州胡作非为。就在徐敬业等人在扬州为进军洛阳还是进军金陵(今江苏南京)举棋不定时,天后武则天从各地调集30万大军直奔扬州而来。仅仅49天,徐敬业等人的十万大军就烟消云散了,传说除极少数人化装逃往海外,剩下的头目大部分被捕杀殆尽。其中徐敬业、骆宾王被杀后,首级被送往神都洛阳。传说天后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死,甚是惋惜了一番。

    天后武则天终于度过了临朝称制后最大的一场危机。在她于神都洛阳太极宫中听到扬州叛乱被平定的消息后,突然觉得自己已经是弥勒佛了。

    走到这一步的天后武则天,以弥勒佛的化身正式出现,已经是早晚间的事了。          

第六章

              为私欲重修白马寺,谶语与符瑞,《大云经》的因缘,僧俗大劝进的闹剧,圣神皇帝登基,徐敬业既平,天后武则天于次年正月初一日颁诏大赦天下,并改元当年为垂拱元年。

    自高宗皇帝仙逝之后,武则天一直没有从对亡夫的思念中解脱出来。她特别留恋与高宗皇帝一起处理朝政的那些日子,那个时候,她虽说是参与朝政,有些大事也完全是按照她的意见办,但她并未感觉到有压力,因为高宗皇帝毕竟还能作为靠山。而现在呢?几经废立太子的折腾,只给自己留下了个不敢出头露面的李旦,尽管名义上这个小儿子还是堂堂正正的李唐王朝的睿宗皇帝,但他怯懦胆小甘当傀儡,把一切事情都压在了自己的肩头,自己目前劳神费心的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在这种疑惑和不安中,天后武则天不断在坚定自己的信心。但是,她还是要把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充分表达出来。她决定打破帝王陵寝前不立功德碑的习惯,亲自撰写了《乾陵述圣记》一文,使人雕刻于碑石之上,立于高宗皇帝的陵墓前。这《述圣记》碑被安置立于乾陵陵园朱雀门外司马道西侧,用七块巨大石料扣接而成,故又称为七节碑。据载,该碑所刻《述圣记》洋洋五千言,可能是武则天一生撰写最长的一篇文章了。她把对亡夫的思念之情都倾注在了这些文字之中。可惜该碑已大部无法辨认,其详情尚难获知。

    到了这个时候,才使她在充实忙碌之后,有暇顾及到自己的后宫生活,也才在寂寞清冷的寝殿内感到了某种失意。她终于发现,高宗皇帝的离去给她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空白,独守空房,终夜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大床上。这时,虽然她已年过60,但良好的饮食和优越的环境,以及不间断地保养,使她看上去依然风韵犹存,双目中依然流动着那种风情万种的光彩。她又要忍耐那种没有欢愉没有激情的日子了,而且这种日子还不知要延续多长时间。她也曾想诵经念佛,想在香烟缭绕中面对佛祖来抚平内心的激荡,但这根本不可能了。她再也无法做到当初在感业寺青灯黄卷中定心如镜了,因为她是过来人,享受和领悟过一个女人最激情的过程,她的确无法使自己安心入定,跳出情欲的折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