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63章

燃烧的海洋-第36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浩洋没有动,却注意到坐在过道对面的周渝生朝他点头笑了笑。

这家伙,肯定一直在看热闹。

空乘过来,提醒系好安全带的时候,陆雯才醒来,朝牧浩洋笑了笑,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有点难为情。

“听说你去解决技术问题?”牧浩洋只能没话找话说。

“差不多吧,顺带放松一下。”陆雯笑了笑,说道,“忙了几个月,总得给我们一些私人时间吧。”

“大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陆雯愣了一下,有点不相信的看着牧浩洋。

“虽然去了几十次,但是一直没时间到外面逛逛。”牧浩洋勉强笑了笑,说道,“而且以前一个人去,也没有心情到处闲逛。”

“你在大连读了四年书,没出过校门?”

“当然出去过,只是就在附近转悠。”

“你也太能熬了吧?”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在部队里养成的习惯,如果将来登陆火星,我肯定能够战胜所有考验。”

“行,办完正事,我带你到处转转。”

“你很熟悉?”

“算是吧,小时候就大江南北到处跑,在大连生活了两年,而且经常去大连出差,算是比较了解。”

这时候,飞机降落在了跑道上。

因为国产航母要一月十日动工,也就是明天,所以到了造船厂,牧浩洋先陪陆雯去见了侯名耀总工程师。

“黄帝”号的改造工程在十二月底就确定了下来,所以在国产航母上,侯名耀不但是总工程师,还是副总设计师。

没有当上总设计师,主要是为了照顾两大造船集团。

按照海军下的订单,国产航母将同期建造两艘,一艘在大连、一艘在上海,因此在招标阶段就确定由江南造船厂负责总体设计,大连造船厂负责工程规划,集中两大造船厂的全部资源,以确保建造工作顺利进行。

这么做,除了利益分配,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建立两条大型战舰的建造体系。

虽然跟单独与一家造船厂签订合同相比,初期投入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长远效益更加明显。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航母需求绝对不止两艘。

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在今后建造出更加先进的航母,也才能通过竞争来降低航母的建造费用。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二零二五年左右,海军就将启动新的航母建造计划。

通过首先建造两艘航母,积累必要的技术与经验,从第二种国产航母开始,建造规模肯定会扩大。

保守估计,第二级国产航母至少会建造四艘。

如果由一家造船厂承担,不但成本高昂,建造周期也非常漫长。有两家造船厂,至少能够保证同时建造两艘。

当然,关键得看第一级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是否顺利。

为此,海军还降低了技术标准。

在取消了J…15改进性的订单,只对现有的战斗机进行改造后,海军最终只能选择与空军联合研制的J…22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与J…15相比,J…22小了一大圈,因此能在保证基本载机数量的情况下,降低航母的排水量。

按照这个标准,国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只有五万五千吨,比“黄帝”号小了一大圈。

当然,这并不表示国产航母的战斗力就很差。

在标准情况下,国产航母能够搭载四十四架J…22与八架直升机,如果最终采用电磁弹射方案,还能增加四架固定翼预警机。高强度作战模式下,能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十八架战斗机与四架直升机,把载机规模扩大到七十八架,三个大队的六十二架战斗机,足以应付高强度作战行动。

从打击能力上看,国产航母超过了“黄帝”号,也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与法国海军的“戴高乐”级,比印度的两艘航母强了不少,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与“福特”级。

降低排水量,还有一个好处:动力系统有更多的功率盈余。

按照最初设计,国产航母将各安装两座HFK…1型反应堆,以三十节航行时,仍然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盈余功率。如果不考虑航母上的用电大户,最高航速能达到三十三节。如果设定为三十节,则能为各种新式武器提供电能。

显然,这个好处非常明显。

比如,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电磁弹射器造成的负担。即便不能立即安装,也可以在改造时装上去。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航母配备更多的能量武器。

比如,正在开发的电磁脉冲速射炮。

当然,降低排水量,也有负面影响。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国产航母的持续作战时间仅有七天,如果提高作战强度,每三天就要进行一次弹药补给。要想使航母战斗群获得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就得建造更多的快速综合补给舰。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不是大问题。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夺取与利用制海权,航母战斗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敌人的舰队作战,没有太多的打击与支援任务,更不可能像美国海军那样成为对地打击的主要力量。

要不然,海军也不会主动降低航母的性能指标。

当然,在二零二零年初,这一切都是美好的设想,而不是现实。

按照标准建造程序,将首先建造航母的舰体,最快也要两年之后,才会安装主要的配套设备,比如电磁弹射器。

如此一来,得在两年之内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陆雯专程赶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海军装备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牧浩洋非常清楚,在蒲玉婷保证HFK…1反应堆能在二零二一年年底之前交付之后,影响国产航母建造进度、以及“黄帝”号改造工程的首要因素就是电磁弹射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弹射器比航母本身还要重要。

原因很简单:没有弹射器,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就上不了航母,航母战斗群也就无法建立完备的指挥与情报系统。

最初的时候,中国海军把重点放在了蒸汽弹射器上。

早在本世纪初,情报机构就通过各种方式,设法从乌克兰与俄罗斯搞到了一些前苏联时期开发蒸汽弹射器的技术资料。

这些技术资料,成了中国研制蒸汽弹射器的基础。

问题是,在解体之前,前苏联没能搞出蒸汽弹射器,很多技术问题都没解决,而中国也没有相应的技术积累。

二零一零年前后,第一台国产弹射器问世。

也就在这个时候,海军利用Yak…44的技术资料,着手研制固定翼舰载预警机。

问题是,国产弹射器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设想,不但功率没有做上去,小型化工作也遇到了麻烦。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后,海军启动了备用方案,即研制电磁弹射器。

这个选择没有错,因为就算蒸汽弹射器搞出来了,也面临着问世即落后的尴尬局面。重点研制电磁弹射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然到了二零二零年左右,即启动第二种国产航母的研制工作时,仍然得搞电磁弹射器。从成本效益比的角度看,如果蒸汽弹射器仅是应急产品,只装备两艘航母,也很不划算。

只是,这样一来,第一种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就要延迟。

正是如此,到二零一七年左右,即电磁弹射器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几项关键技术被攻克之后,海军才启动了国产航母的建造计划。

三年内,完成基本设计,已经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美国“福特”级航母的设计工作用了七年。

为了不再拖延,海军只能按照预先规划启动航母建造工程,即在电磁弹射器还没有基本成型的情况下,就让航母上马。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电磁弹射器的研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度进行。

任何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大型系统工程都不可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而且谁也无法预测研制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电磁弹射器的研制工作就是如此,在国产航母动工时,研制进度已经延迟了三个月。

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不可能在二零二二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更不可能装舰使用。

就算再不情愿,海军也要向现实妥协。

陆雯找侯名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办法只有两个,要么延迟航母的建造进度,要么改变基本设计。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不够理想。

第二十二章 年关

第二十二章 年关

听陆雯说完,侯名耀拿出了一份放在抽屉里的文件。

“这是我们对技术可行性做的评估报告。”侯名耀把文件递到陆雯手上,说道,“因为无法确定电磁弹射器的交付时间,所以我们认为最好修改原始设计,采用跃飞甲板。等到电磁弹射器研制成功后,再进行改装。”

陆雯翻开文件,粗略看了一遍,说道:“侯工,你们的提议很有道理,但是海军必须重新评估。”

“关键就是,西飞设计的固定翼预警机能否从跃飞甲板上升空。”侯名耀非常清楚关键问题是什么。“为此,我前几天去过西飞,跟预警机的总设计师讨论过。采用十四度的跃飞甲板,为预警机安装火箭助推器,就能解决问题。”

“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使用成本过于昂贵。”牧浩洋替陆雯做了回答。

“有得就有失,首先得解决有无问题,再考虑其他。”

“不管怎么说,这不是最优选择。”说到军事使用问题,牧浩洋更有发言权。“海军会考虑这个方案,但是必须从综合应用的角度出发。到底采用哪套方案,要在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决定。”

“侯工,甲板施工是两年后的事了,我们还有时间。”

侯名耀笑了笑,说道:“行,一切由海军做主,我们只负责建造。但是最好尽快做出选择,我们才好下订单。”

牧浩洋与陆雯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侯名耀的意思。

建造一艘满载排水量为五万五千吨的航母,绝对不只是造船厂的事。严格说来,造船厂只是航母的总装车间,航母上需要的各种设备、零部件都需要从其他厂商那里订购。比如建造舰体用的钢材,就得从钢铁厂订购。飞行甲板也不例外,如果两年后才铺设甲板,至少得提前一年订购铺设飞行甲板的钢材。只有确定了采用哪种飞行甲板,才能下订单,不然会拖延工期。

离开船舶设计院,两人决定去市区吃午饭。

因为下午要参加航母的开工典礼,所以两人没有走多远,在牧浩洋比较熟悉的海军学院附近找了一家比较安静的餐馆。

饭菜都很普通,两人也没有多少胃口。

吃饭的时候,陆雯绕着圈子询问了牧浩洋家里的情况。

还能有什么情况?

得知牧浩洋是孤儿,父母都已去世,陆雯并没感到惊讶,反而更加佩服他,似乎觉得能够一个人挺过来,非常了不起。

“能说说你的前任女友吗?”

“金秋?”牧浩洋愣了一下,有点迟疑。

陆雯点了点头,等着牧浩洋开口。

“其实,我跟她没什么。”牧浩洋勉强笑了笑,说道,“认识的时候,她还是学生,我在基层服役,还没进入特种部队。”

“怎么认识的?”

“军训,我是她的教官,接触了几次,觉得谈得来,她就问我要了通信地址。”

“书信往来?”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最初两年,只是普通笔友,大概一个月通一次信。后来觉得有共同话题,才确定了关系。”

“挺浪漫的,至少在这个时代非常浪漫。”

“当时都很单纯,我随后报考了两栖特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