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7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承认,蒋博文此时的做法,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
对的是,他手里的兵力确实不够。经过一天半的战斗,霍姆斯方向上的八支突击集群的战斗力已经下降了很大一截,而且持续的高强度作战行动,让蒋博文只能保证有四支突击集群在前线活动,另外四支突击集群必须撤下来补充电能与弹药,顺带让疲惫不堪的官兵休息几个小时。如此一来,蒋博文放在前线的兵力只有六千左右,而美军两个师有三万多人,第三步兵师就有一万八千人。更重要的是,叙军帮不上什么忙,只有几个精锐旅还能多多少少发挥点作用,其他的部队基本上就是摆设。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蒋博文甚至得把形成整体的突击集群拆散使用,去加强叙军的防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蒋博文不这么做,叙军早就崩溃了。更要命的是,美军身后有十个以军旅,而且有三个是常备装甲旅,战斗力不比美军差。
可以说,霍姆斯方向上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蒋博文指挥的第十三集团军能够守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地面战平台在火力、机动能力、持续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比敌人的主战装备突出。比如在阵地防御战中,反装甲平台能够持续作战八个小时以上,而且备弹量高达两百发,而美军与以军的主战坦克最多只能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备弹量不到五十发。除此之外,官兵的素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合理利用防御的有利条件,一辆反装甲平台能在阵地战中对抗五辆主战坦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取胜。
错的是,蒋博文错误估计了形势。
当时,他不但认为美军投入了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步兵师,还认为第四步兵师也在这个方向上,随时有可能杀出来。
果真如此的话,蒋博文的军队最多只能坚持到二十八日天亮。
当时,蒋博文提出支援,主要就是担心第四步兵师跟在后面。
所幸的是,这个担心很快就可以放下了。
二十七日夜间,罗林森与巴拉姆的矛盾全面爆发,关键就是第四步兵师,即第四步兵师应该放在哪里?
根据美军的战报,罗林森在二十七日夜间发现,中叙军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已经大大降低。虽然这是个错觉,即当天晚上,蒋博文从前线撤了两支突击集群下来,以便迎接二十八日凌晨的激战,因为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在这边,二十八日凌晨就免不了打一场大决战。当然,蒋博文这么做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即他留下的两支突击集群很有可能被美军击溃。但是对罗林森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非常值得在霍姆斯方向上加强进攻,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能在二十八日赶到,他就有绝对的把握突破中叙军团的防线。显然,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因为第四步兵师最快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赶到,美军在二十七日夜间与二十八日凌晨并没发动有效进攻,所以到时候,蒋博文能在霍姆斯一口气投入八支突击集群,至少能动用六支,而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美军很难在此情况下取得突破。
问题是,罗林森并不知道这一点。
结果就是,他坚持要求第四步兵师开赴霍姆斯战场。
显然,巴拉姆并不打算让步,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左翼上的威胁,意识到中国军队随时有可能发动反击,而他之前坚持要让第四步兵师充当总预备队,并且主要协助南面作战,就是把第四步兵师当成了最后的稻草,是在不动员以军其他部队的情况,应付中国军队反击的唯一力量。
两人的争执,再次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
有趣的时候,这次连马歇尔都不支持罗林森,而是要罗林森按照计划行动,并且明确警告罗林森,如果不能在二十八日上午取得突破,就得停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进攻,让部队撤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马歇尔的这个决定,绝非政治上的让步,而是他也感受到了威胁。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第二十七集团军还没有登场呢,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支拥有数万人马的军团在哪。
头脑再简单的将军都知道,对方把一支主力藏起来,绝对不是为了避战。
除此之外,美军巨大的伤亡,也让马歇尔非常头痛。
打到二十七日夜间,美军已经在霍姆斯方向上损失了一万四千名官兵,其中阵亡数字就高达四千六百人。
要知道,这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的第一战。
如果第一次都打得如此惨烈,那今后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既然马歇尔表了态,以色列总理就顺水推舟。
当然,以色列总理的政治眼光肯定比巴拉姆强得多,首先看出了问题,也因此在电话中暗示巴拉姆,进攻应该适可而止,如果有必要的话,放弃一些阵地,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也无不可。
对巴拉姆来说,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
好的一方面是,至少不再需要担心罗林森了,即不用冒险挺进,可以按照他的判断来指挥作战行动。
坏的一方面是,有没有必要强攻伊兹拉?
要知道,以军几乎包围了伊兹拉,前线离城区不到五公里,而且守卫伊兹拉的叙军不足为惧,只有少量中国军队是个麻烦。如果努把力,占领了伊兹拉,德拉方向上的防御态势就将大为改善。
可惜的是,巴拉姆不清楚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占领伊兹拉。
更可惜的是,巴拉姆手里没有多少牌可打了,因为他的左翼已经够虚弱了。
不可否认,巴拉姆在即将获得的胜利面前迟疑了,也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可是他至少保持着清醒头脑,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退回到德拉防线上,不然得全军覆没。
相反,在霍姆斯方向上,罗林森没有这样的觉悟。
马歇尔的干预,让他怒不可遏,甚至认为马歇尔背叛了他。后来,也正是这件事,让罗林森与马歇尔分道扬镳。只是在这个时候,罗林森还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决定在最后时限到来之前,再豪赌一把。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
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机会
美军不计代价的猛攻,使得二十七日夜间,霍姆斯方向上的防御变得摇摇欲坠。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面对两个美军师与十个以军旅,蒋博文首先派出去的六支突击集群几乎拼了个精光,迫使他在二十八日凌晨,把撤下来休整了不到四个小时的两支突击集群派了上去。这天晚上,在中国军队的感染下,叙军也打得格外顽强,新增的两个**卫队师向美军发起了无畏、可也是毫无意义的反冲刺,成千上万的叙利亚军人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
天色快亮的时候,蒋博文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
当时,他把警卫连都派了上去,补充给战斗减员严重的突击集群,只在身边留下了几名集团军参谋。
让蒋博文震惊不已的是,美以联军的进攻也在此时嘎然而止。
收到前线的报告时,蒋博文还不大相信。直到侦察兵发现美以联军开始向霍姆斯河西岸撤退,蒋博文才猛然明白过来。第四步兵师没在这边作战,美以联军肯定是承受不住惨重的伤亡,主动撤退了。
追击行动立即开始,来自后方的远程炮火打击也接踵而至。
只是,蒋博文仍然慢了一步,追击部队与远程炮火像是在为美以联军送行。为了避免落入敌人的圈套,蒋博文没有让追击部队跨过霍姆斯河,当天上午只收复了东岸阵地,直到三天后,中叙军团才再次进入霍姆斯河西岸。
这场持续了三天半的战斗,使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中叙军团这边,八支突击集群的减员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伤员多达五千余人,其中近两千名伤员永远丧失了作战能力,此外还有一千三百余名官兵阵亡、三百余名官兵失踪与被俘。相对而言,叙利亚军队的损失更加惨重,参战的六个师与三个旅,总计阵亡一万八千余人、伤残三万七千余人、失踪与被俘四千余人。战斗结束的时候,中叙各支作战部队基本上都丧失了作战能力。至于装备损失,突击集群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大部分受损装备都能修复,部分在叙利亚就能修复,其余的得送回国内维修。叙利亚陆军损失了大约一千辆主战坦克与装甲战车,主要来自三个装甲旅,特别是最早投入战斗的**卫队装甲旅,此外还损失了数百门火炮。
从伤亡总量来看,美以联军小得多。根据美国公布的战报,美军阵亡六千七百余人、伤残二万三千余人、失踪与被俘一千四百余人。因为以军没有承担主攻任务,主要在战线后方活动,所以只有不到两千人伤亡。相对而言,美以联军的装备损失率非常高,两个美军师损失了七百余辆主战坦克与近九百辆装甲战车,还有三百多门火炮被毁,近两百架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被击落。这些损失,占到了两个美军师主战装备的八成,等于两个美军师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仓促撤退的时候,美军丢下了很多装备,没有能够及时清理战场。
不管是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霍姆斯战役都是中叙联军的一次伟大胜利。
除了表面上取得的战果之外,这次战役还有两个影响非常深远的意义。一是让美以联军放弃了速胜的狂妄念头,使得中东战局趋于稳定。二是极大的增强了叙军士气,让叙军官兵相信,他们能够用手里的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虽然在此之后,叙军依然不时暴露出信心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后,叙军的价值将得到证实,而且在经过更多的考验之后,最终将担起重任。
战斗结束前,蒋博文就把消息发给了虞世辉。
很明显,蒋博文已经感觉到,美以联军在霍姆斯河的溃退,已经预示着美以联军的此轮进攻行动已经达到顶点了。只是,这个时候,蒋博文还没有意识到,美以联军将迅速放弃取得的战果。
结果就是,在向虞世辉汇报的时候,他只提到击溃了美以联军的进攻。
对虞世辉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要知道,在过去几天里,蒋博文已经击溃了美以联军的好几次进攻。虽然每次都是险象环生,但是每次都是有惊无险。
难道又是一次战术胜利?
当时,虞世辉有点犹豫不决,似乎不知道反击时机已经到来。
虽然有很多参谋都认为,反击时机已经成熟了,而且美以联军守不住当前的战线,很有可能主动退到进攻开始前的位置上,因此建议虞世辉尽快出手,不然将错过痛击以军主力部队的机会,但是虞世辉仍然没有做出决定,觉得这是美以联军在调整战术,伊兹拉方向上的以军不会撤退。
让虞世辉做出这个判断的,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由:第四步兵师还没有上场。
要知道,这支美军的战斗力相当于四个以军旅,而且拥有极为强大的装甲部队,在任何战场上都能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以军在伊兹拉的进攻行动已经陷入停顿状态,而且以军的左翼异常脆弱,但是虞世辉有理由相信,第四步兵师没有去霍姆斯战场,肯定在以军左翼战线后方。更重要的是,以军暂时停止进攻,就是希望把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引出来。
这一犹豫,就是足足三个小时。
在这三个小时里,伊兹拉的以军不但停止了进攻,还退却了好几公里,巴拉姆已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