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当时就算把刚出厂的电动战术运输机派上去,总共也不到一千五百架,根本不足以为前线部队提供稳定的后勤补给。
在从魏成龙那里了解到了前线的情况之后,牧浩洋应该非常清楚,至少应该把攻打伏尔加格勒的行动延迟到二月份。一来到时候大概有两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可用,能够基本上满足战术空运要求。二来可以让前线部队适当休整,让已经比较疲惫的官兵缓口气。三来可以在前线修建更多的野战机场,缩短战术空运距离,增强后勤保障力量。四来可以完成主力部队的替换工作,让第二梯队的几个集团军去打头阵。最重要的是,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尔加格勒,也在戚凯威最初制订的战争计划之内。
说白了,只要牧浩洋肯出面说清战场局势,黄瀚林就很有可能做出让步。
可惜的是,牧浩洋保持了沉默,只是答应魏成龙,从陆战队抽调两支战术运输机部队增援大陆战场,并且把所有新产的电动战术运输机送往大陆战场,并且积极安排厂家派遣工程师去前线维修战术运输机。
在很多人看来,牧浩洋保持沉默,是不想与戚凯威发生正面冲突。
当时,戚凯威几乎把攻打伏尔加格勒当成了最大的使命,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他人生价值的头号重任。
只是,所有人都忽视了黄瀚林起到的作用。
说白了,支持戚凯威的就是黄瀚林,而且黄瀚林也把攻占伏尔加格勒看成大陆战场上最具有标志性的重大胜利。
由此可见,如果牧浩洋强出头的话,只会跟黄瀚林对着干。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只会削弱牧浩洋的地位,让戚凯威受到更高的重视,而这对今后的战局发展绝对不利。
要知道,中国军队能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权,不是在大陆战场上打得多么好,而是在海洋战场上从来没有懈怠过,积极推行海洋战略的就是牧浩洋,而且能够积极推进海洋战略的也只有牧浩洋。
设想一下,如果戚凯威当上了战争部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虽然黄瀚林不可能因为牧浩洋反对攻打伏尔加格勒,就让他离开战争部,任命戚凯威为战争部长,但是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黄瀚林认为牧浩洋靠不住,从而架空战争部长,让戚凯威掌握军事指挥权。
更重要的是,当时谁也说不准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会以失败告终。
虽然存在很大的风险,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但是不管是牧浩洋、还是魏成龙,都只认为攻打伏尔加格勒会导致巨大的伤亡与损失,两人都认为有把握打下伏尔加格勒,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争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成千上万的军人去流血牺牲,更不值得为此冒险赌博。
问题是,戚凯威为什么要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跟魏成龙翻脸呢?
前面已经提到,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尔加格勒,也完全在最初的计划范围之内,而且在时间进度上依然超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戚凯威自己都没打算按照计划来打。
可以说,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戚凯威为什么要这么做,即进军莫斯科。
毫无疑问,这与他亲自制订的计划背道而驰。
按照计划,在攻占伏尔加格勒后,中国军队应该向南推进,即进军高加索地区,打通前往伊朗的地面通道,围歼困在高加索地区的美俄联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再集中兵力进军莫斯科。
从战略上讲,消灭高加索的美俄联军很有必要。
原因很简单,这边的美俄联军可以通过黑海东岸的港口获得补给,甚至获得来自美国的增援部队,与俄罗斯内陆战场基本上没有关系。问题是,如果高加索还在美俄联军手中,向莫斯科进军就很不安全,因为中国军队的侧后方暴露在美俄联军面前,随时有可能因为后勤补给线被切断而前功尽弃。
别忘了,在高加索,还有五十万从伊朗撤出来的军队,另外还有大约四十万作战部队。
如果把在当地动员的部队算上,该方向上的美俄联军总兵力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而且很快就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
必须承认,打到这个时候,戚凯威过于乐观了。
之前的战斗让他相信,进军莫斯科不再是难题,而且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就会投降,大陆战争就会结束。
显然,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随后的事实证明,就算中国军队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也不会投降。
可惜的是,不仅戚凯威有这样的观点,连黄瀚林都认为,攻占莫斯科将成为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的终结点。
结果就是,在戚凯威犯糊涂的时候,黄瀚林也跟着犯糊涂。
由此可见,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战略决策会议上保持沉默,没有站出来反对,与他看清现实有很大的关系。
在所有人都犯糊涂的时候,没有犯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糊涂。
所幸的是,看清现实的不仅仅有牧浩洋,还有魏成龙。至少在决策会议后,魏成龙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更幸运的是,魏成龙依然是战区司令,黄瀚林并没有因为他拒绝执行戚凯威的命令而让他下课。当然,这也绝不是让战区司令下课的理由。牧浩洋没有为魏成龙辩护,但绝不表示他会看着魏成龙下课。
当时,让魏成龙继续担任战区司令,可以说是黄瀚林唯一的正确举动。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关联因素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关联因素
牧浩洋在一月中旬保持沉默,还与一件事有关:西南太平洋战局。
打了两个多月,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都认识到,攻占所罗门群岛几乎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时间窗口已经用掉了一半,战役仍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时,陆战队派往所罗门群岛的陆战师已经达到了八个,并且攻占了整个新乔治亚群岛与北面的布干维尔岛。增兵行动还在继续,而且估计要达到十六个陆战师,因为陆战队的目的不再是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是扫荡除此之外的其他岛屿,彻底孤立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
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当时,有人提出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便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场战斗。
结果是,不但牧浩洋反对,连庞跃龙都坚决反对,因为所有情报都表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绝对是一场血战。随后的事实证明,两人的判断没有错。在不得不为之的情况下,中国陆战队为了这座岛屿丢掉了近三万名官兵的性命,还有五万多名官兵伤残,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都被鲜血浸透了。
事实上,当时最佳选择是放弃进攻,与美军僵持,甚至离开所罗门群岛。
可惜的是,登上所罗门群岛容易,放弃所罗门群岛却不容易。
别的不说,至少黄瀚林就不会让牧浩洋这么做。甚至可以说,只要牧浩洋提出从所罗门群岛撤军,黄瀚林就会让他下课。
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上发动的第一次战略进攻。
别忘了,攻打所罗门群岛的直接原因是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向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做出的战略保证。虽然黄瀚林的保证是进军澳洲大陆,但是在当时,攻打所罗门群岛被看成是进军澳洲大陆的第一步。要是连第一步都踏空了,谁还相信中国军队有能力攻占澳洲大陆?
毫无疑问,在政治上,绝对不允许中国军队从所罗门群岛撤退。
除了政治上的因素,还有军事上的因素。
虽然相隔万里,但是所罗门群岛上的血战,确实对大陆战场产生了帮助,比如迫使美国开始考虑守卫澳洲大陆。
仅在二零五三年的最后一个月,美国就向澳大利亚派遣了三十万地面部队。
此外,美国还向澳大利亚运送了足以装备二十个师的主战装备,并且继续以每个月提供三个师主战装备的速度,帮助澳大利亚武装军队。当时,澳大利亚已经征召了一百八十万军人,组建了六十个正规师,并且开设了数十座训练营,预计这些部队将在二零五四年下半年完成训练。也就是说,到时候,澳大利亚至少需要六十个师的主战装备,而澳大利亚本身没有完整的军事工业,几乎所有主战装备都需要美国提供。如果澳大利亚继续扩军,还需要更多的主战装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分散了美国的军事力量。
要知道,如果澳大利亚没有受到威胁,在二零五三年底,美国就能向俄罗斯增派三十万地面部队,并且把送给澳大利亚的主战装备运送到俄罗斯,帮助俄罗斯组建相当于五十万正规军的主力部队。
此外,澳大利亚在二零五三年初就做出承诺,为西方同盟集团提供五个师。以后来的情况,这些澳军肯定会被派往俄罗斯,或者派往中东替换美军。结果是,澳大利亚当局以本土受到威胁为由,拒绝履行承诺。
由此可见,所罗门群岛战役,至少牵制了西方同盟集团近九十万地面部队。
要知道,这还是在二零五三年。
如果在二零五四年,所罗门群岛的战局继续发展下去,那么美国与澳大利亚将不得不考虑在澳洲大陆上打一场战略防御战了。如此一来,被牵制在澳洲大陆上的西方同盟集团的地面部队只会更多。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算牧浩洋想撤军,也肯定不会变成现实。
当然,牧浩洋没有想过撤军,只是觉得要么就打狠一点,要么就不要打,不应该让军人做没有价值的无谓牺牲。
事实上,到二零五三年底,所罗门群岛战役的目的就已达到,没必要打下去了。
别忘了,海军与陆战队发动所罗门群岛战役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政治上的,即让黄瀚林的承诺变得有价值,二是军事上的,即为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动的进攻打掩护,牵制敌人的兵力。
由前面的介绍就看得出来,这两个目的都实现了。
更重要的是,在牧浩洋的战略规划中,根本就没有从所罗门群岛进军澳大利亚的这个部分。
说得直接一点,所罗门群岛根本就不是进攻澳洲大陆的必经之地。
看得狭隘一些,海军与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也只是希望在这里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让美军流出更多的鲜血,从而无力守卫澳洲大陆。至于接下来进军澳洲大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在牧浩洋的战略规划中,进军澳洲大陆将是二零五四年底的事情。
到时候,中国军队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肯定会超过一万架,电动战术运输机有望达到一万两千架。扣除部署在大陆战场上的空运力量之后,海军与陆战队至少能够分到五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八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也就有能力打一场没有登陆舰队参与的跨海战役,即直接以空降与空运的方式攻打澳洲大陆。
到时候,海军要做的,只是阻止美军舰队进入澳洲大陆与东南亚之间的海域。
至于陆战队,将不再搭乘登陆战舰作战,而是直接用运输机送往战场,在澳洲大陆北部开辟“登陆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对未来地面战争的认识程度超过了戚凯威。
要知道,打到二零五四年初,戚凯威都没有完全放下以往的陆军进攻战术,没有充分利用空运的巨大潜力。
当然,这也与旁观者清有关。
在战略发展方向的认识上,特别是在新式兵器对战术影响的认识上,不太了解地面战争的牧浩洋也就不会受到传统战术思想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