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翼鹰扬-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这些年中华联邦所有的工业生产,基本上都是最大限度的采购世界自然资源。然后使用高技术、高效率的工业产品的巨额利润,来填补采购的费用。
中华联邦不缺少自然资源,但中华联邦国内自然资源开采的费用,甚至比从国外购买还要贵。
现在唐云扬的吩咐,实际的用意是在国际各国正在经历经济衰退的困扰时,再给他们增加些麻烦。
掌握了许多财团的世界上最大金融组织的主席,恰恰就是运行着中华联邦国库的“金融黑寡妇”——查尔斯·金。
中华联邦的大规模自然资源的采购,必然使那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费用升高产值降低。裁员与降薪则是工业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那么这就会促使更多的社会动荡出现。
同时期货、现货市场上,庞大的资本与自然资源的拉动,又会使整个国际金融界发生动荡。
在动荡中吸纳资本,则是查尔斯·金这个国际上所有财团都闻名色变的,金融黑寡妇最喜欢做的事情。
至于中华联邦的石油,现在就算不买一滴石油,在整个中国海底的那些蜂巢里储备的原油,也可以在战争状态下轻松的使用3~5年。
而且国内使用天然气的汽车,并不会与军队争抢石油资源。风力、水力、核能提供的电力,也不会因为石油资源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这全都是15年前,中华联邦就开始屯积自然资源的结果。现在战争里使用的自然资源并不如何缺乏。
唐云扬现在说的屯积资源,则是根据联邦的总体经济、政治、战争计划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行欧洲重建需要的自然资源。
战争财要发,战后得建的钱呢,中华联邦也并不打算让别人去挣!
像是江南水乡才有的那种雾雨洒落在琴岛,唐云扬身上的晨跑服发着一些潮气。
“这种天气不该是苏州那边才会常常出现的吗!”
进行完所有的汇报,记录完唐云扬所有的命令,跑步最后的5分钟,就是成为聊天的时段。
“大概是吧,我还真没有注意!”
这时,唐云扬的注意力,还没有从情报当中,频频提到的欧洲问题里回过神来。
艾琳娜·蓓尔可是眼睛里有神的主,立即就明白唐云扬心中想的事情。知道就算要聊天,这时也得聊聊与欧洲及战争相关的事情才好。
“看起来欧洲人不想打仗,德国的战争准备也还不够充分。虽然恶魔2号可以从德国国库里拿出更多的钱,不过那恐怕不是什么好办法吧!”
仿佛车夫一样的唐云扬,一边跑着一边回答了一句。
“是啊,德国人要在欧洲打起来。‘钢铁同盟’中的德、意、西三国,恐怕得要对付整个欧洲的力量。而我们又不能过早参战,我还真有些担心……”
艾琳娜·蓓尔不是个应急狂人,但因为他的丈夫为了中华联邦的崛起,并不介意承担这个名号。
因此她也就只好在这件事上多动动脑筋,省得夫妻之间少了“共同语言”。
“我看哪,只要美国人、澳大利亚、加拿大三国没有全力投入,‘钢铁同盟’在我们的暗中支持下对付欧洲国家,也未必是什么难事!”
艾琳娜·蓓尔随意说了一句,她并不知道中华联邦的战争计划中就有,当欧洲战争开始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太平洋战争就会适时爆发。
可她刚刚的一句话,却使唐云扬突然之间发现,按照曾经“有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样式进行,恐怕已经不可能。
毕竟现在的国际格局里,与那个时空有着本质的不同。
“嘿嘿,我们是不是该让小日本早些行动啊,只要他们动起来,那么我想你刚刚说到的那几个国家,就未必能够拿得出更多力量投入到欧洲。
我想有了这些保证,那么欧洲的战争,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难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会发生彻底的改变吗?
请看下章!
第四卷·荣耀的龙族:第二季 烽烟乱五京 第15章 适当折辱
恶魔2号——德国此刻的元阿道夫·希特勒,他背着手站在总理府的阳台上,看着天空。
原本他的心情不坏,刚刚在电视上看到威武的德国国防军的“空中军团”,以雄壮的军势,迅而又轻而易举的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
相对于德国国防军的作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这使得恶魔二号的心中,有着一各抑制的喜悦。
顺利完成了“撒旦之鹰”交付的任务,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情。诸如他这样的“工具人”,倘若“物不能尽其用”那么距离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就不远了。
“真该死,我还没高兴完,新的任务……”
虽然心里说着这种话,但他却不能不迅的进行,刚刚收到的指令。
“要给他们适当的折辱,要让他们感觉到和平来之不易,尤其要让他们感觉到,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他们付出些代价是值得的!”
这个指令不是针对别人,针对的是即将来到德国的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和英国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
也许有许多人会嘲笑这些当时进行了绥靖主义的政客,是他们过度放纵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扩张欲望。
然而倘若读读战国策中《郑伯克段于焉》那一往篇文章的话,大概就会想起里面郑庄公对其弟谋反时说过的一句。
“不庸,将自及!”
大意是,不必为了这个谋反的弟弟过度担心,野心过大的人终将会倒在自己的欲望面前。
那么当时的阿道夫·希特勒锋芒正露时,是否就可以联手其他国家制裁他呢?
答案是不可能,看看我们春秋时期的所谓合纵,如何被大秦灭掉就可以显而易见。
大家都没有切肤之痛时,并不会有人真正愿意进行忘国灭种式的抗争,都想保持实力在战国的国际社会里,伸伸腰说说大话。
这时如果再回想起当时的爱德华·达拉第、阿瑟·尼维尔·张伯伦,他们真的是那种一无是处的政客吗?
不是,绝对不是!
最少比中国历史上那些,经历了所谓“民族工业黄金10年”年代的,所谓领袖们强得太多。
最少二战开始的时候,海上的重舰或者航母里没有一艘中国的。整个世界里,飞在天上的飞机,没有一架中国造。
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他们,何时才会明白,愚昧比愚蠢更可怕。甚至他们比起那些“洋务运动”时的满清官员们,更加糊涂混蛋!
至于对他们的“适当折辱”,恰恰就是利用他们,避战以解决战争准备时间的心理,来榨取最大的利益。为德国人即将拉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提供更多可供他们利用的资源。
“适当折辱……也许我们应该保持更多的压力,才可以给他们更多折辱!”
是的在国际政局上,没有适当的实力与压力,想要给予任何人折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回过身来,习惯性的用手把时间耷拉在前额的头捋捋,这是他开始工作前的习惯。
手拽过桌子上放着的紫色电话机,这同样是一条保密的专线。经过无法接触的地下管道,一直连接到附近的“中华会馆”的地下城中。
在由那儿的电报,把消息传递到中华联邦。前面说过,在中华联邦为“恶魔二号”专门有一套政治、军事、经济顾问团。他们将替阿道夫·希特勒解决他所有的问题。
随着这些消息,从欧洲传递到中华联邦,又从中华联邦返回欧洲的时候,欧洲的危局就更加严重起来。
“相先生,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德国人已经准备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动手。据可靠消息,在捷德边境线上,出现了有5个装甲师与6个重装、8个轻装步兵组成的地面集团。
同时德国国防军的‘空中军团’,也已经转场到附近。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在地面进攻动的同时,迅攻击苏台德地区的府。又或者攻击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任何目标!”
“空中军团”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后,在中华联邦的建国战争,以及崛起过程里的历次冲突中,逐渐升级并展到今天这个模样。
“空中航母”与“空中战舰”外回空中突击师与飞行大队的结合,使战争的样式大为改观。
就连熟悉二战历史的唐云扬,已经不明白,为何现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他印象里那个,有着完全的区别。
庞大的空中投入力量,使二战当中那种大纵深作战的理念完全过时。毕竟就算人力资源雄厚到如同中华联邦,士兵数量庞大到如同苏联,也不可能防守自己国家内的每处要点。
由于这种改变,空中武力的效能,往往就能决定战争的前途。就如同德国的“空中军团”,不过是占领、毁灭城市级别的空中攻击力量,与中华联邦15ooo艘飞艇打底的,毁灭国家的空中力量相比,根本是质量上的区别。
但在欧洲,这已经是一种时代的存在。
英国人虽然紧跟着战争样式变化的步伐,但国土面积不大的他们,基本上没什么能力抵抗中华联邦的空中战略式的进攻。
注重空防,有着远程雷达与庞大飞行队的英国,当他们面对德国的空中军团时,尚还可以守得住自己的领土。
但庞大而老旧的,依然还在依托着“法兰西防线”的法国军队,就没那么容易抵抗得了这种来自空中的,高机动性打击力量。
“所以,我们不能与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军队没有做好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
由于战争的样式变化,现在的法国军队不能对德国拥有的高机动打击方式相抗衡……!”
戴高乐作为一直关注着中华联邦的法国将军,对此他有着深刻的印象。
就如同中华联邦的德国血统的将军——隆美尔写成的——《毒蜂战术》与美国将军巴顿写成的《骑士的矛头》,正体现了未来战争的样式。
隆美尔的书中讲述了一些中华联邦崛起过程中,武装冲突中的作战手段。
就他个人的看法,这种侦骑四出,一但确定目标就以高机动性的空中突击军团,群起而攻之的战术代表着未来大规模战争中,最常见的作战样式。
巴顿的《骑士的矛头》可以看做是空地一体战的升级版,他强调的是一刻不停的进攻中,坦克与低空突击力量的战术配合。
在这两种强力攻击下,曾经有过的一切战术,包括一战后形成的所谓大纵深作战,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疑惑的看着眼前的报告,虽然内心之中一个声音在告诉,这完全是一个相当正确的看法。
但他却不能如此确信这个情报,因为军队里不会有人喜欢这个看法。作为总理,他需要军方力量的支持。
同时,军队的扩大也需要更多的支持。而这种“法军过时论”固然论点明晰论据充分,可它却会带来法国人恐慌,同样也会带来更多的动荡与对政府的不信任。
瞧,虽然他是法国几乎最高的政客,可他并不能轻易决定所有的事情。
“我看这件事还得和英国人讨论一下,最少要让张伯伦明白,没有了法国那么英国也就没有了明天!”
心中有了这个决定,没有胡子的倘若化了妆就会像个老太太的脸上,流露出一些欣慰。
虽然法国与英国人不大合拍,但不愿意过早介入极有可能爆的战争,却是两个国家,以及他们的领袖们都慎重考虑过的事情。
果然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没有猜错,英国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在接到他们的电话时,第一时间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