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这是一次针对莫斯科前线而举行的专门军事会议,因而并没有海军将领在场,不知道雷德尔和他的助手们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它至少反映了一个浅显的问题,在德国元首的宏远规划中,击败甚至消灭斯拉夫民族,可要比与英国争个你死我活更为现实!
“乌尔曼将军!”元首准确的说出了这位只有过两面之缘的集团军群参谋长的姓氏,这似乎也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
“请替我转告冯·博克元帅,我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中央集团军群全体官兵的能力,我衷心祝愿他们在莫斯科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留下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后,阿道夫·希特勒和往常一样迈着大步离开了会议室。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几个人很快带着阴郁的表情离开了,剩下的人,包括两位陆军元帅和一打将军们,不一会儿就又对着作战地图讨论起来,这种讨论有时也会升级成为争论,但最终大多是无果而终的——元首的固执,已经超出了将领们的预期,也许,正走向一个许多人都无法忍受的程度。
※※※
最后几天的暴风雪,使得北方的气温降到了令人吃惊的零下30度,要知道在以往这是1月份才可能出现的温度。因此而感到艰难的不只是位于俄国前线的德军将士们,冻死冻伤的情况同样出现在防御一方。放眼整个战场,无数指挥官们都在期盼着好天气的早日到来,而统帅近4万山地步兵的迪特尔上将亦是渴求最为迫切的人之一。尽管舰队和登陆部队克服了各种困难突袭摩尔曼斯克并守住了滩头阵地,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苏军也因此而迅速东撤,但在之后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山地步兵却只向摩尔曼斯克挺进了35公里便止步不前了——糟糕的道路、令人绝望的后勤以及在正面阻击之敌,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唉!”看完来自德国后方的密电,一向精明干练的山地兵上将却皱起了眉头,他对着作战地图端详了好一会儿,这才向自己的参谋长罗克上校吩咐:“立即通知各部队,不管天气好坏,天明之后发动进攻,这次务必要拿下前方的俄军阵地!各炮兵连在进攻发起之前进行10分钟的速射掩护,具体时间等候我的命令!”
“将军……”参谋官显得很是犹豫,但那绝不是临战怯场的表现。
“去吧,执行命令!”迪特尔轻声叹道,尽管正面阻击的俄军只有大约一个师的兵力,却躲藏在相对完备的防线上,大量的水冷重机枪不说,光那几十门大炮就足以让这里的德军指挥官们眼馋了——山地行军,加上冰雪封路,整个山地军手里不仅没有一辆坦克,就连75毫米的山炮也只有二十门,人扛马背,所剩的弹药平摊下来只够每门炮30发。至于小口径反坦克炮和迫击炮,对俄军坚固的堡垒和漫长的堑壕所能构成的威胁就过于微弱了!
参谋官走后,迪特尔展开手中的电报纸,上面写着:“最高统帅部电:时间紧迫,限你部尽速配合北方舰队及登陆部队攻克摩尔曼斯克,以策应正面战场之行动!另,外交已尽最大努力,芬兰政府和军队仍拒绝越过边境进攻苏联,仅同意派遣人员协助运送弹药补给。”
白色的营帐外,风已经减弱了,雪花仍在不断的飘落,但每一片都只有指甲盖大小。持续了十多天的风雪,似乎就要停止了。
与此同时,在莫托夫斯基湾东岸,一艘巨大的战舰正借着夜幕的掩护悄然离开停泊许久的浅滩。换了平时,瓦格纳高压锅炉在运转时必然会从巨大的烟囱中排出炙热的气体,而布鲁姆·福斯涡轮机组也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直径4。7米的巨大螺旋桨在转动时亦是要发出很大声响的,然而,人们视线中、耳朵旁并没有出现这些情况,海面上只有几艘千吨级的战舰在发出沉重的喘息声……
第41章 难以跨越的距离
漫长而曲折的韦斯特峡湾,是挪威北方港口纳尔维克通往外界的唯一水路。在德国入侵挪威的战争中,2000名德军山地步兵所搭乘的驱逐舰队,就是沿着这条峡湾进抵纳尔维克,并由此拉开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纳尔维克之战序幕。
那场发生在北方的战役规模虽然不大,其进程与结果亦不足以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人都是通过这场战役头一次注意到德军山地部队,进而为这支部队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折服。从那时候起,山地兵精神就成为德意志国防军的又一象征。
时隔一年有余,一批德军山地步兵再次乘船出现在这条峡湾当中,不过和从前大为不同的是,这些步兵已经在纳尔维克度过了非常惬意的两个星期——温暖的壁炉、充足的热水与食物供应,每天只需要呆在屋子里,聊天、打牌或是闷头睡觉,这简直就像是一支从战场上撤下来休整的部队,但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无比艰险的战场!
这是一支由领航汽艇、护航鱼雷艇和运输船组成的小型船队,挪威籍的领航员与德军派驻纳尔维柯的官员共同操控着那艘不足百吨的小汽艇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一艘1935年级鱼雷艇。这种排水量800多吨的大型鱼雷艇在德国海军中属于快速机动部队,虽然艇上只装备105毫米口径舰炮一座,但2座三联装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高达35。5节的航速,使它成为一柄锋利的海上快剑,而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和复杂的峡湾更是为其提供了理想的作战场所——不过,自从欧海之战结束以来,英国舰艇就极少光顾挪威附近海域了!
三艘悬挂德国旗帜的运输船排成一字纵队,在两艘大型鱼雷艇的保护下以8节的航速缓慢向峡湾口驶去。“哈尔特马克”几个黑体大字,醒目的刷在第一艘运输船的船首一侧,这与当年著名的“阿尔特马克”号只差一个字母,可两者之间其实并无联系。
被认为间接引发了德军入侵挪威之战的“阿尔特马克”号,是一艘排水量达到2。3万吨的专业补给舰,于1937年下水,航速20。9节。在战争爆发之初,这艘补给舰被派往大西洋海域为出击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补充油料,并从那艘远洋袭击舰上接收俘获的盟军海员,后在返航经过挪威海域时,遭到英国驱逐舰分队的袭击,经过一场风帆时代式的甲板格斗之后,英军突击队救走了被扣押的船员,德国政府则将这一事件视为莫大的耻辱,而且当时德国输入铁矿砂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通过货船经由挪威水道运输,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德国攻占挪威的决心。
眼前这艘“哈尔特马克”号,是20年代中期由汉堡造船厂建造的跨海邮船,其排水量为1。2万吨,设计时的最高航速达到25节,但随着船龄的增长和机械的损耗,眼下加足马力也就能跑出20节。战前归属德意志船运公司旗下,每周定期往返于德国和西班牙之间,以运送货物为主,兼有若干客房——但通常是为追求效率而非享受的公务乘客准备。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和德国的绝大多数民船一样,“哈尔特马克”号也再未离开过欧洲海域,挪威战役期间曾作为运兵船在德国本土与挪威首都奥斯陆之间的有限海域活动,德国入侵苏联后,又再度作为运兵船往返于德国与波罗的海沿海港口之间。此次前往北方的摩尔曼斯克,可以说是这艘邮船2年多来最远的一次远航,而它运载的,是1200余名隶属于德国第5山地师的步兵以及大量武器装备。
真正的深夜,整个峡湾静悄悄的,狂啸多日的大风消失了,徐徐的风只能吹动旗帜飘拂,海面上仍在飘雪,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两个小时就能在甲板上堆厚厚一层雪。几名执勤的士兵背着步枪在船舷走动,相比于那些奋战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前线的同胞们,这些德军官兵眼下至少不用挨冷受冻。离开波罗的海驻地时未带足的衣装,也已经在德国驻挪威部队的协助下临时补齐了。厚厚的大衣虽然款式并不统一,但只要能够抵御严寒,又有什么关系呢?
护航船队行驶了足足两个小时,终于走出了深邃的峡湾,领航的汽艇就此折返回去,留下两艇三船继续向浩瀚且难以捉摸的大海驶去。
德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船刚一离开峡湾,就被十数公里外的英国巡洋舰发现了——经历了前期惨重的失利之后,英军利用自身的工业技术优势以及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增强自身装备实力,到1941年末,他们已经将性能较为成熟的实用型雷达装上海军的大部分舰艇甚至是一些巡逻飞机,而下一步,就是在所有的护航驱逐舰上也装备小型化的探测雷达。
黑暗中,两艘英国轻巡洋舰悄然向茫然不知的德国船队逼近,而在它们后方,还有一艘火力强大的舰艇作为策应。在英国本土舰队各战斗分队的作战任务中,阻截德国的运兵船是最靠末位的一项,但久违品尝胜利滋味的英国海军官兵们,迫切需要一些能够鼓舞时期的“刺激品”。
7海里……6海里……
距离在迅速拉近,但雷达屏幕上的德国船队仍没有任何变化,5个光点依然在靠近挪威海岸的水域航行,速度似乎已经增加到了12节——但,这样的航速根本无法逃脱三艘现代化巡洋舰的追击。
在6500码,也就是不足4海里的地方,英国皇家海军轻巡洋舰“库拉科”号突然打出两发照明弹,数秒之后,照明弹在德国船队上空突然绽放,瞬间便将五艘以纵队航行的德国舰船从黑暗中揪了出来。
仍隐藏在黑暗中的“库拉科”号紧接着用灯光向德国船队打出这样一串信息:“我们是英国皇家海军,你们已经没有逃跑的机会,投降或是被击沉!”
这时候,更加先进和强大的英国轻巡洋舰“毛里求斯”号已经高速绕到了德国船队前方,并以同样的方式发出了警告信号。
虽然看不到德国水兵和船员们的脸,但英国人相信,这时候他们的表情一定非常有趣。
为了增强警示的效果,同时也稍稍展示一下己方的实力,“库拉科”号舰首两座双联装的4英寸舰炮开火了,炮弹落在距离德国船队还有大约两百米的海面上,虽然没有造成任何的伤亡,却给了对面船上的德国人敲响了警钟。
“一分钟内停船,否则予以击沉!”“库拉科”号再次发出信号。
国际通用的联络方式,德国艇长和船长们不会不懂,但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灯光答复,只见三艘普通民船,包括那艘体积最大的双烟囱大船,争先恐后的朝海岸方向驶去,两艘大型鱼雷艇也在转向,但艇艏明显转向了相反的方向,在又一轮照明弹的光轮中,它们尾部的白色水痕正在明显变大!
“库拉科”号毫不犹豫的再度开火,改装成为防空巡洋舰之后,高平两用的4英寸主炮虽然在口径上有所减小,但对付一般的小型舰艇还是绰绰有余,而且双联装的配置在效率和空间方面也比改装前单装舰炮更为理想。此外,舰上12磅(76毫米)高平炮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对空和对海攻击时的火力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雷达的指引下,炮弹不断在两艘德国鱼雷艇近处爆炸,激起的白色水柱让人想起雨水浇灌后竹林中出现的春笋。虽然时刻都有被击中的危险,但两艘鱼雷艇却依然在疯狂的加速——如果它们一开始就处于高速航行状态,那么4海里只是片刻即到的距离,然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