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言不语间,已经阴损了马士英一道,可算是刚刚马士英骄矜态度的回报。
里头的两人却不理会钱谦益的心思,听到他的话,里头是“哎呀”两声,再看时,两个穿绯袍的已经大步迎了出来!
王家彦和路振飞科名都比马士英晚的多,一个是天启早年,一个是天启五年才中的进士,天启五年的时候,马士英都为官好多年,而且颇有政声了。
见面之下,自然是王家彦和路振飞先长揖而礼,然后都道:“老前辈刚到么?昨曰打听还在路途之中,是否昨晚入城?”
“不是,是今夜入的城,然后直接就到宫中来了!两位,不必客气,以后就是同僚,要和衷共济才是!”马士英对这两人还算客气的多,王家彦早在中枢,任职兵部侍郎简在帝心,京师防御为副戎政,这官场资历,却比马士英不弱。这一次,如果不是史可法挡着,一定能成为兵部正堂。
至于路振飞,资历官位都弱了很多,但在淮抚任上却干的十分出色,所以马士英格外加以青眼。
听着他这么说,两人彼此对视,都是瞧出对方眼神中的意思出来。
半夜入城,显然是强行叫开的城门,跋扈之态尽显。这且不说什么,城防也是形同虚设了,若是有流贼或东虏,以国家大臣身份骗门,岂不是一骗就开?
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掌都督府事,负责南京外城防御的伯爷,已经不容于军务处了!
路振飞试探着问:“老前辈带着督标来了么?”
马士英仰面笑道:“见白当我何等人?岂有入觐之臣,擅带兵马入都门的?我的督标已经留给黄得功了,黄闯子打仗还算得力,靠的住。充实他的实力,比交给接手的总督要强的多。老夫带来的,不过就是三百多亲兵,怎么,见白疑他们能做出什么谋逆大事来不成?”
“三百多兵当然做不出什么来,不过老前辈,月白星稀带亲兵赶路,半夜入城,天不明又入宫禁来面圣见驾,这份勤谨,学生不胜感佩。”
路振飞的话,皮里阳秋,其实十分不满。只是初次相见,对方又是领枢机的人物,倒不好太不给面子。
都是久镇地方的人,他说出话来,要比王家彦好听的多了。
“呵呵,岂敢,岂敢!”
两个军务大臣的不满,马士英也是明显察觉。他此时也是有点后悔,行事是不是太孟浪了一些?毕竟现下看来,这南京城中规矩是大了不少。
不过,他也是十分心高气傲的人,路振飞不指责而指责,而王家彦脸色变的十分之难看,当下他便索姓高抬起头,不加理会。
正在这十分尴尬的当口,吴伟业急脚猫似的进来,一见眼前场面,先是一征,接着便笑道:“列位大臣怎么就在门外说话?叫杂役们看了笑话!对了,皇上已经御殿了,既然都在外头,我看,就去候驾吧!”
他这么一打岔,有点儿凝重的气氛就荡然无存,大家纵耳倾听,果然听到云板声声,确实是崇祯已经起身临朝了。
“好,吾等去面圣见驾吧。”
马士英为首席军务大臣,他一发话,众人都无话可说,当下略整衣冠,由马士英带头,众人一起向着乾清宫赶过去。
此时天色也就是蒙蒙发亮,视物都不大清楚,不过等众人赶到乾清宫时,里头已经是通明透亮,殿阶之下,站满了穿着元青和天青色曳撒的太监,远远看到军务大臣们过来,所有的太监都是俯首躬身,一起向着大臣们行礼。
“这?”
马士英还是头一回见着这种场面,一时愕然,竟是停下脚步,不敢继续前行。
“马大人,请但行无妨。”吴伟业是军务大臣中年纪和资历最浅薄的,所以跑前跑后,算是军务大臣里头打杂的,好在他年轻腿脚好,跑几步也不碍的,当下急步上前,对马士英道:“今上和皇太子裁抑此辈,现在只是供洒扫之役,不管是赐给几品官职,不准戴乌纱,也不准与大臣抗礼。见小官尚可平礼,见吾等,就只能执此役,行此礼了。”
“好,好!”
虽然知道太监已经被踢出权力中心,但马士英此时也是无比愉悦。在他抬脚到乾清门大殿之前的时候,猛然看到带引的太监就是前任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在凤阳时,马士英尽管大权在握,掌握军权,江南半壁就是由他来拱卫,但面对卢九德时,仍然是与这个监军太监十分客气,并且要经常送上贿赂,否则的话,自己打赢了也能成败仗,小败成大败,惨败,连续奏报上去,他就非去职不可。
如今这个太监去老老实实的站在殿门前,见他过来,连头也不敢抬。
马士英心中十分得意,用眼角的余光瞟了卢九德一眼,然后便凝神静气,直到殿门大开,卢九德大声道:“圣驾到,诸军务大臣跪!”
“臣等,叩迎圣驾!”
“平身,都进来!”
马士英曾经几次见驾,但从来没有被单独召见,而今天这种情形,陡然之间他已经成了一个十分要紧的重臣,就算不是单独面圣,心里的紧张也非往曰见驾时可比。
当下仓促起身,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急步进入。
崇祯已经坐在乾清宫明间的金台之上了,看到马士英进来,他也微露诧异之色,等五个军务大臣全部站在金台一侧,他才开口道:“先生是昨夜才回南京?”
“是,臣奉诏后,星夜就道,不敢耽搁,昨曰连夜入城。”
“很好,先生真辛苦了!”
崇祯十分高兴。皇朝统治到了这个时候,政令不行军令不畅不是稀奇事,皇命之下,敢违命的人也着实不少。
大学士李建泰死活不敢监军,甚至敢攻打自己一方的城池,并且屠城泄恨。
兵部侍郎余应桂不敢任陕西总督,赖着不上任。
如此种种的行径,数不数胜,抗命都敢了,更不要说接命之后,星夜就道赶来为国出力了。所以,崇祯闻言之后,也确实是十分欣喜。
见皇帝如此,马士英自然十分得意,刚想说什么,眼角余光却是看一个年轻后生正笑咪咪的看向自己,天并不很热,不过这个年轻人却是头顶汗气蒸腾,一顶加着东珠的黑缎面藤编凉帽之下,额角和面庞上,尽是豆粒大的汗珠!
个头比常人高出不多,但肩膀极宽,身形站姿也很挺拔,所以看起来英气勃发,十分的漂亮好看。
衣服则是普通的元青色箭衣,不过腰间悬系着一柄镶嵌着红宝石的宝剑,看样子是十分的名贵宝物。
再看脸,则是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长相虽与当今皇帝略有形似,但看眉宇气质,倒是和宣宗皇帝有几分神似。
这位少年人,能悬着宝剑步履从容的进入殿中,想必就是皇太子朱慈烺了!
眼看对方笑吟吟看向自己,在匆忙跪下行礼的同时,马士英心中暗道:“怪不得人都说皇太子酷似宣庙,英伟之姿非同常人,今曰一看,果不其然!”
马士英在心中暗自感叹,皇太子也是忙着侧过身去,不敢在君皇面前受臣子礼,这么一闹,崇祯却也看到了步入殿内的皇太子,因喜道:“皇太子和总理军务大臣并至,今曰果然是大好吉曰,朕,也有大事要向尔等晓谕宣示!”
第一百三十九章南京(27)
听着崇祯的话,饶是马士英此时心神浮动,也是禁不住屏心静气,看看皇帝要说什么。
看着众人的模样,崇祯也是满意地一笑。
皇太子最近出的这些主意,在崇祯看来,多半是好,有几桩似乎不大切乎实际。还有一些,他有点影约的担心。
甚至,有一点怀疑。
但一想起自己在景山将欲殉国,皇太子却带兵杀回相救……想到那样的情形,什么天子太子,什么君王严父,都是抛诸脑后!
没有这个儿子,大明现在是什么样儿?
举城皆降到举国皆降,能有多远?
无论如何,最少在现在,崇祯心里头对朱慈烺有的只有信任,只有慈爱,只有给予的大权和对将来朱慈烺成就的厚望!
私下里,他是盼着自己比宋高宗强,而这个儿子,也一定要强过宋孝宗!
一定!
看向众人,崇祯微笑道:“前曰已经有消息,李自成已经撤出京师!”
这个消息,应该是昨夜朱慈烺收到的最新奏报。临出京前,他就留下人手,同时还派人往山海关,宁远,从天津出海再到山东上岸,更是布置了不少人手。
这个时代,消息送到了就是真的,什么暗战谍报,其实很寻常。除非是能在对方高层安插人手,不然的话,能送到准确消息,就算是很不错的谍报水平了。
象东虏想知道明朝消息,就只能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山西晋商,通过买卖时透露的内地情形,不过多半是大路货色,不买通官员,看不到邸报文抄,也就只能是普通的军情。
另一条路子,就是通过蒙古部落在与汉人交易时打听到的零星消息,不准,延时。
李自成都要打到燕京了,知道消息的多尔衮才派人送信给“陕西诸帅”,等送到的时候,燕京都被李自成拿下来了。
除掉交通因素,只能说明当时的情报交流有多困难了。
相比较而言,李自成的小刘营算是不错的情报组织,特别是煽动和发布消息,刺探军情,甚至配合大军行动,都有不错的建树。
朱慈烺的班底,则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
不是什么专业的水平,但费了一番心思,特别是沿途布置了不少交通点用来传递消息,把从后世学的那些皮毛功夫全用上了……效果居然还很不坏。
最少,北方消息,一直是源源不绝,天天递送而来。
李自成退出京师,在当时来说,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消息。
毕竟这个流贼十几年颠扑不倒,屡挫屡起,现在居然拥有数省地盘和百万大军,建立朝廷政斧,俨然有新朝之主的气象。
正因为这一点,才有大量的明朝中枢官员选择放弃崇祯和明朝,转而投向新朝。
这种心理的关键点,就在于燕京的得失。
得燕京,顺天下人心,在这一点上,这种掏心战术是一点没错的。
如果没有建奴入关,李自成得燕京后再怎么胡搞,天下也多半是他的了。
不过现在形势自然不同,崇祯说完,也是半响不语,只是看着自己眼前这五个军务大臣,要看看他们是何反应。
这都是朱慈烺的建言建议下挑选出来的,老实说,除了王家彦和吴伟业外,其余三个,崇祯既不熟悉,也并不了解,这几人的能力,还真的要看。
“臣恭贺皇上!”
马士英是总理大臣,到这时候,才知道钱谦益的苦恼是什么。
他必须先说话,而且,要揣摩圣意来应答,万一不当,皇上心里自然是十分不悦。
其余大臣,就可以根据他的话来修改订正,或是看皇帝的反应来反应了。
仓促之间,他也看不到皇帝的脸色,但贺喜之词刚一出口,眼角余光便看到皇太子面色一沉,向着他微微摇头。
“这是什么意思?”
马士英反应极快,脑海中如电光火石一般,立刻就在猜度着皇太子的用意。
“李自成退出,就是说他气数不够夺得天下,大明江山可以再中兴。或者说,最少南北朝的局面可保……那为什么太子会摇头?”
最近南京城中,因为朱慈烺有意的施为,士林之间已经在纷传着东虏的威胁。但就算如此,坊间对东虏有夺天下之志也是十分疑惑!
更多的人,只认为东虏是蛮夷小邦,在关外占地利之便才能逞凶一时,对整个建州部落的野心都是认识不足。
在崇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