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农民-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朝不知多了倍。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zhan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两百多公斤。
当看到农民还在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落后的平展型主要品种时,孟有田不可抑制的产生了育种的冲动。这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种使命感在做怪。这个想法已经被他付诸实施,当然,这是他一个人心里的秘密。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北方一年只种一季的情况下,将会变得更加漫长。连他也不知道是三、四年,五、六年,还是十几年,再说现在面临的局势会对他的育种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心里也没有底。但是,难道因为鬼子要来了,便什么也不干了,难道因为怕鬼子烧房子,便要露宿野外不成。人既然还要活下去,有些工作就是干比不干要强,早干比晚干要好。
按理说,孟有田在农技推广站工作,但育种并不是他的专业。可有一条,杂交的原理他懂,说到底,育种是个艰苦、长期的工作,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才有可能找到高产的组成。孟有田首先选择了玉米和高梁两种作物,院子里的菜不种了,左边是二十几棵玉米,右边是二十几颗高粱,填土施肥,侍弄得非常上心,为此也落了春儿几句埋怨。而且他将各家挖地道的土都用车运到了村外十几里外的沟掌里,想在乱石堆里创建一个梯田,也是为了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还有一个不容易被破坏的实验场。为什么选这两种作物,他也是经过了仔细考虑的,首先这两种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相对要低,再者就是产量高,现在可不是考虑吃好吃坏的时候,而是吃得上吃不上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玉米种植大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而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的主要品种是平展型的。什么叫平展型玉米品种?这种玉米的叶片是平展型的,玉米是高秆作物,叶片长出来以后平展,平展以后又下垂,造成的结果就是互相遮光,株数少。要想高产,就要增加每亩的株数,密度加不上去,产量就不行,而选用紧凑型玉米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紧凑型玉米叶片则是朝上冲的,透光性非常好,适合高密度种植。
这就是掌握了先进理论的好处,省去了很多摸索、研究的过程,直接走最快速、最合乎道理、最接近成功的捷径。要知道,选育株型紧凑、光合利用率高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这即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是对传统育种理论前所未有的挑战。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由李登海培育成功中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种——“掖单2号”。这是什么概念,一九三九年到一九七九年,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如果孟有田还研究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他太弱智了,或者说,他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幸挂掉了。
孟有田虽然有决心,有毅力,但现实条件的艰苦和简陋还是让他觉得任重而道远,当时农民种的玉米品种主要还是普通农家种子,一亩地也就打二三百斤,而小麦一亩地能打四五百斤,大粒的产量竟然还不如小粒的。要知道,在后世玉米的高产纪录可是亩产吨粮哪!差距如此之大,更让孟有田增加了一种责任感。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对这句话,孟有田是坚信不疑的。
然而,现在育种最大的问题便是种质资源严重缺乏,村边的土地孟有田基本都走遍了,是不是再往远的地方走一走,也许有不同于吉祥镇的植株和变异的种质。
这个念头一旦在脑海里形成,就总是挥之不去,就象一个小孩子眼馋橱窗里的玩具似的。当他认为村子里的工作已经安排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犹犹豫豫的把自己想法看诉了春儿。
“兵荒马乱的,你还是在家里比较牢靠。”春儿明显不同意孟有田的想法,女人吗,总希望男人能平平安安的,牵肠挂肚的滋味在孟有田受伤的时候已经尝到了,她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彷徨和无助。
第六十三章 离家
更新时间20091019 20:07:16 字数:2033
看见孟有田的眼神黯淡下去,春儿又觉得于心不忍,便改口说道:“你要真想出去,那也不能一个人,总得一群人,才让人放心。要不你就在有自卫队的村子里转悠转悠也行。”
孟有田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就先在周围的几个村子里转一转,以后如果形势稳定,再走的远一些。”
“我陪着你。”春儿呵呵一笑,很郑重的说道:“别小瞧人啊,你给我的那支枪,我已经摆弄熟了,碰见坏人,保证能帮你一下。”
那支枪也就是九龙堂从李大鸿家抢来的那支八音子,孟有田存了私心,一直藏在地洞里。成了亲,才拿出来给春儿,在被窝里热乎够了,便教她上子弹,瞄准,扣板机,也算是一个乐趣,没想到现在春儿倒拿这个来堵他的口。
“还是不要吧。”孟有田挠着脑袋苦笑道:“我一个大男人在外边没什么问题,你一个女人就不同了,再说,长得又好看,本来没事也容易出事了。”
“那我脸上抹上锅灰,穿得再破一点。”春儿执拗的说道。
“那也不行。”孟有田摇头道:“家里怎么办?这蛆呀,鸡呀,菜呀,庄稼呀,让谁照顾,也只有你才能照顾得好。”
孟有田又说了不少好话,春儿总算是答应不去了。这边搞定了,他又和杨荆云和老赵头说了一下。两个人都不懂啊,可见孟有田态度很坚决,而且村子里的事情也都安排得很好,也只好叮嘱一番,然后同意了。老玉保那里却着实费了些口舌,外面世道乱,老人不放心也在情理之中,孟有田好话说尽,加上春儿也帮着他解释了几句,老人才总算默许了此事。
天晴了。雨后的早晨分外爽快。大地散发出潮润清凉的气息。太阳出来了,照耀着一片新生气象。
经过几天准备的孟有田在春儿送别下走出了村子,他背着个小包袱,头上裹着毛巾,春儿又细细的叮嘱一番,才用依依不舍的目光送着他踏上了大路。直到很远,孟有田回头望去,还能看见春儿站在那里没有离去,不禁心中暖暖的。
天空是清水一般的澄清,田野里是将要成熟的庄稼,黄的高粱穗子,白的荞麦红梗上的小花,浅红的苞米须子,看起来赏心悦目。
这是本村的地界,庄稼地是那样的熟悉,孟有田可是经常下地为村民们提供指导,眼见着今年成熟在望,丰收在即,心里高兴之余,也有些隐忧,那就是即将面对的战争。据他的记忆,日本鬼子应该是三八年武汉会战后才开始陆续调回兵力真正巩固占领区并向农村伸出侵略之手的。在这之前,日军主要是盘踞在大、中城市和交通要线上。这么算来,他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了,以后可是要边躲鬼子边搞研究了。
一想到漫漫难熬的八年抗战,孟有田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抬脚踢飞了道上的土坷垃。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孟有田奇怪的回过头去,愕然发现谷雨撒腿如飞的追了上来,不由得心中一惊。赶忙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没,没出什么事情。”谷雨喘匀了气息,咧嘴笑道:“姐夫,带上我吧,我和爹和姐都说过了。”
孟有田疑惑的盯着谷雨的眼睛,直到他心虚的低下头,他笑着拍了拍谷雨的肩膀,说道:“回家去,等你再大点,我就带你出去。”
“不。”谷雨执拗的说道:“这事,我已经让铁蛋晚上告诉我姐了,这么回去多丢人,好姐夫,你就带上我吧!”
“丢人事小,让家里人担心才是大事。”孟有田语重心长的说道:“快回去吧,你该懂事了。”
“不。”谷雨眼睛里亮晶晶的,强忍着眼泪,“你就是把我送回去,我也要偷空再跑出来找你,除非天天把我锁在家里有人看着。”
孟有田很头痛的咧了咧嘴,这样的半大小子心理最是逆反,离家出走这样的事情也多出在这个年龄上。他又耐心的说教了半天,谷雨脑袋一歪,脖子一梗梗,那个样子,安上条尾巴就成驴了。
没办法,孟有田对小舅子真是没辙了。倒是能把他送回去,可象他说的,谁也不能天天把他锁在家里看着。自己转身走了,这小子没准真能偷偷跑出来找他,路上没人照顾,反倒更加危险。
万般无奈之下,孟有田只好答应下来,并且与谷雨约法三章,不能贪玩离开自己,不许跟人吵嘴打架,一切行动听指挥等等。不过,他一答应下来,谷雨乐得直蹦高,他说的这些能听进去多少,可就不好说了。
………………………。
送走了小老婆孟玉娇,李大鸿独坐太师椅,高兴之余也是胡猜乱想:要是人家有家眷,那不就不大好办了。于是又坐卧不安起来,觉得再没办法可想的时候,就把太师椅两边的扶手一拍,自言自语道:“千里居官为吃穿,钱大买钱二跑,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样自我安慰着过了些日子,小老婆那边还是音信皆无。李大鸿这下可真有点发急了,他生等不得熟,心里象猫抓般难受。这天,他吃过早饭,拉出骡子,备上牛皮骑鞍,就奔卧虎庄而去。
李大鸿心里着急,这一路上便紧催骡子,连午饭也是草草吃了张烙饼,又继续赶路。直到下午三点多钟,他才赶到了卧虎庄。在庄外,他看见不少士兵在外提抢抬炮打野操,还有的在村边追赶着村民的鸡儿。看,这军队,气势有多大,论枪炮,村里的自卫队还不够给人家提鞋哩。
想到这里,李大鸿心窝里都觉得发痒。他好象看见小老婆已经跟杜世雄滚的火热,不觉得腰杆子一挺,心胆气壮,暗里念叨着:“谁要是再敢跟我要合理负担,再要我吐粮食,就派兵剿他全家。”他得意的甩开缰绳,在骡子前膀上抽了两下,飘洒洒就往前走。
第六十三章 搬兵
更新时间20091020 12:10:23 字数:2031
刚走到村边,便看见拦路横着一个卖花生纸烟的挑子,两个当兵的正跟一个老汉吵嘴。李大鸿跟瞅着是过不去,勒住缰绳,喊道:“挑开,让道。”
老汉正要去担开挑子,一个士兵一把揪住他的胸脯,照脸“啪啪”就是两耳光,另一个士兵把一大包花生皮举到李大鸿眼前,问道:“老乡,花生皮能不能吃?”
这阵势,李大鸿一看就明白了,他一面下马,一面嘻嘻哈哈的笑着说:“买花生是为了吃花生仁,谁买花生也不是要吃皮吗!”
那两个士兵理直气壮,冲着老汉说道:“我们当面看着你,非吃了不成!”
李大鸿拿出他多年当村长的架子,凭官论事的对老汉说道:“你不能不讲理嘛,你卖给弟兄们是吃的,连你都不能吃,这话能说得过去吗?要不,你吃了,这份钱由我掏。”
老汉气得身子直颤,一脸哭相的央求道:“我一家老小六口,就靠我这……”
李大鸿挺和气的说道:“你不要给人家东拉西扯。要我说,你把这花生皮回一下,照数给弟兄们称上花生不就结了。要不,你就给人家退钱。两样由你挑,这还不行?”
老汉想了一下,一合计,大概给花生还是比买花生皮要合算些,便苦着脸称了两秤盘花生,然后担开拦路的挑子。
孟人臣家的门第,比起李大鸿家还气派。高门楼大瓦房,大门座北朝南开,临街一溜卧砖到顶的北大楼,还是五脊六兽。房檐下挂着四五面金字大牌,左右还有两根通天旗杆,门上一对大石狮。
李大鸿下了牲口,手拉缰绳,来到门口,跟两个把门的士兵好言好语的说话。这里从里边走了一个大汉,挎着盒子枪。李大鸿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