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心理控制术 >

第37章

心理控制术-第37章

小说: 心理控制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里设想一幅卡通一样的画面,想象他有超人般的身体,以典型的超人般的姿势站立,胸部向前挺着,子弹打到身上原方向弹回,在风中张开双臂飞翔。

怎样消除过去的情感伤疤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前述的三条原则,使自己免于情感伤疤的伤害,对感情上的打击有个免疫力。但是,过去形成的老的情感伤疤(过去的伤害、妒忌以及对生活的不满)该如何消除呢?

一道情感的伤疤一旦形成,就只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像消除肉体的伤疤一样,通过手术消除它。

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整容

要想消除过去的情感伤疤,你自己就可以做手术。你必须成为自己的外科医生,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整容。其结果将是你获得新的人生、新的活力,再次找到安宁和幸福。

我们说对情感整容和运用精神手术时,其实并不仅仅在打比方。

旧的情感伤疤是不能医治或用药物治愈的,而必须将其“切除”、完全拿掉、斩草除根。许多人采用各种各样的药膏和止痛膏来医治感情上的旧伤口,但却根本不起作用。他们自以为应该放弃公然的人身报复,但应该在许多细小的方面把怨气“发泄”出来或“扯平”。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妻子发现丈夫对她不忠的丑行。她根据自己牧师以及精神病学家的建议,同意原谅他。于是,她在丈夫面前闭口不提这件事,也不离开他。从表面看,她的一切行为都表明自己是个忠心耿耿的妻子。她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千干净净,每顿饭都准备得香甜可口,其他事也做得井井有条。但是,由于心已经冷了半截,而且又通过行动“炫耀”自己道德上的高尚情操,所以她最后很微妙地从许多方面使自己陷入了苦境。丈夫发牢骚时,她就回答:“哦,亲爱的,我确实原谅了你——但我却无法忘掉。”她那“原谅”对丈夫来说如鲠在喉,因为她老是觉得这样做证明自己在品行上比丈夫高洁。如果她拒绝这种原谅并离他而去,可能给他的印象更好些,而她自己也会更幸福。

原谅是一把能消除情感伤疤的手术刀

“‘我能原谅你;但我却无法忘掉’其实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表示‘我不会原谅你’”,亨利·沃德·比彻说。“原谅应该像一张作废了的便条——一撕两半、付之一炬,以至于无法再拿出来示于人。”

真正的、诚恳的、彻底的、被你忘掉的原谅就像一把手术刀,能将旧的情感伤口割开,排光里面的脓汁,使伤口愈合,再把疤痕组织剔除。

不完全的、半心半意的原谅所起的作用,并不好于不完全的脸部外科手术所起的效果。而当成某种义务的“虚假的原谅”,其效果还不如“虚假的”脸部手术。

你不仅要忘掉对方的错,也要忘掉自己的原谅。如果你记得并时常想起自己的原谅行为,它就会再次感染你努力想麻木的伤口。如果你对自己的原谅过于自豪,或者老是想起它,你就很可能觉得别人因为得到你的原谅而欠你什么。你原谅他的一笔“债”,但在这样做的同时,又导致他欠下另一笔“债”,就像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每两个星期作废一张票据,却又开具一张新的票据一样。

原谅不是武器

关于原谅这个问题,存在许多常见的误区,而原谅的治疗价值之所以没有得到众多的公认,原因之一就是很少有人尝试真正的原谅。例如,许多作家对我说,我们应该原谅自己在某些方面得不到“补偿”,但很少有人建议我们原谅自己失去了不少快乐。还有一种错误认识就是,原谅使我们处于一种优越地位,或者作为一种战胜对手的方法。这种思想在许多油腔滑调的短语中体现出来,如“不要只想着‘报复’——原谅对手,你就‘超过’了他”。坎特伯雷前大主教蒂洛特森告诉我们:“更辉煌的胜利并不只是从心理上战胜对方,而是远不止于此。当伤口在对方身上已经出现时,仁慈就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了。”这恰恰就是在说:原谅本身可以作为报复的有效武器。然而,带有报复心理的原谅是没有真正疗效的。

具有真正疗效的原谅会将对方的“劣迹”切除、根除或剔除,就像它从来没有发生一样。只有这种原谅才有手术刀的效果。

不要“舍不得”,就当你的胳膊生了蛆

首先,我们必须把过去的错误(尤其是我们自己对错误的谴责)看成是不想要的东西而非想要的东西。任何人在同意切除一条胳膊之前,都要首先做到将这条胳膊看成是他不想保留的东西,而是值得放弃的不想要的、受到损害的、会带来威胁的东西。

在脸部整形中,不存在局部的、尝试性的或不彻底的治疗方法。疤痕组织需要完全地、彻底地切除,伤口需要在干净状态下才能治愈。术后要悉心照料,看看脸上的每一个细节会不会恢复原貌,变得像受伤之前、像伤害从未发生过一样。

只要愿意.你就能做到原谅

想让原谅具有治疗效果并不难,唯一困难的就是你一定要有放弃或解除谴责感而毫无保留的愿望(即将债务一笔勾销的愿望)。

我们发现原谅难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喜欢谴责的感觉。我们从护理自己的伤口中,会得到一种反常的、病态的快乐。只要谴责别人,我们就觉得比别人优越。谁都承认,人在同情自己的时候也有一种病态的满足感。

原谅的缘由至关重要

从具有治疗效果的原谅中,我们勾销了别人所“欠”的债,倒不是因为我们决定大方起来、施人以恩惠或者从道德上讲是个超人。我们取消债务、给它贴上“无效”的标签,倒不是因为我们让别人为错误付出了足够“代价”,而是由于我们开始认识到这笔债本身就不合法。只有当我们能够发现(并从情感上接受)自己现在和过去都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时候,这种谅解才有治疗效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谴责或憎恨别人。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午餐会。这次午餐也有许多牧师参加。原谅的话题自然浮出水面,之后,话题便具体到了耶稣所原谅的那个不贞的女人身上。我认真地聆听了大家的讨论,了解了很多关于耶稣为什么能“原谅”这个女人、他是怎样原谅她的、他的原谅为什么对当时指责她的教堂神职人员是一种指责,等等,等等。

耶稣并没有“原谅”那个不贞的女人

我极力控制自己不要指出“耶稣其实根本没有原谅那个女人”这样的话,从而让这些先生们大吃一惊。在《新约全书》中,似乎没有任何一处描述中使用过“原谅”这个词,甚至连一点暗示也没有。而从给出的故事情节中,也不能合理地推断出这种事实。我们只是读到:当那个女人的原告离开后,耶稣问她:“一直没有人谴责过你吗?”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说:“我也不谴责你。走吧,不要再作孽了。”

如果不首先谴责别人,你就谈不上原谅他们。首先,耶稣从来没有谴责过这个女人,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可原谅。他识破了她的罪孽或错误,但并没有觉得应该为此就恨她。关于真正原谅的好处,你我在事后所看到的,耶稣在事先就已经看到了:当我们由于别人有错而恨他们时,当我们谴责他们时,当我们把人的类型与行为的类型混为一谈、因为别人犯错而将其归入某一类人时,或者当我们从精神上认为别人必须“还”我们一笔债、然后我们才能恢复友善面孔以及从感情上接受他们时,我们就在犯错误。

你是否应该这样做、是否必须这样做、是否可以这样做,这些问题都超过了本书的研究范围,也超越了我的研究领域。作为一名医生,我只能告诉你,如果你真正原谅了别人的错,就会幸福得多、健康得多,就会得到更多的内心安宁。不过,我还要指出,具有疗效的原谅真正就是如此,而也只有这种宽容才能真正起作用。如果原谅的含义远不止于此,我们也许就没有讨论它的必要了。

不仅要原谅别人,也要原谅自己

给我们带来情感创伤的不仅有别人,我们多数人也自己伤害自己。

我们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责、懊悔、遗憾。我们用自我怀疑来压制自己。我们用过分的愧疚让自己难过。

从情绪上讲,懊悔和遗憾是指回到过去的生活当中。过分愧疚是指我们希望把过去做错或自认为做错的事再做正确。

当情绪帮助我们对眼前的现实环境作出正确回应或反应时,我们才算正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它。由于人无法生活在过去中,因此我们从情绪上讲无法对过去作出正确的反应。就情绪反应而言,过去的一切只能写出、封存、忘却。过去的一切可能会让我们脱离人生的正常轨道,但我们不必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采取“感情立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方向和眼前的目标。

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努力是错误的,否则就无法纠正前进路线,使“掌舵”或“制导”成为不可能。但是,因为犯了错而自憎或自责,只能于事无补,甚至具有毁灭性。凯斯西储大学曾对“愧疚”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报告发表在《读者文摘》(1997年9月刊)上。研究发现,普通人每天要花两个小时用于愧疚!这其中多数都是对当前时刻的愧疚:工作中的女性为上班时不能待在家里陪伴孩子而愧疚,接着又愧疚如果下午和孩子一起待在家里,又无法完成本职工作;如果儿女因为年迈体弱的父母而心力交瘁,又为自己时常有些脾气暴躁而愧疚;出差在外的管理人员为错过女儿参加的学校朗诵会而愧疚。

如果你不能用宽容和豁达的眼光看待眼前和过去,就无法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未来。这并不是说对待任何事都像过眼烟云。责任感很重要。但是,我们所称的“内心的批评家”比其他批评家都强大得多,以至于必须对其严加管束,不让它去践踏我们的自我意象。

有一次,在向奥克拉荷马一所监狱的许多服刑人员发表完演讲之后,我离开时认识到:在这里,我与抢劫犯、杀人犯、犯下可怕错误(有些犯人甚至反复犯同样的大错)的人为伍,然而,他们当中多数人却不像外界的人那样经常责备或惩罚自己,更不用说人一生中的严重失足有99%都是由诚实的、道德的行为组成了。入狱的犯人找律师、争取自己在狱中的权利,这都很常见,而许多优秀公民却仅仅通过过度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惩罚,剥夺自己不可让渡的、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当我们驾车驶过监狱巨大的混凝土高墙、墙顶一层层带刺铁丝网以及塔楼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时,我禁不住想:许多人建造了比这些更加森严可怕的心灵监狱,然后将自己锁入其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过去的“罪孽”。我对罪孽一说不是特别相信,但是,如果真有罪孽,那是指人们在用自己宝贵的光阴,为过去犯下的错误而惩处自己。也只有人才会犯下这样的错。

你制造错误,但是错误不应造就你

在思考我们自己的错误(或别人的错误)时,我们的依据是自己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不是依据把我们变成了什么。这样思考比较有益,而且也现实。

我们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把行为与自我混为一谈,错误地得出结论:由于我们做了某件事,这件事便成了我们的特点,使我们成了某种特定类型i的人。如果能懂得所犯的错误只涉及我们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