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舜英虽然一向不爱说话,这会儿也激动的脸颊发红:“大姐,你说,会不会有鱼儿从水里跳出来?”
温琼华也兴奋的扒着窗户看,四婶娘简直忙不过来了:“琼华,别露出脸!这会儿岸上的人还能瞧见咱们!你可要小心些!舜英,别站在门口,先关上门。舜颜,别扒着桌子,一会儿桌子都要被你扒翻了,看上面的东西砸伤你!老太太,您感觉还好吧?有没有晕船?我带了薄荷膏,您含一点儿?”
等过了三四天,姐妹三个的兴奋劲儿终于下去了。温琼华还好,不晕船,只觉得船晃的太厉害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温舜颜和温舜英则是有些晕船,一个天天吐,一个头晕晕,一个个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来。
又过了四五天,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了,天天掰着手指算还有几天才能靠岸。倒是老太太,虽然身子最不好,但是意外的适应船上的生活。
二十多天之后,几个人终于到了江南,温思华早就收到了信,一大早就带了人在码头守着。见到挂着温字旗的船,立马瞪大了眼睛,领着几个婆子小厮开出一条路来。
“祖母!”等看见温琼华和四婶娘扶了老太太出来,眼圈立马就红了,老太太看见很久没见的孙子,眼圈也跟着红,温琼华赶忙劝道:“可别在这里哭,思华都是男子汉了,在在外面哭多丢人啊,祖母又不能长时间站着,咱们先回去。”
温思华赶紧点头,侧身露出身后的马车,先扶了老太太上车,又扶了四婶娘,最后是温琼华。行礼之类的东西,自有船上跟来的张妈妈和巧妈妈,以及程妈妈安排。
院子也早已经收拾好了,不是温琼华之前给的那个庄子,那个庄子是在城外,虽然距离学院近,但是住在城外不太方便,于是温思华又重新在城里买了三进的院子。
方续领了人在院子外等着,瞧见当先骑马的温思华,立马转身朝后面的婆子吩咐:“大厨房送了热水到各个院子里,还有鱼汤。”
144、江南
第二一大早老太太就起身,还非得叫醒了温琼华,可怜姐妹三个,好不容易脚踏实地了,又不适应了。半个晚上没睡着,起床之后眼圈一个比一个黑。
四婶娘一边给老太太端上了银耳汤,一边笑着问道:“老太太今儿起的这么早,是有什么事情吗?”
“要去拜访一下学院的院长,还有思华的先生。”老太太喝了一口汤,这才含糊的说道,温思华愣了一下,温琼华也跟着愣了一下。
老太太看了一眼温思华,才笑着说道:“按说拜师礼都是要长辈们出面的,那时候……”顿了顿,老太太脸上有几分愧疚:“既然这次来了,就拜访一下思华的先生,刘妈妈呢?”
这个刘妈妈,和之前的那个,已经不是一个了。之前的刘妈妈年纪大了,她是老太太的陪嫁,岁数自然是和老太太差不多的。去年生了一次病,老太太就让她在家里休养了,平日里没事儿了,才让她到侯府陪着自己说说话。
代替刘妈妈的,是刘妈妈的儿媳。
这会儿听见老太太召唤,正在外面守着的刘妈妈赶紧进来:“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将我给你的那两张礼单拿出来,然后将那单子上的东西准备好,一会儿我们要出发去学院。”老太太笑着说道,刘妈妈赶紧应了一声。
四婶娘推了一把温思华:“你还不赶紧派个人去和你先生说一声?”
温思华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站起身到书房去写帖子,准备一会儿自己亲自送过去。老太太喝了半碗粥,又对温琼华说道:“你也去吧,院长和先生都是思华的长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是晚辈,去拜见一下也是应该的。舜英和舜颜就不要去了,你们两个不是跟着你们大姐学了怎么管家吗?你们就留下来,将咱们带来的东西布置一下,然后安排一下咱们明儿要去哪儿。”
温舜英和温舜颜第一次接到这种大任务,两个人都有些忐忑。四婶娘笑着安慰道:“别担心,有什么不明白的,多问问管家,思华之前不是说了,这院子里的管家,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吗?肯定是对江南十分熟悉的,咱们是来游玩的,你们多问些这方面的事情就行了。”
温舜英点了点头:“好的,那咱们出门要带的东西……”
老太太点了点头:“都交给你们,我就只管出来玩就行了。”
“祖母,四婶娘,大姐,你们放心,我和三姐一定会好好完成任务的。”温舜颜倒是积极的很,兴奋的应了下来,差点儿连早膳都不愿意用了,恨不得立马出来安排事情。
等用过早膳,老太太和四婶娘,以及温琼华照旧是坐马车,温思华和方续则是在外面骑马。一行人绕到学院后面,直接从后门进去的。因着这次过来不是入学,而是要拜访,所以走正门是不太合适的。
温思华先带了众人去见院长,老太太准备的礼物还是很拿得出手的,名家画作,名家字迹,以及两方贵重的砚台和陈墨。也因为这些年方家对温思华帮助很多,所以,老太太顺便也给方续准备了礼物,所以给的东西,都是双份儿的。
院长是个胡子花白的老伯伯,夸赞了温思华和方续几句,就陪着老太太去拜访了温思华的先生。温思华的先生不过三十多岁,穿着一身青衣,很是儒雅。
送走了院长,回头老太太就是一个大鞠躬:“这些年,思华多亏先生教导了,我老太婆感激不尽。”
“哎,老太太快快请起。”那先生惊了一下,赶忙过来将老太太扶起来:“思华是我最看重的弟子,我教导他是应当的,思华也是有这个天分的。”
“不管怎么说,都是我老婆子的错,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老太太是又想到了温瑞言,沉默了一会儿才勉强笑道:“我以前又只觉得,只要孩子活的好好的就行,就没有太注意过他的功课,还请先生多多见谅。”
拜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光是要长辈在场。拜师和联姻相比,几乎是差不多一样重了,甚至有事情,比联姻更可靠。拜了师之后,按说,两家人是应该经常走动的,过节送节礼什么的,这还是一般的程序。
而温思华,拜师的时候温家没一个人出面。拜师之后,每年的节礼,也都是温思华自己听从外祖父的,或者是跟着表哥学,自己准备的节礼。
“之前怠慢了先生,还望先生不要和我这个老糊涂计较。”老太太很有诚意的赔罪,那先生笑着扶了老太太:“老太太这话可折杀我了,思华的情况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我并不是很放在心里,我看重的是思华这个学生,并非是思华身后的家族,老太太并不用太放在心上。”
饶是老太太做好了被不待见的准备,依然有些脸红,这话可真是够打脸的,你侯府做事不地道,不将我的弟子当成一家人看,我又何必在乎你侯府的态度呢?我的弟子就是温思华,我也只看重温思一个人的表现。
“老太太快请坐吧。”那先生也是个大度的,只讽刺了一句,就收敛了情绪,伸手请老太太坐下。顺便吩咐温思华去泡茶:“这两位是……”
“先生,这位是我四婶娘,我爹娘过世之后,四婶娘也很是照顾我和姐姐。”温思华端着托盘过来,赶忙介绍道:“这个是我大姐。”
先生和四婶娘没什么要说的,倒是夸奖了温琼华几句:“之前总是听思华提起他的姐姐,原本还想着他是夸大其词了,现在见了,才觉得他说的很对,温姑娘果然是钟灵毓秀,端庄贤淑。”
“先生过奖了。”温琼华赶紧红着脸行礼:“先生大才,这些年,多谢先生照顾思华。”
客气了两句,老太太又咨询了一下温思华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以及在学院里的生活状况,再次对先生表达了十二分的谢意,然后才送上了礼物。
先生也没推辞,直接让温思华将礼物抱到书房去了。随后又笑道:“你们初到江南,不看看江南的风景实在是可惜了。思华这几日也不用来学院了,让他陪着你们到处走走吧。”
老太太有些犹豫:“不会耽误了思华学习吧?”
“不会,思华年纪还小,并不用十分刻苦,慢慢来就行了。”先生摇摇头说道,温思华赶忙行礼应了下来:“多谢先生,那我明儿起就不过来了。”
先生摸摸胡子:“虽然你不用来上学了,但是功课还是要做的,你自己自觉些,大字一日十张,十天写两篇文章,这几日你要跟着老太太一起逛的吧?”
温思华点头,先生继续说道:“既然这样,那你看风景的时候,也别浪费了,一日一首诗,总共十首,每日的功课都要让方续带过来,知道吗?”
温思华苦着一张脸,缠着先生耍赖:“先生,每日写一首诗会不会太多了?写诗是要灵感的,我到时候万一没有灵感,瞎拼凑了一首,那岂不是浪费纸张吗?三天一首好不好?”
先生斜睨着他:“科举的时候,你觉得考官会让你等到灵感来吗?”
温思华瞬间漏气,连身形都矮了一截儿:“那大字,能不能两天写一张?”
先生冷笑了一声:“要不要在科举的时候考卷都写一半?”
温思华身形更矮了:“一篇文章?”
先生不说话了,直接从身后摸出来一个东西,长长扁扁,以温琼华的猜测,那应该是戒尺。温思华瞬间抖了抖身子,立马站直:“先生,我肯定会完成任务的,一天一篇大字,一天一首诗,五天一篇文章。”
先生笑的很和蔼:“我现在觉得,这些太少了,你平日里很是用功学习,很是勤劳,想必就是放假在家,也会将学习放在心上的。既然如此,每日里再做两道明算题,我每日里会让方续将题目带给你的。”
温思华愁眉苦脸,却不敢再讨价还价。目睹这一场师生对决的老太太和四婶娘已经是目瞪口呆了,唯有温琼华微微有些心酸,若是温瑞言还在,想必父子之间,就是这么相处的吧。
“祖母,咱们中午到杏花林用午膳吧?杏花林是江南最好的酒楼了,用很多很多招牌菜。”温思华兴致勃勃的掰着手指数:“祖母最喜欢吃甜的,杏花楼有蜜汁鸭,是独家秘制的配方,甜而不腻,软香爽口,祖母咱们去尝尝?”
老太太笑着摸了摸温思华的脑袋,点头答应:“好,既然思华说好吃,那定然是有独到之处的,咱们就去尝尝那蜜汁鸭。”
温思华赶忙点头:“四婶娘最爱吃莲藕,杏花林的莲藕做的和别处的不同,另有一番滋味,四婶娘一定要好好尝尝。还有大姐最喜欢的各种豆子,杏花林有一道菜叫百豆斗,大姐一定要尝尝。”
四婶娘笑的合不拢嘴:“还是思华贴心,要是换了云书他们,能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不错了。”
“祖母和四婶娘都对我好,我自然也要对祖母和四婶娘好的。”温思华笑嘻嘻的说道,又开始说温舜英和温舜颜喜欢吃的:“可惜了,三姐和六妹都不在,要不然也能尝尝这好吃的。”
温琼华转头看老太太:“祖母,不如让人回去叫了她们两个?反正时间还早,咱们不如先尝尝杏花林的点心?思华刚才可是大大的赞赏了呢。”
老太太笑呵呵的点头应了:“也好,那就让刘妈妈去叫她们两个。”
145、出嫁
江南这边的民风,比京城的是要开放一些的。再加上他们这群人有长辈,有男人,所以,倒也没那么多讲究,三个姑娘家都能跟着出门,姐妹几个可算是高兴坏了,简直就是不拿银子当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