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国殇 >

第11章

国殇-第11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一个疲弱不堪的营、连,几乎就要全部消耗在阵地上。当日,双
方形成拉锯战,阵地数得数失,守军予敌重创,并击毙日军大佐
联队长一名。
但面临日军随时可能发动的新攻势,第19路军手中已无一
兵一卒的援军,处境艰难。
第19路军指挥部,军长蔡廷锴中将眼窝深陷、表情沉重,不
停地在屋里来回踱着。总指挥蒋光鼐上将也是铁青着脸,一言不
发地坐着。自开虞来,1个月过去了,19路军数次致电军委会,请
领弹药、请求援兵,甚至连军饷也在催请。自1931年10月起,第
19路军已5个月没领到一份薪饷了,眼下全军官兵鏖战沪上,没
人提薪饷的事,甚至有人殉国在战场上,中央却拖欠着他们那少
得可怜的津贴。弟兄们不提,作长官的却于心不忍。
但所有的请示报告都如同泥牛入海,杳无回音。实在地说,蔡
廷锴对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有所预料的,也知道南京有不少人在背
后骂他的娘。
早在大战爆发前的1月24日,上海滩上风云人物杜月笙和
史量才来到了法租界金菊村蔡公馆,客气地邀请蔡将军到杜月笙
的宅,说张静江有要事要面晤蔡廷锴。蔡廷锴知道张静江与溪
口那位大人物的特殊关系,知道蒋介石又要隔山绕水地出面了,他
也正好想摸摸底,便欣然赴约。
丰盛的午餐过后,众人在客厅刚落座,张静江开门见山地说:
“第19路军素来军纪严明,革命战争有功。上海日军处处挑衅,如
果不善于应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望你体念中央的意旨,最好
撒退到后方南翔一带,以免与日军冲突。上海华洋杂处,繁华之
区,如果战端一开,损失极大。倘能撤退,我可告蒋总司令。”
蔡廷锴听着听着,脸上挂不住了,当下也没再过多考虑张静
江与蒋介石及上海黑帮的关系,正色道:“上海是我国领土,19路
军是中国军队,有权驻兵上海,与日本帝国主义毫无关系。万一
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守土有责,决定迎头痛击。张先生也是中国
人,应接纳我的意见,向蒋总司令报告。”
张静江碰了个钉子,一时窘得满脸通红。最后,会面不欢而
散。蔡廷锴却也知道了蒋介石老调没变。几日后,当淞沪战火燃
起,19路军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蒋介石是下野之人却也通电响
应抗战。蔡廷锴当即对蒋光鼐说:“老蒋口是心非,又耍他那一套
把戏了。不管怎么说,上海战事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
一月血战,19路军所需军火、援兵始终没再来过,印证了蔡
廷锴的判断。今日眼见手下部队的使用已达到极限,蔡廷锴不得
已中只能采取下策。
“总指挥,正面防线已无兵可调了。欲继续支撑,唯浏河方向
尚有2团兵力可调。”蔡廷锴盯着蒋光鼐,极不情愿地建议道。
“那浏河防务怎么办?日军登陆浏河,直抄我军后背,将使全
线防御动摇。”蒋光鼐摇摇头,反问道。战争爆发后,蒋光鼐大权
下放,基本上都是由前线敌总指挥蔡廷锴行权决策。但今日调浏
河防兵事关全局,他不能不提出自己的疑虑。
“浏河部队是不宜调,可不调。正面被敌人冲垮了仗还是要败。
既然到今日都不见中央援军,料他们也不会来了。上海民众虽热
心支持,但市人何以能战。”
“嗯。如此看来只能如此了。但不管怎样,还需向军政部再发
一电,告之浏河防御已空虚,如若中央再按兵不动,那上海的未
来应由他们负责。”蒋光鼐心里咒着,看来是不愿替那些南京当权
者背战败之罪。
3月1日,白川再次发起攻击。设防浏河的最后1个团也被调
到正面防线,浏河只剩下一点儿象征性的正规军和苏北大刀队

何应钦严令不得增援淞沪战场(2)

200多人警戒,19路军向中央请调两个师的电报发出后又如过去
一样毫无音信。
19路军苦战1个多月,已成强弩之末了。
钱门塘第5军军部,张治中将军也有些感到吃力了。
2月下旬,在部队连续挫败日军攻势后,第5军也遭受到惨重
的伤亡损失。本来这就是一场不公平的仗,日军有海、空军助战,
实施的是陆、海、空联合立体进攻。其火力之凶猛,87、88两个
杀遍中国各地的中央军部队也从未见过。而中国军却仅凭血肉之
躯和火一般的抗战热情,这虽能挫敌锋芒,却无法减少部队的伤
亡。面对部队兵员锐减,地电请军政部,甚至给蒋介石亲自拍去
电报,请南京速调附近部队增援上海。
但一连数日,中央对援兵事只字未提。起初他不理解,张治
中赴沪上作战,蒋介石答应的可是极爽快的。
那还是蒋介石由洛阳到达南京时的事儿。当时,张治中身为
中央军校教育长,到机场接校长自然是份内的事儿。见蒋介石由
机舱步入南京冬日湿冷的空气中,张治中急步迎上前,脱下自己
的大衣披在他肩上,关切地问:“委座,近日来身体可好?”
“还好。文白啊,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军校的事多劳你了。近
来南京怎样?”
“上海吃紧,战火愈急,南京人心不定,流言不少。”张治中
谨慎地说道。
“嗯,都说了些什么?说说,说说看。”
“第19路军单独支撑沪战,终难持久,此尽人皆知之理。因
而有传言:本党中央和军政部是要看着第19路军被打光,是要人
借日本人之手排斥异己。”
“娘希匹。无端生此谣言者,意在中伤我党国。至中正个人,
磊落坦荡,有数日前之通电为证。与诸将赴国难、共生死亦中正
所愿,勿容他人非议。”蒋介石气愤中忙不迭地表白心迹,但脸色
阴沉得厉害。
张治中在一旁看得明白,心中暗忖:“下野之人,以个人名义
通电表示抗日决心,换了别人也许是有心抗战。但话从善于见风
使舵的老蒋嘴里出来,也许就不是那回事。”但这些话他未便明说。
事实上,他倒是有心率中央军支援上海作战,这倒不是他贪恋指
挥实权,而是感到国家养兵多年,危难之际不建寸功实在心里难
安。
想着,他抓住机会进言道:“委座,以职之意,为堵塞流言蜚
语,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见蒋介石没有反对
的意思,他毛遂自荐道:“如果现在没有别人可以去,治中愿意前
往!”
蒋介石转过身,盯了张治中一眼,态度极爽快:“文白,好,
好啊。”
这一瞬间,蒋介石出乎意料的痛快竟使张治中觉得自己也许
错看了蒋介石。
没几日,京沪、京杭两线上的第87、88军被紧急征调南京,
组成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兼87师师长,准备赴沪参战。
2月4日上午,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将第5军军长的大委任状
交给张治中,意味深长地说道:“文白啊,委座将这两个精锐师都
交给你了,你可要珍惜它哟。”
“部长放心,治中明白使命。”张治中接过委任状,像是没明
白何应钦的意思。
“第5军到沪以后,归蒋光鼐指挥。部队6月出发前往淞沪。”
何应钦最后交待道。
现在张治中开始明白了,自己当初对蒋介石的判断还是正确
的。老蒋毕竟是个政客,而且是个在上海交易所混过的政客,对
他的态度,应该每日都有一个尺度表,否则他是说变就变的。
此刻,张治中虽认识到了南京对沪战的消极态度,认识到了
第5军出兵上海仅仅是南京做给国人看的一幕戏,但他并未认识
到刚刚“出山”的蒋介石对第19路军的敌意。由于有了蒋介石的
撑腰,军政部不但不再给淞沪战场增加一兵一弹,反在南京四处
放风诋毁第19路军,斥责其擅自还击日军,拒不服从中央的命
令,致使沪局无法收拾。面对第19路军的一份份求援电,军政部
甚至丧心病狂地向各地军队通令道:“第19军有3个师16个团,
无须援兵,尽可支持。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
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
淞沪战场又出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一方面,日军援兵渡过
日本海,源源不断地投入沪战,而距上海近在咫尺的中国军,如
无锡、苏州的上官云湘1个师、驻浙江的戴岳1个旅及在杭州、赣
东的中央军嫡系数十个师却按兵不动,像是在看外国人打仗似的。
第5军军长张治中见状痛心疾首,第19路军蒋、蔡两将军更是咬
牙切齿,痛骂南京误国。

何应钦严令不得增援淞沪战场(3)

第19路军始终没有等到援兵。浏河的空虚终于被日本人发
现,无法打开局面的白川大喜过望。当即给正在渡海的援兵下达
命令,直接抢渡浏河,包抄中国军侧翼。
3月1日,大批登陆日军突破浏河防线,直接威胁中国军后
路。3月1日夜,第19路军、第5军忍痛放弃坚守了1个多月而
没被日军突破的第一道防线。
3月2日,蒋光鼐、蔡廷锴激于一腔抗日热忱和对南京军政当
局的痛愤,通电全国各界:“……我军抵抗暴日,苦战月余,以敌
军械之犀利,运输之敏捷,赖我民众援助,士兵忠勇,肉搏奋战,
伤亡枕藉,犹能屡挫敌锋。日寇猝增两师,而我已后援不继。自
2月11日,我军日有重大伤亡,以致力于正面战线,而日寇以数
师之众,自浏河方面登陆,我无兵增援,侧面后方,均受危险,不
得已于3月1日夜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从事抵御。本军决
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3月3日,国联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中日两军停战。
南京方面目然早就盼着能停火歇兵,东京鉴于上海一月之苦战,也
不愿再碰顽强的19路军和第5军。双方遂各据现地,转入防御警
戒。
上海战火在燃烧了1个多月后,终于渐渐收住势头,熄灭下
去。但大上海,已是满目疮痍。
结局虽然沉重,但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等参战将领觉得
上海一战不虚此行。全军官兵用爱国热血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决
不甘于受亡国之辱,他们有能力与现代化日军争锋较量。世界也
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无畏和献身精神。美国博物馆出于对第19
路军的敬意,特将一顶官兵们随身背带的斗笠收藏于馆中。
但真正让中国将士感动而心慰的,是海内外中国人对这些敢
于抗战的勇士的崇敬和支持。1月30日上午,沪战正激烈时,“国
母”宋庆龄及何香凝女士冒着战火前往真如慰问官兵。眼见19路
军负伤官兵置身冬日的街头,两位女士焦急、心疼。她们利用自
己的影响力四方呼吁,并亲自组织,一天功夫筹设了几十个伤兵
医院。何香凝女士到前线慰问时,天正下大雪,而数月得不到军
政部军需品的19路军官兵只穿单、夹衣各一套,在寒风中冻得瑟
瑟发抖。弄清缘由,她没多说话,回沪立即发动捐制棉衣运动。上
海的姐妹父老立刻动了起来,仅仅5天,3万多套崭新的棉衣棉裤
便送到了前线官兵手中。在这方面,上海民众远比官僚的军政部
效率高,这让蒋、蔡二将军感动不已。
2月5日,上海市商会会长王晓籁来到真如第19路军指挥
部,把随来的200多名童子军,交19路军指挥。他们在19路军
作战期间,始终坚持工作,直到19路军在苏州举行追悼会后,才
解散回沪复学。其中数人在前线牺牲。
最令19路军感动、也最令19路军愤慨的,是海内外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