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心脏——平津地区,中国第29军的营房与日军的驻防地相互
交错,两军冲突时有发生,两军互为假想敌的演习更是日日不断。
在日本人放出的“日中亲善”的宣传声中,人人都能感觉到那潜
藏在“和平”烟幕下的腾腾杀机。日本军人反客为主,在华北、在
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中国的悲哀!弱国的悲哀!蒋介石自1930年平定国内后,一
门心思“围剿”中共和红军,在东北、华北对日本人步步退让,养
虎为患,才酿成今天这种局面。
1933年,关东军出兵热河,施展武力淫威。9月,南京政府
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中国军队洒泪撤出察北和冀东地区。
从这一天起,六朝古都北平和北方港口都市天津已成了难以设防
的城市,成了战争的前线。
1935年5月29日,日本驻屯军参谋长酒进隆与日驻华使馆
武官高桥坦面见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借口天津
两个汉奸报社社长被杀和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
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态度蛮横地向国民党当局提出
无理要求,并由东北调日军入关,“河北事件”爆发。此后,又接
连发生日军侵略华北和国民党当局在华北辱国丧权的一连串事件。
6月5日,察哈尔省中国驻军在张北县(今属河北省)扣留了
4名潜入察省偷绘地图的日本特务。“华北事件”尚未完全平息的
风波遂又再起。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并以此为借口屯兵
察省边境,派飞机在北平上空示威要挟。国民政府命察省民政厅
长秦德纯与日关东军代表土肥原在北平谈判,27日达成协议,这
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秦土协定》。协定内容规定:1向日军道
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的中国军官,担保日本人可在察省自由行
动;2取消察省境内一切国民党机关;3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
29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4将察省主席宋哲元撤职。《秦土协
定》使冀察两省主权大部丧失,华北门户大开。
6月9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又向华北中国最
高军政长官提出“觉书”。经何应钦与日方密谈,7月6日,何应
钦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全部接受日方要求。梅津的“觉
书”和何应钦的复函,又使中国接受了一个屈辱的《何梅协定》,
该协定要求:中国政府取消在河北的党政机关;撤退驻河北的国
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撤换日方点定的中国军政人员,以及禁止
一切抗日活动等。
至此,中国南京政府经过一系列的妥协、退让,接受了一个
又一个不平等协定,使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已丧失殆尽。一个日本
人通过才能设立的地方政府只能维持一点儿面子上的主权和尊
严;一支对日军一再退让的29军如何能担得起华北和平津百姓
的殷殷重托呢?
但日本人要的是华北的一切,因而连这一点面子上的主权也
随意践踏。日军,日本天皇裕仁放在中国大地上的战争机器,几
乎不放过任何一次寻畔滋事,乘机渔利的机会,不断改善着对日
军日益有利的战略态势。
1936年,也许预感到了中日战争将难以避免,华北日军在不
断增兵的同时,又把手伸向了华北各战略要点。
1936年7月下旬,日本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
队强行进驻丰台。8月31日,日本侨民森川太郎擅自闯入丰台中
国第29军37师222团1营兵营,与中国士兵发生殴斗,森川受
伤。事发后,日方既不调查,也不讲理,而以此为借口,又要求
中国军队撤出丰台。
9月18日下午6时,丰台中国驻军第5连,在野外演习归途
中,与一个中队的日军迎面相遇,各不相让。日军小队长岩井少
尉策马冲进中国军队队列,中国军队忍无可忍,遂以枪托击马。日
军中队长下令包围中国军队,并扣留了前来交涉的中国军队连长。
中国官兵见状,个个义愤填膺,与日军列阵对峙。不久,日军第
华北:日本军人反客为主(2)
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大队从北平驰援丰台日军,在
丰台附近的大井村,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中国军队毫不相让,当
即开枪回击。这时,宋哲元一面命令丰台中国驻军停火,一面派
出代表与日军交涉。19日晨,中日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指挥
官向日军道歉,中国军队撤离丰台两公里以外。19日上午,中国
军队被迫撤出丰台,丰台遂完全落入日军之手。这次日军制造的
第二次丰台事件,终于使日军达到了独占丰台的目的。
丰台位于北平南郊,是连接北宁线和平汉线的交通枢纽,是
平津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丰台不是《辛丑条约》指定的各国驻
兵地点,日军强占丰台,无疑是对中国主权新的侵犯,使驻守平
津地区的中国第29军处于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境地。当时的华北
日军参谋长桥本群在1939年时回忆道,丰台“是战略上的交通要
地”,“是平汉、天津、北平各地的铁路交叉点,占据该地是重要
的。”
日军占领丰台,尤如卡住了平津地区中国军队的脖子,为其
下一步侵略行动夺取了有利的战略据点,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
势。
数年后,在日军中以战略家、军事家著称的石原莞尔也承认,
置兵丰台“最终成为这次(“七·七”)事变的直接原因。”
从“九·一八”事变后,整整6年的时间,日军一直在虎视
着华北,蚕食着华北,直至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南京政府和华
北军政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客观地说助长了日军的侵略行
径。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不可能预知千年之后的中国,
但他的这句至理名言却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华北大地上应验
了。
日本人为夺得华北这块进军整个中国大陆的桥头堡,可以说
在各方面都下了大力。当时,平津不但驻扎着大量的日本驻屯军,
还设置了机构庞大的特务机关。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和特务机
关长松室孝良,在抓紧军事备战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软化驻华
北的中国唯一一支军队29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日本人对中国
军事鼻祖孙子的这句名言理解得相当透彻。与日本人虚意周旋的
29军官兵,骨子里不乏中华男儿堂堂志气,这就难免与日军发生
冲突。当时,在北平还曾上演过一场“新鸿门宴”。
1936年6月6日上午,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中日两军联欢会
在一阵相互暗中叫劲的紧张气氛中进行着。10席大桌上,坐着中
国方面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等驻北平团以上军官及北平名流
吴佩孚、张怀芝等40多人;而日军方面入席的,有驻北平的边村
旅团长以下30多名军官。
开筵前,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首先
讲话,大谈中日两国同族同文,应致力亲善,共同繁荣。对此,日
方首席长官旅团长边村少将似乎也不反对,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也
表达了这个意思。但讲话中要求中国方面取缔共产主义、以实际
行动表现出对日本的亲善,则又本能地透出其反客为主的咄咄逼
人之势。
酒过三巡,日军顾问松岛在中国军官们诧异的目光中走到大
厅中央,跳起了日本舞蹈。不知是跳得兴起还是早有预谋,停下
舞步后,松岛又在中国军人面前舞起了刀。
中国军官见状,血往上涌,个个义愤填膺。宴会气氛早已失
却欢快,变得紧张起来。
日本人却未罢手。松岛退下,又有3个日军官跳上一张空桌,
吼起了令中国人无法听懂的日本歌。边唱还边对着中国军官们指
指划划,公然挑衅。
29军官兵不乏血性男儿。长城抗战,他们曾以大刀砍杀出中
国人的威风。日本人今日所以有所顾忌,正是由于当年的长城抗
战。眼下见日本人如此张狂,终于有人不顾军长递过的眼色,站
了出来。
首先站出来的,是冯治安师110旅旅长何基沣将军。他三步
并作两步,敏捷地纵身跃上桌子,高放歌喉唱起了一支黄族歌,以
示应战。大厅里一时很静,只有何基沣粗犷的歌声绕梁回荡:“黄
族人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坐
教欧美着先鞭。不伯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不知何时,台下中国军官们已随声唱起了这激昂的歌。
这当口,29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凑近38师114旅旅长
董升堂耳语道:“事急矣,你是打拳,还是耍刀?”
西北军猛将董升堂毫不含糊,开口道:“先打拳,后耍刀。”说
罢,董升堂跃出圈子,打了一套流行于西北军中的拳术。其后,独
华北:日本军人反客为主(3)
立第26旅旅长李致选少将也打了一套漂亮的花拳。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远非日本人所能比。气焰嚣张的日本
军被镇住了。
几个初到中国的日军下级军官似乎并不服气,又跳出来耍起
了日本人的剑术。这几个年轻尉官不知深浅,其劈、刺动作总是
指向中国军官,显得极缺教养。董升堂这时不知从哪儿找来一片
大刀,呼呼作响、刀刀带风地舞将起来。董升堂的大刀,又勾起
了不少在座的日本军官对当年喜峰口中国军大刀阵的可怕回忆。
董升堂入座,李致远手操刚刚打成的“柳叶刀”,扑进大厅中
央,来了套十分叫座的“滚堂刀”。李致远从10岁起就在练这套
刀法,所以舞起来既精又猛,毫不费力,把在座的日本军官都看
傻了。
武戏到此收场,日本人寻衅施威,却没在中国军人面前讨得
半点便宜。见武的不行,日军中几个略通书法者又提出比比书法,
想在文戏上压中国军人。
这更是班门弄斧,就在日本人对着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
之时,坐在一旁的北平名流吴佩孚出场了。就见他当众挥笔,一
笔独成一行,转眼便展开了一个大条幅。吴佩孚拿出了自己的看
家本领,一行醉笔是龙飞凤舞、气势磅礴。那几个沉不住气的日
本军官竟动起了手,急欲把这件精品收归己有。
场内一时有些乱。这时,几个日本军官冲出桌席,直奔最高
长官就坐的主席,吆喝着把宋哲元、秦德纯一一高举起来,口中
还大喝着号子。见此情景,10多个中国军队的旅、团长们互递眼
色,也冲至主桌,连拉带拽地拖出边村旅团长和松岛顾问,吆喝
着把两人抛向了空中,接住再抛起……。会场空气一时万分紧张,
双方如临大敌,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关键时刻,宋哲元见气氛不对,急忙开口,再次强调中日应
该亲善,并夸张地赞扬了这次联欢会的圆满。日军特务机关长松
室孝良也以类似的口吻作了最后总结,并建议类似的联欢活动今
后常搞。
众人不欢而散。联欢会不但未使双方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反
而加剧了华北地区中日两军的敌对紧张状态。回去的路上,何基
沣小声地对身边的冯治安师长嘀咕道:“日本人绝不是善人,这一
仗早晚要打。”
冯治安瞪了对方一眼,叹口气道:“别说了!这种事还是别发
生为好。唉,只怕这一天来到时,我们还是这么被动。华北要是
变成东北,那我们将何以面对国人,面对祖宗?!”
1937年,一场政治变革和军事危机降临在了中国大地上。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爆发促进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