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国殇 >

第37章

国殇-第37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欺凌的沉沉死气的局面大为改观,人们都在猜测着中国会迎来一
个什么样的局面。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前召开。会议商计的核
心问题是今后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日本将采取的政策。远在陕北的
中共为早日实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计,适时地为南京的五
届三中全会送去了一份“厚礼”。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
三中全会,提出了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五项国策是:(一)停止
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保征言论、集会、结社之
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
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
作;(五)改善人民生活。
在献出五项国策的同时,中共在政策上作出重大让步,首次
向国民党提出四项保证,以表明我党的诚意,(一)在全国范围内
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
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
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
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这一电报的发表,几乎立即得到国民党内外广泛的
赞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三中全会上,宋庆龄、冯玉祥等知名
人物踊跃发言,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响应和拥护共
产党的五项政策。21日,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决议案,虽
对中共仍有攻击诽谤之言辞,但规定取消国民革命军与红军的对
立;取消国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的对立,共同遵守三民主义;放
弃武力“围剿”的国策,采取“和平统一”的政治解决办法。从
根本上看,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
如果说西安事变是先机的话,那么国民党三中全会则是中共
摆脱内战危机、走上抗日战场的关键。从这一天起,中共再无须
顾虑蒋介石穷凶极恶的斩尽杀绝,无须再为国民党军的大兵压境
而忧心重重,中共完全可以扔掉负担,走上全面抗日的战场。
渡尽劫波,中共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阳春3月,古城西安已送走了冬日的严寒,灞桥垂柳吐出了
青翠。整个城市也像是刚刚告别了冬日的死寂,重又透出勃勃生
机,忙碌热闹开来。这时节,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
等谈判人员又南下来到这里,参加国共合作具体事宜的谈判。由
于国共合作基调已在南京定下,所以顾祝同、贺衷寒、张冲等国
民党谈判代表也并未提大多过分要求,相反,两党在不少问题上
却取得了大体相近或基本一致的意见。
第一轮谈判相当顺利。
3月以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奔波于南京,杭州、庐山等地,
开始与国民党就两党关系,红军改编、苏区等主要问题进行实质
性谈判。但在核心问题上,谈判陷入了僵局。国民党以统一为名,
要求中共交出军队和苏区。这种要求实际上就是蒋介石数年“围
剿”所没能实现的企图,对此,中共当然给予拒绝。会谈在僵持
中拖了下来,直拖到“七·七”卢沟桥事变。
8月13日,淞沪大战又在上海全面爆发。中国国民党军的精
锐几乎悉数投入上海及华北战场。全国抗日呼声此时达到高潮,蒋

抗战!全面抗战!(4)

介石情知此时再无与日本人言和的丝毫余地。为早日把红军送上
抗日战场,8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中国
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刻开往战场。接到命令
后,陕北各地红军摘掉红星,换上了过去被视之为敌军象征的青
天白日星徽,昂然开入晋北战场。
9月22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
法地位。当日,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地相继刊出中共早于
7月15日交付国民党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原文。以第二次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
雨后,终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宣告成立。
蒋介石一生中枪林弹雨闯过、官场诡诘处过,能容反对他的
军人、政客,能容军阀、帮会,唯独容不下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中
共及其红军。今日老蒋连中共都能纳入,那么还有什么人、什么
军队不能容。二时间,各地军阀致电中央请缨抗日者骤增。
蒋介石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么个替自己脸上贴金的大好机会,9
月23日,即正式宣布中共合法的第二天,他再次发表谈话说: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
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
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
及决议案相合。今日凡为中国国民,但能信奉三民主义而努力救
国者,政府当不问过去如何,而咸使有效忠国家之机会;对于国
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
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
致努力。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
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
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
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红军改编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来国内的一片赞誉、祝贺
声,冯玉祥、李宗仁、张治中等一大批国民党著名将领发来贺电,
对红军加入抗战行列表示由衷的欢迎,全国民众也对这支蒋介石
多年来倾尽全力也无法剿灭的神奇军队,寄予了纵横抗日疆场的
厚望。

浴血长城脚下:一命换一命(1)

浴血长城脚下,汤恩伯的13军官兵高喊“一命换一命”,争相扑向日军。

1937年7月底,炎热的南京城热浪翻腾,暑气蒸人。华北中
日开战的消息,经新闻舆论界、救亡团体的几经炒作,热度更甚
于有“火炉”之称的金陵古城。国民党中央军第13军军长汤恩伯
将军驱车行过城区、街巷,被车窗外一幕幕游行、集会、演讲及
烫人的抗日标语感染了。身为中国军人,他感到胸中时时有股难
言的冲动和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上午,蒋介石亲自在军委会召见了他。从蒋介石明显消瘦的
脸颊和有些凹陷的眼窝,他猜测到蒋介石的神经绷得太紧了,从
这点上,他也猜到蒋介石这次是铁了心要跟日本人动真格的了,就
像过去铁了心“剿共”而数次召见他时一样。
果然,在军政部次长熊斌布置完汤恩伯第13军的任务后,蒋
介石打量了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的年轻将军一阵后,开口道:“汤军
长,眼前局势之紧张想必你也十分清楚。平、律不保,华北危急,
倭军决不会止于平津之收获。其日后之战略,中央判定无非南下
平汉线、北上平绥线,或两者同时兼顾。为此,、中央决意遏其扩
张势头于华北。平汉线有国军数十师,唯平绥方向兵力单薄,要
实现我“南扼沧、保,北守察、绥”之战略,先须守住南口。”
汤恩伯平时虽生性豪放,此刻却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蒋
介石似乎看出了他的紧张,放缓语气招呼道:“喝水。啊,这个,
喝口水。”
汤思伯机械地端起水杯,轻抿一口,听见蒋介石又说道:“13
军曾转战察绥,南口、张家口地位之重要谅你也清楚。守住南口,
则燕山、阴山无恙,察、晋、绥三省亦安;反之,若失南口于寇
军,则放任关内、关外敌寇合流,向南威胁太原,向西瞰制包头。
13军乃我国军之精锐,堪负重望,汤军长又是久经战阵之名将,今
日在晋军协作下,只要能守住南口十天半月,俟我完成全局布防,
则主动可得矣。”
蒋介石又是加压,又是打气,说得汤恩伯煞是激动。当下,他
响当当地向蒋介石保证道:“请委座放心,在下不才,当拼尽全力
护卫阵地,完成委座重托。”
“好的,好的。汤军长,形势紧迫,'奇‘书‘网‘整。理'提。供'你宜速返部队。记住,全
军务必于8月初至南旧一线布防完毕,有什么事你可直接与我联
系。”蒋介石最后交待道。
身衔重命,来自边塞的汤恩伯无心再览京城繁华,当晚便搭
车回返,奔向第13军所在地——平地泉。别看杨恩伯五大三粗,
关键时刻却是粗中有细。临行,他还拉上了两个名人,参谋总部
的苟高参和当时声震京沪的名记者范长江。有这二人,军内、军
外恐怕无人不知汤恩伯准备和日本人玩上一次真格的。
南口,位于长城八达岭脚下,当时虽是个仅有几百户人家的
不大的小镇,但它却是进入察、绥的必经门户。扼住南口,张家
口即为安全之地。而南口——张家口地区,又是冀、察、晋、绥
四省和阴山、燕山、太行山三山交界之地。占据此地,一可占据
察哈尔,二可西进绥省、迂回大西北,三可洞开入晋大门,控制
山西进而俯视华北大平原,如此战略要地无不为兵家所争。
对日军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原因。征服中国乃其全盘构想,
征服平津、征服华北也不过徒扩大一块地盘而已。但如果打通绥
察通道,使华北日军与关东军连成一片,则日军战略态势顿时能
有重大改观。依据中国北方的基地——东北、华北为后盾,日军
便有了巩固的后方,有了硕大无比的战略基地。下一步往小了说
南下太原、西进包头,往大了说可沿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迂回
东南,那时日军就将赢得全盘主动。
如果说南口、张家口是遏止日军宏大战略企图得以实现的第
一道大门户,那么南口则成了这第一道门户的前哨阵地。
背靠长城的南口,顿时成了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一场血
战势在难免。
北平、昌平,日军迈着新的征服者得意而狂妄的脚步向南口
扑来。
南口以北长城外,汤恩伯的13军却遇到了麻烦。
7月25H,汤恩怕派出接防的13军参谋长吴绍周来到了张
家口察省省府,就13军接防南口的事宜与察哈尔省主席、67军军
长刘汝明将军接洽。听完吴绍周的介绍后,刘妆明先是一脸的惊
讶,连称尚未接到命令。在对方多次解释了设防南口的紧迫性后,
刘汝明又轻描淡写地说道,“南口目前并无大碍,前晌听说日本骑
兵骚扰,但已被我守军击退,现在日军并无大规模活动。”

浴血长城脚下:一命换一命(2)

从刘汝明冷漠而猜疑的脸上,吴绍周清楚地看出了拒绝和不
信任。刘汝明是宋哲元的老部下,察哈尔是他多年经营的地盘,眼
下中央军的突然到来,显然惊扰了这位地方长官。吴绍周清楚刘
汝明在想什么,也没再多说,便退了出来。军情紧急、出来开路
却无功而返,回去可怎么交待。吴绍周与随同参谋彭静秋少校商
量后决定在张家口先住下来,等等再说。
大战迫在眉睫,但张家口却还是那样地安静、平和。自平律
战事爆发后,全国许多城市都封闭了日租界,限制日本人的活动。
但吴绍周不但在张家口大街面上见到了身着和服或佩着日式刀的
日本人,还听说日军特务机关仍住在天主教堂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