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地为王 >

第122章

北地为王-第122章

小说: 北地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安郡王赵瑗见罗东来了,见到自己却没显露出太多意外的表情,开口问道:“罗副将,前番在酒楼之上,难道你已经认出我的身份了?”

罗东侧过身子,微微躬躬身,说道:“殿下,那倒是没有,不过下官也猜到殿下定然是尊贵无比的身份!”

“噢……今日招你来,是另有要事询问于你!”

“殿下,请讲!”

“韩侍郎言,这宴请施宜生之事是你提议的,这可是大功一件,此事陛下定然另有封赏!”赵瑗神色平静的说道。

“殿下,我只是胡思乱想而已,这功劳可谈不上……”罗东表现得很谦虚。

赵瑗眼光闪动了几下,心中对于罗东这态度到有了几分赞赏,在文人眼中,军中将领那都是粗俗之人,有功劳哪有不要的道理,看起来这罗东倒确实是有些名堂,心思一动,问道:“听韩侍郎说,你还精于政务,不知道罗将军师从何人?”

“殿下,在下年幼之时,父母皆死于战事,我随家师在山中隐居多年,少年时常与家师在各地游历,年前,家师仙逝,我才下山投了沂州军,对兵法、地理、杂学略有涉猎!”罗东现在对于自己的出身来历那是了如指掌,说出来都跟真的似的。

下面坐的几个文官都神色古怪,罗东这来历倒是有几分神秘色彩,赵瑗则更为好奇一些,毕竟他自小就在临安王府内长大,所学所见颇为有限,而罗东所提到的兵法、地理、杂学,在这时代可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学问。

所谓兵法,绝非孙子兵法这些书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行军打仗的内容,在这时代,都是所谓将门一脉相传的机密,而地理更是玄妙的东西,为将者当知天文地理,这只是存在于演义中的东西,事实上宋代已经出现了比较正规的地理测量方法。

所谓制图“六体”之法,更是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宋朝已经具备了绘制海图的能力,只是这种事情,显然不是由民间来实施的,而官方虽有有人掌握这些技能,更多的只是用来绘制地方上的地图,而没有什么军事利用的价值。

赵瑗拿出一封书信,说道:“罗将军,听说你的兵法颇有造诣,淮南路指挥使李将军向兵部推荐你了!你又在山东与金兵交手过,与本王说说这金兵的战力吧!”

下面坐着的史浩、陈俊卿都有些惊讶,今日招罗东来本来只是想问问这施宜生的消息,毕竟这一次异想天开的提议,竟然得到了对方很明确的答复,这种情形虽然意料之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前往南京出使的王纶能得到消息的话,也是通过南京的汉人官员了解的。

没想到普安王又关心起金国战况来了,显然这是议题之外的内容,想来是对这罗东颇有好感吧。

罗东想了想,却说道:“殿下,此事,下官不敢轻言!”

听到罗东的回答,一侧的史浩、陈俊卿和韩元吉倒是非常惊讶,这纸上谈兵那是最容易之事,这罗东却轻易放弃了,都转头看着罗东,想明白他的真正想法。而另一侧几位,都是普安郡王府的幕僚,这几个自然把罗东当成一个粗鄙的军将,眼神中露出一丝嘲笑之意。

赵瑗一愣,自己给他表现的机会,这罗东竟然这种态度,脸上顿时显出一丝不悦之色,沉声问道:“罗副将,为何不敢轻言?难道依你看来,金兵不可战胜嘛?”

罗东已然心中算计好了,起身施礼道:“殿下,海陵帝此人虽非无能之辈,却志大才疏,现在金国境内聚兵囤粮,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这已经是取败之道,海陵帝为人暴虐,残杀金国宗族,我料战事若起,毕定朝中有变,彼军已无人和之利!北兵不善水战,江南之地又不利于马匹驰骋,彼军已无地利!金国未战,而我已知其计划,已失天时!所以,下官敢立军令状断言,金国若敢越过淮河,必败!”

罗东言之灼灼,分析也很准确,天时地利人和金国现在可以说是一样都没有,最主要的是,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历史的轨迹,只要朝中主战派没有靠边站,金国要打败偏安一隅的南宋,绝无可能,即便是强横的蒙古铁骑,也是在与南宋交战了40多年后,才取得了胜利。

何况,自己既然来到了这时代,就要尽力去改变一些事情,而面前这位尚未确立继承权的普安郡王,无疑是自己最好的助力,借助千年的积淀,让赵瑗对自己另眼相看,无疑是自己最大的晋身机会,随意他毫无犹豫的断言了金国的失败。

赵瑗听了罗东的分析,显然非常兴奋,脸色都有些发红,正在消化他的分析之时,旁边史浩听了了微微点头,这时王府幕僚之一龙大渊转头问道:“罗将军,照你所说,我大宋军队厉兵秣马这二十年,足以收复中原失地了?”

这龙大渊是赵瑗的陪读,跟随多年,虽然谈不上是能干之士,但他和曾麲都是赵瑗的亲信,倒也颇能了解普安王的心思。

罗东转头拱拱手,问道:“这位大人是?”

韩元吉忙介绍道:“这位是王府幕僚龙大渊先生、那位是曾麲先生!”

听到介绍,罗东也知道肯定是赵瑗亲信,他自然不知道,这两位虽然有些小能力,但是后世的评价却十分糟糕,依仗的宋孝宗,这两个没少贪赃枉法,最后都被史浩弹劾出了朝廷,此时,他们的问话,更多层面上是代表着赵瑗的意思。

他起身施礼说道:“龙大人,绝非如此!”说罢,闭口不言。

赵瑗本来还颇为兴奋,这会儿听到罗东的回答,忙问道:“罗将军,此话怎讲,我大宋众将士厉兵秣马二十载,据我所知,各州精兵足有三十余万,可谓是训练精良,粮秣充足,兵强马壮,难道还不足以与金国一战?”

罗东暗想,这赵瑗看来确实是个能干的皇子,平日里必定很关心这些军政之事,倒也对宋军有些了解,不过很可惜,以他的历史知识看来,这大宋军队二十多年的厉兵秣马,倒是钱粮不缺,装备精良,不过这兵倒是变成了老爷兵。

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士兵,怎么可能克敌制胜,这话自己还不好说,说了那可就得罪了整个大宋的军界,自己日后可就没地方混了。

罗东想了想,答道:“殿下,战事若起,这胜败之间很难意料,所以当择机而战,而非为战而战!下官细读历史,却也知上溯三千年历史,都没有北伐而得天下者,所以下官以为,此举当充分准备,顺势而为方可成功!”

赵瑗对罗东建议倒是不置可否,不过罗东列举的历史事实,却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北伐的难度,事实上,罗东说的历史,在元代之前,确实是史实,元朝之前的四千年历史,统一天下的战事都是从北向南或者由西向东取得的。

而打破这一惯例的,唯一的一次北伐成功,那是明初朱元璋的北伐,大将常遇春领兵进取河南,最终击溃了元末的蒙古兵马,一举奠定的江山。

罗东这番言论一出,在座的几位朝中重臣都对他立刻另眼相看,要知道系统的了解历史,这在现代或许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很快能得到一些系统的概念,而在古代,即便是书籍丰富的太学,能找到的信息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南北之争的断论一出,史浩、陈俊卿、韩元吉几个饱学之士细想之下,才发现罗东之言确实事实,东晋的数次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刘宋的北伐,虽然在最初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178章 机遇和危机

【更新啦~~两更8K完成】

罗东的一席话,用历史来说话,众人都颇有感触,赵瑗细想之下,也立刻明白了这番话的正确性,此时,他对罗东的看法已经大为改观,山东的奏章他是看过的,罗东起于微末,数月之间攻城略地,而且能侃侃而谈天下大局,分析政事利弊,这绝对是值得拉拢的对象。

他是太祖一脉的子弟,被皇帝赵构招入宫中,认为养子,不过现在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皇帝赵构在立太子一事上依旧摇摆不定,现在虽然大学士史浩、右丞相陈伯康一系的大臣都颇为看重自己,但是在太子位置未立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赵瑗想清楚其中关节,也感到要实现自己想法颇有难度,便说道:“罗将军所言,小王细想之下,才知大有道理!难道这北伐之事,竟有如此困难嘛?”

这问题,显然在座的这些文官都想问,在座的大臣之中,史浩的态度一直是支持北伐,但是绝对反对急于北伐的做法,认为当先解决内部政事、再谈北伐,而陈俊卿和韩元吉那都是主战派,不过他们虽然没有领过兵、打过仗,不过却十分了解这兵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

而赵瑗的两个幕僚,则更多的是赵瑗的喉舌,因为赵瑗是个十足的主战派,秦桧在位时,就多次与秦桧有摩擦,迟迟不被立为太子,这其中秦大人可有大功,当然皇太后韦氏不大喜欢赵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殿下,这南北征战的利弊,其实诸位都知道,北方之人,长于骑兵野战,性习温凉,不耐暑热,利在秋冬时节;而南方之人,长于水战与守城战,利在春夏雨季。而北伐的关键之地,在于中原!”对于这我国冷兵器时代的地理之争,罗东那可是驾轻就熟。

赵瑗连连点头,招手示意旁边的侍女为罗东端上茶水!众人眼中都露出一丝羡慕之意。

“中原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得南北双方各享一半的利弊。南方之人多趁雨季而北进,但若是越过了黄河而向北继续深入,便会面临很大的不利;北方之人多趁秋冬时节而南进,但若是越过了淮河而向南继续深入,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南北对峙比较稳定的时期,无论哪方主动用兵,其结果都只不过是在淮河与黄河之间来回拉锯。”

突入淮北,占领黄河一线,那就是恢复了大半江山,罗东这里坦言,南北之战在逐鹿中原之时利弊各半,显然让赵瑗有了几分希望,他立刻问道:“罗将军,这是不是说,收复中原大有可期?”

看到赵瑗期待的神情,罗东倒是挺想跟他说大有希望,不过想到之后几年的历史战事,宋军有大胜,也有大败,一方面是宋军的军事体制,另一方面是宋军无能之辈窃据高位所至,,这可不是自己可以议论的……

他略一思考,便答道:“殿下,我曾仔细研究东晋之北伐、元嘉之北伐,桓温北伐之时,由襄阳北上,出伊川,败姚襄,执周成,收复洛阳;刘裕北伐后秦,攻洛阳之战,也曾派兵从襄阳经南阳盆地北上,攻洛阳的南翼;刘宋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东路军溃败,西路军柳元景、薛安都等将连克弘农、陕城、潼关,并取得关中豪杰和百姓的响应与支持。”

罗东所说的历史,在座的几位大儒自然是知晓的,而看赵瑗若有所思,想必也了解,众人此时对罗东的看法已经彻底改观了,毕竟这分析天下大势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视。

旁边龙大渊早已收起了轻视之心,这会儿也禁不住问道,“如此大胜,已经突入中原,为何最终落败?”

“在下以为,南北之争,绝不可以黄河作为南北之间的分界线,若是这样,北伐则难以成功,纵观这些北伐之战,都没能守住河南之地,作为进一步击溃金国的凭资,一旦北方之军长驱而入,在这中原之地与北方之兵交战,则丝毫没有优势可言。”

罗东一顿侃侃而谈,听得在座的这些位都呆若木鸡,他列举的史实每一件都论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