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国学的天空 >

第54章

国学的天空-第54章

小说: 国学的天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浅G崴桑峋醯冒雅=馔炅耍;共恢雷约罕唤饬耍涝谒掷铮孟褚裁皇裁赐纯唷K裕魏味鞫加幸欢ǖ奶趵碛虢峁梗懔私饬耍驼业搅讼咚骱途髑希涂梢院苋菀椎匕阉哟蠡。有』蕖U庋焕矗鍪碌娜撕芮崴勺栽冢环咽裁戳ζ龅氖禄虼淼奈侍猓捕家蛭隳芄话盐展丶卸狻=幼牛叶∷邓雅=馔曛螅骸疤岬抖ⅲ墓耍斐荆频抖刂!

提刀站立,环顾四周,意态从容而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踌躇满志”四个字,我们一般想象是要当什么领导,不然考上状元才能叫“踌躇满志”,但庄子在这里讲的只是一位负责杀牛的工人。在《庄子·田子方》里,庄子描写楚国的宰相孙叔敖三上三下,别人让他上台,他上台;别人让他下台,他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愉快。换句话说,上台下台,做任何事情,他都顺其自然,泰然自若,“方将踌躇,方将四顾”(我正踌躇得意,我正环顾四周)。因此,宰相可以踌躇满志,厨子也可以踌躇满志。在庄子的心目中,并没有地位高低、职业贵贱之分。你不要在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你把事情做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固定的规范中精益求精,从技术提升到艺术,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别人看起来,觉得很美妙,很值得欣赏,你就不妨享受“踌躇满志”的快乐。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接着再把话题交给这位庖丁的老板,就是文惠君。文惠君说:“太好了,我从你解牛的心得里觉悟了怎样养生。”怎么样养生呢?还是那八个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按照自然的条理来生活,顺着本来的状况去发展,能够做到这两点,不但个人的生命可以得到养护,周围的事情也会慢慢走上轨道。

3。桓公读书

孔子是典型的老师,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此,“故”是指古人留下的书册,也可以指自己早已熟悉的材料。“新”是领悟新的道理。为什么温故可以知新呢?因为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经验相互印证之后,将会引发不同的心得。但是,经典再怎么完美,也要依托于经验,否则读书之后起不了什么作用,最多让自己变成两脚书橱罢了。《庄子》里记载了一段“桓公读书”的故事,提出了庄子对于“读书”的看法。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

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放下锥凿,上堂去问桓公说:“请教大人:大人所读的是什么人的言论?”桓公说:“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轮扁说:“我是从我做到事来看。做轮子,下手慢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有口也说不出,但是这中间是有奥妙技术的。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岁了还在做轮子。古人和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糟粕”是洗米时剩下的米糠,没用的东西。堂堂一国之君在那儿读书,一个做轮子的工人乱发议论,这还得了。所以桓公一听就很生气,说你要是不说出个道理,就判你死罪。做轮子的工人年纪也不小了,他不慌不忙,说出自己做轮子的一些体验。他说,做轮子需要一种长期的训练,手该怎么用力,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我的手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心里知道,但没办法讲,所以这种技术我不能教给儿子,我做轮子做到七十岁才可以“得之于手,应之于心”,但仍然不能卸下重担,为什么?因为儿子还需要慢慢磨练,还不能独当一面。

这段做轮子的经验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做一个行当,做了几十年,确实有些手艺和心得了,但是却说不出来更写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你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和实际情况会有落差,等于你光看书本上的东西还不够,必须亲自实践了,演练了,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光看怎么练武功的秘诀不行,一定要画个图,气怎么导入丹田,一招一式怎么做,必须弄清楚,才能去学;学了之后,还得有人指导、把握,如果没人管,恐怕到最后就走火入魔了。

所以,对于桓公读书,轮扁提醒他,你不要光读死书,古人写的书是他思想的成果,而思想本身是灵活的,你要懂得怎么应用才行。我们从小到大都要读书,看到的都是文字,这个文字到底能够启发你多少,是个问题。印度哲学谈到人的智慧有三个层次:第一是“闻”,听老师怎么说;第二是“思”,自己去思考;第三是“修”,亲身去实践。闻、思、修这三种智慧是不一样的。如果只听老师讲,讲完就算了,口耳之间不过四寸,耳朵听到嘴巴说出来,引述老师的话,那不叫真正的智慧。如果把老师的话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才有自己的心得。譬如我教书的时候,会让学生写读书报告,就是看他到底了解了多少,有没有自己的心得。但是真正的觉悟要靠“修”,也就是修行实践,把老师所说的想清楚了,设法去做,做到了之后才有真正的体会,而这种体会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桓公读书”的故事把千古以来怎么读书的道理都说出来了。一个社会为什么能够进步?因为一代代人读书之后,能够思考、实践,得到更多的心得,继续传下去。否则文化没办法传承,人类文明不可能进步。所以,书一方面要读,但要把书本上的智慧消化,必须自己亲手去操作,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有真正深刻的心得。有了心得之后,就不会再执着于表面上的文字章句了。

4。谁是美女

“美女”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有少数人被公认为美女,《庄子》提到的共有四位:西施、毛嫱、丽姬、无莊。毛嫱是越王宠姬,丽姬是晋献公夫人,都是古代的美女。但庄子质疑说,人所肯定的“正处、正味、正色”(真正舒服的住处、真正可口的味道、真正悦目的美色),对其他动物而言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看到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迅速逃跑。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悦目的美色是什么?

我们形容一个人很美丽,说她有”沉鱼落雁“之姿,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但庄子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说她美,而是说我们人类所认同的美女其他动物并不接受。毛嫱、丽姬很美,但是这些美女到河边去的时候,鱼吓跑了,鸟飞走了,麋鹿像见到鬼一样,跑得很快。为什么?因为你要问一条鱼,谁最美?答案当然是另一条鱼;问一只鸟,谁最美?答案是另一只鸟;麋鹿也一样。庄子看待万物,首先要还原万物自身的价值,不以人的想法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要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以人类的价值观来评判万物,对万物是不公平的。你一联系到人类的感受、人类的需要,这个美就被限制住了。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庄子·齐物论》)

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罹患腰痛,甚至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住到树上,就会担心害怕,猿猴也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道真正舒服的住处是哪里?人吃肉类,麋鹿吃青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与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者,谁知道真正可口的味道是什么?

泥鳅、猴子认为舒服的地方,人受不了;人所吃的食物,有的动物不能消化;人所认为的美女,别的动物未必认同。所以,人类中心主义到底对不对?这是庄子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不过,把”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去掉,还剩下什么?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人毕竟是人,人如果不从人的角度来想,替鸟设想,替鱼设想,替泥鳅想,替猿猴想,但你永远也不可能变成鸟、鱼、泥鳅、猿猴,那你为它们所作的设想对不对呢?就像很多人养宠物,冬天的时候给狗穿衣服,这狗后来就去看心理医生了。为什么?因为他上街一看,怎么别的狗都不穿衣服,我穿衣服,我这只狗有什么问题吗?西方有很多动物心理医生,许多猫和狗跟人相处久了之后,就变得不正常了,为什么?所以人有时候太过于主观了,替这个想,替那个想,但可能会造成各种不喜欢见到的后果。况且,人类自身的价值标准也是多元化的。非洲的长颈族部落,让女孩子从小在颈子上戴铜环,脖子拉得愈长愈美;我们这边的美女过去,他们会认为太难看了,因为脖子短。庄子说,有一次齐桓公碰到一个人,这个人长得奇形怪状,脖子粗得不得了。齐桓公看他看久了之后,反而觉得一般人脖子怎么那么细呢。换句说话,人类自身的许多价值观,都会因习俗、习惯的问题而有所差别;那么对待万物,又何必坚持把人类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呢?庄子举了这些例子之后,接下来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

在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途径,都是纷杂错乱的,我怎么能知道其中的分辨呢?

什么意思?庄子在批评儒家,儒家喜欢讲仁义,但这样讲久了之后,如果有人做不到怎么办?装啊。结果有人假仁假义或不仁不义,还要装出仁义的样子,那不就天下大乱了吗?所以,你怎么能够分辨,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人类是真正好的呢?庄子这样说,倒不是故意反对孔子,而觉得儒家过分强调”仁义“,会使很多缺乏根基的人为了要表现出仁义的外在行为,变成作秀和演戏;或者我认为这套”仁义“标准很好,就以此来衡量别人,反而忽略甚至抹杀了人的天生本性所自然带来的一种价值。

庄子的观察非常深刻、准确。人活在世界上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主观“,以人类的价值观为标准衡量万物,或者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衡量别人。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以”道“的眼光来看,就会发现万物之中处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