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刚经讲解 >

第1章

金刚经讲解-第1章

小说: 金刚经讲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慧律法师


这部《金刚经讲解》是根据台湾慧律大法师于文殊讲堂的讲经录像转录整理而来,标题名称是编者所加,为便弘扬故。

《金刚经讲解》的转录工作是由一方师兄一人担当,一方师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奉献在逐字逐句敲字记录的工作上的这种热情另人敬佩,在此特别感谢。后期校订工作则由虚空之风君力担大任,把经典原文、大德注解原文均同网络版本一一对照校订,使这部讲解更加便利参读学习,于此特别致谢!于此也一并致谢其它帮助与关注整理校订工作的一切友人。

校订后的讲解略省去少许口语词,使之文本化。读者友人若是有时间因缘可找来慧律法师的讲经录像,来沐浴法师的幽默风趣的大智慧光芒。(方便上网的有缘人可到这里下载网络版的读经录像内容: http://。fa…in。org/film/hl/ )

讲解中【】、「」内加粗文字分别是金刚经原文和古大德文字;慧律法师所采用的六祖注解与《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中对应的李文会注解一致,所以在校订中将这部分内容全部标记为 【李文会曰】,其它大德注解也分别做了相应标记。法师的讲解很多时候有承前性,一些易懂的古文往往是顺口念过,未做白话翻译,诸位读者在阅读参学过程中若是因这部分内容是古文而有所忽视,可能会对后面的白话讲解不明所以,故此罗嗦一句:莫忽视古大德注解原文。

这部《金刚经讲解》是精华佛学网站( http://789up。/html/mulu。htm )整理 「慧律禅师文集」过程中推出的第一部佛经讲记,由于编者学识浅陋,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慈悲指正。希望这部讲解内容以及《慧律禅师文集》中的其它无上法雨甘露,能带给诸多佛子大裨益,推动佛法兴盛,利益无量众生。也希望有缘看到这些无上法宝的有福人喜做佛陀使者,将其掌握方便的传播给更多人。

这篇小记本应放于最后,但考虑为便利读者阅读所以提至顶部,是为记。

至诚顶礼慧律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一切佛菩萨。

2004 . 10 . 5 . 和尚缘敬记。

前言

今天要开讲的是《金刚经》,这部经每一位致力于弘法的法师都会讲到。《金刚经》的知名度很高,在韩国、日本、中国等弘传大乘佛法的国家,几乎每个学佛人都知道。要是说到《佛说阿弥陀经》,不念佛、不修净土的人可能不知道;但却不可能有一个佛教徒没听说过《心经》和《金刚经》。

为什么《金刚经》会流通得这么广?其一,因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得太好了,译文简单扼要,直捷了当,辞达理达。其二,《金刚经》贯通了般若的思想。「般若是诸佛之母」,意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定要有般若思想,才能够成道。《金刚经》简单来说就是诸佛之母。我们在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当中都不能离开《金刚经》的思想,离开了绝对会烦恼!因为《金刚经》所说的道理都是在破相,破除你的执着。所以,听完《金刚经》的人会发现他的心的境界完全改变!另外一部《心经》,也是家喻户晓,日本人还将《心经》谱曲歌唱,而且还很好听。所以全世界只要认识佛陀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金刚经》和《心经》的,它的知名度之高超过了《佛说阿弥陀经》、《普门品》。

但是《金刚经》历史上有八百家注解,尚不包括现代人写的注。在这么多注解当中,到底选择哪本来做参考、来讲课呢?若选 江味农 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部头太大,单是阅读,平常人一年也看不完,更别说讲解了;若选其它的注解,同样也有篇幅过多的问题。于是我在考虑之后,决定选择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从本性彻底觉悟的著者。这样的人拥有本性的般若智慧,写出的注解才绝对不会有错,所以我选了六祖惠能等诸位大师。这些大德都是大彻大悟的圣者,讲的话都是透过本性,绝对不会偏差。可见讲经选择注解,也非常重要。

虽然《金刚经》可谓家喻户晓,但是每天诵经的人中,却没有几个人彻底了解《金刚经》的真实意思,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比如, 什么是般若?所有言说均非般若,因为般若无相,有所言说都是虚妄。 那么般若是什么呢? 般若就是我们本性的作用、妙用,就是智慧。

比如有人问: 要如何明心见性?——起一念观照,就已经离本性十万八千里了。如有人打坐,总在想:本性是什么?用意识去思维本性,如是之人百千万劫终不能了解般若,因为般若不是意识思维,而是意识除掉执着后的东西。凡是落入意识,继续推论下去,一定会累积,产生数量,因为其内涵有了零的前提,之后便会进行种种的累积。而般若是讲当体、本性、会入空性,它没有零,也没有一、二、三,没有我,也没有对方。 他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任何一个交汇点上都是空性( 这也是我们的描述) ,都是无量无边的本性的妙有。

假设问:「师父!请你教我如何明心见性。」如果我教了,我所说的话不是你自己契合到的。你用思维去推论本性是什么,那已经离本性十万八千里了。所以, 本性的东西不能言说,可是不说众生便不懂,但说了恐怕众生又会落入对文字的执着。本性也不能用观照,观照便错了,因为观照即落入能所——有能观及所观之物。 由于我们的修行落入了能所,因此整天活在痛苦、烦恼当中。所以这部《金刚经》我会慢慢讲,把它解释清楚,讲完之后,你的烦恼至少会放掉十分之九。我有这种把握,只要如实去修持,这部经讲完之后,即使没开大智慧,也会开小智慧。

我这样讲了半天,你也许还感受不到什么是智慧。我现在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智慧。譬如,有人诽谤我、要我死,没有智慧的人听到后会很痛苦,他会想:我明天要去好好问明白他为什么要诽谤我?为什么要让我死?我没有得罪他!凡夫就是这样,一定要解释,一定要除掉诽谤。他认为有一个实在的外境,消除掉之后才不会烦恼。但是对大彻大悟的人来说, 境就是心,心就是境,不动念,境对人就没有作用。 别人误会你,并不会使你落入这个因果,你不必因此而负因果。凡夫没有智慧,才会不停向别人解释:我确实不是这样、你不要误会我……于是,他的生命变成向别人诠释他的身口意了,他会落入一种痛苦,祈求别人了解他。

明心见性的人不是这样。 大彻大悟的人,他一定先改变自己而不是别人;他彻底地改造自己的理念,因为心境一如——心若不动,境界便没有作用。 所以,经过般若,最后回归到唯心、心地上的东西。心若是彻底觉悟了,每一天便都是在接近本性,具足定力,直到进入绝对的空性。所以,大彻大悟的人认为自己是凡夫,只会改变自己,不去干涉别人,也从来不给众生带来困扰。

什么叫做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不论你如何攻击伤害他,他对你都照样欢喜,因为他已经得到真正的生命,本来具足,已经不欠缺任何东西。他不奢望你对他好,不渴望金钱,不需要人的赞叹……因为他懂得了本来面目就是不缺一法,本来具足,为什么呢?拥有般若嘛!

般若,就是我们本有的财富,我们本自拥有一切,本来具足了一切智慧, 谁能奈何他呢?他如如不动,外界对他没有作用,痛苦也是这样过,拥有几亿也是这样过,遭受诽谤也是这样过,得到赞叹还是这样过。为什么?因为一切相都是空性的东西,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若说佛有来有去,即不明佛所说义」,认为佛有来、去,便根本不了解佛所说的真义。

举例来说,某天有位比丘尼来向师父求忏悔,她说她犯了过错,业障很重。我说:把你业障拿出来,我来称称有多重。她无言以对。所以,业障只有一个字,就是「执」——执着为业障,放不下为业障。她说她犯了错,出来了不知道要怎么回去。我说:人非圣贤,哪个没犯过错?好好改过就对了。所以没有般若思想、没有智慧,虽然剃发出家了,她还是很感到很困扰,总想祈求别人原谅;得不到原谅她就很难过、很痛苦,跋山涉水,到处祈求别人的谅解。

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不高傲也不自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不是无耻。

你听到师父这几句话,十分赞叹,觉得没听过这么好的道理——其实就几句话,已经把所有心地功夫讲解完毕。所以我说,会用的人就用一点足矣,而不是搞了半天还摆不平,那个原因在于没有会归到自性。

境不重要,随缘就好,心是才最重要的 。般若为诸佛之母,般若从哪里来?从心来。因此能够听到《金刚经》很不得了,懂得里面的四句偈,更是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今天就来享受这个金刚般若的思想,了解我们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 序 」,写在经典的前面,叫做序。

「 六祖大鉴禅师着 」

六祖惠能就是大鉴,两个名字同一个人。

「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 。」

会听经的人,听这四个字就开悟了。本来般若就是讲无相,无相就是要看破。用现代名词说就是要透视它:智慧是游离在任何一个时空的,要令它无所执着——因为无相。 无相不是否认,而是透视、觉悟之意。

「 无住为体 。」

无住就是不执着,这就是我们的本体。无住、无所著,就是不要停留在某一个时空的架构上,因为无常法,没有一法可执着,执着就是凡夫,不执、放下就是般若。

「 妙有为用 。」

妙有,由智慧依体起用,产生妙有。为什么多加一个妙字呢?处理事情都符合中道,无不过与不及。处理所有一切事情都不会伤害到众生,而且具足忍辱性,具足慈悲心,对于一切恶的境界,能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慢慢慈悲感化。

妙有,简单讲就是,透过智慧,用慈悲心处理事情。 想想看,凡夫会透过智慧心、慈悲心处理事情吗?没有。所以我们凡夫没有妙有,只有「乌有」,被无明、障碍覆盖,处理任何事情,不出三句话就会:「谁怕谁?你要让我死,我先让你亡!」仿佛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我们凡夫动不动就这样,谈不上妙有。所以,要以柔软心处理事情,以慈悲心、智慧心好好地去处理一切事情。

「 自从达摩西来。 」

因达摩从印度传来,所以叫做西来。

「 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 。」

悟理见性,悟明道理、明心见性。

「 只为世人不见自性 , 是以立见性之法。 」

只是因为世间人没有见到我们的本性,才立见性的法。

「 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 」

世间人见到了真如本体,也就是本性,就不必假借一切法了,不必假借虚妄之法。

「 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 。 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 」

疏的意思就是通,令经典意思通达叫做疏,疏钞、造疏都是此意。注解就是详加解释。你看《金刚经》流通得多么普遍,八百个人写了八百种《金刚经》注解,这还不包括现代人所作。要是我也写一本,就有八百零一种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