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博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让我们再进行另一项试验。假设你回到了1938年的德国,并在德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人们发表演说,告诉他们你所了解的真相:希特勒是一个极端危险的疯子,他正在把国家引向灭亡;在希特勒残暴而荒谬的制度的奴驭下,德国人民正走向毁灭。讲完这番话后,就算你还没有被人们的乱石赶出演讲大厅,或是被警察立即逮捕,那么,你肯定也会被告知,你所有的言论都非常不受欢迎,而且十分荒谬而可笑。在他们眼里,希特勒找回了德国人民的希望,那就是社会的进步,穷人的保障,民族发展的远大计划,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的自尊与骄傲,以及高度的成就感等等。你又怎么能够把你的这些简单的想法灌输给这些痴迷而疯狂崇拜希特勒的人们呢?你又有什么办法让人们看到自己受到的欺骗,而又能够明白,这个天大的骗局恰恰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布下的呢?
《股市心理博弈》4(2)
有时,我们很难去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这时,你甚至会想,“眼不见,心不烦”,要是根本看不见该有多好!的确如此,与其眼睁睁地受到伤害,不如根本就看不到这一切的发生。
我们完全可以把弗卢哈弗·垂拉公司股票的下跌简单地归结为基本需求关系的变化,或者说是行业内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所致,不是吗?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解释股票的下跌!我们的判断也根本无可厚非……无非只是在已经裂痕斑驳的书本上再添上另一道伤口而已。这样想,无疑会让我们感觉好受些。
但是,这却根本无益于避免下一次的灾难的来临。
仅就某一次具体的情况而言,也许装作看不见,而不是正视事情的真相,所受到的伤痛要小得多。但是,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盲目地生活了一辈子的痛苦,与睁大眼睛勇敢地面对现实所遭受的痛苦相比,究竟哪种痛苦会来得更剧烈呢?
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有时很难去面对现实、面对事实的真相。所以,有时,当你被要求去正视某些事实的时候,你往往会抵触地转过身去。这些事实与你头脑中的“常识”简直就是背道而驰。也许根本就不去看它,干脆就忽略它的存在,对你来说更为容易。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更睿智,你就不得不勇敢地正视这一切。你必须学会忍受陌生的阳光照射下的伤痛。
在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的头脑中蹦出动物的种种形象之后,人类便作为一种具有学习能力,并能够接受教育和训练的产品而诞生了。海伦·凯勒(Hellen Keller)在遇到她的老师之前,在她的老师与她沟通交流,唤醒她、教育她之前,她的世界就如同黑暗中冷冰冰的石头板。我们可以看到,沟通是何等关键的因素。
你能想象出一个未出世的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想象出他们对世界的思考会是什么吗?你觉得他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在接受人类延续和固定下来的种种社会责任之前,他们是怎样渡过那自由自在的9个月的呢?
我猜想,这些未出世的婴儿究竟具备多少被你我所称为的“思想”,我甚至想,我们是否有必要去猜想一个未出世的婴儿究竟有多少我们称之为“心灵”的东西。
正如你所熟知的那样,人类并非武装上了完全独立的生存能力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而鱼类、鸟类,甚至许多的哺乳动物则似乎天生便具有一种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确切地说,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智力,但却完全替代了智力—这一决定今后受教育、长经验的心理贮备。
对于各种动物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钓上智慧的确切的鱼饵。其结症似乎存在于动物界的机制和结构之中。教育对于它们来说,其力量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对于它们来说,似乎也不存在什么现实的学习能力以及发展进步的渴望。我们在动物世界里所看到的各种技艺精湛的工程和社会组织,以及狩猎或是“筑巢”的技巧,似乎都来自世袭的本能,它们存在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生俱来。对动物而言,这些本能的东西十分必要,但同时,也足以应付生存了。
人类的情形则大为不同。你和我都需要多年的精心喂养、教育甚至惩罚,才会进入托儿所,此后,仍需要多年的喂养和教育,我们才能够掌握驾驶技术、才能够学会玩纸牌游戏,才有资格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如果你想看看没有了从周围世界吸取知识的意识,人类会变得多么无助,你只要回想一下海伦·凯勒早年的故事,你就会明白那是个多么黑暗、多么寂寥、多么苍白和空虚的世界,直到她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利文(Anne Mansfield Sullivan)奇迹般地出现,海伦·凯勒才重新建立起了与人类的沟通,她那颗幼稚而初生的心灵才开始流淌各种构筑智慧的基本信息。
如果没有安妮为海伦·凯勒建立起的沟通渠道,海伦·凯勒将永远沉没在她黑暗而冰冷的世界里。没有人会怀疑海伦·凯勒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但是如果没有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海伦·凯勒的黑暗世界将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股市心理博弈》5(1)
如同照相机里的胶片一样,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开始记录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婴儿从经验当中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改造环境的能力。人类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机一样,在经验和环境的鼓励下,不断地探索着这个世界,并形成了对物质世界永恒不变的基本概念—它采用的是向上的方法。与此同时,它也吸收了一些被人们假定为真理的观点,并把它们当作无可辩驳的事实。
没有启封的胶片,只是一片塑料膜而已,不能够记录任何的内容。把它放入一架照相机内,一个月后,胶卷仍然如同当日一样,空白而没有内容。一张相片的诞生,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把胶片曝光在室外适度的阳光下。
人类的第一手知识不也正是来自外界吗?正是那双刚刚睁开的蓝色的眼睛捕捉住了第一缕明媚的阳光。而他所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往往是母亲动人的歌声。第一次充满感情的接触,第一次体验到人的气息……所有这些,密密麻麻地混杂在一起,开始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像拥挤的储衣间,没有足够的衣架,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整理这些突如其来的种种情感。
不用多久,你便会惊奇,孩子们竟是如此神速地领悟了许多外界的事情。除非你万分小心,否则的话,你的孩子很快便能够学会许多顽固而不好的习惯,同时,由于他拥有大量的时间,又不必像你一样,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于是,如果不是加倍小心的话,你便会在他各种各样的“机关和暗算”下,败下阵来。与此同时,他还会把这些小手段养成自己的习惯。他将越来越精明,越来越能够把握究竟哪种方法能使他获得更多的注意力,获得自己想要的食物或温暖的怀抱,或是干燥的尿布等等一切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早在一岁之前,他便有了对付人的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那么,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说,小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品味、自尊心和责任感等等特征了呢?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用于确定小孩子具备上述各种品质的具体时间,其实,这一问题,也是法律界和道德界权威们长期争论的焦点。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品质发展的特征,在从出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们都具有其各自的发育特征的话,是否更有道理?同样,人们对于究竟是你的孩子还是我的孩子更有比如说品味等等问题,更是各持所见。不过,你肯定会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不论是你还是我,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人,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逐渐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都是在不断的观察和实践中,学会了这些东西,我们或者通过受教育学习,或者是在所接触到的事情中通过总结、综合、概括和推理而得出经验,我们也能够从别人的实际经验中学习到东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和我都不是天生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我们也不可能生来就会计算证券交易中的顾客保证金,或是生来就知道怎样系鞋带。这些事情,还有我们生活中千千万万种事情,都是我们后天所获取到的、学会的。wωw奇書网你整个的一生,都在与外界不停地交流—不仅仅是看或者听的交流,也包括你的其他感觉器官在实践中的经验,甚至从你能够听懂第一句话时起,你便被告知了许多外界的经验。而从你学会阅读开始,你便开始获取更多超越你的个人经历之外的知识了。
不论是在直接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领悟知识,你很快便会树立起自己的是非观;你会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去做,而什么事情不能够涉足。你会知道:如果自己去捉小猫的尾巴,就会被小猫咬伤—这件事不能做!如果把手放在散热器上,手就会被烧伤—另一件不能做的事情。如果你向奶奶展露一个最甜美的笑容,你会得到一块薄荷糖—这件事应该做。如果你向迈克·凯茜太太家的窗户玻璃扔雪球,你肯定会被凯茜太太大骂“臭小子”—这件事情可不能做!如此等等。
《股市心理博弈》5(2)
就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你逐步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自己本身便代表了一种价值理念:也就是那些之所以使你区别于他人,成其为你自己的,经过长期的积累而构建起来的、复杂的理念体系。你十分清楚,你小时候所学到的东西已经被你一点点地累积了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时候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会对你今后一生有益的原因。
然而不幸的是,也正是在小时候,我们最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思考习惯。想想那些远古时期,善良、朴素、直率的牧羊人,以及他们对你的天体运动论的困惑,你就会明白,人们要改变自己头脑中,用一生的时间积累和接受的“常识”和定式思维,是有多么的困难。而如果你所想改变的概念已经坚固地融进了你的价值观,而且它看起来,像我们前面所说过的那样,又是如此浅显、如此普通、如此永恒,那么,改变它将更是难上加难。要想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我们必须深入地刨析这些观念的“根源”。如同某个有着发达的根系的有机生物,如同你在院子里刨树根一样,每种观念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深厚长远的根源。要想根除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即便是在理智上接受了某种新的观点,但是只要这一新的观点与我们根深蒂固的某种错误概念相悖,我们也会发现,新的、正确的观点仍将被我们的价值理念系统排斥在外。一种旧的、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的彻底转变,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并不需要涉及什么高深而晦涩的哲学理论,便能够明白,那些在我们头脑中先入为主、早已不合时宜的观念与客观事实之间常常发生的冲突,是如此的剧烈。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导你:地球是圆的,在宇宙中,没有什么“上”和“下”的分别。这些新的知识与你在上学之前所学习到的上、下的概念便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