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来-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都有赖于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但是如果
孩子没有良好的兴趣,这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孩子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他对美术的爱好程度,让他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还没有对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定位,但从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激发他的智慧和灵感总是
有好处的。
孩子除了在美术方面表现出色,他还比较喜欢下棋。从5岁多开始学下棋,到现在9岁,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
开始输了的时候,孩子因为自尊心强,会经常哭鼻子,这时他父亲就帮助他分析输的原因,是错了哪几步棋造成的,因此他的棋艺逐
渐有所提高。为了表现自己,孩子还经常“缠着”父亲与他下棋。他父亲在下棋过程中给他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思想:棋差一着,满盘
皆输,看对方行一步棋,要预见到后几步棋的情况出现。孩子也经常自己与自己下棋,有时还就某一盘棋和父亲讨论。这样做,既培
养了兴趣,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心理素质,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知道了失败
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纯真而热烈的兴趣。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人才,需要有大胆创新,富有开拓精
神的人才,而这就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那些水平一般,但又没有兴趣,没有特长的孩子,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平庸者。我
们作为新一代孩子的父母,更有责任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用兴趣开拓孩子的未来,因为,孩子的使命就是创造未来。
第三部
分学习力:孩子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2)
让孩子从学习中体会乐趣
时代的发展给每个人都提出了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包括智能、品德、身体、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学会学习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盲标准中,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并从
中体会乐趣呢?
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
喜欢,调查发现,中小学的课程中,除了像物理、化学这样的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外,其他课程的喜欢比例随
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学生比例由小学一年级的65.31%和60.77%降到初三年级的39.04%和42.9%
。喜欢“外语”的学生比例: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但初中“外语”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就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极易
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都使学生感到厌烦。
据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好成绩的追求,而不是兴趣
。孩子们在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做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比例集中在70-80%,选择“老师讲解好”的比例为30%
,而选择“有兴趣”的比例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尽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
非常好,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苦学完成学业。
但是任何事情
都有例外,在很多同学感到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重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得生动活泼,主要是这些同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的身心负担。
爱迪生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
长和老师都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爱迪生的兴趣,因此,他从来
没有好好地在椅子上坐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制造
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他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爱迪生往
往妨碍了别人上课。
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爱迪生忽然举手发问
:“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对她说:“爱迪生这孩子一
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
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
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爱迪生,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
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她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因此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
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面纳凉,一面读书。到入了秋,爱
迪生又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冬天,天寒地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
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漂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她教文学,使爱迪生对雨果敬
慕不已,以致于朋友们都管他叫维克多雨果爱迪生。
在这些教育中,爱迪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
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他也认为,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来,爱迪生说:“我在早年发现了慈母是如
何有益的。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期望。她实在是真
正理解我的人。”
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爱迪生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学习中得到了乐趣
,因此他才会在自学的条件下取得成功,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
卡尔威特在回忆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时,
曾这样说过:
我认为,仅仅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做法是对快乐人生的否定,这样的努力是毫不值得的。在父亲心中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幸福的人生、要成为快乐的人。我也从小就得到父亲的教导,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wωw奇書网。比成就、成功更有意义
的就是幸福本身,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同时也说明了父亲教育观点的正确性。从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得出一个结论、也是我身边许
多人的一致结论:“要想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惟一的办法就是用快乐去学习。”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可
能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乐趣,而忘记父亲给我安排的时间。
“卡尔,你应该出去玩一下啦,时间到了。”父亲见时
间过了好久我都没有出来,就催我。
我说:“爸,我还没有做出来呢?”
“休息一会再做更容易做得好,先放下
吧。”父亲说。
“我想做完再休息,这题比较难。”
“我相信你能做得出来,但要等你做出来后,可能已经累了
,这样你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的,还是休息一会吧。”
“我正在兴头上,我一点也不累。”我说。
父亲
说:“我看得出来,但如果现在你不休息一会儿的话,不到外面走一走,你的兴致很快就会没有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
就跟父亲一起到外面散步了。父亲一边走,一边对我说:“孩子,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明白,再大的兴趣,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培养早晚
都会消失的。”
现在我的一些颇有成就的同事以及其他的父母,他们为了让孩子能成才,都严格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
实,有许多孩子他们本来是很有前途的。就是因为在过分严格的要求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变得碌碌无为。
我很庆
幸自己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他在教育我时,总是巧妙地让我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我才能获得今天这样令人羡慕的成绩
。
第三部分学习力:孩子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3)
心理学家认为,一项活动是否容易令人疲劳,既跟活动量有关,也跟人
们对它的态度有关。作为家长,也许我们减少不了孩子学习的量,但却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借此从心理上减轻疲劳感。乐学
的意义就在于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改善心理感受,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
种。直接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善于从听课、作业、钻研、思考等学习过程中体会乐趣。间接兴趣是建立在对学
习结果和意义的认识基础上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学习的良好结果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还有就是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每天都要学到很晚,可是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阅读技能、听课方法、记忆术、思维方法、预习和复习
方法、积累、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合于不同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让孩子学会自主
学习,不盲从老师。老师的教学一般是针对全班而言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就会学得轻松自如。
例如,在名目繁多的补课中只听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把一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学
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做到有张有弛。
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大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家
长、学校和老师、社会舆论、团体压力、个人目标和现实状况的差距。前四种都属外界压力,他们必须“用心感受”才能转化成内在
心理负担。因此,有的时候,家长应该学会给孩子减压,告诉他们,不必过分关注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评价和在班级里的排名,把注
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本身,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学习成效。只要自己尽了力,发挥了应有的潜力,就应该坦然面对各
种结果。这样一来,压力一小,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第五个方面属于内在压力,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压力,即
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是高不可攀,这就和每一个孩子对自我的期望值有关了。作为家长,
必须时刻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波动,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学习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是不是自我定位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