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来-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
习。
父母随时准备在孩子一有困难时就提供直接帮助的做法,往往会剥夺孩子有价值的学习和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我们要
记住孩子的学习产生于得到结果的过程中。即使结果本身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只有当孩子有了错误的经验,才会有机会去寻求真知。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有机会自己做事,他们的自助技能会更为扩展。我们应该在每个活动中鼓励孩子自助。这样,孩子很快会
对支持其独立愿望的环境做出反应。于是更积极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自助技能也自然而然扩展了。
第三部分独立生存:让孩
子在独立中成长(2)
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
爱孩子,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以至于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
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能勇
于大胆地去尝试。
孩子总是会长大的,作为父母亲,我们不可能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总有一天,他们要
自己面对生活。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怎样生存,鼓励孩子适应环境。需要注意的是,适应环境不是一味地“顺
从环境”,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试着与环境条件保持协调,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
境、创造环境。
现在,有很多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他们往往会因在生活、学习上受到挫折而伤心,特别是那些
表现一向优秀的孩子,当他们在生活、学习上受到挫折后,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当对自己的期望目标过高,而实际成绩
过差时,这种挫折感就会更加强烈。
在孩子经受到类似的挫折后,家长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认真寻找受挫折的原因,以便
采取针对性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而不是一味指责。因为只有寻找受挫原因,才能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作为家长,在孩子遭受挫
折时,一味地不管不问,并美其名曰让孩子承受更多的磨练是不对的,而事事关心,使问题都希望给孩子解决也是不对的,最重要的
方法就是帮助孩子一起度过难关,让孩子尝试失败的压力,同时也让他体会到,身边还有人在默默地关心他,帮助他,使他有勇气走
出失败的阴影,重新绽放灿烂的笑容。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是石油界的巨子,资产无数。但是这个家族的孩子们从小就要
接受节约教育和劳动教育。每个周末,孩子们从父母那儿得到几十美分的零用钱,至于怎么支配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但是他们必
须详细地记在个人的小账本上,以备父母查询。如果孩子们觉得自己的零用钱不够用,他们的父母不会再给他而是鼓励孩子们通过自
己的双手去挣钱。所以,星期天的时候,洛克菲勒家的孩子们便忙着修剪草坪、打扫花园或者擦皮鞋。擦一双皮鞋5美分、擦一双长
靴20美分。
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对孩子同样是这样严格的要求,正是这一种严格的爱,才让孩子能够独立地成长。
在美国,部分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这对我国的许多家长
来说感到有些“过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担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培养孩子独立和求生能力的过程中,家长面对我
国现在交通秩序状况,考虑的是让孩子独自上学是否安全?面对现在社会治安情况,想的更多的是孩子独立外出是否妥当?因此许多
孩子应独立完成的,独立办到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但面对许多孩子独立生存、自理能力的不足家长们又感到不安和着急。
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生存和服务技能。
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说:“学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
会责任,学校所传授的学问乃至社会生活的艺术,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教育给人以对自己见解和判断的清晰自觉
,给他们发展这些见解和判断的信念,表达这些见解和判断的雄辩,以及身体力行这些见解和判断的力量。”也就是说,要将服务于
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将专业素质放在首位。
遗憾的是这恰恰是当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不足。现在的教育太注重进行知识灌输,不太注重健全和谐人格培养,因此孩子多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必备生活知识和奉献社会的
品德往往欠缺。前段时间,天津还发生了大专生不知道回家路,只得求助于警察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父母舍不得让孩子独立生存。
连生活都不能自保,你说这样的孩子能够独当一面、尽心奉献吗?
美国作家海明威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海明威就经常
带着他外出穿林越水,走村串户,使他受到了锻炼,增长了许多见识。但是,老海明威很希望儿子能尽早地摆脱对自己的依赖,以便
更有效地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于是在海明威年仅4岁的那一年,父亲就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孩子,别老跟着我,自己活动去!
”老海明威将一根钓鱼竿甩给了儿子,并鼓励他说:“自己去干吧,你肯定行!”
海明威在父亲的鼓励与指点下,开始了
独立活动,而且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接着,他又迷上了读书。钓鱼、打猎和读书,从小形成的这三大爱好,伴随了海明威
的一生,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说,没有父亲从小对他独立意识的培养,就不会有一位探索一生、创
新一生的世界级作家海明威。
当今我们的家长比起当年的老海明威来,望子成龙的心理更加强烈,但是,却缺少老海明威
那种敢于让孩子独立生存的勇气与眼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爱”他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以呵护有余,放手不足。但要真正
爱孩子,真正想让孩子成才,应该向海明威的父亲学一学,让孩子独立地去发展,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关心爱
护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斗志,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和接受教训的勇气。俗话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的条件和环境迫使他必须早当家。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富裕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也是容易滋
生孩子“懒”、“散”、“娇”、“挑”的坏毛病,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有可能造就一代只懂享受不懂创造,只会吃鱼,不会捕鱼
的花花公子与小姐。日本的“余裕教育”提倡热爱生命,选择坚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鼓励青少年利用周末到农业学校体验生活。把孩子从溺爱中解脱出来,变娇气、懒惰为耐劳和坚强。
作为爱孩子的合格家长,就是在你需要帮助孩子的时候不去打击孩子,在孩子需要磨练的时候,不去过分的溺爱,要知道,孩子
是否能够成材,是需要家长用爱的意志来磨练的。
第三部分独立生存: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3)
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无能
父母爱怜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近乎是一种天性。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依恋,导致的是孩子独立性的缺失和自我生存能
力的弱化。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地关照、保护孩子,这样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
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得无能。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孩子能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与
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管得太宽,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的能力没有
得到发展,一到社会中就相形见绌。而一些有眼光的家长,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会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景: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还像个婴儿一样偎在妈妈怀里要这买那,稍不顺心就捶
胸顿足,旁若无人地又吵又闹。
一位扬州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只因跟堂弟玩电脑时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容忍不下堂弟说
他“笨”,便挥刀将堂弟和堂弟的母亲一起杀死。事后法官问他为什么会为了这样一句话,连堂弟的母亲都不放过?他却说:“堂弟
骂我‘笨,连电脑都不会玩’时,他妈妈在旁边看着直乐,我当时只想把他们都杀了,就没有人敢再嘲笑我了。”
塑造什
么样的孩子,主动权在父母手中。面对如此之多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我们与其想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倒不如反思一下现在的
父母们都怎么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有两类父母行为肯定导致儿童后来的人格问题,这就是溺爱和忽视。
父母对孩
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例如,对孩子的“
淘气”行为,有些父母要么不管,要么完全压制。他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玩滑梯时别摔着,别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
生活中许多丑陋的现实。结果,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付生
活中面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父母捍卫子女,不让子女们受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的保护,反而会让孩子缺乏
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爱很重要,但却无法保证孩子会出现良好的行为。孩子不但需要有爱心的父母,他们更需要接受过训练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即
孩子的心理成熟过程。儿童的社会性是在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幼儿离开母亲进入伙伴世界,但伙伴关系和母子关系不同。母子关系
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伙伴关系则是要求友情、信赖、协调的关系。幼儿为了在伙伴中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得学会某些必要的品
质,发展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独立性,在心理上体验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进而主动适应社会并承担自己
的义务。受到过分保护的儿童,人际交往局限于父母和同胞(独生子女没有同胞,接触面更狭窄),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
情感、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进入社会(幼儿园或学校)后,不知道与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形成孤僻、依赖、抑郁的性格,
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行为问题。
(2)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
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但是,受到过分保护(限制)的孩子,其父母
从各个方面已全部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他活动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