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文集-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在通常情况下由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不是在这种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是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再来搞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特点。 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第三,基于这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就必须从方法论上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 不承认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强调“补资本主义的课”
,就会犯右倾错误,这是观察和处理革命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 二是坚持初级阶段论。 不承认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为可以超越这个阶段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就会犯“左”倾错误,这是观察和处理革命发展阶段上的空想论。 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不从认识论的根源上认识问题,我们就会在方法论上犯错误,从而导致实践的失误。这种苦头我们吃过不少,应深刻记取教训。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确定的过渡时期,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社会发展阶段。 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 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已经倒退到过渡时期。 这是一种误解。 两者有着重要的质的
…… 7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517—
区别:其一,过渡时期“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解决。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没收官僚买办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有经济虽是领导成分,但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地位。1952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为415%和33%,资本主义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和手A工业的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这种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到1956年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总数的A92%;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到来,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已不复存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因而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二,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两者的矛盾,从其性质上看,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在整个社会必须抓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 738
—617—王首道文集
的矛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为此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部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它也必然是继续发展的,绝不会僵化和凝固。 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时得出结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就是说,社会主义刚刚建立,必须清楚地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其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因此,改革不可避免。 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最一般理论指导思想,但还应进一步研究我们当前改革的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来看,改革的根据是: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或作了教条的理解,或作了空想的理解,或附加了许多非社会主义的成分。 这样,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或者追求当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理想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模式;或者自己离开了此时此地的条件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具体结论加以理想化,然后去追求;或者在这种追求中,把社会主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条件下才能实现的东西,如取消商品和货
…… 7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717—
币,拿到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现阶段来实行。 这几种情况我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第二,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创造了不可否认的丰富经验,但也发生过许多失误,如以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办法来管理经济。 我们非但没有认识到它的弊端,反而将其当作社会主义的典范搬到我国来,致使我国也实行了一套僵化的经济体制,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我们的教训之一。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争是我们与敌人斗争的经常的主要的形式。 这样,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化领导方法在党的各种生活的实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经济生活中实行供给制也是行之有效的。 这一切转到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来的时候,就发生了问题。 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阶级敌人而是人民。 因而,改变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革命时期主要是解放生产力,现在主要是在解放了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动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就是必然的,而我们多年来恰恰在这个方面未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分配机制,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第四,由于我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封建主义的残余和小生产者的思想,在社会上流传太深太广了,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阻力,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资产阶级的影响也无时不在侵袭着人们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中都有顽强的表现,它们的存在及由此产生的弊端,严重地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 740
—817—王首道文集
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既是初级阶段产生的原因,也是初级阶级造成的结果。 说它是原因,是因为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我们民族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受到约束,影响到我们民族的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建国以来发生的各种失误也就很难避免。说它是结果,是因为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体制中存在弊端也是很难避免的。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实行改革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唯一途径。 实践证明,实行改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交相映晖,共同发展。 没有这理论,改革是盲目的,没有当前的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也不可能产生。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与基本路线
1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A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59~60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
…… 7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917—
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80页)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由于充实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验、教训,变得更加生动、丰富而深刻。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突出地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他深刻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2页)他还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辑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4页)这是总结我国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也是检验当前改革搞的是合格的社会主义还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我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对生产力这个标准不重视,往往离开社会生产力抽象地讲社会主义原则,认为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就是搞社会主义,认为搞平均主义就是搞社会主义,甚至认为普遍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等等。 致使我国社会本来就落后的生产力,即使在建立了社会主义这样好的社会制度以后,也没能发展到本来应该发展到的水平,反而拉大了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也没达到应该改善到的程度。 至今,许多“左”的东西之所以存在,有些同志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缺乏热情,似乎是与这个认识
…… 742
—027—王首道文集
问题有重要关系的。近年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之所以谓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是基于生产力落后的这个基本原因。因此,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样,就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从根本方面来说,获得了转机。 应该认识到,只要我们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并努力实现它,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任务,完成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任务,完成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的任务,完成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任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必须找好动力,利用并创造好的国际国内条件,在经济基础方面,在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努力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些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