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侦探电子书 > 蓝裙子杀人事件 >

第30章

蓝裙子杀人事件-第30章

小说: 蓝裙子杀人事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吃惊的则是刘队长:“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我本来不知道,可方茗是我的病人,所以……”艾西又问,“刘队,我还有个事情向你请教。这方茗的女儿因少女杀手失踪,正好他又是个法医,所以你就把他调到身边来破案?还是说,方先生原本就是您的手下。”

“不不,他原本是个医生,一年多以前调到我这里。我一眼就认出他来,不过这里面……哦,该怎么说呢,也是上级领导拜托过我的,说这位方医生年富力强,本来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不料家门不幸,横遇灾难,如今已是家破人亡。方医生受了些刺激,把这些事都遗忘了。他忽然放弃了自己外科医生优厚的地位和待遇,转而来做法医。虽然他自己都已经不记得过去的事了,不过这也是冥冥之中老天爷的安排吧。现在他正好负责少女杀手的调查工作,如果案件告破,也算是一种安慰吧。所以,我并未把他调离。”刘队说这话的时候,一边偷眼观瞧,看方法医并没注意到自己的话,这才放了心。

怪不得……艾西恍然大悟。可关于杀妻之事,他又藏在了心里。

也许,方法医误杀妻子,就像他在咨询室里说的那样,一只杯子扔出去,砸破了妻子的脑袋。也许他没有杀妻。然而无论是有还是没有,这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也并非谁的过错,又何必非要揭露出来呢?

艾西叹了口气,不想再问,可刘队却追问道:“艾先生,你说方医生是您的病人,此话怎讲?”

“也没什么特别的。有一天他找上门来,说自己精神不正常。现在看看,他似乎真的不正常。眼睛是不会撒谎的,方医生看我的样子,就仿佛从未见过我,也不曾来过我的心理中心。然而我那边很多员工都认识他。也就是说,他的精神状态是分裂的。我现在无法确定是DID(多重人格障碍),还是纯粹精神分裂。总之,当他来找我的时候,他是以方茗的身份来的。他还记得自己结过婚,但是不记得孩子了,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工作,更不知道你们是谁。当他化身法医的时候,他就不记得自己来看病的事情,也不认识我了,他就只是法医。”

“也就是说,当他是法医的时候,他就是水哥,和我们相识;当他是病人的时候,他就是方茗,浑浑噩噩。这怎么可能呢?唉!”刘队一声哀叹。

“除了这个,我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也许DID是真实存在的吧,反正这也是我遇见的首例。只不过与其他的DID不同,他不是以人格作为切换,而是以工作、境遇或身份作为切换。”艾西给大家上了一课,“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会角色,对吧?

“比如说刘队您,既是父亲、丈夫,又是警察局刑警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什么意思呢?您在单位里自然要雷厉风行,回到家如果您也这么做,就是把单位的作风带回了家。实际上,这是一种身份混淆。假如您去超市购物也指挥其他购物的民众,那么您的身份识别就出现了严重的混淆,这也是一种病。麦涛也是一样,在大学当老师当然与在警察局做顾问有很大区别。多数人的身份都会产生一些混淆,不过方先生不会。由于受到了严重的刺激,方先生的视野里,因为扮演的身份不同,会出现严重的剥离现象。他是什么就是什么,黑白分明,小葱拌豆腐那样的感觉。”

“那么,方医生出现这种状况多久了?”

“那我还不清楚。因为方茗的这个分身,自身糊里糊涂的,可见他遗忘的自我保护机制还在发挥作用。不过据我初步估计,应该就在女儿失踪之后半年到一年逐渐形成了这种状况。”

“那么方先生还能工作吗?他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刘队很关心这个问题。

“这可说不好。不过依我的意思,如果他的各种身份依旧区分得很清楚,那么问题不大。可假如他有一天把这几种身份都混在一起,那他就该崩溃了。”

“也就是说,你不能真的治好他!”麦涛是内行人,一针见血地说道。

“对!”太对了!艾西这才意识到这个让自己为难的问题。

他喜欢刺激,也喜欢追求真相,但这一次的真相,关于法医是否杀妻的真相,就让他随风去吧……尸鬼说得没错,艾西是个人畜无害的家伙。

2

方医生——方茗——或者叫水哥吧,关于他的故事,没能谈得太多,因为他已经开始向刘队汇报验尸结果了。

与以往不同,这具尸体在处理手法上有所不同:受害者是在下午被杀害的,有尸斑作为证明,但凶手并没有立刻弃尸,而是在晚上才动手。这中间至少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凶手这么做的原因不明。

关于折磨,凶手变本加厉,这个不在话下。但绞杀的方式不存在区别。并且,这一次尸体还遭受了性侵害,说明凶手的犯罪手段迅速升级。

性侵害?麦涛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会这样?

凶手的进化,其实和自然界的进化差不多。

猴子之所以变成人,不是因为猴子愿意这么做,它自己可没有这个意愿,而是环境改变或是基因突变所致。

再往前推算,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每一次的进化都绝没有涉及生命本身的自我意愿,而是源于突变的刺激。

可见,对于生命而言,DNA很重要,外界刺激同样重要,而被人们不断歌颂和夸大了的思想意识实在没那么重要。

凶手的行为当然也是如此。

凶手的进化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叫作犯罪手段。以此案来说,凶手如何讨好目标,取得目标的信任,进而劫持目标;凶手杀死目标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作案时的情绪是自信还是紧张;凶手处理尸体和现场的手段是谨慎高明,还是漏洞百出,这些都可以称为犯罪手段。犯罪手段的进化,通常是根据罪行实施的次数和罪犯的头脑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越聪明的凶手出错的概率越低,越老练的凶手越不容易留下痕迹。

第二类叫作犯罪行为。仍然以此案来说,有无性侵害是一种巨大的变化,弃尸场所的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

三年前,两具尸体从未遭遇性侵害。

三年沉寂,凶手并未作案。

三年后的前几天,一位遇害者没有遭到性侵害。

为什么眼下的这具尸体会有呢?!

是什么样的刺激,导致了凶手的犯罪行为出现了改变?这和他大费周折地选择如此远的地方弃尸,甚至是伏击艾西,有什么联系呢?

年轻的两人——麦涛和艾西,几乎同时想到了一种可能:在凶手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告密者。告密者不满意凶手的罪行,于是透露出去。但是与此同时,告密者的行径被凶手所察觉,他因此设下了一个圈套来验证告密者的身份。艾西就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钻进这双重圈套的。

即使想到了这一节,麦涛还是比艾西慢了一步。因为他尚且不知道是谁联系了艾西,而后者决定闭口不提。

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只有艾西才知道,这宗复杂的背叛还涉及了幕后的第三人。

艾西所掌握的信息,与凶手尸鬼本人知道的,实在是相差不远。

告密者和凶手可能是兄弟,艾西已大致猜到了他们的关系。自己与尸鬼面对面交手,从其身手来看,他动作敏捷,自然不会是上了年纪。这也和麦涛三年前的推断一致——凶手应该还不满三十岁。

而告密者本人二十岁出头的样子,从年龄上说,比较接近兄弟,而不是父子。

告密者的行动也很奇怪。他不想让尸鬼作案,却并不直截了当地去找警方,这说明他可能还想保护尸鬼,尽管这保护的理由艾西还猜不透。

尸鬼的罪行彰显了他扭曲的灵魂,而告密者同时担任保护者的角色就让人费解了。他不惜在艾西的心理中心闹事,甚至背上罪名,这种方式本身也够扭曲的。

最神秘的,还是潜藏在幕后的第三人。

尸鬼的兄弟现在在警方手里,当然不可能给艾西发短信,更不可能亲自去跟踪尸鬼。那么,这个发短信的第三人到底是谁呢?

艾西感到自己已抢先麦涛一步,非常接近真相了。可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是什么都不想说了。

曾几何时,他忽然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他告诫自己,把所知的一切说出来,争取警方的资源,不是更有利于抓获凶手吗?

难道自己就真的那么唯利是图,一心想亲自抓获凶手,扬名四海?

他欣赏麦涛,愿意和麦涛做好朋友,难道连这点资源都不愿意和他共享吗?

不!他的灵魂深处作出了回答。

告密者既是凶手的兄弟,也是凶手罪行的揭发者,但同时又是一个扭曲的保护者。

假如这个保护者的身份被警方知晓,警察自然会加紧对他的审查,而他也立刻就能理解是艾西出卖了自己。

说到报复,艾西并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告密者也许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会供出自己的兄弟,还是干脆咬紧牙关?

这个问题谁也说不准。

艾西知道明天上午还有一次和告密者见面的机会,他将利用这个机会挖出告密者口中更多的线索。

当然,选择这个做法,就等于和时间赛跑。因为逍遥法外的凶手,很可能会再次行动。

与时间赛跑,他还真是毫无信心……

3

与时间赛跑的,除了艾西,还有水哥。

水哥又名方茗,或者称方医生、方法医。不管他叫什么,作为人类,他其实是同一个人。

这样的存在形式,就好像是一个人被克隆了,只不过克隆的并非躯体,而是身份——从宗教意义上来说,也算是灵魂。

以往的不少影视和文学作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夸大这种克隆出来的意识,就像双重和多重人格障碍那样,当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时,他的嗓音、他的姿态,甚至他的躯体和肌肉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写下这样的作品或剧本的人,并没有见过真正的人格分裂状态。

这样的男性患者,第二人格是女性,他会发出女人的声音来,反之亦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表现而已,就好像每个人都存在假声一样。有些人会用自己的假声唱歌,而有些人则不会,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而只是不会使用罢了。声线本身就存在变化,而不同的意识层面,所能调动的部分也就有所区别。

至于姿态、穿着这些外在表现,则更好解释了,而肌肉的变化则纯属无稽之谈。

水哥(姑且就这么称呼他吧)是个男人,他的第二人格还是个男人,因此就表现得不那么夸张。他还用同样的嗓音说话,只是由于记忆的不同,说话的风格和语调有些不同而已。

作为法医的时候,他显然找到了自信,言之凿凿,公事公办,给人以严谨办事的印象。

而作为方茗的时候,这些自信心消失殆尽。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他忘记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悲剧,而形成了另一些新的记忆,或者说是幻觉。他认为自己杀掉了妻子。这举动虽然被艾西判定为误杀,可方茗连这个记忆也含混不清,并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释来。

人活着,除了吃喝拉撒睡这样满足最基本生存条件的欲念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念,那就是寻求解释。

人类是要不断寻求解释的,这个现象学术上称为“合理化”原则。

人类寻求合理化而改变自身精神状态的事例比比皆是。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