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嫡女复仇实录 >

第159章

重生之嫡女复仇实录-第159章

小说: 重生之嫡女复仇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澴心细如发,见他眉宇微蹙,似有犯难之事,便开口问询。季秋阳虽觉与此人交情未深,便以此事相托,未免流于势力,然而转念又道,如今已是别无它途,往日席上这萧澴与林常安颇不对付,貌合神离,这两家之间在朝中兴许有些龃龉。若将此事告与他,兴许有些转机也未为可知。

当下,他便将自己如何身遭飞来横祸一事讲了出来。萧澴听过,只是连连摇头道:“世风日下,至诚君子倒要被小人如此作弄。那童宽仁倒是糊涂的紧。”李梵接口道:“那童宽仁是有名的国子监第一把糊涂账,你又不是不晓得,这事儿犯在他手里,这起小人倒真是告对了地方。”萧澴闭口不语,李梵又问道:“你想怎样?此事虽则不公,你我却又并未在朝为官。回去同爷爷说起,只怕你又要吃一顿家法呢。”萧澴道:“那莫不是叫我坐视不理么?”李梵笑道:“你又充荆轲聂政了,前回为陈同怀强征民居一事,你还吃不够教训哩。”萧澴道:“若再有那样的事,你瞧着,我还管。”

季秋阳听他们两个一递一句说了多时,只道此事无望,便说道:“二位也不必如此,在下不过近来为此事心烦,白说与二位听听,倒叫两位忧虑了。两位只当下酒故事,听过就罢了。”李梵说道:“不是这话,先生误解了。既然先生把我二人当朋友看承,将这事告与我们。我们自然要为朋友分忧解难。只是此事不大易办,这童宽仁倒是狡猾,只是拖着不了结,随时能咬你一口。他不动,旁人倒委实不好插手进去。”萧澴接口道:“这话不错,案子不发出来,外人也不好过问。待到了殿试跟前,他忽然发难,罢了你的名位,你也拿他无可奈何。”

正在此时,里头套间之内忽然传出些女子说笑之声。须臾,转出一个身穿桃红比甲、翠绿裙子的丫头,走到萧澴跟前,低声说了几句。

那萧澴忽然面现喜色,说道:“倒怎么把她忘了!”言罢,便向李梵道:“不如托她去说,此法定然可行。”李梵却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她老人家精明过顶,只怕那丫头要吃亏。”萧澴说道:“这倒不防,老祖宗是最疼她不过的。何况如今的局势,老祖宗心里也明白,只要她实话实说就是。”李梵听了这话,便不言语了,只说道:“既然你拿定了主意,那便如此罢。”

季秋阳听这两人如打哑谜一般说了半日,如坠五里雾中只是不懂,又不好插口,只好在一旁静坐相陪。

那两人主意已定,便再不提此事,只向季秋阳劝酒进菜。季秋阳亦不好再提,便同这两人闲谈些民间轶事,三人相谈甚欢。

这日,三人直吃至暮霭沉沉,方才散了宴席。

季秋阳谢过相待,告辞离去。萧澴亲送了他出来,说了些慢待见谅等泛泛客套之言。季秋阳见分手在即,便禁不住问道:“不知萧公子如何打算?”萧澴笑了笑,默然不语,半日才道:“适才在里间坐着的,乃是太后的亲生女儿——东阳公主。”季秋阳听闻此语,深感纳罕,面露异色。却见萧澴只是淡笑不语,便也不再多言,只拱手做辞,带了竹心离去。

一路返回家中,李仲秋问他今日去了何处,他敷衍了两句便罢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探花

自这日之后,此事便再无音讯。不止萧澴并无消息送来,连那学正童宽仁并林常安那边亦不曾有什么动静。周景初也断了踪迹,再不见上门。

李仲秋倍感奇怪,同季秋阳议论了几次。季秋阳心中虽猜到些缘故,却不好同他明说,只道不知。李仲秋到底放心不下,托了人到国子监并各处衙门打听。去探问的朋友送来消息,称那童宽仁近来走了霉运,有人在御前弹劾他收受贿赂,勒索钱财,一众学子但有不如意之处,便以革名要挟。此事虽因证据不足,皇帝并未取信,却也将童宽仁传进大内训斥了一番。那童宽仁正如惊弓之鸟,哪里还敢故犯,更无暇他顾。季秋阳那事也就烟消云散。

两人听得这个消息,方才放下心来。李仲秋便笑道:“可见老天有眼,也是哥哥造化。”季秋阳心里明白缘故,面上也不提起,这事便也就此揭过。

时日匆匆,转瞬便是四月初八,正是朝廷复试之日。宣朝规矩,殿试之前须得复试,复试中者方可应殿试。

季秋阳心无挂碍,自然全力施为。隔日放榜,果然高中。二人听闻消息,各自欢喜,也并无别话。

待到了四月二十一日,便是殿试当日。

这日,天还未亮,季秋阳便即动身,梳洗已毕,穿戴齐整,便匆匆出门,赶着黎明之前入了大内。随着一众学子行了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即入保和殿应试。

这殿试与会试不同,只考策问。题长三五百字,询问一二事,众举子需得以策文应答。策文所需字数虽不多,却必得短小精悍,不然再不能得中。一众学子在殿上殚精极虑,冥思苦想,迟迟不能动笔。

季秋阳将策题看了一遍,今次朝廷所问竟是时政,不由微微一怔。近日所见所闻登时翻涌而上,一情一景皆历历在目。他闭目冥想片时,只觉文思泉涌,登时就组织成篇,待动笔时更如神助。

这殿试只考一日,待到日暮时分,上面便将卷子收了进去。

众人依次出殿,因尚在大内,并无人敢议论。待出了宫门,便有人道:“今次的题目,好不刁钻,这时政时务,岂是我等可放肆议论的?稍有不慎,谁知便得罪些什么人。”旁人有附和的,亦有摇头的,更有人见天色已晚,等车离去的。

那李仲秋早已雇了马车在门外等候,一见季秋阳出来,连忙迎上前去,问长问短。他自家却因复试落选,不得参与殿试。

季秋阳只向他笑了笑,说道:“这次的策问,如若不能建功便要惹大祸了。”李仲秋听得惊心,又连连询问。季秋阳却再不肯答,只同他等车返家。

路上,李仲秋忽然说道:“这张炳怀平日看着不通,谁知这次会试,他竟也中了个末榜。虽不能再进一步,做官却也能了。往日我们只笑话他文章拙略,有辱斯文,哪知人家竟有今日,却到哪里看人去!”季秋阳奇道:“他竟也中了?”李仲秋点头道:“不错,我是听在国子监当差的朋友说起的。那日放榜,他抄的榜文,确有此人。只是怪了,近来却再不见这人的踪迹。”季秋阳听闻,更不多问。李仲秋只道他一日辛劳,此刻心力已衰,便也不烦他。二人回家,一路无话。

却说那萧澴今次也在那殿试名册之上,待应试已毕,隔日便即进宫与太后问安。

这萧澴小时乃是太子伴读,在这皇宫大内已是走的熟透了,自然轻车熟路。然而因着皇宫规矩,还是由宫人引至慈宁宫前。

慈宁宫掌事宫女穆秋兰迎了出来,笑道:“少爷今儿来的早,娘娘才起身,正用早膳,请少爷到偏殿相见。”说毕,回身在前带路。萧澴跟着她,一路行进偏殿,果然见太后正在炕上坐着,面前炕几上摆着几样清粥小菜,精细点心。

这太后姓萧,闺名清婉,乃是三朝宰辅萧鼎仁的千金,因是先帝继后,到得如今也不过四十左右年纪。又因素来保养得宜,面上肤色脂光水腻,明眸似水,一头青丝乌油一般的盘结头顶,身段亦如妙龄少女般纤细苗条,观之不过如三十许人。只是眉眼之间,似笑似嗔,自有一股天然的威严。

萧澴见了太后,忙到炕前下拜行礼,又与太后请安。

太后叫他起来,便吩咐宫人安放座椅,又说道:“可吃了早饭不曾?若没吃过,叫兰心替你拿碗筷。”萧澴含笑回道:“因惦记着今日要进来与娘娘请安,故而我今儿起的早些,在家里已然吃过了。多谢娘娘赐饭。”太后却道:“便是吃过了,也陪哀家再吃些。如今老七搬了出去,皇帝朝政繁忙,东阳又是个坐不住的脾气,每日只叫哀家独个儿吃饭,怪冷清的。”说着,便命宫人添了一副碗筷。萧澴自不能拒,告罪已毕,便挪至炕前,陪太后吃饭。

席间,太后不住问些家常闲话,又问家中萧鼎仁夫妇身体康健。萧澴一一答了,又道:“前回娘娘托人捎来的丸药,倒十分见效。太太说,若还有,叫我再问娘娘讨些。”太后听了,转头便吩咐宫人一回,又向他道:“昨儿晚上皇帝过来陪哀家说话,就谈起这次殿试,说你的文章做得极好,言语犀利,字字如珠,很是夸奖了你一番。”萧澴连忙笑回道:“我自幼在娘娘跟前长大,自然不能辜负了娘娘的教诲。”太后含笑点头,似是十分满意。

原来这萧澴虽是庶出,却因是萧家的独苗,萧清婉便十分看重这个弟弟。打他五岁起,便将他传入宫中,与太子做了伴读,带在身侧,朝夕教导。这两人名为姐弟,却情如母子。

当下,太后褒奖了他一番,萧澴亦也回的伶俐甜净。正在融洽之时,太后却话锋一转,斥道:“你如今长进了,所以敢拐着东阳往哀家这里递话儿啦?!你是在哀家跟前长大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哀家眼里,那点子微末本事也敢在我这里卖弄么?东阳历来不问政事,怎么就忽然跟我说起童宽仁欺压士子的闲话来?想着必是你和梵哥儿两个一起调唆的!待明儿见了李十洲,必让他回家好好责罚梵哥儿一顿不可!前回见了父亲,说起你如今的性子十分毛躁。我心里还不大信,今日一看果然如此。你们两个年纪太轻,还是安心读书为上,少管这些闲事,仔细为人拿住了把柄,反倒让人咬伤了你。老爷太太这一世只养了咱们姐弟三个,哀家同你大姐姐,已是皇家的人了。萧家的前程,可全在你一人身上。你若不能稳妥上进,我们就是有心,也难帮你。”

那萧澴听了这话,连忙在炕下跪了,说道:“此事确是弟弟莽撞了。然而弟弟也并非一时义愤,这季秋阳明摆着是被周家作弄了。昔年摄政王谋反之际,那周斌时任兵部尚书,却态度模糊,暧昧不清。如此不忠不臣,娘娘只念着早年周太妃的恩义,不曾动他们。然而周家邀买人心,把持科举,培植势力已不是一日两日,如今更有尾大不掉之势。宫中那位林昭仪,乃是这周家的近亲,听闻也很是不服皇后管束。今年朝廷科考并宫中大选,周家还不知要拉拢多少人过去。凡此种种,娘娘该当看在眼里。弟弟身为人臣,只一心想为皇上排忧解难。弟弟今年也将满二十,娘娘只顾将我拴在家中,又怎能历练长进呢?”

太后听了他这一席话,默然不语,半晌忽然笑了,向他道:“地下凉,起来罢。也罢,昨儿皇帝过来,却也说起过,这季秋阳一手廷策做的极好,针砭时弊,鞭辟入里,也是个头脑清楚的,委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此事虽是你躁进了些,却也不算胡闹。看在你一心为上的份上,哀家恕了你这遭。往后若再有这等想法,便大大方方到御前与皇帝商议。如若再如这般行宵小伎俩,哀家可要重罚了。”

萧澴闻听此言,骤然狂喜,连忙自地下爬起,连连向太后谢恩。太后抿嘴一笑,说道:“不必谢哀家,谢皇帝去罢。他只嫌如今座下老臣居多,用起来不趁手,想叫你们两个都出来。”萧澴喜出望外,一时竟不知说什么为好。在慈宁宫里又坐了半个时辰,宫人来报,称皇后前来请安,萧澴便就起身搞去了。

待他走后,穆秋兰上来收拾碗盏,向太后笑道:“这小少爷的脾气性格,倒和娘娘年轻时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