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平民皇妃:仙履心路 >

第9章

平民皇妃:仙履心路-第9章

小说: 平民皇妃:仙履心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至少不会把定案根据建立在不实的基础之上。”

“——你知道是谁?”嘉音蓦然扭头看过来。

沈斯晔诚挚的回答:“不知道。”

嘉音被噎住了。沈斯晔不再多言,淡淡端起茶杯。

具体到哪个人尚未确定,但这背后的财团势力,他却能猜的八九成。

苏家旗下的投资公司,是世界顶级军火企业的控股股东,在忻都多有慈善援建。此事一出,苏家已经削减了对殖民地明年的慈善捐赠额度,坊间甚至有传言说他们会对那里进行经济报复——只要关闭在当地的工厂,就足以让几万人失业无着。

谁最希望看到这种结果?

单指一推滑落到鼻梁的眼镜,他微微冷笑。

把他拉出来做幌子虽然拙劣,但因为格外惊悚,反倒让不明就里的民众觉得真实,障眼法虚晃一招,当真是一招好棋。政治和商业利益一旦挂钩,就是这么龌龊。想必至此,谢家不会再沉默下去。他的母族从来都不茫然等待,他们等候最好的时机。

这么多年最大的挑战就是考试和论文,真正面临阴谋、危机和斗争的时刻,体内的野心因子似乎渐渐苏醒,他竟然有些兴奋的期待起彻底翻盘那一天。权势固然对操纵者是莫大的危险,但很少有人能抵御住诱惑。他想,他大概也不是例外之一。

收敛了心神,沈斯晔对有些惊疑的妹妹安抚一笑:“你饿不饿?我去做饭。”

煮了一锅阴米粥,锅子炖在炉火上,沈斯晔坐在餐桌边闲闲翻看本地的报纸。阴米是蒸熟晾干封好的新糯米,煮好后撒点白糖就十分香甜,只可惜此处没有桂花糖,让某种意义上身为完美主义者的沈斯晔颇为遗憾。

想到桂花糖,于是又想到了另一种美食。“我还会做江米藕,哪天可以做给你吃。”

嘉音捂着脸哀叹一声:“不要活了,我好想回去……”她吃了一个月三明治之后,觉得自己都快要变成夹心面包了。沈斯晔笑的有点不怀好意。他好整以暇的捏了块饼干,本想继续进行阴险的美食回忆之旅,却诧异的止住了话头。

“唔?”

从半块幸运饼干里抽出一张小纸条,沈斯晔看着看着,表情逐渐变得有些古怪。

【你会在三年内结婚】

“……开什么玩笑。”

正确预测了未来的纸条本应得到奖赏,却被粗暴地揉作一团,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后落进了垃圾箱。而做出此等暴行的人并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会为轻率丢弃了珍贵的纪念品而后悔万分。

——如同旧日的好时光,再也找不回来,永远杳无踪迹。

8衣香鬓影

锦书感冒了。幸而症状不重,她只带了个口罩就照旧去实验室。由于这时候本市正好流感肆虐,她的同学们纷纷报以一种“哎呀真好可以取样”的心态,欢乐地前来探望,顺便做个咽拭子检测,反正实验室就有设备,用起来极其方便。锦书开始还抱着一种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加以配合,在连续被三个人取样后终于翻脸勃然大怒,把姗姗来迟的粉嫩师兄赶了回去。

粉嫩师兄武力值尚且不如锦书,只能高举双手被扫地出门,嘴里嘀嘀咕咕:“说不定他们的取样被污染了呢?别人想做检查都没有这么方便的机会的……”

锦书反驳道:“我每次都用盐水漱过口!”

“哎呀这也不能排除在此过程中它们发生了基因突变……”粉嫩师兄试图狡辩。

锦书忽然安静下来。她抱起胳膊,靠到墙上冲着粉嫩师兄抬抬下颌,灿烂一笑:“比尔,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你要不要听?”她笑的有如二月春风:“好消息就是,我们项目组决定用你的名字,为新发现的一种疑似可致人智商锐减的病毒命名。”

半天后三份检测相继出了结果,幸好只是普通感冒。由于担心会造成污染,锦书没敢进实验室,强撑着看了一会书,终于头晕到支撑不住,只得跟教授请了假,溜去找自己在内科实习的同学。

去了还被嘲笑呢,说你们不是专门研究这个么?怎么还来开药?怎么不干脆自己开发疫苗一针打下去?锦书虚心的点头说是是知道了,回去就去培养,保证一针下去立刻就到了西方极乐,啊换成你们的宗教体系就是见到基督耶稣,当然我更愿意觐见飞天面条大神……

话虽这么说,药吃了很快就见了效果。她谢绝了粉嫩师兄给她买雪糕的提议,借教授的电咖啡壶煮了一壶热水,抱着杯子喝了一个多小时。这种时候,她宁可相信古老的智慧。

晚上她团在沙发上看电视,鼻头通红喷嚏不止。玛丽递给她一块削好的苹果,叹气道:“你爸要是知道了,准得担心死。啊哈,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天天打电话?”

锦书发出鼻音浓重的某种声音。玛丽懒洋洋的把水果刀丢进盘子,揶揄道:“我说的没错吧,daddy的小甜心?”

锦书有气无力的瞪了她一眼。

何麓衡在月初回国,立即递交了辞呈。但时隔半个月,首相才正式批准了他的辞职,等到月中锦书从新闻上看到,她爸的辞呈已经报皇帝签署了。她不知道这其中又有多少阻折,但父亲给她打电话的时候,语气是从未有过的疲惫与轻松。

国内对于自家驻美大使的忽然请辞颇为惊讶。锦书在实验间隙偶尔上网看两眼国内新闻,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多半是猜测与此次首相大选有关。在这个政治娱乐化的时代,身为公众人物本来就有义务忍受这些,但身在其中就不太妙了。好在不久这条新闻就为皇储的爆炸性新闻所取代,何家人的生活很快重归平静。

锦书和玛丽常看的夜间频道本来就靠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存活,当然不会放过这么轰动的消息。玛丽盘膝坐在沙发上,望着电视直叹气:“看看,又一个仙度瑞拉。”

锦书心有戚戚焉的点头。就气质风度,那位绯闻女友颇有费雯丽的风致。

玛丽咬着饼干,含含糊糊的问:“你们国家的皇储叫什么名字?”

锦书惭愧道:“忘了……”

玛丽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恨铁不成刚:“我们一起住了这么久,你怎么对娱乐事业就一点兴趣都没有呢?枉费了我年年拖着你看学院奖颁奖啊!你知不知道这样让我很有失败感?”

锦书顾左右而不言他的装死。这时电视上镜头一转,换成了帝国国内的街头采访,自然都是有翻译的。

“怎么说呢,那位小姐的确很漂亮,但她的出身要当皇后……好像不太合适……”

“说句不好听的话,皇后是一国之母,她、不、够、格。”

“她家里出了反政府分子,害的我们好多大兵牺牲在那里,还想母仪天下?”

玛丽拉开冰箱门拿了盒冰淇淋,挖了一大口,闻言颇为不解道:“为什么?”

锦书耸耸肩,随口说:“可能是不能接受未来的皇帝有殖民地血统吧?我瞎猜的啊。”

“可惜了,这家伙的未婚妻,不知该有多郁闷。”碧蓝的眼里闪过淡淡的复杂,玛丽沉默了几分钟,“所以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将来跟男朋友玩玩就行了,千万别认真。”

锦书只好默默地把脸别到一边去,结束了这个风中凌乱的话题。

时间过得飞快。约瑟夫教授的长子被公司派驻亚洲分部,去年在那里结婚,于是头生子也在华亭出生。老头非常高兴,准备过一阵就去探望孙子,爱屋及乌的对手下学生们加倍的慈爱。锦书趁机向他提出请假,老头大手一挥就准了。

中德文化交流年将在这个月闭幕,大使馆拟举办一场招待会,算是对国内的响应。万事俱备的前三天,德语翻译却因为肠梗阻而住院,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翻译,无措之际忽然想起了前上司在德语区长大的女儿,只得抱着权且一试的心态来联系锦书。锦书接到使馆的电话,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尽管动机有点不纯——这种自助餐会,那位特级大厨大概会出山吧?虽然说鸟为食亡,不过锦书坚定的认为自己既不图财又不是鸟,选择性的无视了这一点。

所以在晚会主会场自助餐区看到荔枝时,她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满心里回响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锦书欢快的钻进密闭同传室熟悉设备去了。

她很谨慎的确认了没有噪音来源,才低下头看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她当然不是什么高级译员,但读一份稿子自信还干的来。她妈妈以前做过交传,锦书对这个行业并非完全陌生。隔着密封窗,她看见主持人走上台。不意二十多年后,她意外的体验了一次母亲昔年的工作。时光有时就是这么奇妙。

锦书无声的笑笑,喝了口水润润喉咙,戴上耳麦。

稿子念得很顺,只需要掌握好节奏,不至于台上已经结束、自己这里还在翻译即可。但没想到的是看似不多的几页纸,读起来能望山跑死马。期间某位官员信口发挥了几句,锦书满头冷汗的意译出来,幸好还在她的能力之内。

最后一句恰到好处的与台上的讲话同时结束。锦书啪的关掉耳麦,长喘了一大口气,满脑子都是单词乱飞。再抬头就看见一秘正推门进来,和蔼道:“累坏了吧?真是辛苦你了,要不是一时间找不到懂这两门语言的人,怎么也不会这么麻烦你。”

锦书连忙坐起来,一秘虽然年轻,可怎么算也是她的长辈,这副德行要是给她爸看到准能教训她一顿。“不不,我很愿意被麻烦,”她跟在一秘背后,轻声自语。“……可以吃东西。”

这时候自助餐会已经开始,好在餐点实在不错,锦书满怀舒畅的端着盘子,低调的穿梭于衣香鬓影之间,把每种点心都取一点,以免开始就填饱肚子。她一口虾饺一口蛋黄包,一口榴莲酥一口云片糕,感动的泪流满面五体投地,深深地下了毕业就回国的决心。吃完一轮,又贪心不足起身去取。

“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黑森林蛋糕)”

锦书饶有兴致的偏着头把标签读出来,当即不客气的动手切了一块。

这时有人在她身边用德语说:“你也爱吃这种蛋糕?”

说话的是一位有着明显日耳曼特征的绅士,雪白的头发一丝不苟,上衣口袋里整齐的塞着手帕,仪表堂堂,脸色红润。这种形象总能让她联想到圣诞老人,锦书不觉微笑,亦用德语回答:“当然。”

老先生赞许的点头道:“你的德语很好。”

锦书笑笑,有点小得意:“我是今天的翻译,谢谢您的夸奖。”

老先生恍然,笑眯眯地朝她伸出手,“幸会,弗里德里希·冯·洪堡。”

锦书忙放下盘子,也伸出手去:“幸会,何锦书。”

“没关系,你继续吃。”老先生理解的摆摆手,露出和蔼微笑。“这种蛋糕原产于我的家乡,但我有高血压,告别它已经十几年了,就算看着别人吃也会感到愉快。”

锦书不由莞尔,含笑问道:“您是巴符州人?”

老先生有些惊奇的看了她一眼,颔首道:“是的。”

巴符州位于德国西南,锦书曾在奥地利生活了五年。因为居住地曾经接壤的关系,老先生饶有兴趣的与锦书聊起来,她这才得知,眼前的老先生竟是海德堡大学的终身教授,目前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一年期的客座。她哥哥当年曾经申请这所学校而不得,给当时还小的锦书留下了“这大学非常难考”的印象或说是阴影,此时不由得高山仰止;这让老先生觉得孺子可教,乐意与她交谈,谈着谈着居然有了忘年交的投契。

“你上大学了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