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开始-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大官人,这些水手······”
宁采臣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是既然立威便要立个彻底。慈不掌兵,这些人,宁采臣可不希望当他准备出兵去救官家时,他们再跳出来捣乱。“李管事,咱这大宋朝三条tuǐ的蛤蟆不好找,两条tuǐ的人到处都是。”
怎么变成这样了?不是说逼小姐把船队交出来吗?
“这工钱······”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也就问了出来。
宁采臣轻蔑一笑说:“谁是你们的东家,你们自然去找谁要工钱了。我们走!”
宁采臣带着李宝宝他们离开。老实说,他还真担心李宝宝她说了实话。
回到宁家,宁采臣先是道歉:“对不起李姑娘,在下自做主张了李宝宝摇摇头说:“不,我知道宁大哥是为我好。”
她的表情很失落,不仅是李义的逼迫。更重要的是她没有看到父亲李大。也就是说,从头到她渴望的父亲李大为她说句公道话的场面,一直没有出现。她,真的心寒了。
儿子就是真的那么重要?连亲生女都能放弃?
宁采臣说:“李姑娘,李管事,无论你们相不相信,在下都没有吞下李家船队的心思。”
李管事惭惭笑着,他以为宁采臣看破了自己的心事。作为海上男儿,李管事同样不看好李宝宝。李宝宝最大的不足,便是她是女子。
非是如此,也不会有水手愿意走。在他看来,宁采臣真争下李家船队也好,至少没人敢再欺负他们。
老爷李大不要他们了,归了小姐,他们实在是心中没底。
反倒是宁采臣,不仅是男的,更是状元。托庇这样的人名下,是想都想不来的,又有谁会反对。反正老爷也不要他们了。
李大的做法也确实伤透了这些为他李家卖命人的心,不是他们不知道离了李家船队还能做什么,他们早就一哄而散了。
李管事说:“哪儿能。宁大官人是个君子。”
宁采臣摇摇头说:“不,这事我也是有sī心的。”
sī心?
李宝宝抬头看着宁采臣,有担心也有希冀。
宁采臣说:“不错,我希望李姑娘能帮在下训练一批水手出来。”
“就是这样?”李宝宝既松了口气,又有些失落。
李管事却立即说道:“大官人真是帮了大忙了,这船上正缺人宁采臣拍拍李宝宝的肩膀说:“李姑娘放心,当李家船队可以独立时,在下绝对会放手。”宁采臣再度保证道。
自己以后会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宁采臣心中已有规划,他只是不想单纯的牵连李家。毕竟他是在改变历史。
还有一个客观理由,便是这富裕地方的兵实在是不行。
李宝宝没有接受宁采臣的好意,更是躲开了宁采臣的手,她说:“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本朝也有杨家女将。我就不相信我支撑不起李家船队!”
她这是失望了,父亲失望,宁采臣……说不清。
宁采臣真收了李家船队,她或者会立即与宁采臣翻脸,但是宁采臣真做了保证,她又有着说不出的失落感。
只是训练水手作为庇护的报答吗?有了水手,他便会组建宁家船队吧!我呢?我怎么办?
不,我会撑下去,我不仅会撑下去,还要扩大李家船队,让世人都知道我。“从今天起,我不再是那个大小姐李宝宝,我是李家船宝李华梅!”她发出呐喊一般的誓言。
“什么?李华梅!”宁采臣惊住了。
李华梅,系日本光荣公司(kaei)出品的单机游戏《大航海时代4》和《大航海时代4加强版》中的主角之一。
游戏中李华梅生于中国,大明帝国海军的女将军。虽在军中长大但考虑问题是从民众角度出发。父亲是地方舰队舰长,在与倭寇作战中阵亡。
难道在自己的搅动下,华夏真的要出现一个女提督了吗?而且是在自己的见证下?
宁采臣觉得不可思议。
李管事这时解释说:“小姐的母亲叫华梅······”
下面宁采臣没有细听,因为下面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李华梅今后会怎么样。在自己手中诞生一个女提督,宁采臣不知不觉中便贴向了这个想法。
有了李家船队,而且还是缺少水手的船队,梁山人终于动了起来。
由于是第一次出海,宁采臣选了半天,还是选了更稳重的阮小二做领队。“小二哥,这次出海是我梁山的一次机遇,要多听多看,争取尽快成为合格的水手船长,今后才能驾驶我们自己的船只。”
“大官人放心!小二一定不负大官人所望。”阮小二保证道。
送别那天,来的人很多,不仅有这地方上的商人,还有这码头的官吏。
当得知这李家船队入了宁采臣的名下,他们当天便送来了准许离港的勘定,至于欠的费用,是提都没提。
而一些参与逼迫李华梅的商人也以极便宜的价格送来了商品。
船队出发了,去的是高丽。
其实运去的又何止是商品,还有宁采臣的希望,以及这大宋的希望。
能不能成,宁采臣心中没底。后世再怎么说,也只是一种纸上谈兵。事实怎么样?还是要看船队的情况。
送走了船队,宁采臣便回返了,听粉衣说云裳姑娘已经回去了。
宁采臣先是点了点头,又问道:“她有没有问,她是怎么在这儿的?”
粉衣说:“她问了。”
“那你是怎么回的?”
“自然是照实说的。”粉衣无辜地说。!。
卷四:序战第331章、妖士
粉衣的话让宁采臣的脸都抖了一下,不过这事也就这样了怪不得在家呆不住,心中总想着来这边,原来是有这么一档子事啊!
“大官人,李师师姑娘下了帖子,请大官人过去。”
还有这事,琼林宴后,李师师便派人来请过。只是当时宁采臣在忙船队的事,没有回来。
现在想一想,是该拜会下她了。
李师师在有了宋徽宗赵佶这位大宋天子做入幕之宾后,不仅没有隐姓瞒名,反而艳名更炙。倚红院内,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
金屋藏jiāo之所大有红楼演变之势。
仅仅是这一点上,便不得不佩服李师师,她是怎么做到皇帝与众宾客间的周旋,而皇帝还不生她的气。
“状元郎,你可总算是来了!”李师师笑吟吟道,“还以为你忘了奴家了。”
“师师姑娘相助之情,采臣不敢或忘,只是………………我的事你也知道。”宁采臣送上礼物。
李师师咯咯笑着:“知道,自然知道。小蝶那丫头吗?真没想到一个女子竟然能逼得你这新科状元都不得不躲起来。”说着她觉得有趣,忍不住更是jiāo笑起来。
宁采臣尴尬地mōmō自己的鼻头,他离开汴京,可不是为了躲程小蝶,不过这样的解释也不错,倒免了他编谎话了。
这从地府往返杭州与汴京之间,方便是方便了,只是这时间上却有些不好解释。也是幸好这时代没什么网络,否则今天出现在这,明天出现在那边,早就成了网上名人了。
现在倒是tǐng好,信息的不便利,倒是不会担心两地同天出现的问题。
只是不知道燕赤侠他们查的怎么样了。
竟然主动接下追查树妖老妖的工作。这些妖怪往深山老林中一躲,哪儿是他们找得到的。
不过人家一腔侠义之心你也不能打击人家不是。
见宁采臣不出声,李师师还以为宁采臣面薄,也就不再取笑他了,说:“来来也别站着了,赶快坐,姐姐今儿要给你介绍个小才子。”
笑吟吟地让宁采臣先坐下,自个一个人去了别的房间,一人周旋于众人之间是乐此不疲。
一个人静静坐着,宁采臣也察觉自己最近常常走神了。这大概便是幻道的副作用了,宁采臣不得不常常回忆一下真实以确定真实与虚幻的曲别。
幻道的施展别看可以模拟一切似乎极其潇洒,但是单只一个施展者不得不首先自己相信是真实这一点,便是个大麻烦。一旦陷了进去,就是施术者本人也很难出来。
就像幻魔一样,幻想自己能干掉盘古。他不仅想了,还真去做了,结果便悲剧了。
这大概便是幻道真正的弊端了,弄不清真实与虚幻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结果把自己也陷进去了。
就像宁采臣现在,他可以模拟出西方佛国佛祖罗汉一个不缺。但是他要是真觉得自己一个人便可以像幻道那样摆布他们,其结果会如何,不问可知。
幻道的míhuòxìng是如此之大,宁采臣不得不时时压制,宁愿是让自己压制自己,实力不行。也不能过于自傲,信心爆表。
前一个最多是装13,可要是成了后一个,那可就是真正的13点了。
不大会儿功夫,李师师便把人引来了。
“周邦彦?”
“宁采臣!”
“二位认识?”李师师问道。
宁采臣说:“当然认识。不是他那位女捕头也不会这么记恨于我。”
周邦彦也知道自己在琼林宴上拉仇恨的行为不地道,如果是别的地方,他当场便道歉了,但是这儿。“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师师姑娘,自从第一次见了师师姑娘,我便再也看不上别的女子了。所以放榜那时我才会装疯……”
好么他这是在表功?
这个混蛋啊!
这是踩着我在表功啊!
周邦彦这混蛋,从装疯,拉仇恨,到………………
等一下,周邦彦?
这么无耻的家伙,历史上一定会有他的字号。
想想,好好想想。宁采臣你现在的记忆力不可能会把历史全还了老师的。
周邦彦表完功后,知道李师师喜欢什么,又说:“师师姑娘在下新近谱成一阙《少年游》。并刀如水………………”
宁采臣的脸sè变了。难怪他一直都没想起来,这混蛋不是历史书上的人物,而是诗词赏析上的人物。
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不是他这首极有名的酸诗,宁采臣都忘了他。可是这混蛋不是一早出仕了吗?怎么会与自己同科。
“姑娘,姑娘,您交往的那位贵客来了。”女使匆匆来报。
“什么?快快,你们快躲躲。”李师师神sè大变。
周邦彦也惊慌失措问道:“躲哪儿?”
李师师从窗口望去,正好看到赵佶进来,仓猝之间,无处躲避,纤手一指chuáng下:“快快,你行先躲在chuáng下。
周邦彦二话不说,便躲了进去。
怎么可能?
“对不起,师师姑娘,在下要先告辞了。”然后又对chuáng下的周邦彦说,“不管你信不信,千万不要做诗。”不等他们回答,宁采臣直接拉开窗户,跳窗逃了。
外面冷风一吹,宁采臣全想起来了。
据历史上说,一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忽然传报圣驾降临。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身在李师师的chuáng底下。
宋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李师师假惺惺地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豫岂可再冒风寒。”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