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英烈传-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时救命之恩,父事王陵。及王陵死后,张苍为丞相,常先朝王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此后事也,且按下不表。
却说吕太后欲王诸吕,虽得朝中大臣之许,然心忌关外诸候势力颇壮,亦不敢冒然行事。审食其进道:“中大夫张释,乃留候族弟,擅于坐筹,其智类于留候,何不与其计议。”吕太后然之,乃招张释至,以事相问。张释道:“太后欲王吕氏,还需循序渐进。当年之势,诸候之中,以齐最强,高皇在世之时,深知其理,故以长子王之齐地,多以曹参、傅宽等老臣辅佐。今太后若欲王诸吕,当大封齐国群臣,收齐人之心。再以心腹之臣以齐地郡县候之,分散齐人之势。然后可行也。”吕太后大喜道:“公乃社稷之臣也。”乃封张释为大谒者。后陈普有诗道:
尘编今古几咿嚘,多少君王共御囚。自古君难臣不易,释之片语误千秋。
当下吕太后依张释之意,封齐悼王刘肥次子刘章为朱虚候,以吕禄之女妻之,吕禄乃吕释之之子也;封齐丞相齐受为平定候,齐受之前傅宽为相,惠帝五年薨,而齐受代其位;封齐少府阳城延为梧候;齐前将军刘到为平都候;其后大封高祖之时得功未候,又亲附吕氏者:封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候;朱通为中邑侯;王恬开为山都侯;张越醴陵侯;张买为南宫候;徐厉为松兹侯。又以吕释之之子吕种为沛候;太后姊吕长姁之子吕平为扶柳候。后周昙有诗叹道:
狱无良吏雪无由,处处戈鋋自执仇。吕母衔冤穷老妇,亦能为帅复私雠。
齐王刘襄年少,见到吕太后举动,知其用心,唯恐加害,心甚不宁。左右进道:“齐地七十余城,地肥人丰,故为太后所忌。古时诸候使太子入质王室,以示忠心。今大王年少,尚无太子,何不进王弟入关为质,使太后安心,齐国无忧矣。”刘襄从之,乃使其弟刘章、刘兴居入关卫宿长安。吕太后果喜。吕产又谓吕太后道:“侄儿有一心腹之人,姓召名平,高密石泉人氏,在齐地甚有家业。可拜其为齐相国,掌管国中要务,如此,齐地方保无患。”吕太后从之,乃降诏拜召平为齐相国,使其赴任。齐王刘襄明知太后之意,亦只得纳从。
吕太后见齐患稍却,复行王诸吕之计。先取惠帝后宫之子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山为襄城候;刘朝为轵候。又大取诸吕之女嫁刘氏诸候王,一则窥探刘氏机谋,二则安众人之心。审食其谓吕太后道:“时已至也,可封王吕氏。”吕太后乃于长乐宫设宴,会聚朝中文武,令侄吕产、吕禄引甲士千余人,布于四下。群臣皆至,酒至三巡,吕太后道:“今皇帝少弱,刘氏基业有危,我已与三公大臣商议,欲以我母家兄弟王之,以定高皇宗庙。今拟割济南郡为吕国,以吕氏子弟王之,众公以为如何?”群臣惶恐,莫敢以对。忽一人起身道:“今天下安定,百姓无灾,何言刘氏基业有危。况齐王乃高皇长孙,即位至今,未有过失。太后欲王吕氏,何处不可王之,奈何偏取齐国之地?”吕太后视之,乃上党郡守、堂阳候孙赤,因入都奏事,故来赴宴。吕太后怒道:“此国家大事,朝中大臣尚未表态。汝一郡守,安敢妄语!”孙赤亦怒道:“汝虽高皇之妻,不过一妇人,何敢不尊妇德,干预朝政。高皇在天有灵,必不能安也。”吕太后大怒:“此人欲仿王陵也!”喝令甲士拿下。孙赤大骂道:“你这偷汉淫妇,吾恨不能生啖汝肉!”审食其闻之避席,吕太后羞愧难当,连呼推出速斩之,群臣皆不敢告。孙赤至死不拒,骂不绝口,宴会不欢而散。
吕太后自知不能强王吕氏,乃招心腹议道:“封王乃大事也,需大臣上表请之,方可行也。”张释道:“待臣往左丞相府说之。”吕太后许之。张释乃往左丞相府,见陈平道:“窃闻少帝初即位,太后询问群臣王诸吕之时,丞相与太尉亦交口赞成,为何又生悔意?”陈平道:“何出此言?”张释道:“今太后有王吕氏之意,所以未行,皆因群臣未曾上表请之。君为朝中要臣,三公之首,不能窥识主上心事,料祸不远矣。”陈平眼见宴上之情,知吕太后恶毒,无事不敢为之,乃道:“近日事物繁杂,有失打理。请宽言太后,代请恕罪,某即行之。”张释告辞。陈平急招周勃等臣,以张释之言告之。众臣皆感无奈,只得与陈平一同上表,请立吕泽之子吕台为吕王。
吕太后阅表已毕,大喜,遂行之。立吕台为吕王,开吕氏封王之先河。时建成候吕释之已死,长子有罪,废之,立其次子吕禄为胡陵候。降诏道:“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不料吕台自得位为王,乐极生悲,即位数月,忽然暴毕。吕太后悲之,谥为肃王,复令其子吕嘉受吕王之号。吕族危权日重,常常经动杀戳,一时间,郦商、灌婴等忠直之臣,纷纷告老回家,以避其祸。吕太后又怨御史大夫赵尧定计,以周昌为赵相国,使为刘如意画计。乃抵赵尧之罪,废为庶民。广阿候任敖因前时有恩于太后,乃以御使大夫封之,以壮吕氏羽翼。正是:明知先皇刑马誓,便封诸昆以违约。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百零四回:靳歙除吕功败 赵王饿死邸中
第一百零四回:靳歙除吕功败 赵王饿死邸中
却说吕太后二年春正月乙卯日,西北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三年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余家。秋,昼见星。而关中三年无事。至吕太后四年,吕太后封吕媭为临光候;诸吕仲昆子弟吕佗为俞候;吕更始为赘其候;吕忿为吕城候。吕氏为将、相者共五人。大臣见刘氏失位,诸吕得志,皆愤愤不平。
却说信武候靳歙为内史,不为所用,心甚怏怏,常欲寻机谋事,兴刘除吕。这日,正在家中无事,忽家臣来报,说陆贾来访。靳歙出府迎之,讲礼已毕,入内堂坐定。靳歙道:“先生辞上中大夫之职,闲散隐归,每日东西访客,好生悠闲。”陆贾笑道:“公若羡慕,亦可仿之。”靳歙道:“如今诸吕用事,汉室倾危,若人人效仿先生,天下能安几时。”陆贾道:“能安几时是几时。若似君候,外惧诸吕,内怀不平,不思救主,坐以待毙,一朝天下有变,公至何间立足?”靳歙道:“先生之言甚是,某为汉室三世之臣,眼见诸吕用权,奸臣当道,心甚愧矣。”陆贾道:“公有此心,汉室之幸也。某有一计,可除吕氏,只是不在一时之间。”靳歙大喜道:“愿听先生计较。”陆贾道:“当年张皇后无子,吕太后取后宫之子冒为张后所出,立为皇帝。窃闻此子之母本为吕氏族人之妃,怀身而入宫生子,实为吕氏之后。吕太后恐事情泄露,当时已暗杀其母以灭口。今皇帝长成,若使人告其非皇后之子,生母实已身死。皇帝闻之必生怨心,使之于中举事,或杀吕氏,或为吕氏所杀,或是两败俱伤,公与忠臣隔岸观火,伺机发难,锄吕兴汉,易如反掌也。”靳歙道:“此计虽好,只是宫中无人内应,不易行之。”陆贾道:“今汝阴候夏候婴为太仆,常在深宫,与其议计,事必成也。”靳歙摇首道:“不可!当年夏候婴三全惠帝、鲁元公主,素为太后重用,其心不明,不可轻与谋计。”陆贾然之,又道:“广平候薛欧,常为宫中卫尉,忠臣也,可与共计大事。”靳歙道:“我亦想到此人。”陆贾道:“若事不济,请公谨言,勿遗祸于陆贾。”靳歙道:“我只说是我一人所谋便是。”陆贾遂告退。
次日散朝,靳歙谓薛欧道:“连日公事繁忙,今日得闲,恭请请老友至舍下饮酒叙旧,如何?”薛欧道:“弟有此心久矣。”于是二人携手同至靳府,家臣已设好酒菜,二人对坐,畅饮舒怀。酒至半酣,靳歙令左右退下,谓薛欧道:“高皇逝世已十年矣,昔日老臣或病或薨,能如你我能开怀说事者,聊无几人也。”薛欧道:“兄醉矣。朝中左右丞相、太尉者,皆老臣也,何为无人?”靳歙道:“今日你我畅快饮酒,久言污奸之人。”薛欧长叹一声,低头不言。靳歙又道:“高皇临终遣言: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诛。然当先毁约者,居然是高皇正室之妻!实是令人心痛。”薛欧不由接口道:“公独不闻古人云:‘最毒妇人心乎’?”靳歙道:“必除此妇,刘氏方安也。”薛欧叹道:“虽有此心,奈何力不能足也。”靳歙道:“公若有意,某倒是有一条良计。”薛欧道:“愿洗耳恭听之。”靳歙道:“惠帝英年早逝,并未遗子,然吕太后取吕族之子,杀其母伪称惠帝之后以立之。此事朝中群臣,无一不知。然此子自为皇帝后,深居宫中,自然无人敢以实情相告。今为帝数年,业已长成,若公能设计,使皇帝知吕太后杀其亲娘,必寻之报仇。一日得手,可使群臣合力,使之禅让,则刘氏可兴也。”薛欧闻毕道:“皇帝尚未成年,只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靳歙叹道:“成与不成,皆在天意也。”薛欧毅然道:“既如此,某愿拼死一试。”靳歙道:“皆赖君使之力。”于是二人击掌为誓,议毕别去。
此后,薛欧遂心存此事。一日,皇帝在御花园玩耍,薛欧见并无吕太后爪牙,便支开宦臣、宫女,谓皇帝道:“陛下,昨日臣闻得一奇事,说与陛下,以博一笑。”皇帝道:“愿闻卿言。”薛欧道:“臣闻匈奴去年献来几匹好马,太后使中原马与之配种,先产下一雌马。不料一月过后,此马即产一子,真乃世间罕事,故先来告知陛下。”皇帝笑道:“此马方足一月,怎能产子,卿戏言矣!”薛欧道:“马一月不能产子乎?”皇帝道:“朕自幼博览群书,古谚云:‘三岁黄牛四岁马’,马至四岁方能才子也。”薛欧乃问道:“既马要四岁方才产子,人几岁可以生育?”皇帝道:“人必十五岁后。”薛欧道:“陛下今年青春几何?”皇帝道:“朕今年九岁。”薛欧道:“皇后今年几岁?”皇帝道:“二十一岁也。”薛欧惊道:“为何皇后十一岁生陛下?”皇帝大惊,半晌不言。因与薛欧道:“如此而言,朕非皇后所生?”薛欧点头道:“怨臣直言,陛下实非张皇后所生?”皇帝惊问道:“朕生母今在何处?”薛欧道:“已为太后所杀。”皇帝大惊道:“卿何处所闻?”薛欧道:“满朝公卿,无人不知,独独瞒着陛下。”皇帝道:“太后因何杀我生母?”薛欧道:“惠帝无子,取汝代之。为防消息泄漏,故杀陛下生母。”皇帝悲哀,切齿道:“朕必杀太后以为吾生母复仇。”薛欧道:“陛下尚年幼,且先忍奈,待壮年之后,方可为母复仇也。”皇帝问道:“将军可愿助朕?”薛欧拜道:“臣愿效犬马之劳。”皇帝大喜道:“朕觉有力杀太后时,请将军为朕筹策。”薛欧道:“自不由陛下提醒。只是眼下时机未至,请陛下慎勿为太后所觉。”皇帝记下,薛欧遂归,自与靳歙商议定计。
不料皇帝回至宫中,愤愤不平,竟私与左右侍从道:“太后安能杀吾生母而以张皇后伪作我母?今我年级未壮,壮则必杀太后!”此言一出,便为惠帝故幸臣闳孺听到。原来闳孺自全审食其,便得吕太后所幸,吩咐常在宫中监督惠帝所为,为吕太后通风报信。惠帝崩后,遂侍此子。今闻此子有杀太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