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历史的悲剧是,中国方面越是委曲求全、百般迁就,国际社会越是采取绥靖主义,日本侵略的凶焰就越发不可收拾。日本就这样贪得无厌的步步进逼,直到迫使中国最终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挺身与日本进行一场强弱悬殊的自卫抗战。中国唯一的力量,是来自民族主义的意志,不畏失败与牺牲,一直坚持抗战到底,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
第十章、热河与长城之战
日本的大陆政策,一直是把经营满、蒙,视为一体的。因此关东军在导演设立满洲国之后,就把内蒙古东部、长城以北与东北连接的高原地区(当时为热河省),当成控制东北的战略必争之地。由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在一九二一年,先侵略了中国的外蒙古,因此红军可以由蒙古高原南下,威胁到满洲国的左翼战略安全。因此关东军认为,只有同时控制热河高原,才能为满洲国,增加战略腹地的安全空间:日军一方面可以阻断中国经热河地带,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信道,一方面日军在此地区,居高临下的威胁华北的战略、政治与经济重镇北平与天津,以及为日本进一步制造“蒙古国”与“华北国”,建立发展的桥头堡。
10。1 东北义勇军的浴血反抗
因此在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由关东军一手导演的满洲国成立之时,日本就已经公开地把热河地区划入满洲国的领土之中,这也等于日本公开的昭告全球,它下一步侵略中国的目标,必然就是热河。
而刚好在当年(一九三二年)的七月,在热河东部又爆发了“石本权四郎事件”,石本是替关东军工作的雇员,带有关东军与热河军阀之间的联络任务,他在七月十八日的旅途中,受到热河东部抗日民团的搜捕。此事件当然立刻激怒了不可一世的关东军,立刻兴师问罪,发动部队攻击热河东部的朝阳,并且使用空军飞机轰炸主要的热河城镇,关东军大有立刻准备进军热河的姿态,整个华北局势也随之告急。
不过当时的日本关东军,要想进一步的侵略热河,还是遭到实际的困难考验,首先日本要先能控制住整个东北的局势。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阀的侵略激起了东北人民民族主义的反抗,自从马占山率部反击日军后,东北人民不愿做日本统治下的汉奸与奴才,开始自动自发的组织各种各式的义勇军,运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反抗日本。满洲国成立之时起,中国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更是风起云涌般的发展,在整个中国东北,从辽东半岛到黑龙江,都有抗日浴血作战。而一九三二年的夏季,正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最为强大的时刻,当时接受指挥与支持的义勇军团体就有四十九个之多,总人数约在三十多万人左右。
虽然这些抗日义勇军,多半互不统属,更无现代化作战的装备与训练,但是他们只是凭借一腔爱国的热血,抱持绝对不愿接受异国统治的决心,就这样自动自发的组织起来,反抗当时世界级的强权;他们不但在乡间发动游击作战,更几度围攻沈阳、长春、通化、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东北主要军政中心,也经常切断南满以及其它的主要铁路干线,当时觉醒与愤怒的中国人民,没有袖手旁观而让东北义勇军孤军奋战,他们竭尽所能地慷慨捐输,也同时不断利用机会传播中国民族主义,使得中国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开始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中发芽生长。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场比较亲华的首相犬养毅,竟然被日军的少壮派军官在首相官邸加以刺杀,造成日本统治阶层的震惊。从此以后的日本政府领袖,无人再敢设法与中国进行正常的外交关系运作,使得日本正式的走上侵略中国的不归路。当时日本的元老重臣感到事态发展严重,因此在协商之后,决定奏请日皇,召日本海军宿将斋藤宾组阁,当时日本元老重臣的构想是,日本已经开始走上侵略中国的军事发展,因此需要由军方将领组阁,以对抗各种内外的压力,而选择海军将领担任首相,也是希望利用海军与陆军之间的矛盾,能够牵制逐渐失控的陆军力量。
虽然关东军自己发动攻占东北的军事行动,令日本军国主义大为振奋,但是由于关东军一再的抗命自重,已经造成日皇裕仁的不满,以及军部与政府的不安,加上本庄繁虽然统领了大量增援的日军,但是却无法迅速、有效的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之发展,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面临陷入泥沼战的危机。因此在日皇裕仁的指示下,日本新政府与军部协商,决定改组关东军,一方面要控制关东军那种目无军令的强悍作风,以免政策稍有不合关东军构想的地方,就会遭到关东军断然反抗,不是先斩后奏的准兵变行动,就是发动刺杀与政变的自杀式行动;一方面更是要增加与强化关东军的作战能力,以期迅速的平服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反抗,并为可能的日俄军事冲突,进行战略准备。
10。2 关东军改组后武藤信义出任司令官
在日本政府与军方共同协商之后,由日本军部奉日皇之令,在一九三二年八月八日,下令改组关东军司令部,加强军部对于关东军行动的直接控制,同时把经略满洲国的所有军事、行政与经济大权,都直接付与关东军司令部掌控,并且撤换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而该派在日军地位崇高,深受日皇信赖的武藤信义大将,出任改组之后的关东军司令官。这时关东军所控制的部队,已经多达五个师团与两个旅团,加上各种特种部队以及空军,占日本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日本本土之外的最大军事力量,这是日本自从日俄战争以来,最大的国外驻军行动,自然也消耗日本极大的国力。武藤信义不愧是日军的王牌将领,他接任关东军司令官之后,开始全力集中运用优势兵力,以强势的火力与新式的战技,加上残忍绝伦的屠杀手法,在满洲国中,实施先南后北,有秩序与方略的扫荡作战,因而对东北抗日义勇军产生非常沉重的打击,由于义勇军在没有一致的指挥系统,没有补给的后勤网络,更又没有足以攻坚的火力,以及现代化的作战技能(东北的义勇军也不了解全民总体战的运作方式),当然不是改组之后的关东军对手。因此到了一九三二年的年底,大部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武器枪弹用完,人员死伤惨重的状况下,逐一地被日军击败,而有少部分退到苏联所控制的西伯利亚地区,然后辗转的经由新疆等地回国,继续的参与抗日。
然而武藤信义发现,关东军要想完全肃清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就要封锁中国关内经过热河以及山海关支持东北义勇军后勤的路线。所以在一九三二年的年底,武藤就下令关东军,始把作战目标锁定热河。
10。3 中国再度爆发内讧
反观中国方面,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正在进行统一工作的国民政府而言,不啻是一个超级的政治风暴冲击,当时的国民政府,正苦于内战的分裂,以及财政的耗竭,哪里能够有力量迎战日本这个世界一等强权的侵略?更糟的是,日本的侵略,给予各地割据力量一个反抗中央非常有利的借口,就是要求国民政府“立刻停止”统一的作战,而将力量转用于抗日。
不过以事实而言,这个口号非常的动听,但是根本不切实际,因为假如中国基本的分裂与山头仍然存在,没有一个共同与互信的国家共识,以及统一的军政与军令系统,她是不可能进行全面性作战的,而只是一个混杂拼凑的“乌合之众”而已,经不起现代化作战的严厉考验。因此,要想抗日的前题是加速统一,而非停止统一而接受各山头的拼凑组合。
事实上,当时中国没有任何的力量,能够领导四分五裂的中国,来对抗日本,粤派的国民政府,当家才不到一个半月,又得不到各个派系的支持,差点没把整个国家给搞垮,在一二八事变的危机压力之下,只有紧急把烫手山芋,再度的丢还给蒋介石。蒋介石一面设法勉强与日本达成上海停战协议,一面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仍然有许多派系拒绝参加)以重新组成政府的领导阶层。结果是邀请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由蒋、汪合作,共同设法面对日本的侵略。
由于国际社会无力主持正义与和平,西方强权更是抱持着怯战与畏战的心理,因此根本无法牵制与约束日本对于中国一再的侵略,而连日本政府本身,也都要看东京军部的脸色行事,所以国民政府企图与日本政府直接交涉,来维持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根本也行不通。所以当时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是处在既不能战又不能和的状态,对日本的侵略,只有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式。抵抗无法阻止日本的扩大侵略,交涉也无法达到合理的解决,唯一的作用,只是希望延长中日决战的时间,能够给与中国多一些抗日的准备机会。
10。4 张学良面对着危机四伏的处境
而当时直接面对日本侵略热河压力的,还是东北军的负责人张学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政府真的会被关东军控制,而直接占领东北。因为张学良原先一直认为,只要中国能够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中国在东北的利益上,多做一些让步,日本政府终于能够约束关东军,而把东北的主权还给中国,因此自己所能做的是,设法与日本政府接触,同时尽量地不要刺激关东军,避免给关东军有生事拖延的借口,直到犬养毅首相被刺之后,张学良才清楚地认识到,关东军实际上已经主导日本的大政方针,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是不可能改变的既成事实。
在张学良等待日本局势澄清之时,政治现实的压力,由如排山倒海般的涌到,东北军失去了发展的根据地,立刻就陷入危机四伏的处境,少了东北的资源,张学良就没有足够的粮饷来支持他所统御的部队,这就成为华北军政局势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而东北军正处在晋军与西北军夹击的危局之间,这两支华北在地的部队,不会忘记东北军入关而结束了他们反抗国民政府的“历史大业”,现在轮到他们等机会收拾东北军了。因此张学良需要非常小心的保持华北军政力量的平衡,稍有不慎,整个东北军立刻就会粉身碎骨的葬身在华北。
而同时张学良又不能不增加开支,来照应流亡在华北的东北军、政部属以及青年学生,当时单是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青年,就多达数万人(东北大学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所临时大学),这些经费的主要开支,全靠“少帅”去设法张罗。张学良又幕后主持与支持在北平设立的“东北抗日救国总会”,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总部”,以支持、照顾在东北旧部的抗日活动(这些工作都必须由张设法拨出经费与人员来维持)。
这时候,与张学良有着新仇与旧恨的汪精卫,开始利用机会对张展开报复。因为汪精卫不会忘记少帅的派兵入关,打破了他一手策划的“扩大会议派”反蒋的大计,汪更不会接纳一个地方军阀的儿子,竟然一夜之间,越过自己等党国大老,而成为国民政府的第二号领导人。汪精卫于是企图安排自己的人马,插手支持东北抗日救国组织的工作,当然被张学良识破而一口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