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的决心。
然而,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却是双方都不能够公开违背的。波茨坦协定规
定了德国在完成了占领改造之后,应该缔结对德和约,结束占领,实现统一。
于是美英和苏联便在怎样实现统一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
美英提出:根据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德国应该首先实现各占区的“经济
统一”。因为英占区拥有全德人口的30%,硬煤蕴藏量和钢产量的75%,但
粮食紧缺;苏占区生产粮食,但钢铁工业需要英占区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美
占区有20%的人口,工业多数是轻工业,也缺少粮食;法占区一般可生产17
%的硬煤和12%的钢铁,只拥有全德人口和战前德国资源的10%。所以,如
果不实现各占领区的“经济统一”,各占领区的经济情况都将产生严重问题。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1946 年7 月的巴黎外长会议上强调“经济统一”,提
议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德国管理机构,把四个占领区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
进行管理,以便于在各个占领区之间“交流食品、交通乃至思想”。
针对美英“经济统一”的立场,苏联抛出了“政治统一”的方针。苏联
提出必须首先建立全德中央政府,在实现了“政治统一”之后,再来解决经
济和其它方面的问题。由是在历次的外长会议上,双方为此吵吵嚷嚷,争论
不休。
很显然,德国问题的实质是:既然德国已被分成了几个占领区,就必然
会形成几个不同的政治、经济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服务于本国的对外政策目
标。美苏战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冲突已然明显,美国显然不会再从欧洲撤
出。自杜鲁门上台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美国已将遏制苏联提升到战
略高度。为确保德国西部,美国将战后为限制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摩
根索计划”转变成为把战败德国迅速扶植起来的政策。美国对德的新目标也
得到英国的支持,这样,美苏所代表的东西方在德国和欧洲分道扬镳显然不
可避免。美国希望把德国(西占区)变成与苏联对抗的主阵地。
1946 年7 月,美国向英法提出合并占领区的建议,得到英国的响应。之
后,美国政府指示克莱着手就美英双占区经济合并问题进行筹备。
7 月18 日,英国占领区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这
是在德国西部建起的一个大州,目的是将工业重心鲁尔区同周围农业区及中
小型工业分布地区合并在一起。
9 月6 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发表讲话,指出不应该把德
国变成一座“贫民救济院”,应该促进德国的“经济统一”,使德国人“承
担起处理自己事务的首要任责。”
1947 年1 月1 日,贝尔纳斯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于1946 年12 月2 日签
署的“德国美占区和英占区经济合并协定”正式生效,决定成立由德国人选
举产生的经济委员会。美英双占区成立。
同年5 月,双占区又在法兰克福成立了经济委员会,不仅负责双占区的
经济事务,而且享有某些立法权,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很显然,无
论是“经济统一”,还是占领区合并,都已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
题了。
美英双占区成立以后,开始协调与法占区的经济政策。1947 年7 月的巴
黎会议成为法国同英美走到一起,东西方分野的重要里程碑。会议的中心是
讨论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准备改变过
去对欧洲零零星星援助的方针,面对欧洲国家提供长期援助,支持欧洲为实
现经济自足而进行地区性合作,从“治标”变为“治本”。出席这次欧洲经
济会议的有西欧、北欧以及南欧的16 个国家。会议也向东欧国家提出了邀
请,但在莫斯科干预下,东欧国家没有参加。
法国不可能忽视巴黎会议报告中所提出的美国将在4 年内向欧洲提供
224 亿美元的援助款额。因为战后法国国内经济困难以及它在越南和阿尔及
利亚殖民地的军事开支,已使第四共和国财源枯竭,陷入危机。因而,虽然
法国在德国问题上余悸未消,但却成为马歇尔计划最积极的支持者,美英以
此为条件,迫使法国人在分割肢解德国问题上作出让步:法国政府保证不再
将分割鲁尔区和莱茵兰,以及盟国永久占领莱茵河左岸作为对德政策中不可
改变的一个原则。这样,法国的对德政策开始向美英立场靠拢,西方从双占
区合并向三占区合并的条件日益成熟起来。
与此同时,在巴黎会议上,苏联因在拟定欧洲统一经济计划问题上与英
法发生重大分歧,外长莫洛托夫中途宣布退出会议。苏联转而在7 月到8 月
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友好互助条约,进一步加强苏东国家间的
政治、经济关系,由此形成了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相抗的“莫洛托夫计划”。
是年9 月,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宣告成立,苏联又正式提出了两大
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概念。两大阵营的形成昭示了
德国和欧洲的正式分裂。1947 年11 月25 日至12 月15 日,四大国在伦敦召
开了
“最后一次碰碰运气”的四国外长会议。立场和原则的分歧已使它们之
间合作的基础完全丧失。在此之前,苏联已在柏林举行了一次“德国人民代
表大会”,大会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德国中央政府”的要求。莫洛托夫提
议听取“德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见。西方三国外长以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并
不代表全体德国人民的意志为由予以拒绝。伦敦会议的气氛明显地紧张起
来,双方各不相让,相互指责。12 月15 日,会议宣布无限期延期,这意味
着苏联同西方国家都准备各行其事了。
德国的分裂已成为不可避免。
1948 年2 月23 日至6 月1 日,分两阶段举行了美、英、法、比、荷、
卢六国代表参加的伦敦会议。这是对西德成立的一个关键的会议,西方国家
在德国问题上充分协调了立场。会议发了一系列内容细锁繁杂的公报文件,
统称为“伦敦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在西方占领区召开德国的制宪会议,起草宪法,为成立政府作好
准备。
第二,鲁尔的煤和钢由美、英、法、比、荷、卢和西德等七国共管;另
外签定关于鲁尔地区管理的法规。
第三,在对西德的全面军事占领结束后,西方盟国继续占领鲁尔和莱茵
河。
“伦敦协议”把苏联排除在外。以上三点之中,第一点是最主要的,因
为实现了这一点,德国就完完全全一分为二了。协议公开后不久,德国西部
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立即在科尼希斯泰因温泉召开了一次讨论
会议。阿登纳主持了这次会议。6 月10 号,基民盟发了一张声明,严厉地拒
绝了“伦敦协议”的部分内容。
自然,不可能指望美英法三大国在这时会重视德国人的主张,德国人不
喜欢鲁尔和萨尔从他们的国家分离出去,也不希望国家就此分裂。基民盟的
声明表达了此种愿望。但协议本身是三大国彼此妥协的产物,盟国不理会德
国人的抗议。在伦敦会议上,法国作出了让步,放弃了分离莱茵兰的主张,
美英也就支持法国要国际共管鲁尔的要求,更何况鲁尔问题本身牵涉到自身
的利益以及德国军火工业潜力的问题,鲁尔的国际共管和把萨尔在经济上并
入法国成了美英对法的妥协。
“伦敦协议”通过后不久,6 月18 日,美、英、法占领当局宣布三日后
在西占区实行单独“币制改革”。这次行动成为触发苏联在德国问题上采取
强有力行动的契机。自1948 年3 月美英双占区合并以来,苏联代表已退出盟
国管制委员会,并在酝酿采取一次更强有力的行动。6 月22 日,紧跟着西方
占领区“市制改革”苏联也宣布在苏占区和大柏林市实行币制改革。6 月24
日起,苏联宣布对柏林实行全面封锁,对西方进入柏林的通道实行水陆交通
管制,只保留了三条“空中走廊”。苏联对柏林的封锁达一年之久,东西对
峙,关系骤然紧张。7 月,苏联人关闭了最后一个还在活动的四国机构——
柏林军事管制总部。东西双方都在加紧筹划在各自占领区建立有效政府。11
月30 日,柏林苏占区成立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 12 月5 日,柏林西占区
举行议会选举,组成市政府,柏林正式一分为二。
大柏林的分裂成了整个德国分裂的先声。东西方都加紧筹划在各自占领
区内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两个德国政府的成立已是指日可待。
通向波恩之路
“东欧——俄国的范围——和西欧截然分开,这是一
个事实”
——阿登纳1945 年10 月写给前
杜伊斯堡市市长魏兹的信
“目前我们必须接受铁幕分割了德国这一事实。行动
起来吧,德国的大部分处于铁幕的光明一侧,下决心把它
建设好吧!另一部分国土总有一天会回到你们手中。”
——英国军事长官布赖恩·罗伯逊将军于1948 年
4 月17 日在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会议上的讲话。
与盟国在德国问题上的争吵相比,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同社会民主党
人之间的冲突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当时新闻界更为关注的是牢牢掌握着德国
命运的盟国当局的决定和行动,而不是相互争吵的德国政客与政党,有时评
看来这种争夺也许只是从盟国军事长官桌上掉下来的一些小权力,不能起根
本的作用。但是,阿登纳却很清楚,这是一场真正的搏斗,搏击的目的在于
决定究竟是哪一方能够获取权力机构,以领导前途渺茫的德国人。
早在1945 年的10 月阿登纳就看到了东西方必将走向分裂的前景,10 月
31 日他给前杜伊斯堡市市长魏兹写了一封信,认为:俄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
东欧行事,实行不同于西欧的政治经济原则,愈来愈不同其它大国合作,“东
欧——俄国的范围——和西欧截然分开,这是一个事实”,因此,必须使西
欧在英、法的领导下联合起来,联合的西欧必须包括未被俄国占领的德国部
分,共同抵抗来自东方的无神论唯物主义以及极权主义。这是战后较早时期
阿登纳有关东西方关系的论述。
1946 年3 月,阿登纳在报纸上读到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精
神为之一振,他称:“温斯顿·丘吉尔是第一个能正确估计俄国人意图的人。”
丘吉尔在演说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在场,阿登纳敏锐感到这意味着西方国家
对苏联的态度将来一个180 度的大转向,而这种转向将会有助于处于被占
领、崩溃状态的德国在西方自由民主基础上的重建,并且,西方盟国也将从
此重视德国西占区在遏制苏联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基督教民主联盟在西
战区地位的巩固也会有利。
事情果不出阿登纳所料。1947 年3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希腊、土耳其
问题援助的议案——杜鲁主义出台,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
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
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为
实施对欧洲的援助,杜鲁门给前总统胡佛配备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