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毛泽东传 >

第111章

毛泽东传-第111章

小说: 毛泽东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已无法再同国民党讨论如何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了。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一日,毛泽东复信赫尔利,对他七日来信中提出的在延安召开有他参加的国共两党会议的提议,加以婉拒,指出“恐此项会议得不到何种结果”。请他向国民党政府转达中共下述提议:“在重庆召开国是会议之预备会议,这种预备会议应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政团同盟三方代表参加,并保证会议公开举行,各党派代表有平等地位和往返自由。”并表示如果国民党政府同意这一提议,周恩来可以再到重庆磋商。
显然,中国共产党仍没有关闭谈判的大门。
一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复赫尔利二十日来电(来电说他相信国民党政府准备作出重要让步,建议再派周恩来到重庆谈判),告诉他决定派周恩来赴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谈判。二十四日,周恩来飞抵重庆。行前,毛泽东叮嘱他继续谈判的方针是:一、争取建立联合政府,和民主人士合作;二、召开党派会议作为具体步骤,国民党、共产党、民盟三方面参加;三、要求国民党先办到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叶挺、廖承志等;撤退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实现一些自由,取消特务活动等。
在重庆的谈判中,赫尔利和国民党谈判代表提出在政务委员会以外的两个补充办法:(一)由美国、国民党、共产党各派一人组织军队整编委员会;(二)由美军派一名将官任敌后中共军队的总司令,共产党派一人为副总司令。周恩来立即加以拒绝。一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你拒绝了赫尔利的两个补充办法是很对的。这是将中国军队尤其将我党军队隶属于外国,变为殖民地军队的恶毒政策,我们绝对不能同意”。因为蒋介石在元旦广播中宣称一旦军事形势稳定、最后胜利更有把握时,就要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毛泽东在电报中还指出:“如果谈到国民大会问题时,应表示:我们不赞成在国土未完全恢复前召集任何国民大会,因为旧的国大代表是贿选的过时的,重新选举则在大半个中国内不可能。即在联合政府成立后也是如此,何况没有联合政府。并望以此征小党派同意,共同抵制蒋的国大把戏。”(42)在二月五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又再次强调:“如无真民主,我们是万难加入政府的。”(43)
二月十三日,周恩来在赫尔利陪同下会见蒋介石。蒋介石根本拒绝接受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来:“组织联合政府是推翻政府,党派会议是分赃会议。”(44)这时,正站在蒋介石身边的赫尔利是怎么想的呢?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不同意,或不支持任何在我看来会削弱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地位的原则和方法。”(45)
这样,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最后一次谈判,自然只能不欢而散。二月十六日,周恩来返回延安。
赫尔利的扶蒋反共政策,进一步助长了蒋介石的气焰。他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三月一日在重庆宪政实施协进会上发表演说,公然宣称:不能结束党治,也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他宣布将在十一月十二日单方面召集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毛泽东迅即作了严厉的抨击。三月十三日和四月一日,他两次会见谢伟思,尖锐地指出:蒋介石现在正在走的道路是直接导向内战和国民党终将自杀的道路。他请谢伟思转告美国政府:一旦中国发生内战,希望美国对国共双方采取不插手政策。(46)
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以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对华政策,不仅完全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而且不肯回头。四月二日,赫尔利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布美国不同中共合作,攻击中共和它领导的军队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声称美国的军事援助只能给国民党政府。
美国政府奉行的错误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呢?正如毛泽东所评论的:“进一步破坏中国人民的团结,安放下中国大规模内战的地雷,从而也破坏美国人民及其他同盟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和平共处的共同利益。”(47)
但是,“联合政府”的主张一经提出,它已深入人心,谁也无法把它重新抹掉。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相信国民党一党专政下的政府还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光明的前途。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已处在同国民党对等的地位,并且被人们看作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这不仅影响抗战最后阶段的国内政治形势,而且延伸到战后,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日后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
① 毛泽东致董必武的电报,1943年9月26日。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26页。
③ 毛泽东致董必武的电报,1944年2月4日。
④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4年4月15日。
⑤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4年4月15日。
⑥ 毛泽东致林伯渠的电报,1944年5月16日。
⑦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河南会战》上册,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第20页。
⑧ 《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⑨ 金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08页。
⑩ 伊·爱泼斯坦:《突破封锁访延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7、28页。
⑾毛泽东在《中情通报》上加写的三段批语,1944年8月15日。
⑿《解放日报》,1944年8月15日。
⒀毛泽东致林伯渠、董必武的电报,1944年6月28日。
⒁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
⒂埃谢里克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版,第242、243、249—260页。
⒃埃谢里克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版,第242、243、249—260页。
⒄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60页。
⒅毛泽东在董必武向周恩来请示报告上的批示,1944年8月。
⒆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4年9月1日。
⒇周恩来致林伯渠、王若飞的电报,1944年9月4日。
(21)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589页。
(22)毛泽东为林伯渠起草的致王世杰、张治中的信,1944年9月27日手稿。
(23)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4年9月22日。
(24)赫尔利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1944年12月24日,《党史通讯》,1984年7月。
(25)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4年11月6日。
(26)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谈话记录,1944年11月8日。
(27)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谈判记录,1944年11月8日。
(28)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谈判记录,1944年11月8日。
(29)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76页。
(30)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谈判记录,1944年11月8日。
(31)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谈判记录,1944年11月8日。
(32)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赫尔利会谈记录,1944年11月9日。
(33)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全体会议上的发方记录,1944年11月9日。
(34)毛泽东同赫尔利谈话记录,1944年11月10日。
(35)毛泽东同赫尔利谈话记录,1944年11月10日。
(36)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82页。
(37)毛泽东致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10日。
(38)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提交的三条反建议文件,1944年11月21日。
(39)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88页。
(40)D·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96页。
(41)毛泽东、周恩来致王若飞的电报,1944年12月12日。
(42)毛泽东致周恩来的电报,1945年1月28日。
(43)毛泽东致周恩来的电报,1945年2月5日。
(44)周恩来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45年2月18日。
(45)赫尔利致国务卿的报告,1945年2月18日,《党史通讯》,1984年第8期。
(46)埃谢里克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版,第329、339页。
(4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1111页。

      二十九、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尽管时局仍旧笼罩着一片乌云,但谁都看得出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毛泽东一直坚信:“决定中国事情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①他在指导同国民党谈判的同时,密切注视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具体指导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准备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这种准备是从一九四四年春天开始的。
这一年四月十二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准备担负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的重大责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必要准备:一是在继续抗战中使我党我军和我们的根据地更加发展和更加巩固;二是准备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武装起义,并且学习管理工商业。毛泽东说:“没有这种准备,我们也就不能把日寇赶出去,也就不能解放全中国。”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向哪里发展?毛泽东早就确定了一项十分明确的原则:只能向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敌后地区发展,也就是从侵略者手中光复失去的国土,而不能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去发展。一九四四年,日军实行“一号作战”的计划,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河南、湖南、广西等大片国土沦丧,当地民众迫切期待有人领导他们起来反抗侵略者。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机立断,确定开辟河南、发展苏浙皖、进军湘鄂西。用毛泽东的话来概括,就是“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那里。”③
人们可以从比较中得到一个突出的印象:一边是正面战场出现震动中外的豫湘桂大溃退,一边是敌后战场进入大规模的反攻作战,一个是后退,一个是前进,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四月二十二日,日军沿平汉铁路向河南中西部发动进攻的第五天,毛泽东立刻命令八路军袭击它的后背,“乘机开展豫北地方工作,以便将来可能时,开展豫西工作基地。”④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派一部兵力南下豫东;太岳军区派两个团过黄河挺进豫西;新四军第五师组织七个连沿平汉铁路北上河南;新四军第四师派部西进豫皖苏地区。各部队相互配合,经过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迅速打开局面,收复了原被日军侵占的大片土地,将华北、华中两大解放区连结在一起。
对苏浙皖地区的发展,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为了配合将来美军的登陆作战,准备夺取杭州、上海、苏州、南京一带的大城市。八月三日,毛泽东、刘少奇、陈毅向华中局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广泛地发展游击战争,使上海、杭州两城及沪杭路完全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紧紧包围之中”⑤。十二月,在粟裕指挥下,新四军南下部队分两路渡江,开始了发展东南的任务。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