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李克农传 >

第37章

李克农传-第37章

小说: 李克农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根据中纪委的复查结果,正式发出了《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指出: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

潘汉年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很老的党员,在党内外历任重要领导职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过许多重要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潘汉年同志几十年的革命实践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知》还宣布:

一、撤销党内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二、凡因“潘案”而受牵连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应由有关机关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定性错了的应予平反,并将他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安排和生活困难等善后问题,切实处理好。

疾病中的李克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年的李克农仍然在情报、保卫工作战线上辛勤劳作。

1955年5月,流亡美国的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幕僚程思远,由香港来北京,谈及李宗仁在美国的处境和李意欲归国的情况。李克农非常重视这一信息,当即报告周恩来。

5月7日,周恩来约见李克农,李克农积极向中共中央建议,争取李宗仁回国,此后李  克农一直关注着这件事。

正在李克农为党努力工作的时候,病魔却又一次侵蚀着他的肌体。1957年10月25日中午,李克农忽觉头晕,想出门走走,不料刚刚迈出门槛,就失控栽倒在地上,立即陷入昏迷。

消息传到中南海,中共中央十分关切,周恩来亲往北京医院,指示组织全力抢救。他对医务人员说:“你们大胆治,只要尽了力,没有理想结果,不要你们负责。”

经北京医院全力抢救,昏迷长达8天的李克农才苏醒过来。经确诊,他患了脑溢血重症。由于大脑严重受损,几乎丧失了记忆。大家都劝他安心休养,他却对自己的儿女说:“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工作。”

在病中,李克农仍然不断地过问争取李宗仁回国的工作。中共中央采纳了李克农的建议,后几经周折,最终使李宗仁夫妇于1965年7月由美国返回,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中共中央对此事甚为满意。周恩来说:“公安部和调查部办了两件大事,公安部改造了一个末代皇帝,调查部争取了一个国民党代总统。”

1960年,为确保李克农养病,中共中央决定让他离开工作岗位,但李克农却很诙谐地说:“我们是毛驴子,驮惯了东西,不驮是不舒服的,能驮多少,就驮多少。”

1961年,在大脑有了一定恢复、病情稍有好转的情况下,他给杨尚昆、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尚昆同志并小平同志:

我因病休养已近四年,最近医生已同意我可以逐步进入工作。现将我拟做的工作,特报告如下,请你和安子文部长、罗瑞卿总长二同志商决批准。一、拟将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特科)斗争历史,尽可能加以搜集,汇编成册,以利于中组部和军委参考,同时也可以使过去在斗争中的“无名英雄”死有所安,老有所归,幼有所寄,鳏寡孤独,各得其所。这事是很不简单的,需要时间,估计要一年左右,始能初步办到。二、工作方法:先收集,后集中,再分类编写。打算去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南昌、合肥、北京……等,借地方组织协助,比较易行。如同意待我行动时再报告批准。三、干部问题:先在中调部抽调陈养山、潘芳二同志随行,另在总参二部和三部各调一名不脱离职位的干部(秀才),担任编写、访问、档案等工作,此事如能由中组部、公安部再调一二名干部(知道过去地下斗争历史的),更欢迎;四、这一组织不超过十人。我正式开始工作,暂定1961年8月15日开始。

以上各项请审阅批示。此。李克农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日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他为能继续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1961年8月28日,李克农一行离开了北京,开始了上海之行。10月28日,李克农返回北京。几十天的奔波,使他的身体元气大伤,剧烈的咳嗽伴随着严重的气喘,使他整夜难眠。

病逝

1961年1月6日,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妻子———赵瑛因病去世,这令李克农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李克农的女儿李宁曾经用这样深情的笔调谈及赵瑛:母亲早年即伴随父亲从事地下斗争,走过了坎坷的道路,经历了艰辛的岁月。她对革命无限忠诚,对同志充满着爱,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图虚名、不谋私利,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她除做好本职工作外,父亲的生活全由她照料,有时还协助父亲处理些棘手的杂事。如解放后,大批亲友纷至北京,认为父亲当了“大官”,都想来谋个“一官半职”。母亲即根据父亲的授意,热情地接待他们,耐心地向他们讲清共产党的“官”不同于国民党的“官”,是不能任用私人的。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除个别过去对革命有过贡献,按政策通知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安置外,余均婉言相拒。并从父母的工资中给他们路费,妥善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母亲在退休和患病期间,仍关心国内外形势,参加组织生活,思想始终注意着党的事业的进步。一九六○年,她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癌症)之后,她想到的还是别人。她郑重地对医生说:“我的病已无法治了,请不要浪费了,把这些药给其他患病的同志用吧”,并拒绝用药。谁料到,时间是这样无情,仅仅六个月的时间,母亲就溘然长逝了。在她逝世后,我们整理她的衣物,发现她有些内衣内裤打着补丁。我们都相对无言潸然泪下。母亲!你是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困难时期,你熬过了艰辛的岁月,解放后,你仍不忘党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着克勤克俭的美德。……

她去世后,同志们悲戚地称颂她:“坚毅忠贞,历尽艰辛,终生为党的事业奋斗;教育后代,无限忠诚,一家人献身革命。”父亲在母亲逝世后,也深情地称颂母亲为“母仪典范”。

然而,被李克农称为“母仪典范”的赵瑛的病故,给了这位被夏衍誉为“最好丈夫”的李克农以异常沉重的一击。据原李克农办公室副主任徐炎庐回忆:“赵瑛去世后,李克农吩咐他的子女将赵瑛生前的卧室布置及物品都按原样放好,李克农每天临睡前总要到赵瑛的床前默默地坐一会儿,而后再深深鞠一躬才去安睡。”时隔两月,另一个噩耗又传了过来:他的老上级、老战友陈赓不幸去世。当时,李克农正在上海,当他得知陈赓去世的消息后,无限伤感,他坚决要去向陈赓的遗体告别,女儿劝阻无效,只好扶他前往。此后,素有“酒豪”美誉的李克农常常感慨地说:“陈赓死了,酒也没有味了!”

1962年1月30日,由7000多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克农抱病参加了会议。他过去发过几次心绞痛,不少人劝他不要再去开会,而李克农却仍然坚持要把会开完。

可他的病体,已不再给他这样一次机会了。2月7日,李克农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2月9日晚21时,李克农停止了呼吸。

窗外,大雪纷纷扬扬,苍天无语,大地垂泪。李克农那颗充满睿智、勇气和力量的大脑,停止了思考,他过早地走了,脚步匆匆……李克农逝世后,遗体移至北京医院,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前往医院向李克农的遗体告别。

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设置李克农灵堂,以便各界和各国驻华使节前来吊唁或瞻仰。

2月13日,公祭李克农大会在中山堂隆重举行,前排摆放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陈云、林彪、邓小平、董必武等人献的花圈。首都各界共2500多人参加了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担任主祭,陈云、邓小平、董必武、彭真、陈毅、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乌兰夫、陈伯达、罗瑞卿、习仲勋陪祭。

悼念李克农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悼词全文如下:

我们在这里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卓越的革命战士,我们的亲密战友李克农同志。李克农同志长期在革命工作岗位上同病魔作斗争,终于不幸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九日与世长辞了。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都为这一重大损失而深感哀痛。

李克农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即已参加进步活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正值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他参加了在上海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的斗争。一九三一年到江西革命根据地,参与了苏区和红军中政治保卫工作的建设,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到达陕北后,担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等职。西安事变前后,担任中共中央代表团秘书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部长和中央军委的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一九五六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历任第一、第二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克农同志是我党我军政治保卫工作的组织者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了斗争,同为革命而壮烈牺牲了的钱壮飞、胡底同志一起,对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建设和组织党和红军的政治保卫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了解敌情、保卫自己、镇压反革命方面,作了艰巨的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外交工作、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斗争中,有显著成绩。李克农同志在统一战线工作和外交斗争中,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西安事变前后,在对友军的统战工作和同国民党的谈判中,在国民党区域的工作和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中,对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美援朝和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斗争中,团结了朋友,打击了敌人,对朋友坚持了国际主义原则,对美帝国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李克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斗争中,英勇顽强,坚定机智,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